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重生之商界為皇

龍騰世紀 第六十九章空手套白狼 文 / 靜夜寄思

    第六十九章空手套白狼

    浪潮集團收購大地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從一開始就**迭起,充滿了血腥氣息。當孫玉蘭把自己的收購方案跟市委說明後,市委並沒有任何的遲疑,而是立即召開會議,討論通過了孫玉蘭的收購方案。

    1997年12月2日午時,大地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購買浪潮集團持有之浪潮科技2000萬股中的1500萬股股權,購買價格為每股人民幣8.52元,全部採用現金方式購買,共計支付人民幣1億2780萬元,經此收購,大地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共持有浪潮科技55.76%的股權,對浪潮科技絕對控股。

    1997年12月3日上午,經寧城市政府批准,石足市國有資產管理局與浪潮集團簽訂國家股股權轉讓協議,將國有資產管理局持有的大地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國家股全部轉讓給浪潮集團,轉讓價格為每股人民幣3.08元,同時石足市國有資產管理局向浪潮科技按每股人民幣0.5元收取無形資產補償費,轉讓股份為萬股,佔大地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股本48.37%。浪潮集團成為大地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大股東。

    1997年12月4日上午,寧城大地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寧城浪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改為「浪潮科技」,大地客車自此消失於中國證券市場。

    這起收購案在白文奇的有心策劃下,從一開始就很受市場矚目。它被認定為中國民營科技企業「借殼上市」第一例,赫然是一個百分之百的炒作題材。

    米家全經過白文奇的幾次成功策劃,現在對白文奇已經有了一種盲目的信任,他幾乎是白文奇說什麼,他就報道什麼。

    就這樣,在寧城日報的有意配合下,浪潮集團收購大地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僅僅花了三天時間就告完工,而且全部是正面的、積極的報道。

    在白文奇的指導下,孫玉蘭不斷地提出新概念,一會兒是「浪潮將進入國家100強企業之列、成為中國三大軟件研發基地之一」,一會兒又宣佈將把大地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做成「中國信息產業第一股」。於是,在股市莊家和傳媒的推波助瀾下,一家奄奄一息的客車工廠頓時被披上了一件金光燦燦的「高科技外衣」,讓人不可逼視。

    與此同時,白文奇適時地組建了證券部。它被設立在浪潮集團公司總部的頂樓,一般員工不得進入。只有孫玉蘭和幾個操盤手能夠自由進入頂樓的證券部,在白文奇的翻雲覆雨之下,股價一日三漲,扶搖直上。在宣佈收購成功的1997年12月4日,大地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的股價為每股7元上下,而十天後,股價已創下了17.24元的歷史新高,漲幅高達59%,市盈率接近900倍。

    浪潮集團收購大地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公告內容,它需支付1億5259萬左右的現金。然而當時,浪潮的所有流動資產不過千萬餘元,孫玉蘭手中除了「西部科技園區」一塊招牌外,根本拿不出足夠的錢——能動用的錢都被白文奇砸到公司頂樓的證券部裡了。

    因為大地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收購浪潮科技時支付了1億2780萬元的現金,所以浪潮集團還需要支付2000多萬的金額出去。孫玉蘭很乾脆地把1億2780萬元的現金支付給了國有資產管理局,但是對於剩下的2000多萬她卻實在無能為力了。

    這個時候,白文奇又開始在背後出謀劃策了。孫玉蘭時而宣佈有廣東一家上市公司將出資6000萬元購買「西部科技園」的品牌,暗示將在寧城市外選擇「殼資源」;時而召開記者招待會,表示將單方面推出重組,過不久後她又刊登「澄清聲明」,宣佈一切尚在商議中。

    浪潮的「進退搖擺」讓寧城市的官員們左右為難,此次收購從一開始就被高調地宣傳為「民營高科技企業重組老牌國有企業的重大改革」,如果浪潮真的半途退出,無疑是讓各級官員都百般難堪的事情。

    於是,雖然官員們對孫玉蘭的做法有點憤怒,可是攝於她的背景,還有自己的面子問題,都只能陪她咬牙往前衝,而孫玉蘭表現出來的恰當柔弱,也讓眾多官員恨不下心來對她冷臉相對。

