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人都知道自己擁有一個大腦,也知道這個大腦是他們認知能力的基地。事實上,人的頭顱中有三個「大腦」,每個大腦都有著不同的職責。它們合併起來就形成了「命令加控制中樞」,它駕馭者我們身體的一切。人類大腦是由「爬蟲類腦」、哺乳動物類腦和「人類大腦」組成的三位一體。
其中大腦的邊緣系統對我們周圍環境的反應是條件式的,是不加考慮的。它對來自環境中的信息所做出的反應也是最真實的。邊緣系統是唯一一個負責我們生存的大腦部位,它從不休息,一直處於「運行」狀態,另外,它也是我們的情感中心,各種信號從這裡出發,前往大腦的其他部位,而這些部位各自管理著我們的行為,有的與情感相關,有的則與我們的生死相關。
當這些行為通過我們的手腳、軀幹、四肢、和面部表情表達出來時,我們就可以對其進行觀察和解密了。這些反應發生時不摻雜任何思考和語言,它們是最真實的。所以,邊緣系統也被稱作是「最誠實的大腦」。
這些邊緣的生存反應不僅可以追溯至我們的幼年時代,同樣可以追溯至人類元祖時代。它們是我們神經系統中的硬件,極難偽裝或剔除,就像我們聽到很大的噪聲時試圖壓抑那種吃驚的反應一樣。所以,邊緣行為是誠實可信的行為,這已經成為了公理。這些行為是人類的思想、感覺和意圖的真實反映。
由於我們的大腦的邊緣部分是不為認知所左右的,所以瞭解行為的產生對非語言行為的解譯尤為重要。
你可以試著用你的思想來掩飾你真正的感情,但是邊緣系統總會進行自我調節,然後洩露一些線索。因此,我們要對這些警示性反應進行觀察,並堅信它們是誠實和有意義的。這種觀察和信任,有時候甚至能夠挽救生命。相對來說,我們大腦的第三部分加入顱頂的時間較晚,因此被稱作新皮質,即新大腦。這部分大腦負責高級認知和記憶,因此也被稱為「思考大腦」。正是這部分大腦將我們與其他哺乳動物區分了開來,也正是這部分大腦讓我們登上了月球。不過,它也是大腦中最不誠實的部分,因此它也被稱為「愛說謊的大腦」。我們的這部分大腦會行騙,而且經常行騙。
邊緣系統會強迫某個恐怖分子在接受詢問時大量出汗,但是新皮質大腦卻非常擅長讓他隱瞞自己的真實情緒。它可以「教唆」這名犯罪分子在接受詢問時說出「我的車上沒有炸藥」之類的話,雖然這完全是假話。
新皮質大腦會讓我們誇獎朋友的新髮型,儘管我們內心非常不喜歡;或者,它能幫助一個人做出非常令人信服的陳述。
由於新皮質非常擅於欺騙,我們並不能從它哪裡獲得可靠或準確的信息。因此,若論哪部分大腦能夠產生最誠實的非語言行為,邊緣系統當之無愧。
欺騙: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發現欺騙行為真的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起源於上世紀80年代的相關研究表明,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包括法官、律師、臨床醫生、警察、政客、老師、父母和配偶——發現欺騙行為的幾率也超不過50%。這有點讓人不安,但事實的確如此。包括專業人士在內的大多數人對不誠實行為的察覺率還不如拋硬幣的正確率高。即便是這一領域的天才,也很少能達到60%以上的準確率的。想一想那麼多陪審員都要靠自己對欺騙行為的判斷裁定什麼是事實,什麼不是事實,哪些人有罪,哪些人是無辜的,其難可想而知。不幸的是,有些反映壓力的行為和反映不誠實的行為很容易被混淆。
解讀清晰且值得信任的非語言行為,讓身體告訴你它的想法、感覺或意圖。其實,樹立更合理的目標不僅能幫助我們有效地理解別人,還能帶給你一些觀察的副產品,如欺騙的線索。
根據邊緣大腦的覺醒和表示舒適或不舒適的動作,來識別不誠實的行為。也就是說,當我們無憂無慮時,當我們說真話時,我們表現得比較舒適;當我們說謊或擔心被別人發現時,我們會顯得很不舒適,因為我們腦海中有「犯罪意識」。上述模式正是在告訴我們,我們是如何用身體語言強調我們的舒適感和誠實的,不舒適時又是如何表現得。
「十大準則」解密身體語言準則一:做個稱職的觀察者對於想解密身體語言的人來說,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可以試想下,耳朵裡塞著耳塞去聆聽別人講話是件多麼愚蠢的事。我們聽不到任何信息,對方說什麼也對我們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最專心的聆聽者不會戴著耳塞走來走去的。但是,很多人在面對身體語言行為這種無聲的語言時就像戴上了眼罩,根本注意不到身體所發出的信號,要知道,仔細觀察對理解身體語言的重要性,和仔細聆聽對理解口頭語言的重要性是一樣的。
問題在於,這些身體語言並不難發現,但人們總是疏於觀察,正像那名一絲不苟的英國偵探福爾摩斯對他的搭檔華生醫生說的那樣:「你看見了,但是你沒有注意觀察。」其實大多數人都注意不到周圍世界的細節變化,因此,也就意識不到周圍環境的豐富多彩。一個人手腳的動作可能與他的思想或目的大相逕庭,但是卻沒人發現。
有這樣一個實驗:一個穿著大猩猩服飾的人從一群學生面前走過,此時其他一些活動也在進行,幾乎一半的學生注意不到他們中間的這隻大猩猩!
