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重生關雲長

正文 第287章 扶風伍習 文 / 白氏傳奇

    李傕奉命奔赴三輔、鎮守西涼,就在李傕奔赴三輔之際,馬騰已經先下手為強了,先他一步佔領了西涼,馬騰佔領了西涼,李傕本想親率大軍前去征討,在征討之前李傕書信給董卓,以求徵得董卓同意,董卓尋思再三決定放棄西涼,要李傕固守三輔以拒馬騰,董卓入駐洛陽之後,西涼在他眼裡已經無足輕重了,跟中原比起來西涼對他來說已經沒了吸引力,人口稀少,地方欠發達,不要也罷,只要三輔重地還在,西涼的得失也就無所謂了。

    董卓要李傕按兵不動固守三輔,李傕進攻西涼的念頭一下子打消了,遂固守長安開來,右扶風乃是長安西面的門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李傕經過考慮決定要伍習鎮守扶風以拒馬騰來襲,馬騰佔據西涼之後便要起兵攻打長安,馬騰大軍經過修整,又從西羌借了些兵馬就興兵討伐李傕,就在這時他收到了袁紹的檄文,要其起兵攻打洛陽勤王剿賊,馬騰只要放棄攻打長安,起兵與關東軍一道攻打洛陽開來。

    虎牢關大戰之後,關東聯軍慘遭失敗,馬騰帶著殘兵敗將再次退回西涼,馬騰回到西涼之後,繼續厲兵秣馬,積蓄力量,這次他把目標鎖定在了長安,不過馬騰動手還是慢了些,等到他集結了八萬大軍準備攻打長安的時候,關羽先下手為強奪得了長安,此時的馬騰大軍已經向扶風逼近了,馬騰得知關羽襲了長安不禁大怒。連番的敗績皆是由此人造成,讓馬騰吃透了苦頭。這次又佔領了長安,馬騰怎能不氣憤交加,他當即決定進攻扶風,一雪前恥。

    而身處右扶風的伍習正是困在馬騰和關羽之間,一面是主子李傕已死長安淪陷,另一面是馬騰攜大軍來襲,何去何從一下子困擾伍習開來,但無論如何右扶風想在這二者之間求得生存和duli是不可能的。他必須作出決定是投靠關羽或是馬騰,二者必選其一,這就是擺在他面前的道路,沒有第三條路可選

    伍習正在徘徊之際,來自長安的段煨送來了書信,書信是一封勸降信,信中的意思無非就是讓伍習投降關羽。伍習佇立在扶風城上,開始思量起來,想自己擔當這扶風郡守不到一年的時間,居然走到了如此地步,真是世事難料啊!這扶風郡乃是西部大郡,是僅次於長安和馮翊的大郡。人口眾多,市井繁榮,是為官者的理想之地,自己能在這裡為官可謂是個不錯的去處,當時伍習高興的不行。可誰想到好景不長,扶風居然陷入了危機之中。

    眼下兩股勢力對扶風虎視眈眈。無論是關羽還是馬騰都是他伍習所得罪不起的,按理說李傕待自己不薄,他為關羽逼死,自己理應為他報仇,不過現在的情勢是自己這勢單力孤的實力無論如何也不是關羽的對手,所以硬碰關羽是不可取的,這次好友段煨要自己投靠關羽,投靠這個殺死自己主子之人,伍習有些不甘心情願,不過這次關羽向自己拋出了橄欖枝,意在勸自己歸降,關羽的實力他是知道的,如果歸降了關羽攀上了這個高枝,自己日後的生活定然妙不可言。

    不過回過頭來想想,關羽那裡人才濟濟,自己又無半點寸功以後能有多大發展的空間呢?段煨之所以榮升是因為在關鍵時刻殺死了李傕,自己舉城投降會受到如此禮遇?伍習有些質疑,不過情勢所迫如果不歸順關羽自己的扶風很可能受到致命攻擊,自己獨木難支必敗無疑,下場自然也是可想而知

    如果歸順馬騰又會是什麼結果呢?馬騰之前就與董卓對抗,自己固守扶風防的就是馬騰,這是自己的宿敵,貿然投靠他會是什麼結果呢?弄不好獻了城池,馬騰還會砍下自己的頭,對比之下還是投靠關羽划得來,再說自己和關羽曾經同在董卓手下共事,所以他眼下已經無路可走了唯有投靠關羽,投靠關羽的結果可能是自己不能再坐擁這座城池了,也有些對不起李傕,不過事到如今李傕已死,關羽一統三輔已成定局。