    寧城市及石足市兩級主要領導人分頭到證監會「做工作」,最終中國證監會同意豁免浪潮的「全面要約義務」。

    1997年12月8日,收購案塵埃落定,浪潮受讓大地客車股份有限公司48.37%的國家股,需要支付1.5259億元,其中,1.278億元是大地客車股份有限公司高價購買了浪潮科技的股份,其餘2000多萬元,則是石足市國資局「全部借於大地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未來發展之需」。也就是說,孫玉蘭沒有從口袋裡掏出一分錢,就憑空得到了一家上市公司。

    借殼「大地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一役讓孫玉蘭在資本市場上暴得大名,其進退詭異,設計機巧,幾乎是牽著官員們的鼻子走。

    「掌握主動,步步為營,每走一步就釘下一個楔子,造成既成事實,讓人沒有退路。這個女孩,不簡單啊。」肖天河感歎道。

    「我認為,這個女孩背後絕對有人在出謀劃策,以她一開始的表現,不可能如此的老練的。」石足市國資局局長不服氣地說道。

    肖天河突然想起了上面的那個神秘的電話,這段時間以來,他一直兢兢業業地工作著,對於孫玉蘭的任何要求,他也幾乎是在第一時間內就滿足了,但是,對於孫玉蘭突然表現出來的強勢,他還是有點莫不著頭腦,這到底是她自己的意思,還是上面的意思呢?可惜的是,這個問題他只能爛在心裡,而無從詢問。

    位於石足市的大地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是寧城汽車工業局將局內的50多個小型的汽車修理和部件工廠拼湊在一起,由快到退休年齡的副局長巫雲德出任董事長。公司人員渙散,設備老舊,資金匱乏,幾乎一無是處。

    當白文奇和孫玉蘭來到公司的辦公現場時,儘管白文奇對國營企業的落後狀況有了充分的心裡準備,可是眼前看到的景象還是讓他有點氣餒。

    與其稱呼其為一個公司,不如稱呼其為一個工廠集合體。大概300多畝的面積上,集聚了50多個部件廠,全部都是粗放型的手工作坊,根本就拿不出手,工廠的廁所都是漏風的,孫玉蘭看了都不敢進去。

    公司的現狀是,大地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幾乎沒有什麼優質的資產,其主要出產的大地客車每年只能賣出2000輛,有99%的零部件是從日本進口的,時值日元狂漲,公司的回籠資金還不夠買零部件。

    「文奇,我們購買這個公司似乎是個錯誤呢。」看著公司裡懶散的工人和破落的環境,孫玉蘭皺了皺眉頭。

    「呵呵,我們有事情做了。」白文奇笑著回答道,一點都不介意環境的惡劣和員工的消散。

    「你啊,難道就一點都不為公司的現狀發愁麼,看這破舊的廠房,我們想改變它的主營業務也有點難度呢。」孫玉蘭發愁道。

    「姐,照你這麼去思考,永遠都不會快樂的。你應該這麼想,我們浪潮公司現在終於可以上市了,而且還可能意外涉足一個朝氣蓬勃的產業。」白文奇一腳踢開了攔在面前的一小塊鋼片,說道。

    「朝氣蓬勃的產業,你不會是想涉足汽車行業吧,你要知道,現在國產汽車行業行情很不妙的,1987年,紅旗牌轎車已經停產,1991年底,上海牌轎車也告消亡,你看現在國內哪家汽車行業發達了?」看白文奇又想涉足汽車行業,孫玉蘭有點著急了。

    「我承認,你所說的都是事實,但是你也不能否認,汽車行業的確是國家最具成長性的領域。」看到孫玉蘭的眉毛上揚,白文奇立即止住了自己的話題,「好了,暫時我們也沒精力整這麼多事情,這個問題,我們留著以後慢慢探討。」

    雖然對孫玉蘭妥協了,但是白文奇的腦海裡對原來的大地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現在的浪潮客車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有了一個初步的構想。

    那就是先對它進行資本上的運營,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它能夠在紐約上市,他知道,現在美國資本市場對「中國概念」特別青睞,只要自己炒作適當,憑著自己前世跟美國人打交道的經驗,大地客車在美國紐約上市的幾率可能達到90%以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