準則二:在環境中觀察你對自己所處的環境理解得越透徹,就越能理解當下非語言行為的含義。例如,一起車禍之後,人們首先會表現得十分震驚,然後會茫然地走來走去,他們的手會顫抖,甚至會恍惚地走向迎面而來的車輛。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事故發生後,人們的「思考」大腦會受到邊緣系統的控制,於是就會出現顫抖、迷失方向、緊張不適等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上述現象是情理之中的事,是受於來自事故的壓力的表現。同樣的道理,在工作面試中,應聘者最初會緊張,然後這種精神上的不安會消散。如果這種緊張神情在我問道某些具體問題時再次出現,我會想一想其中的原因。
準則三:認識普遍存在的非語言行為有些身體語言具有普遍性,例如,人們有時會禁閉雙唇,這清晰明瞭地說明他們遇到了麻煩或是什麼地方出現了問題。這種非語言行為被稱作「嘴唇按壓」。記住,你認識和解讀的非語言行為越多,就越能有效地感知你周圍人的思想、感覺和意圖。
準則四:解密特異的身體語言普遍的非語言行為構成了一組肢體線索:「每個人的這種非語言行為幾乎都是一樣的。其實,還有一種身體語言線索,它是一種專屬於某一個體的相對比較獨特的信號。
想要識別這些特異信號的話,你需要仔細觀察周圍人的行為方式。你對某個人越瞭解,或是和他互動得越久,就越容易發現這種信息,因為你事先存儲的數據足以令你做出一些判斷。
舉個例子,當你發現你十幾歲的兒子在參加考試前有撓頭或咬嘴唇的舉動時,你應該知道他可能十分緊張或沒有準備充分。毫無疑問,這樣的舉動會成為他緩解壓力的招牌動作,以後你會一遍又一遍地看到他做這樣的動作,因為「過去的行為是將來的行為最好的預演」。
準則五:與他人互動時尋找基線行為為了理解那些經常與你互動的人的基線行為,你必須注意觀察他們的常態,包括坐姿、手和腳放置的位置、姿勢及面部表情,頭的傾斜,甚至包括他們放置自己物品的位置。
沒有找到基線的你就像那些直到孩子生病才知道檢查孩子的喉嚨的父母。當他們帶孩子去見醫生時,他們會竭力試圖向醫生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情況,但是由於沒有參照物——因為他們沒有觀察過孩子喉嚨健康時的樣子——他們的描述總是排不上用場。要知道,只有多對正常的東西進行觀察,我們才能認識和區別出不正常的東西。
即使只是一次與某人的偶然相遇,你也應該試著留意他或她的最初交流時的基線行為。因為,瞭解一個人的基線行為很重要,掌握了它,你便能知道對方什麼時候會背離常態及這種背離的重要性和其中蘊涵的信息。
準則六:堅持不懈,獲取更多的信息精湛的應對能力能提到你通過觀察獲得多種信息的能力。集合在一起的行為信號就像七巧板的各個板塊,你拿到的板塊越多,把它們拼好的可能性越大,然後你就能欣賞它們組成的圖案了。
準則七:一個人行為的變化很重要,它會告訴你這個人的思想、情感、興趣和意圖行為的突然變化表明一個人正在對某種信息進行加工或調試。當一個滿心歡喜奔向主題公園的孩子被告知公園已經關門的時候,他的行為會立刻發生變化;當我們從電話裡聽到不好的事情或看到某種令人傷心的事情時,我們的身體會馬上對這種改變做出反射。
一個人行為的變化還能反映出他或她在某種環境下的興趣和意圖。這些行為能夠幫助我們預測即將發生的事。
準則:學會發現虛假的或誤導性的非語言行為同樣很重要練就這種區別真線索和誤導性線索的本領需要大量的實踐和經驗,不僅需要用心的觀察,還需要縝密的判斷。關於一個人的舉止的誠實和各種動作的細微差別,這種技能將幫助你準確地解讀你想解讀的人。
準則九:區分舒適與不適,幫助你找到譯解非語言行為的側重點學會準確地解讀其他人身上的舒適與不適線索能夠幫助你譯解他們的肢體和大腦真正想傳達的信息。當你對某一行為的意義產生懷疑時,不妨問問自己,這樣的行為看起來舒適還是不舒適?大多時候,你都可以把觀察到的行為歸為這兩類。
