春回大地,隨著氣溫逐漸回暖,戰事也在沉寂中開始起了變化。
僵持了數個月之後,涼川的援兵遲遲未至,反而收到了後方內亂的消息,明眼人都能夠看出,繼續這樣僵持下去,突厥人只會坐以待斃。
據說陸謹已經從涼川抽調兵馬返回國內平亂了,短時間內都不可能南下增援,而從涼川到赤峰的糧草補給也不像以前那麼順暢充足了。
這些消息相繼傳來,大周朝野上下都鬆了一口氣。紛紛欣喜真是天祐大周,彷彿突厥退走的日子已經指日可待了。
甚至連蕭若宸也認為,如果敦略可汗夠聰明的話,必定會趁機與大周和談,索取一定的金銀財物來換取退兵,然後趁機帶著財物和未曾折損的兵馬返回國內,收拾內亂。
涼川以及白汶城,突厥人都未必肯吐出來,但至少京城的危機暫時可以解除了。大周的官員絕大多數也是這麼期盼的。
可惜他們卻忽略了一個長年事事順心又身居高位的王者好大喜功的心態。身經百戰,縱橫天下的昔日梟雄實在無法忍受這種無功而返的現實。統一突厥身居皇位的這十多年來,敦略可汗的脾氣日漸暴躁,越來越無法容忍別人的質疑和失敗,又想到弩揚族等國內的小部族不過都是自己的手下敗將,疥瘡小蘚,不足為懼。再加上南下中原以來突厥幾乎戰無不勝的功績,這一切都讓敦略可汗選擇了另一條鋌而走險的道路。
四月末,突厥使者果然入京城朝見。舌燦蓮花地講起兩國相交的歷史,並且如眾人所預料地開出條件以犒軍的名義索要金珠財帛。
朝中官員都鬆了一口氣,以為一切都在預料之中了。長久繃緊的將領士兵們也鬆懈下來,甚至連久居深宮地皇帝陛下也離開了封閉的丹房。親自詢問和談地細節。
正在以禮部為首的大周官員們準備就和談的詳細條件與突厥逐條進行磋商的時候,意料不到的變故發生了。
五月中,在赤峰城駐紮半年之久地突厥大軍終於動了,卻不是向後撤走,而是快馬輕騎。如出匣的猛虎般直接攻向鞍城。
在所有人以為將要見到陽光的時候,一直籠罩在頭頂上的戰爭陰雲卻沒有如預料中的散開,而是終於化為傾盆大雨傾瀉而下,澆地所有人措手不及。
鞍城本有王將軍親自率領六萬大軍坐鎮,糧草充沛,器械精良。奈何突厥人來的太快,太意外。銳不可當的威勢之下,整個城防立時風雨飄搖。
全城奮力抵抗,又佔據地利優勢。才總算沒有被突厥人的閃電突襲立刻破城,但也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好在統領京城防務地蕭若宸一直沒有放鬆警惕,京城西虎門一側駐紮的兵馬始終全副武裝。隨時準備出城支援。接到鞍城遇襲的訊息之後,他立刻派兵出城夾擊突厥。
這一戰。終於讓大周京城地百姓徹底認識到他們日常鄙薄的突厥蠻人兵馬之精銳。跟隨敦略可汗前來地都是常年跟隨他征戰沙場地嫡系。悍勇無雙,天下難匹。縱然援軍及時趕至。竟也險些抵擋不住。最危急的時候,甚至差點兒被反噬一口地突厥大軍打退到京城牆下。
這一場突擊一直持續了兩天三夜,後續無力的突厥兵馬才終於抵受不住源源不斷的大周軍隊,敗退後撤回了赤峰城。
這一戰使得開戰半年多來一直原本完好無損的十萬突厥精兵折損超過三分之一。而大周的損失更是慘重。不僅士兵物資損傷無數,連堅固的鞍城城牆在突厥攻城器械的反覆衝擊下也坍塌了數道豁口。甚至連守城的王將軍,也在開戰之初就被突厥的流矢射中,躺在病榻上呻吟不止。未等這一場仗打完,就以身殉國,一命嗚呼了。其後多虧以沈歸曦為首的幾員副將領兵堅守城池,才一直支撐到最後。得知了這場劇變,明白突厥所謂的議和不過是掩飾他們行動,降低敵人戒心的幌子,皇帝又驚又怒。一氣之下,將留在京城議和的突厥來使全部斬首示眾,這才暫熄怒火,所謂的議和自然也就無疾而終了。
