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重生關雲長

正文 第239章 袁紹起兵 文 / 白氏傳奇

    關羽見曹操不來臣服,知道他心裡想的是什麼,在眾多諸侯裡面可以輕視任何人唯獨不能放過曹操,這是個有野心的傢伙更是一梟雄,手下有些一批很強戰鬥力的隊伍,一旦得勢後果不堪設想,就起碼會成為以後雄霸天下的絆腳石,關羽怎麼能讓他做大做強呢,關羽隨即便給冀州的袁紹擬好了奏折,獻帝在第一時間給袁紹去了聖旨,聖旨上自然是提到臣服的事情,除此之外就是要袁紹起兵討伐曹操,以此作為他忠君的依據,與此同時關羽也給長安的李傕擬好了奏折,在奏折中稱不計前嫌給他一個洗心革面的機會,要他欣然來投,膽敢反抗定會興師問罪!

    這兩道聖旨一個東方一個西方,很快發了出去,聖旨雪片似得飛到了冀州的中心所在地鄴郡,袁紹使用計謀從韓馥手中奪了冀州之後,手下也是廣聚人才,謀士更是增添了不少,武將更是不乏,謀士有田豐、郭圖、審配、許攸、沮授等人輔佐,武將有顏良、文丑、張郃、高覽等人盡忠,可謂是文有能臣、武有猛將、雄霸冀州,當下接到聖旨甚為意外,當即召集手下商議起來,謀士田豐首先出列道:「關雲長拿天子以令諸侯,要我們出兵討伐曹操才乃是座山觀虎鬥之計,更是將我們的卒啊,此事無論進退對我們都不利,進則我們與曹操為敵,兩軍交戰定有損傷,退如果我們無動於衷的話那就給了關羽鑽空子的機會,他可以以此為借口興師問罪,即使不動干戈,給主公扣上一個不忠的帽子也夠主公受的!」

    袁紹聞後點了點頭憂慮道:「如此該如何是好呢?」

    謀士沮授覲見道:「此事不難!主公當抓此機會就磨下驢,如今曹操作擁兗州、東郡勢力大增。又收的10萬青州軍,廣聚人才大有下青州進北海之勢,曹操狼子野心、志在四方,如果圖了青州和北海隔著黃河就形成了與我們對峙的局面,對我們的南面造成極大的威脅。可謂是後患無窮,與其被動挨打不如主動出擊趁早收拾於他,將事情消滅在萌芽狀態,現在天子降詔要主公討伐曹操,主公當抓此難得機遇發兵征討曹操,一來可以達到奉旨即行。贏得忠君的美譽;二來我們奉召討伐曹操便是行大義之舉,所以得道多助;三者我們也可以趁此機會消滅曹操一舉奪得兗州和東郡!」

    謀士許攸聞後遂道:「此事沒有這麼簡單,曹操勢大正是我們敵手貿然取之耗時費力,即使取得了兗州和東郡我們也會付出慘重代價,主公舉大兵南下,冀州空虛。北方的公孫瓚定然會趁此機會進攻冀州北部,到時候主公討伐曹操未果,又冀州有失,則無棲身之地,不可謂不危矣!」

    謀士審配出列道:「非也!主公雄霸冀州,聖旨要主公發兵征討曹操正是看中了主公的實力,這也是對主公的器重。現在我們兵強馬壯當有所作為才是,兗州乃富庶之地,如若圖之,主公勢力便可大增,主公奉旨討賊,公孫瓚豈敢趁此機會南下?」

    謀士郭圖出列反駁道:「不然!主公剛剛佔據冀州當厲兵秣馬,蓄勢待發才是,貿然起兵會大傷元氣,何況勝算未卜?」

    謀士逢紀出列說道:「坐以待斃等到要收拾就晚了,我們不早圖。難道等到曹操做大做強了來相攻不成?」

    眾謀士意見不能統一,眾說紛紜,爭論起來,袁紹見狀頭一下子大了,他本來就是個多謀少斷之人。這回階下亂成了一鍋粥,他更是沒了主意,眾謀士爭論起來,那邊的武將見狀一下子急了,大將軍顏良首先出列道:「爭什麼爭?都不要吵了,既然是聖旨到了,就當奉旨即行,討伐曹操就是了,還有什麼好爭論的!」

    「|顏將軍說的沒錯,如此這般前怕狼後怕虎的什麼事情也幹不成了,當前我們文有人才武有悍將,還怕一個曹操不成,正好跟他過過招,吾倒要看看他在兗州都收了什麼酒囊飯袋!」將軍文丑附和說道。

    二人說完,大將高覽、張郃都紛紛出列表示願戰,其他武將更是紛紛表示擁護,武將那邊幾乎沒有任何的反對聲音,求戰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眾謀士被這波浪般的吶喊著實鎮住了,本來武將們就有些氣勢,這下子群起激昂,群情激奮起來,氣場更是空前高漲,這種強大的氣場一下子釋放出來讓之前反對的謀士們如坐針氈一般,放佛成了罪犯被審問一樣