準則十:觀察不要引起別人注意要想充分利用非語言行為,你必須要仔細觀察他人,並準確地解譯他們非語言行為的含義。但是,你這麼做時肯定不希望表現得太明顯。很多時候第一次試著尋找非語言線索的人總會盯著別人看,顯然,這種方法是不值得提倡的。最理想的境界是,雖然你在觀察別人,但別人卻不曾察覺。也就是說,要盡量做到不引入注意。
隨著觀察技能的日益精湛,你一定可以做到這一點的。這只是練習和堅持的問題。
列舉一些人類的經典反應被心愛的人接受那一瞬間,心頭鹿撞;而愛情的欺騙和背叛,又會讓你捏緊拳頭。面對不屑之人,微微揚起下巴,輕輕吐出一個「切」字;誠心接受批評和教誨時,卻會不由自主地低下頭。試想一下,你能在心悅誠服的時候,抬起頭來「切」一下嗎?
多年好友的突然出現,會讓你嘴巴和眼睛同時張大,繼而歡呼雀躍;要是把好友換成殭屍呢?嘴張得還是一樣大,卻是驚聲尖叫,試圖拔腿狂奔。
被上級主管抓住不軌行為,手足無措;僥倖逃過的話,吐吐舌頭,長舒口氣。
幾經努力爭取,一旦得手,眉飛色舞;一旦失去,連翹翹嘴角的力量也隨之消逝。
隨著對知識的接受和儲備,我們逐步學會了記憶、分析和評價。隨著對社會生活的學習,我們掌握了越來越多的高級本領,比如遵守規範、舉止禮貌。但無論如何,很多反應還是根深蒂固地固化在我們的身體中,有些是本能,有些是習慣。
當你遇到害怕的事情時,會不會出現下面的某些反應?
屏住呼吸,心跳加速,冷汗不自覺地冒出少許。臉色發白,劇烈一點還會有想吐的感覺,會覺得有點冷。肌肉可能會不由自主地顫動。想盡量遠離那個可怕的東西,如果不能動,至少也會把身體後仰或者轉向另一個方向。抱起身邊的書本或者坐墊,擋住可怕的東西,才能讓自己覺得安全溫暖。
當你遇到高興的事情時,會不會出現下面的某些反應?
呼吸不會拘束了,變得自由而有力,心跳也會加速。不自覺地沒開眼笑。好事太大了,還會把雙手高高舉起,挺拔著身體,也許還會跳起來歡呼,渾身舒暢。條件允許的話,也許你會衝過去抱住你喜歡的東西或人。反正,總不會背過身去撇著嘴巴。
是不是覺得很有意思?一定會這樣嗎?所有人都會這樣嗎?也許你還會問,我要是故意控制住不作這些反應行不行?
控制住這種真實的反應是一個很複雜也很苛刻的過程:首先要做到不意外。要預先知道會出現某種刺激,然後決定要控制住自己。
然後要做到不在意。不管刺激如何,都要接受這種刺激,快速分析這種刺激的性質和力。
再然後要做到不反應。通過感知和思考,把你能找到的可能的身體反應一一制止。沒準兒還有遺漏。
最後再複查一遍,自己是不是有沒管住的地方,補充完善。
真的控制住了,滿意了嗎?但是從你僵硬的身體和呆板的表情來判斷,你很不正常,應該隱藏了什麼不希望別人知道的事情。這麼高興的事情,你居然沒反應?這些就是破綻。而破綻的必然存在,正是觀察微反應可以洞察內心的基石。
雖然我們不能避免破綻百出,但是我們可以向兩個方向努力:「其一是盡量學會控制自己的身體,減少不必要的破綻;其二是盡可能多地瞭解這些破綻,減少被他人蒙騙的情況發生。
控制自己的身體,有兩層含義。
一種是肌肉的運動控制能力,讓動作可以保持精準而熟練。從這個角講,舞蹈演員,尤其是古典舞蹈演員,以及運動員,比如武術、體*等講求精緻的運動項目運動員,具備比較好的肢體控制能力。
但這種能力並不是重點。
控制身體的另外一層含義是控制應變能力,讓神經系統可以處變不驚。
比如說:「表演時,不擔心觀眾否定自己,名聲掃地從而影響了光輝遠大的「藝術事業」;體育比賽前,不害怕輸掉後噓聲一片,數月辛苦與獎金、廣告一併付之東流;演講時,不害怕被民眾質疑而聲名狼藉,政治生命就此一蹶不振;談判時,不擔心判斷失誤或不夠誠懇而損失慘重;就算看到形容恐怖的妖魔鬼怪,也要清爽地告訴自己,這世上哪有超越生物規則和物理規則的怪力怪神!
