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一文臣耳
此時,數日已過,東海郡鎮海縣在李冰等人治理之下,各項事務也都漸漸都有了頭緒,於是司馬寒這時,就在府內聽著李冰匯報。
「子涼,前兩日張闓提供了一夥細作,如今也該回來了,可曾打探到徐州情報?」
「主公,那伙細作雖然位置不顯,但卻勝在人數眾多,又隱蔽遍佈全州,用處確實不少!」
李冰得了這伙細作幫助,因此這時不由誇獎兩句,才說著:「根據其提供情報,徐州剩餘三處,反應都是不同,其中以下邳國最為激烈,人馬調動頻繁,又以廣陵郡最為波瀾不驚,只是加大徵兵力度,而州郡的三萬丹陽精兵,卻是絲毫沒有行動跡象,陶謙坐鎮彭城國,更是不見出征意向。」
「嗯,這反應卻是在意料之中…」司馬寒聽著這些,不由點頭,畢竟這時正值多事之秋,料想陶謙也不至於大動兵戈,因此這時讓笮融的下邳國頂在前面也是正常。
「不過,笮融在歷史上,卻也小有名氣,日後反叛殺死了薛禮,趙昱,確實比這兩人難對付多了。」司馬寒想著,又考慮到笮融佛教勢力,眉頭不由一皺。
「笮融不好對付,趙昱卻是類似陳瑀的庸才,不如…?」想到趙昱的廣陵郡就挨著下邳國,司馬寒心中一動,當下就問李冰道:「廣陵郡波瀾不驚?這時是什麼情況?」
「廣陵郡和我軍中間,畢竟還整整隔著一個下邳國,加上州牧陶謙戰意不濃,因此這時並沒有太大動作,只是在原先徵兵基礎之上擴招,增添新兵。」
「而根據在下猜測,這和那彭城國的新增之兵,怕都是會輸送至下邳,增強下邳軍力,抵抗我軍!」
「嗯,陶謙能有這番佈置,卻是不易,依子涼之見,是何緣故?」司馬光聽了,立刻就察覺到了其中原因,必是有人獻計,不過這時他卻不說,反而以此考校李冰。
而李冰聽了,也不推遲,略一細思,就答著:「以我之見,陶謙有著反應,必和他年高求穩有關,畢竟其年過六十,如今除了必要的權利,早已基本不問州事,整個州郡彭城國,都基本交給了國相薛禮掌管。只留下二子陶商與陶應,分別擔任了州城郯縣的縣令和縣丞。估計日後只求個平穩交接。」
「哦?」司馬寒聽著李冰這分析,倒也頗覺有理,而且聽到『陶商』這人,由於之前聽張闓說過這情報,這時印象就又再次加深:「陶商,州城郯縣的縣令麼…」
當下心中一動,情緒卻不流露出來,看著李冰還有話說,當下便按捺著想法,示意其接著說完。
「由此就可看出,陶謙乃是一心只求安穩之人,因此這不動精銳,轉而擴大徵兵之策,必是他人所獻,可惜……本來這計策用在此時,很適合是無礙,然而將這些新徵兵丁不加緩衝,就直接輸入下邳,卻是天大錯漏!」
說著,李冰頓了一頓,見著司馬寒雙目一亮,顯露出了幾分興趣,才道:「畢竟如今徐州東海郡已失,下邳國乃是首當其衝,和我軍交戰乃是必然,幾乎沒有餘地,更沒有時間給這伙新兵緩衝,屆時兩軍交戰,這伙新軍必是九死一生!」
李冰說著,語氣漸漸帶上不屑:「由此可見,這獻計之人雖有遠見,然而不通兵事,不過一文臣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