京城前去馳援的兵力也折損慘重,雖然打贏了這一仗,退回京城的兵馬卻帶給百姓新一輪的恐慌,戰爭終於徹底爆發了。似乎要將閉鎖在赤峰城里長久壓抑的爆發力一次發洩出來一樣,幾天之後,緊接著第二輪的攻勢又開始了。
敦略可汗是瘋了?還是他對自己嫡系親兵的武勳太過於自信呢?竟然選擇這種孤注一擲、兩敗俱傷的方法。縱然他先打著議和的幌子降低大周的戒心,但突厥兵馬後援乏力,時間一長,援軍未至,敗的肯定是他們。這種賭徒一樣的心態蕭若宸簡直無法理解。但眼下的局勢也沒有多餘的時間讓他去思考,去理解了。只能緊急調派禁軍,出城迎敵。
幾番交戰下來,突厥鐵騎的精悍威猛越來越成為大周士兵的噩夢。京城守軍和禁軍裝備精良,養尊處優,卻已經近百年未曾經歷過真正的戰爭了,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卻真實的領教了鐵與血鍛造出來的強悍實力。
蕭若宸也開始有些明白為什麼敦略可汗膽敢行險一搏了,縱然京城的守軍數倍與突厥兵馬,又佔據地理優勢,前後夾擊,但每一次出戰,己方的損失似乎都要比敵人更大。
苦苦支撐了一個月,雙方都已經精疲力竭。就在時候,後方又傳來訊息,一條對大周來說無比欣慰的消息。弩揚族竟然暗中派出一支伏兵,翻山越嶺,直達涼川城下了。如今涼川被圍困,連突厥南下輸送糧草的通道也截斷了。
得知糧草被截斷的消息,膽大如敦略可汗也明白不能久留了,更何況經過這一個多月的征戰,雖然鞍城已經搖搖欲墜,京城派出的援軍也一次比一次晚,抵抗一次比一次弱,但己方的攻擊力卻折損地更快,更大。他手下的十萬精兵已經折損過半。想要一鼓作氣攻陷京城是不可能了,這一戰,終究還是自己輸了。
無論心裡有多麼不甘,草原的霸主也只能趁著實力尚在的時候選擇安全退走了。
初夏的太陽帶著灼熱的溫,原本平整肥沃的麥田此時滿地狼藉,陽光映照著地面殘破的盔甲兵器,征戰之後的痕跡使得原本富饒美麗的京畿近郊更像是一卷殘破的畫軸。
這樣風和日麗的天氣裡,只餘下不到四萬人的突厥兵馬離開了佔據大半年的赤峰城,向北後撤了。
敦略可汗的原意是入白汶城與當地駐軍匯合,再好好教訓弩揚族等叛亂的部族。反正佔據了涼川白汶等數座大城,大周北方的江山就已經被他們佔據了一半。而且沒有了雁門關的阻擋,養精蓄銳的他們隨時可以再一次南下征伐。
面對突厥的後撤,蕭若宸有心佈兵追擊,卻被皇帝下旨意攔截住了。
「萬一突厥只是刻意偽裝敗退,設下埋伏,我軍豈不危險?京城如今所餘兵力已經不多,小心為上。」慎重派的官員紛紛進諫道。已經受夠了兵燹折磨的他們簡直恨不得突厥兵馬走的越快越好,哪裡還有膽量去追擊。
皇帝點了點頭,「愛卿等言之有理。」
「可是……」蕭若宸眉頭一皺,想要反對,
皇帝卻淡漠地轉頭道:「愛卿破敵心切,朕也知道,只是兵法有雲窮寇莫追,貿然行動並非良將所為,京城如今所餘兵力不多,萬一中了敵人埋伏,如何挽回?」久已不理政事的皇帝此時依然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威嚴。「愛卿當知道自己的本分。朕既然選擇相信愛卿,也希望卿不要負朕所望。」
蕭若宸心裡一震,臉上卻依然一片恭順,低頭稱是。
無論如何,京城的危機暫時是解除了。
朝議結束,離開了正殿,從前來報信的士兵口中得知沈歸曦已經從鞍城率軍追擊了,蕭若宸靜默了片刻,也只能長歎一聲。究竟是在歎息自己距離朝政太近,所受到的束縛呢,還是在歎息別的什麼,只怕連他自己都無法說清了。
抬頭看向清澈明朗的天空,他只是輕聲道:「要變天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