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太平血

正文 第六百零二章 聯洋靖難 文 / 不開心的橘子

    連日來的戰鬥讓格蘭特和蒙托邦頭痛不已,不管在任何兵器時代,攻堅戰總是非常難打的,況且對面的清軍死戰不退,硬是頂著巨大的傷亡和聯軍交戰。

    接連幾天,聯軍集中了各種火炮轟擊,包括海軍臼炮等重型火炮,硝煙瀰漫在天津上空,空氣裡的硫磺味濃烈得讓人窒息,但直至4月2日,已然不見對面清軍有鬆動的跡象。

    自從第一天攻堅傷亡千餘人之後,聯軍沒有再出動大部隊攻堅,局部短促突擊也只是做做樣子,他們在等待著一個機會,榮祿欣喜的告訴他們,過不了幾天清軍將有內亂。

    4月5日清晨,聯軍前沿陣地發現了約定已久的信號,正面幾座炮台不約而同的打出了一面巨大的白旗,伴隨著白旗還飄揚著一面巨大的方形黃旗,上面繡著幾個方塊字。吳士禮中校精通中,看了之後用半生不熟的中念道:「靖國難、清君側、誅除奸黨、還政兩宮。」

    吳士禮不明白中國人的思維,他們明明反對的是那位慈禧太后,那為何還要打出還政兩宮的旗號?對此榮祿解釋道,事關皇家體面,只要斬斷慈禧太后在朝中的黨羽以及恭王黨,那她就沒有了實權。

    吳士禮對於榮祿的這個解釋深以為然,中國人極好面子,這個旗號和口號至少保留了大家的面子。

    幾座炮台停止了抵抗,來自察哈爾的清軍臨陣倒戈。整個天津外圍防禦系統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徹底崩潰了。格蘭特和蒙托邦鬆了口氣,聯軍上下的將士們都鬆了口氣,就連榮祿都鬆了口氣。格蘭特和蒙托邦是因為他們聽從榮祿的話停止了強攻。現在總算得到了滿意的結果而鬆了口氣,而榮祿則是慶幸他和恆福、綿愉的計劃沒有被彭玉麟察覺。

    自從彭玉麟來到津塘地區,榮祿就有種芒刺在背的感覺,和歷史名將對決、互相算計總是很刺激,但榮祿感覺自己一直處於下風,這源於他的成長經歷還不夠,他沒有蕭雲貴那種從戰爭中成長起來的經歷。也缺少能人謀士的襄助,蕭雲貴身邊有左宗棠等一大批的能人謀士在幫他,而榮祿只是孤身一人。

    外圍炮台的陷落讓天津城直接暴露在炮火之下。城內的清軍開始了混亂的撤退,但城牆上還是有數千清軍拚死抵抗,他們為清軍主力後撤爭取了半天的時間,最後全部陣亡在城頭。他們當中最高長官是僧格林沁部下悍將蘇克金。至此僧格林沁手下四大悍將蘇克金、史榮椿、何建鰲、樂善全部已經戰死。光榮的戰死在了對外的抵抗侵略戰爭中,而沒有死在對太平軍內戰之中,值得欣慰。

    僧格林沁的撤退是慌亂的,似乎他們壓根沒有察覺恆福和綿愉的計劃,僧王丟失了大量的輜重和武器,甚至當戴維上士帶著士兵衝進城內佔領僧王的指揮部之時,在天津布政使衙門內,他們還看到僧王煮著的熱茶。

    大約有八千清軍步兵沒能及時撤出天津城。他們被同胞,西山銳健營的人圍在了城內的大營之內。結果十幾名將官自刃之後,這些清軍在惠親王綿愉的勸說下選擇了投降。

    連續阻擋了聯軍將近十天時間的天津就這樣被佔領了,聯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隨後英法部隊駐紮城外,分別坐落於鹽庫中間的2座炮台要塞安營,英軍在左岸,法軍在右岸。

    但是,法軍主帥十分不滿,巴夏禮和葛倫特在第一時間通過水路到達天津,而且非常便利的開展了軍需採購,英軍提前就與城中主要供貨商——他們原來為中**隊提供給養——敲定合同,保證英軍食品供應,甚得格蘭特將軍誇獎。結果導致法軍到來之時,什麼食品也找不到了,而且他們的給養非常窘迫,為此蒙托邦憤怒不已。

    按規定,凡途經各地提供的糧食與物品,兩軍應當兄弟般分享。他威脅說,為使部下吃飽飯,只得去老百姓家搶糧了。英軍只得讓步,並且道歉。兩軍分享供給,好在中國商販和僧格林沁囤積的軍需都在,食品應有盡有。

    天津是個大城市,工業重鎮(各種手工作坊非常多,相較其他清軍治下的城市而言的確是工業重鎮),人口密集,城牆環抱。市民有30萬還是60萬,一下說不清楚,或許津塘地區戰亂,很多人都逃到天津躲避戰火也說不定。

