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開國,天下定鼎後,太祖皇帝朱元璋,立志要立萬世之基、建千古雄城,遂在前代的基礎上,大力營建金陵城,用了二十年時間,上百萬人力,建成了這座天下第一大城
是的,天下第一大城它號稱城周九十六里,城高五丈開設十三座城門,城內縱橫交錯十幾條大街,條條極為寬廣,雖九軌亦可並容
在這都城的核心部位,自然是宏偉威嚴的皇宮禁內,宮殿樓閣達上萬間皇宮四周,星羅棋布著繁多的百官僚署,分佈著王公勳貴的豪華宅第,構成了這個皇城,乃至大明朝的上層世界
但真正閃耀無窮魅力的,是內城之外,那屬於大明百姓的花花世界。當年為了提高京城的實力,朱元璋一聲令下,從蘇州、松江、嘉興、湖州等富庶之地,遷來富戶三十萬,命其永居京城。又在全國範圍內,徵調工匠輪班到京師的官營廠局服役,城中的固定人口便超過百萬。
看那蜿蜒的秦淮河畔,道觀、佛寺、官衙、戲台、民居、牌坊、水榭、城門,層層疊疊;茶莊、金銀店、藥店、浴室,乃至雞鴨行、豬行、羊行、糧油谷行,應有盡有。河中運糧船、龍舟、漁船往來穿梭,街上街市縱橫,店舖林立,車馬行人摩肩接踵、綵樓招牌林林總總,好一幅繁華、富庶、熱鬧的市井生活畫面,流動在雨花台、雞鳴寺、玄武湖、清涼山、莫愁湖、朝天宮、夫子廟……那一系列鍾天地靈秀、奪鬼神造化的美景之中
紫禁城中奉天門前,召集百官上殿的鐘鼓齊鳴聲;
秦淮河上的畫舫花船中,名妓才子的淺吟低唱聲;
夫子廟前的街市上,商賈百姓叫買叫賣的嘈雜聲;
雞籠山麓的國子監裡,過萬太學生的朗朗讀書聲;
還有那碼頭酒樓中,各國使節商人的外語藩言聲,
千百個聲音匯成一個聲音——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這就是大明朝的都城京師城
這座完全由太祖心意建造的都城,自然充滿了太祖皇帝的意志。朱元璋將京城分為了相對**的三個區域,東城是皇城,北城是駐軍防區,南城是百姓的活動區域。四十年過去了,儘管市民自發的變遷,已經將這種人為的劃分,侵蝕的七零八亂,但越是靠近皇帝的地方,就越嚴守著祖宗的制度。
到了皇城內,則一切按照禮法、佈局嚴謹,雖一磚一石、也絕無絲毫逾矩亂法之處,歷經四十餘年沒有任何改變
皇城內的核心,自然是大內紫禁城,其次便是皇宮東邊的太子府,因為位於內宮之東,故而又稱東宮。
東宮太子府恢弘尊貴,規制僅次於大內,高於諸王眾公侯,體現著此間主人,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高貴
然而太子爺的臉上,卻已經很久沒有展露過笑容了,取而代之的是憂讒畏譏、戰戰兢兢,雖在書房安坐,心中亦不安穩。
為了讓太子心安,幾位東宮的講官每日輪流為他誦《黃庭》,講《內景》,今日值講的是太子洗馬楊溥,他性情儒雅、沖和淡泊,講些黃老道經最合適不過。
「上清紫霞虛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閒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變萬神。
是為黃庭曰內篇,琴心三疊舞胎仙。九氣映明出霄間,神蓋童子生紫煙。
是曰玉書可精研,詠之萬過升三天。千災以消百病痊,不憚虎狼之凶殘……」
檀香悠悠,楊溥的聲音也悠悠,果然讓太子不再那麼焦慮,還露出神往的表情,輕聲重複道:「是曰玉書可精研,詠之萬過升三天。千災以消百病痊,不憚虎狼之凶殘……小楊師傅,這《內景經》真有如此神奇,可使人白日飛昇?」
「這個……」楊溥是儒者,子不語怪力亂神,現在為了給太子解憂,才念些黃老的東西,也沒法否認,只好硬著頭皮道:「回殿下,臣觀古書,常見白日飛昇、立地成仙之事,想來或許有高明道士,畢生勤修苦練,得以超脫苦海。」
「真讓人羨慕,」太子體型肥大,雙耳垂肩,面似銀盆、慈眉善目。其實他才三十六歲,比楊溥還小兩歲,但因為肥胖和憂慮,反而顯得要比對方老不少:「真想學學啊……」
