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大俠郭京

龍騰世紀 第六章苗劉之亂 文 / 玉無點

    郭靖、黃蓉逮著楊康回到了偏殿,只見苗傅和劉正彥還在地上躺著。黃蓉隔空解了兩人的禁制。苗傅一骨碌從地上站起身來,對著郭黃兩人抱拳道:「這次多虧兩位高人出手相助,救下爾等性命,更使江山社稷不落入妖人之手。兩位的大恩大德,小人沒齒難忘。」劉正彥也爬起身來,抱拳說:「多謝兩位高人大義。」

    苗傅說:「我乃御林軍都統苗傅,他是我副官劉正彥。不知兩位高人尊姓大名?」

    郭靖抱拳回禮說:「我叫郭靖,這是內人黃蓉。」

    苗傅說:「兩位當真是世外高人,今日所見大異尋常。」

    郭靖說:「苗將軍,客氣了。」

    黃蓉說:「這個賊子,姓楊名康。與我二人原也相識,可惜不行正路,禍國殃民。現已廢其修為,就交給兩位將軍處置吧。」

    黃蓉之前在空中的時候,叫郭靖破掉楊康氣海丹田。現在楊康的一身修為已然全失,成了廢人一個,依舊還在昏迷之中。

    苗傅說:「此人雖然罪該萬死,但目下我朝形勢危急,民心動搖。若是貿然處決,勢必有亡國之險。不如暫留其性命,待太子即位,局勢穩固後,再殺之。」

    劉正彥說:「皇上有沒有可能還活著?」

    黃蓉說:「希望不大,這麼多天了,真活著也露臉了吧。最大可能是被這個楊康給殺了。」

    苗傅說:「過會好好審審他,若是真被他殺了,以後定將他千刀萬剮。但國不可一日無君,還是先下詔立太子吧。」

    郭靖說:「剩下的事就全交給二位將軍了。希望你們能夠妥善安排。」

    苗傅說:「兩位高人不如留下來幫忙吧?」

    郭靖說:「我二人身居世外,過多參與世內之爭,也是不好。就此別過,後會有期。」

    黃蓉也說:「兩位將軍多多保重。」

    待得郭靖、黃蓉走後,苗傅和劉正彥弄醒楊康,好好審問了一番。雖經拷打,但楊康一口咬定不知趙構下落。苗傅和劉正彥也不能把他整得太慘,畢竟需要他在人前人後,繼續演他的假趙構。不然一個不慎,走漏了消息,全國必定大亂,到時局面就難以收拾了。苗傅和劉正彥大概也猜到趙構死在了楊康手上。以楊康之前的手段,這還不是輕而易舉。現在的關鍵是輔佐太子上位,安定臣民之心。於是脅迫楊康,發下詔書,禪位於三歲的太子趙敷,改元明受。楊康名義上成了太上皇,實則被軟禁,淪為了階下囚。

    楊康為了自保活命,表面上事事順從苗劉二人。苗劉見他這麼識相,為了大局,也並不急於開刀。楊康想到師傅王文卿料事如神,此番又是受其指點行事,自己落難不可能不來營救。心裡寬慰很多,人前人後,坦然自若。但凡見過他的臣子宮眷,無不佩服他臨危不懼。

    相反苗劉二人領兵逼宮,謀逆犯上,乃屬「亂臣賊子」。依照理法,應人人得而誅之。暗中有不少人早早地向前線大將通風報信,請求出兵討伐,平亂誅逆。

    此時大宋長江以北,還保有大片土地。大將呂熙浩、張浚、劉光世、張俊、韓世忠各領重兵,守衛江淮一線。前些時日,由於組織失當,防範不嚴,被兀朮窺得空隙,率本部人馬,發起奇襲,連勝數戰,直插揚州。國都失陷,慘遭屠城。幸好皇上神勇,隻身逃出,不然後果更加不堪設想。沒想到皇上到了杭州,並沒有追究戰敗之責,反倒下詔書,以「若失江淮,國復有何地」勉勵前方將士。前方軍將,均有感恩戴德之心。

    現時宵小作亂,以下犯上,罪無可恕。攘外必先安內,「若失皇上,國亦復有何望」,因此前方將士莫不希望起兵勤王,報國盡忠。駐守江寧的呂頤浩、駐守平江的張浚立即決議起兵討伐,並得到了駐守吳江的張俊和由鹽城來的韓世忠及劉光世的支持。張俊、韓世忠先後領兵至平江,聽張浚調遣。接著,以韓世忠為前鋒、張俊為輔翼,劉光世為游擊,呂頤浩、張浚總中軍,從平江大舉出兵討伐。三月十八日,韓世忠兵至秀州,已離杭州不遠。大將張浚向苗、劉寫了封警告信,信中指出:「廢立之事謂大逆不道,大逆不道者誅。」

    苗、劉二人聞訊後深感不妙。由於起事倉促,兩人都沒有長遠打算,更沒有考慮到帶來的嚴重後果。兩人一面給韓世忠、張俊加官晉級,一面又誣陷張浚製造叛亂,謀反社稷,謫為黃州團練使。當詔書遭到張浚拒絕後,再也拿不出更好的辦法應付局面。自己手頭僅有一萬御林軍,如何能抵擋前線而來的數倍精銳之師。而且皇宮內外、街頭巷尾無不流傳著一個說法,「苗劉作亂,觸怒天顏,引金龍發雷警示」。導致軍心浮動,士氣低迷。城內的百姓和官員也都是陰逢陽違。看來這仗九輸一贏,不好打啊。

    與苗傅、劉正彥的不知所措相比,楊康自然不會放棄如此大好形勢。通過身邊的宮人給宰相朱勝非暗傳密詔,讓他聯合百官,給苗劉二人施壓。說起宰相朱勝非,還是楊康新近提拔的。楊康主政的這點時日,選用賢能,勵精圖治,也是有目共睹。與趙構之前的依賴投降派的汪伯彥、黃潛善,一味主和、逃跑,有很大差別。大家都說皇上氣象大改,實乃宋室之萬幸。如今皇上落難,怎可袖手旁觀。

    百官一起進宮向苗劉請願,讓其還政於楊康。苗傅見百官意堅詞烈,也是頗為難辦。雙方僵持良久,最後苗傅接受了朱勝非的折中提議,讓孟太后垂簾聽政,主持大局。百官得此結果,便先行散去。

    劉正彥對苗傅說:「大哥,你太糊塗了。怎麼就把大權移交給了太后呢。」

    苗傅說:「賢弟,形勢所逼,也是沒有辦法。若是皇上年長,就能助我們一臂之力。可惜他才三歲,什麼都不懂。不僅幫不上忙,更是讓我們倆落下立幼篡權的口舌。將大權移交太后,是非就可以少很多。」

    劉正彥說:「那萬一太后調頭對付咱們,那該咋辦?」

    苗傅說:「我們也是赤膽忠心,為國為民。我想,只要我們把真相告訴太后,太后一定會支持我們的。」

    劉正彥說:「那便最好。」

    苗傅立即提筆寫了一封密信,內書楊康假冒趙構之事,並詳析其中利害關係。再讓手下前去呈給孟太后,希望她看信能夠明白自己的苦心。

    孟太后看信之後,大吃一驚。念及皇上最近言行舉止,確實有異尋常;加上苗傅、劉正彥素來忠心,這次造反可能另有隱情,因此心中也有半信。但仍存半疑,畢竟這是反賊的片面之詞。孟太后年事已高,一生大起大落,經歷了無數宮廷內鬥,陰謀陷害。但憑一紙文字,沒有其他證據,怎能取信於她。

    孟太后決定找來楊康,親驗真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