    袁紹見支持的人佔了多數,知道該做出什麼樣的決定了,只見他在階上踱了踱步子,捋了捋鬍須,最後臉色突然變得堅定說道:「奉詔即行!傳令下去啟馬步兵15萬征討曹操!」

    袁紹一面下了軍令一面給洛陽方面寫回信開來,在信中表明自己奉詔即行前去討伐曹操,袁紹的信很快飛到了洛陽,獻帝在第一時間得到回信閱後跟關羽做了通報,關羽聞後大悅,袁紹奉旨討伐曹操,此舉不但牽制住了曹操,而且兩雄相爭最大的贏家不言而喻那就是自己了,東面既然沒了後顧之憂,他可以安心的西征了,只不過寫給李傕的信現在還沒有得到回復,他要等到李傕的回信才能動手,不過此時的他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什麼打算呢?那就是未雨綢繆陳兵十萬蓄勢待發,一旦李傕那邊拒絕歸附,他便可以提兵去清繳於他。

    卻說長安方面的李傕收到了獻帝的來信頗為意外,信中居然讓自己交出兵權,傾心歸降,李傕閱後,心中百感交集,之前他聽賈詡的無動於衷靜以觀變,看關羽如何解決洛陽的內憂外患,卻不料關羽居然成功的平息了洛陽的反對勢力,不但如此他還獲得了朝中絕大多數大臣的擁護,人脈空前高漲,不但如此關羽還成功收復了汜水關,洛陽東面的城防更加的穩固了,現在的洛陽已經完全掌控在了他的手上,尤其是軍權在握,獻帝也不過是他的靶子而已,事事聽命於他,這番聖旨駕到無疑是他關羽的主意。

    如果自己真的按照聖旨所說傾心歸附,交出兵權的話,關羽會如何對待自己?難道真的不計前嫌麼?如果交出兵權自己還能繼續在朝中得到重用?這顯然有些不符合邏輯,李傕越想越有些糾結,董卓的仇沒有報,自己怎麼可能就這麼的歸附關羽?他要為董卓復仇,怎能向仇人低頭呢?及時自己低頭了關羽難道會放過自己己?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李傕再次陷入了沉思之中,此事來的太蹊蹺了,關羽這次又玩的是哪一出呢?如果要征討自己儘管率兵來襲就是了,如果要與自己和解也不必費這麼大的周折,唯一的解釋就是先禮後兵,關羽留著一手,他也許有他的顧慮。

    李傕鬧不出這其中的蹊蹺便找來賈詡商議起來,賈詡閱後謂李傕道:「關羽這是先禮後兵,他在給主公寫信的同時一定給其他的諸侯也去了信,關羽不敢輕易來取定是擔心他一動身,東面的曹操會趁此來襲洛陽,或者是擔心南陽的袁術,總之他沒有輕舉妄動,而是給將軍發來一道聖旨,那天子以令群雄,如有違抗那就是不忠,旨到即行,我想如果關羽安撫了洛陽的外圍諸侯定然會來取長安,因為在他看來將軍絕對是他的頭號敵人,尤其是現在關羽成功平息了洛陽的事態之後,西征定會提上日程,關羽這次發來聖旨無非是個緩兵之計,如果將軍欣然來投,關羽便可以不費一兵一卒收攏三輔重鎮,這樣一來他也不必擔心其他諸侯進攻洛陽了,但我想關羽一定做了另一個打算,那就是隨時準備對主公動武,只要時機成熟他定然親自率兵前來討伐!」

    「看來我們之間唯有一戰了!」李傕聞後起身說道,表情凝重。

    賈詡接著勸道:「關雲長現在兵強馬壯,手下又聚攏了一批人才,關羽的威力非將軍能敵,如若他真的起兵征討我們,恐怕長安不保啊!我們根本沒有勝算的把握,最大的可能無非就是堅守,與其這樣還不如歸順於他,免得動刀兵之苦,何況現在關羽已經代表了朝廷,我們歸順於他也不失面子,關羽這次給了將軍一個台階,將軍切不可錯失良機啊!」

    李傕聞後憂慮的繼續說道:「我雖不是關羽對手然手上尚有八萬軍民,這是支不小的力量就這麼的拱手相讓,豈不白白的便宜了關羽這小子?我心不甘啊!何況我們的仇都還未曾解開,要是我真的歸順了他會有什麼好下場?」

    「如果不歸順的話將軍大可與關羽做做最後一搏,如果將軍真的要與關羽開戰,切莫要與他比拚實力,咱們根本就不是他的對手,所以為今之計將軍只需做到與關羽周旋,以防禦為主,進攻為輔,避免正面衝突,依靠三輔地區的工事與關羽周旋,只要我們主力尚存,關羽的心就始終為將軍所牽掛著,只要將軍能與關羽周旋些時日,不怕洛陽方面不出變故,到那時只要東面戰事再起,到那時無需將軍費力關羽自然兵退,只要他這麼一後撤,將軍便可率兵追擊定敗關羽,關羽退回洛陽之後,將軍切不可讓其養成氣力,要一鼓作氣從西面對洛陽發起攻擊,這樣一來洛陽深陷東西夾擊之下,關羽腹背受敵,只要這樣的狀況一發生,對於關羽來說不能不危矣!所以說將軍若要反敗為勝唯有如此!」賈詡接著對李傕勸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