「殿下切不可生此念,要知道修道成仙只能度自己,於世人無補,」楊溥斷然搖頭道:「殿下修的是聖道,救的是天下人,這份功德仙道遠遠無法比擬。」
「修聖道,救天下人?」朱高熾的臉上,浮現出悲哀的神情道:「孤連身邊人都救不了,還奢談什麼救天下人?」
「殿下」楊博痛心的望著太子,已經過去整整一年了,殿下還沒從沉重的打擊中走出來
給一位強勢皇帝當太子,很難,要是還有個更優秀、更受寵的兄弟在一旁虎視眈眈,就更是難上加難了。這話絕不是矯情,而是朱高熾十年太子生涯的真實寫照……
雖然早在永樂元年,他就被立為太子,但朱高熾很清楚,他的父皇想立的是自己的弟弟漢王高煦,而不是自己。這也很容易理解,父皇朱棣是勇武非凡的馬上皇帝,年過五十,仍如壯小伙一樣,能開硬功、馴そ烈馬,遠征萬里、威震天下
而自己不但是個大胖子,還是個瘸子,連走路都得兩個人扶著,更別說騎馬射箭了,簡直就是個廢人,怎麼可能入得了父皇的眼?弟弟高煦則不然,不但生得與父皇一樣魁梧高大、一表人才、有萬夫不當之勇,帶兵打仗更是有一套。父皇會偏向誰,也就不言而喻了。
事實上,兩人的儲位之爭,從一開始就火星四濺
當初朱棣欲立太子時,按例徵詢百官意見,結果武將們清一水支持朱高煦,畢竟大家靖難時並肩奮戰,那是一起扛過槍……甚至還一起嫖過娼的鐵哥們啊
而文官們則齊刷刷支持太子,他們的信念很堅定——自古廢長立幼,國家必有大亂
雙方陷入了僵持,還是解縉一句聖孫,,才讓朱棣傾向於立朱高熾。
然而除了外貌和身體,朱高熾在性格上也和父皇截然相反。他性情溫和,忠厚仁慈,朱棣卻雄才偉略、豪邁千古朱高熾一直很尊敬甚至崇拜自己的父皇,但朱棣還有殘暴變態的一面,尤其對建文大臣的殘害,令他很不齒,時常出言勸諫,這讓朱棣對他很生氣。
道理很簡單,老子痛下殺手,不就為了你將來能坐穩江山?你坐享其成還想裝好人,讓老子背負罵名,實在不當人子所以天下人都可以勸諫,就是太子不能勸諫。但朱高熾還是沒忍住勸諫了,結果惹得父皇勃然大怒,準備廢太子
危急時刻,解縉又立了大功,他讓京城的名畫師做了個屏風,上面畫著一頭老虎帶領一群幼虎,作父子相親狀,然後獻給宮裡。朱棣聞訊親自去觀看,陪同他的解縉突然站了出來,揮毫潑墨,在屏風上題了首詩:
虎為百獸尊,誰敢觸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
解縉不愧是大明第一才子,又一次深深打動了皇帝。永樂望著那幅畫、那首詩,久久不語,之後便不再提廢太子之事。
朱高煦的期望再次落空,但他也不是沒有收穫,為了補償這個屢次被自己放鴿子的兒子,朱棣幾乎是無原則的寵愛他——朱高煦不願就藩,好,那就先不去,跟我遠征漠北去打蒙古韃子吧
朱高煦是屬於戰場的,在跟隨朱棣出征時,表現的非常好,深得朱棣歡心,竟讓他自己選擇去留之地。這是絕大的恩典了。但朱高煦更絕,他說我哪也不去,就留在京城侍奉父皇。朱棣也捨不得和兒子長久分開,竟同意了他的要求
這下徹底鼓舞了漢王一夥的士氣,從此他們大肆聯絡黨羽,廣收朝中大臣為爪牙,對太子黨發起了一連串打擊
第一個被打倒的,就是解縉出頭椽子最先爛,這是一定的。加上解大才子不拘小節,事事為太子力爭,久而久之,皇帝也不喜歡他了。朱高煦看準機會,嫁禍解縉,終於讓父皇將其先貶廣西,又貶交趾……險些就發配到天涯海角去了。
三年後,皇帝氣消,將解縉升為廣西右布政使,解縉認為自己重獲聖眷的機會來了,便藉機進京奏事,其實是想讓皇上把自己留下。誰知他路上走得慢了點,等到京城時,朱棣已經巡邊去了。解縉只好覲謁了太子,便怏怏而返。
誰知道此事被漢王偵知,又進讒言說他『伺上出,私現太子,徑歸,無人臣禮,
趁著皇帝出巡,跑到京城偷偷見太子,然後偷偷回去,說沒有陰謀都沒人信……這這讓朱棣勃然大怒,以『無人臣禮,罪,將解縉下了詔獄
漢王深諳權謀,這一手把解縉整垮還在其次,對太子的惡劣影響才是關鍵。別忘了,這是一個雙方動作,當時太子並沒有把自己的恩公、頭號謀臣拒之門外,而是與他私下見面,如果解縉有罪,那太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