上述種種,真能做到處變不驚的,有三種情況:最高者,超脫得失。得到不喜,失去不惜。這個基本上接近神的境界了。中間者,經歷豐富,積澱深厚,有比較靠譜的自信心。能做到這一點,就已經不是普通人了。最低者,自我催眠,強迫自己相信本不是事實的情況。其實,這個更難,也許精神上患有疾病的部分人士,可以完全做到。
觀察別人內心的時候,這三類人最難對付的。厲害的政客屬於第二種,高超的演員屬於第三種,第一種至今還不多見。
即使你已經成為了隱藏自我的高手,也逃不出動物類求生的本能規則。只要找到有效地刺激,作為人類的你,就一定會出現破綻,藏無可藏。
也正因為如此,掌握如何有效刺激你想要瞭解的人,就可以抓住他的破綻,這相對於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反應而言要容易很多,因為這些知識是科學。科學有兩個特徵,可驗證,可。如果能準確發現他人的破綻,繼而瞭解他們的真實想法,你就可以「扮演上帝」。
人具有的種微反應凍結反應:是在人受到意外的刺激時的第一反應。突如其來的刺激,會讓人瞬間出現短暫的停頓,用來看清狀況,判斷對策。如果在一個問題後,對方出現瞬間的停滯,說明這個問題讓對方感到很意外,意外的刺激是打破對方心理防線的有效手段。
安慰反應:是人受到負面刺激後可能出現的反應。安慰反應在說謊的時候尤其常見和明顯,因為說謊是迫於某種壓力而進行的行為。如果對話的情況可以確定存在某種壓力,那麼安慰反應可以映射出此人當時的內心狀態——不舒適。
逃離反應:是人感受到厭惡或恐懼的時候會產生的反應。如果面對的刺激具有威脅性,而自己又沒有改變局面的信心,則會出現逃離反應。遠古時代的逃離是跑,現代社會的逃離則多數比較隱晦。出現逃離反應,可以判斷出行為人內心對刺激源所持的負面心態,厭惡或恐懼;仰視反應:是對自己能力高低、地位差異、勝敗預測、優劣定為進行判斷後的反應。進行積累的本能,使得人會仰視比自己高大的對象,蔑視比自己矮小的對象;反之,人也會本能地盡量抬高自己的身體以期建立優勢,也會在認慫的時候,把自己的身體放低。所以,觀察一個人的體態高低,可以判斷其內心的自我定位。
愛恨反應:是人際間心理距離的兩個極端——愛和恨所主導產生的反應。愛的時候會希望對方也能愛,會擔心對方不愛;恨的時候會主動拉開距離,會咬牙切齒地質問「為什麼不愛我」,還會幹出更瘋狂的舉動。身體間的距離,可以體現出人和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人的某些行為,也可以體現出其內心的喜愛與厭惡;領地反應:是人在自己的「領地」中所表現出來的領導風範。自己的地盤裡,人會表現得放鬆、自在、威嚴,還可以絲毫不費力地指揮。如果有人敢於挑戰自己的領地範圍,則會引起強烈的警覺和反擊。觀察人的姿態和動作,可以判斷出其內心是否具有安全感,而挑戰對方心中設定的領地範圍,可以激起強烈的憤怒,這些可以幫助建立心理測試中的有效刺激。
戰鬥反應:是憤怒的最強體現。引發憤怒和戰鬥的原因,無論多麼具體,都可以歸結為生存和繁衍中遇到的威脅,比如「同行是冤家」可以溯源到對生存的威脅,「衝冠一怒為紅顏」則可以溯源到對繁衍的威脅。一旦戰鬥反應出現,除了可以逆推出憤怒情緒之外,還可以預見到「不會輕易放棄」的行為趨勢。
勝敗反應:是戰鬥結束之後的表現。勝利的趾高氣昂,失敗的人垂頭喪氣。如果經過戰鬥後,觀察到被測試人的勝敗反應,則可以用來分析此人心態,還可以用來預測事情未來的走向。
瞭解各種微反應,就能夠在具體的情境下對他人的情緒和心理作出準確的判斷。而準確把握了他人的心意,也就可以相應採取最有效的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