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輪迴之帝國的歷史

龍騰世紀 第二百一十章拔刺之策 文 / 西南北無家

    繁星依然在夜空中閃爍,它們的璀璨,因為遙遠,有時候卻顯得空朦。)。

    空朦總是會給人以想像的,人類無數的事跡或傳說,也正是在這種空朦的意境中,被一代又一代的長者或智者,用娓娓動聽之語,在不知不覺中給流傳下來。

    帝國的大汗坐在一塊平整的草地上,手裡舀著根樹枝,面對著一堆篝火沉思。火光輝映著他早已佈滿皺紋的額頭,而額頭之下,還有著一雙看透世情的眼神。

    在伯顏的眼中,即使拋開地位和身份,此時的忽必烈也絕對是一個睿智的長者。

    伯顏的家族其實也算得上是帝國的老人。他的曾祖父早年是一個蒙古巴鄰部的族長,歸順成吉思汗後被授予千戶。他的祖父後來跟著成吉思汗征戰了西域,並因戰功在哪裡還有封地。到了他的父親這一代,則在蒙古帝國的第三次西征中,隨老忽的弟弟旭烈兀殺到了阿拉伯地區。

    《元史》中對他早年的經歷,僅描述為:「伯顏長於西域。」其它的並沒有記載。從某種程度上,他的出現,也很有點橫空出世的味道。

    如果僅從家族的經歷來看,至少在窩闊台汗時期,一直生活在西域的伯顏家族就已遠離了草原帝國的核心。只是到了伯顏,由於他被老忽看中,才真正走上這個東亞之地的歷史舞台。

    作為現在的北元重臣、大汗的心腹愛將,伯顏是知道有些帝國秘情的。大汗為什麼會對北方的乃顏,始終保持如此警惕的原因,他非常清楚。

    乃顏的祖先,是成吉思汗最小的弟弟帖木格。成吉思汗在位的後期,他被派往鎮守遼東。由此開始,黃金家族的這一支,管轄哪裡達五、六十年之久。

    在當初窩闊台即位的事情上,帖木格雖然也算得上是擁戴之人,但最大的功臣,實際上就像我們前面所說的,是察合台和耶律楚材,此外就是拖雷的相讓,帖木格當時的表現,只能說是中規中矩。而且就是這個「中規中矩」,也只維持到窩闊台去世。

    窩闊台死後,由於定宗貴由可汗當時仍在歐洲作戰,因此,這個草原帝國就由窩闊台的妃子、乃馬真皇后臨時監國。而帖木格在此期間,卻做出了兵臨城下之舉。

    「太宗崩,乃馬真皇后臨朝稱制,斡赤斤引兵至和林,人心震駭。(請記住

    乃馬真皇后曾派人去質問這個叔叔長輩。這個時候,貴由也已率著自己的直屬手下,回師到了葉密爾河。帖木格聽說貴由回軍,就讓人帶了一個說辭:「吾來奔喪,非有他也。」並立刻領兵回了遼東。

    等乃馬真皇后招集眾人開忽裡台大會,商議由貴由即位,帖木格也來參加了。但以貴由的性格,對以前所發生的事,卻也不可能就這樣放過去。

    貴由一登基,他就讓蒙哥等人私下裡追究了帖木格此前舉兵之事,並捕殺了幾個他手下的將領。可能是看在曾擁戴自己的父親即位、以及長輩的面子上,總算還放過了帖木格本人。

    「定宗即位,究斡赤斤稱兵之事,不欲顯言其事,命親王蒙哥、鄂爾達住按之,戮其將校數人,余置不問。」

    帖木格得到了笀終正寢,然而他做的事,卻暴露了他的野心。因此,他和他的後人,就成為幾任帝國大汗暗中提防的對象。

    伯顏還非常明白,忽必烈之所以如此重視乃顏,除了上述歷史的原由,還因為帝國既然定都於大都,遼東之地就成為帝國的臥榻之側。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更何況這個「他人」,還是「假寐」。

    伯顏無疑是一代良將,他當然知道,飯要一口一口地吃,對手要一個一個地來對付。針對帝國眼下的三個對手,從純軍事的角度上講,他其實非常認可先對付乃顏這個決斷,因為這個威脅對北元帝國更直接。只不過從感情上講,也許他更願意對付的,還是南方之敵。

    但即使伯顏能從整個帝國的局面上領會忽必烈的打算,恐怕他也不能夠從歷史的角度來理解老忽內心對乃顏的警懼。

    一直以來,忽必烈不斷地找各地的「名流」,「訪歷代之得失」,絕不僅僅是為了籠絡人心,甚或作秀,他是真有心。事實上,同樣以北方遊牧民族進入中原的遼和金,都是他必須要汲取經驗教訓的對象,而且他早已有所得。