    自己這小小的扶風改變不了這種趨勢,既然關羽給了自己台階下,如果自己不抓住這個機會仍然不識時務,那麼後果可想而知,如果自己趁此機會歸順了關羽不僅或許可以在關羽那裡謀求個一官半職,從長遠的角度考慮,普天下能稱得上明主的人也不多了,關羽這小子有能力年輕有為,之前跟他一起在董卓手下共事,關羽的能力無人能及,他的軍事才能他的武力他的謀略都是常人所不能比擬的。

    關羽反叛董卓之後,很快掌控了軍政大權,控制了didu洛陽的局勢拿天子以令諸侯,成為普天下迅速崛起的軍閥,實力也在不斷擴張起來,這次攻下了長安,將洛陽與長安連成一片勢力範圍進一步擴大開來,實力也更加的壯大了,關羽年紀尚輕,將事業拓展到這個地步,實屬不易,這小子頭腦精明,有野心,廣招人才,深諳軍事和治軍之道,是普天之下最有前途的實力派。

    伍習之所以不願意追隨關羽不是因為這個主子沒有前途,而是這個主子實在太優秀了,手下聚有一批能臣武將,因為這麼多年在同在董卓手下做事,關羽可能不太瞭解伍習,因為他職位高高在上接觸的皆是主將,像伍習這種角色根本沒機會接觸到關羽,但身在下面的伍習對於關羽卻看得清楚,伍習親眼看著關羽一步步登上權力的巔峰,也親歷了關羽的才華,曾經他也十分的仰慕關羽,對關羽欽佩有加,當然對於關羽的為人他也是瞭解的,關羽十分注重挖掘提拔人才,幾乎從未用錯過人,伍習根本沒有進入關羽的眼線,也就是說自己一直未能引起關羽的注意,也就是說自己在關羽眼中還算不上一個人才,這多少讓伍習有些失落。

    得不到關羽的認可,也就是他伍習還不夠資格入列關羽的帳下,其實伍習在心裡一直嚮往著歸順到關羽頭上,無奈自己的能耐有限又無機會,最主要的是關羽沒有挖掘自己,也就是說關羽沒瞧得上自己,現在關羽終於認識到了他伍習原來是個人物了,居然放下架子派段煨來勸降自己,也算是給了自己個面子,其實把自己當chengren才看待的唯有李傕,卻不料李傕已死,自己的伯樂沒了,也就是說他這匹千里馬能不能有未來就很難說了

    雖然有些不情願,不過歸順關羽卻是他唯一的選擇了,也許自己未來不是很被看好,不過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將來只要自己活著,就有機會繼續做事,還有跟著關羽混前途一片光明,以關羽的才幹在未來絕對可以攘除四方,甚至一統天下,主子的未來是光明的,作為他的手下即使再不被看好未來也會跟著借上點光混個一官半職還是沒問題的。

    伍習打定了主意決定投靠關羽開來,將扶風城兩萬兵馬交出,並且給段煨去了回信,言稱歸順之意,這才有了之前的一幕,關羽在未央宮前殿收到了伍習的回信,伍習舉城投降,願意歸順自己,這是何等的快事,兩萬人馬就這樣收於囊中了,而且還得到了一種不小的城池,自從出征以來還是頭一次遇到如此幸事,關羽真是喜出望外,當即決定克ri奔赴扶風,舉行受降儀式。

    扶風的伍習經過考量決定投降關羽,就在此時馬騰的八萬大軍已經兵臨城下了,馬騰在楊秋以及兒子馬超、將軍龐德的護衛下攜大隊人馬來到扶風城下,楊秋之前追隨韓遂戰敗之後從西羌輾轉到了西涼,跟著馬騰混,馬騰佔據西涼之後,韓遂便去了并州,出任并州刺史,西涼這邊全權交給了馬騰來打理,馬騰的勢力很快在西涼壯大開來。

    此次東征長安也是馬騰東進的一個計劃,坐擁西涼之後馬騰的勢力空前壯大,這種情況下馬騰便開始考慮東征了,即使不為前仇,東征也是他進一步拓展自己勢力的必要選擇,馬騰之所以敢如此膽大妄為,不僅是自己兵強馬壯,現如今的馬騰身邊一下子多了幾員得力的幹將,楊秋就不用說了,之前就跟著韓遂,乃是韓遂手下八部將之首,不僅武力出眾還深有謀略,現在為自己的得力助手。

    除了楊秋現在他身邊還多了兩個得力助手,誰呢?那就是自己的兒子馬超和手下大將龐德,單說這馬超乃是他的長子,現年不過18歲剛剛成年的年紀,別看馬超僅僅18歲,卻是生的天生神力,武力過人,身強體壯,十分的壯碩。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