    蒙托邦第一感覺還是老樣子,城市「髒得可怕」,相比太平軍治下那些乾淨的城市而言,清軍治下的城市簡直就是地域。天津東臨白河,北臨連接天津與北京的大運河,既是良港,又為京城物資供應中心,尤其是大米、高粱、小米等糧食和其他各類食品。這也是個倉儲之城,特別是銷售堆積如山的食鹽,以及從俄國進口的皮毛與製品,在有蓋頂的大商舖,貨物齊全,琳琅滿目,於是聯軍發了第一筆橫財。

    阿爾芒醫生對天津物資供應充足大加讚揚:「凡出征過的大兵,恐怕從未見過這麼豐盈的食物。」這裡有能在法國農促會獲一等獎的農副產品。有菜農挑來的新鮮蔬菜——生菜、洋蔥、胡蘿蔔、蘿蔔、筍瓜等;有雞鴨肉蛋和野味,以及各種水產海味;還有糖類和燒酒及作料。而且,水果中有一種白葡萄,簡直和楓丹白露地區產的那種一樣。可以說,大家無不稱心如意,真像《巨人傳》中的龐大固埃那樣一飽口福。

    全城居民,有一部分出於安全考慮,害怕被搶,已經逃離,他們都是逃往京城,但大多數人選擇相信僧格林沁能守住天津而留了下來,結果就成了淪陷區的人。天津道台曾揚言:西方人都是殘殺成性的夷匪,到處破壞搶掠一空。因此,聯軍士兵接到軍令,要紀律嚴明,他們無權進城。但軍官例外,故他們競相前去遊覽市容,研究地形,瞭解物產,為補充軍需物資做準備。

    在城內,英法使節和格蘭特住進一處寬闊舒適的宅院,而蒙托邦情願住在白河和大運河匯合處的「衙門」裡。天津城內並沒有遭到炮擊的破壞,儘管外圍戰鬥激烈,但聯軍還是控制了炮火的覆蓋範圍,所以現在他們才有了舒適的住宅而不是一片瓦礫。

    在下榻的地

    地方,英法公使和格蘭特、榮祿見到了恆福和綿愉兩位,在表達了兩國皇室向清國皇室遭受的不幸之後,雙方的談話轉到了軍事和政治上來。

    恆福的話將榮祿心中的疑竇解開,原來在第三天的炮擊中,彭玉麟親臨前線,結果受了傷,一枚炮彈在他身旁不遠處炸開,導致他從戰馬上摔了下來,腿骨折斷,同時受了內傷,一連幾天都臥床靜養,所以並沒有能夠察覺恆福和綿愉的計劃。

    僧格林沁被綿愉和恆福蒙騙了,察哈爾的蒙古同胞慶均也出賣了他,結果僧格林沁只得選擇倉皇撤退,一小隊衛隊護送他先走,隨後親兵護衛抬著彭玉麟的擔架離開天京,然後又數千步軍跟隨逃離了天津。還好僧格林沁的騎兵軍團沒有在城內,他們駐紮在城外稍遠的地方,主要是防備聯軍的迂迴和切斷天津通往京城的通道,因此逃過一劫。

    恆福總督要求保護直隸居民的生命,答應對聯軍以貴賓相待。額爾金爵士卻卻大言不慚,稱自己是這裡的主人。於是,他下令佔領最近的天津城門,其實只是象徵性的佔領而已。而在場的市民,好奇地觀看聯軍士兵行動,並無敵意。很快兩國公使邀請恆福和綿愉參加了升旗儀式,英吉利和法蘭西國旗便在東門城樓上飄揚。在中國人面前,英軍竟如此耀武揚威地以惟一的勝利者自居……

    綿愉和恆福多少有些尷尬,而榮祿則神色如常,吳士禮中校曾今私下裡議論過,說這位清國貴族似乎希望在戰後加入英國國籍,對於這個大膽的想法吳士禮都不知道該如何作答。

    展現了該有的儀態之後,雙方的會談進入了實質性的階段,綿愉當眾展示了清國東太后的詔諭,並且希望聯軍能加入到他發出的檄中來,一同發出聯合檄。

    額爾金爵士通過解釋明白了檄的含義,對於這個聯合申明一類的條款他還是樂意接受的,法國公使葛羅表示贊同,他們都希望為這次的軍事行動披上一層更加合法的外衣,綿愉的建議正中下懷。

    同時,這種申明換得了天津城內所有物資免費供應的承諾,讓法國人更加的高興,英國人則有些懊惱,因為他們提前簽訂了一些供應協議,這意味著他們還是要出錢給中國的商販。在聽聞英國人的窘事之後,恆福總督大度的當眾代表中國商販免除了英國人的協議義務,聲稱也同樣免費提供供應給英國人。英國人不清楚這位總督大人如何能代表中國商販,但既然有免費的東西自然是笑納了。事後,巴夏禮才知道,在清國治下,官員就能代表一切民眾的利益,真是不可思議的一件事。

    第二天,英國、法國公使額爾金爵士、葛羅爵士共同在聯合檄上簽字蓋印,最後綿愉廣發天下,號召清國的所有軍民百姓起來討伐朝中的奸黨,恭親王被描繪成繼攝政王多爾袞之後的最大奸王!史稱「聯洋靖難」!(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