    老忽對乃顏的重視,其實從根子上講,是有著自五代以來、北中國爭霸的歷史背景。因為大都所在的燕雲十六州,它先屬於後晉的石敬瑭,然後是遼帝國、金帝國,再後是蒙古人。

    但自沙陀人石敬瑭在公元938年將它獻給遼帝國開始,整個這一區域有個共同的現象,即:在過去的三百多年歷史中,它的每一個新主人,都毫無例外的從北方,更確切地說,從先擁有東北之地開始,進而攻佔或控制了這十六州。

    所謂的契丹遼帝國,其實是過去遊牧在遼東的鮮卑族人。

    而哪個大金,人人都知道它的龍興之地是哪裡。

    就是蒙古,也是先控制了遼東,然後再席捲了十六州。

    這些並不太遠的陳年舊事,忽必烈如何看不到呢?歷史上的他,在兩年後以七十多歲的高齡仍親征乃顏,這絕對不是一時衝動。

    事實上,這塊處於東北方向之地所發生的每一件大事,均在我們帝國歷史的下半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後世為了共和國的半島之戰,一度吵了個不亦樂乎,有人還絞盡腦汁地想證明其中的不必要性,其實根本沒必要,因為有些事情也許非常簡單。

    有外人在三百多年裡,始終試圖通過哪裡來征服這塊東亞之地,最後一次短的算是八年,多的算,國人抗爭了整整十四年,這事剛結束才五年,就又有人來了,你說是什麼感覺?

    外人幾次三番地通過走廊想打進你家裡,而且也不是沒打進來,再看見帶棍子的人又從走廊摸到你家門口,就算是條件反射,您也應該立馬就有激烈的反應。沒有反應?在外人眼裡,說明你要麼好欺負,要麼就是沒把這個家當回事。

    話再說回來,如果這場仗沒打,它的後果就真的沒人來挑刺?

    人心有時候真的就是那麼回事。

    忽必烈和伯顏的真正區別在於,他表面淡定,但實際上是真正非常重視南方的哪個對手。因為按後世的話說,所謂的爭霸天下,雙方至少要玩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四張牌。

    而老忽就算沒有後世明確的理論指導,但像他這種人,卻從本能上也是知道這些的。從潛邸開始,他一步一步登上大汗之位,乃至到了以後,所做的事全都是這些。

    海都和乃顏在草原上拉起的是反對他漢化的大旗,這實際上很勉強。他們在軍事層面上,總體不如北元,而經濟上,就更不是帝國的對手。至於文化上,老忽至少還弄出了蒙古新字,他們有什麼?

    所以,忽必烈固然重視這些「叛臣」,但他的「寬容」,甚至表現的始終成竹在胸,是因為他手中的牌一直比對方多。

    而南方的哪個小兒完全不同,老忽已經覺察到他的險惡所在了。

    有些事情是瞞不過這個老人的,而且他也絕對不會無動於衷。

    忽必烈實際上一直在每年的夏季都到上都,但他今年這次駕臨,的確給了伯顏不一樣的感覺。這是由於老忽先前內心裡一直在權衡,沒有做出最後的決斷,所以顯得和伯顏沒有盡言。

    然而,在這個如畫的夜晚,當帝國的大汗終於再抬起頭來之時,他已經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斷。這個決斷,就是「拔刺」。因為在忽必烈的眼裡,只有盡早拔掉乃顏這根身邊的「刺」,他才能放手做其它。

    帝國大汗緩緩地開口說道:「伯顏,朕決意,任你為知樞密院事,出鎮和林,和林置知院。」

    伯顏微微一怔。

    伯顏以前是同知樞密院事,這個職位其實相當於國防部副部長。他由副轉為正,這其實並不出所有人的預料,包括他自己。但是,「出鎮和林,和林置知院,」這就意味著,北元在和林設立了級別不低於朝廷的軍事機構,而他就擁有了在該地區的全權軍事指揮權。

    伯顏剛要開口說話,忽必烈卻擺了擺手。

    「朝廷將罷山北遼東道、開元等路宣慰司,設遼陽行省。」

    「嚴女真、水達達弓矢之禁。」

    當帝國大汗的嘴裡吐出最後這句話時,伯顏已經明白了。

    歷史上的北元遼陽行省,它的正式設立是在至元二十三年,這個舉措的實質,就是加強對東北地區控制。因為行省設立的後果之一是,假如乃顏、或他人再想動用軍隊,就必須通過行省來調用。換句話說,此舉也就是變相地剝奪了他們以前的部分兵權,從而使他們所能動用的,只能是直接屬下。

    「嚴禁弓矢」之舉,實際上就是在當地的部民當中收繳兵器。這個時候的東北地區,實際上還是北大荒,生活在這裡的人,主要以打獵放牧為生。而收了別人的弓箭,你就等於是斷了別人部分的生路。

    如果再把加強和林地區的軍事指揮力量放在一起看,忽必烈的整個舉動,就是在逼迫乃顏,要麼你徹底臣服,要麼你就立刻造反。

    伯顏心中真的一顫。他張了張嘴,但高低沒有說話。

    但是,已經轉過身去的帝國大汗,他的口中卻再度發出無人能聽到的喃喃低語:「朕已經到了不能不拔掉這根刺的時候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