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重生關雲長

正文 第169章 判斷形勢 文 / 白氏傳奇

    再說李肅這次被提拔為了中郎將領司隸校尉,好傢伙,這是個什麼概念呢?這麼說吧這個職務就相當於清朝北廄的九門提督,現在首都衛戍區的司令員,這也是個正四品的職務,不過別小看了這個正四品,他的能量可是相當的大哩!他掌管著整個洛陽城的防務,可以說是統領所有的御林軍,手上兵力足有兩萬餘人,這兩萬餘人可都是素質過硬的士兵,所以李肅這次混的還不錯,畢竟是跟隨董卓這麼多年的元老了,董卓對他還是相當器重的,對於他的待遇自然也是不錯的。

    作為董卓的心腹,李肅和文聘受到大力提拔,較之關羽的手下張遼和李嚴自然要受寵的多,張遼和李嚴之所以受到提拔一是由於二人的戰功,二是由於作為關羽的手下,主子是董卓身邊的紅人,受到了提拔,作為手下自然也要跟著沾光;第三點就是在人事任免的問題上關羽還是具有一定的發言權的,作為軍事上的二把手,主持日常事務的頭領,舉薦自己的手下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不過跟董卓的心腹比起來還是要遜色一些。

    經過這次調整之後,董卓先前的心腹愛將全部得到大力提拔而且皆是軍中的實權派,就拿郭汜來說擔當車騎將軍,這可是個副一品的高級將領,這一職務先前由張溫就任,後張溫與董卓貌合神離,董卓決定撤掉張溫,利用這次戰爭將自己的老部下郭汜安排到了這個職位。

    這車騎將軍是中國古代的高級將軍官名。漢制,金印紫綬,位次於大將軍及驃騎將軍,而在衛將軍及前、後、左、右將軍之上。位次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師兵衛,掌宮衛,副一品,是戰車部隊的統帥。漢時。車騎將軍主要掌管征伐背叛,有戰事時乃拜官出征,事成之後便罷官。東漢末年開始成為常設的將軍官名,車騎將軍」最早見於《史記?灌嬰傳》,文曰:「以御史大夫受詔將郎中騎兵東屬相國韓信,擊破齊軍於歷下。所將卒虜車騎將軍華毋傷及將吏四十六人。」後灌嬰又「以車騎將軍從擊破燕王臧荼」、「以車騎將軍從擊反韓王信於代」、「黥布反,以車騎將軍先出,攻布別將於相,破之」,此時的「車騎將軍」,應是戰時臨時受命的軍隊將領。還不能說是固定官職。

    「車騎將軍」正式以固定官職出現,應在漢文帝前元元年,《史記?文帝紀》載孝文元年十月「壬子,遣車騎將軍薄昭迎皇太后於代」。《文獻通考》曰:「車騎將軍,漢文帝元年,始用薄昭為車騎將軍。」後來漢武帝為霍去病專設一重號將軍——驃騎將軍,位次大將軍。車騎將軍是西漢時期重要的武官之一。執掌四夷屯警、京師兵衛、征伐背叛、出使宣詔、薦舉官吏、重要的迎來送往禮制性活動等。武帝時主要以功臣與親信擔任,此後主要以外戚擔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漢後期皇權旁落外戚的事實。

    東漢的將軍也是中央政府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大將軍位在三公上,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在三公下。前、後、左、右將軍,位在九卿下,不常置。東漢中期以後,太后臨朝稱制,外戚以大將軍執政,與太傅三公合稱為五府。

    「車騎將軍」的執掌。《史記》、《漢書》均未明確記載,《漢書?百官表》「前後左右將軍」下有「皆掌兵馬及四夷」的記載。《後漢書?百官志》曰:「將軍不常置。本注曰:掌征伐背叛。」劉昭補注引蔡質《漢儀》曰:「漢興,置大將軍、驃騎,位次丞相,車騎、衛將軍、前後左右。皆金紫,位次上卿,典京師兵衛,四夷屯警。」可見車騎將軍的執掌主要應為四夷屯警、京師兵衛、征伐背叛,此外,據史書記載,車騎將軍的執掌還應有重要的迎來送往禮制性活動、出使宣詔、薦舉官吏等。

    四夷屯警:文帝前元「十四年冬,匈奴寇邊,殺北地都尉卬,遣三將軍軍隴西、北地、上郡,中尉周捨為衛將軍,郎中令張武為車騎將軍,軍渭北,車千乘,騎卒十萬人,上親勞軍勒兵,申教令,賜吏卒」;後「六年冬,匈奴三萬騎入上郡,三萬騎入雲中。以中大夫令免為車騎將軍屯飛狐」;文帝末「令中尉亞夫為車騎將軍,屬國悍為將屯將軍,郎中令張武為復土將軍」。《衛青傳》曰:「元光六年拜為車騎將軍擊匈奴出上谷。」

    「元朔五年,春,令青將三萬騎出高闕,衛尉蘇建為游擊將軍,左內史李沮為強弩將軍,太僕公孫賀為騎將軍,代相李蔡為輕車將軍,皆領屬車騎將軍,俱出朔方。」

    《漢書?宣帝紀》地節三年詔曰:「其罷車騎將軍、右將軍屯兵。」

    京師兵衛:廢昌邑王時「光使盡驅出昌邑群臣,置金馬門外。車騎將軍安世將羽林騎收縛二百餘人,皆送廷尉詔獄」。

    征伐背叛:《馮奉世傳》永光二年「秋,隴西羌ね姐旁種反,詔召丞相韋玄成、御史大夫鄭弘、大司馬車騎將軍王接、左將軍許嘉、右將軍奉世入議」;《王莽傳》平帝時翟義反,王莽派「納言將軍嚴尤、秩宗將軍陳茂、車騎將軍王巡、左隊大夫王吳亟進所部州郡兵凡十萬眾,迫措前隊丑虜」。

    迎來送往禮制性活動:文帝元年冬,「遣車騎將軍薄昭迎皇太后於代」;《張湯傳》「昭帝崩,未葬,大將軍光白太后,徙安世為車騎將軍,與共徵立昌邑王」;《漢書?平帝紀》曰:「新都侯王莽為大司馬,領尚書事。秋七月,遣車騎將軍王舜、大鴻臚左鹹使持節迎中山王。」《霍光傳》曰:「宣帝始立,謁見高廟,大將軍光從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後車騎將軍張安世代光驂乘,天子從容肆體,甚安近焉。」

    出使宣詔:《匈奴傳下》曰:「有詔:『勿議罷邊塞事。』使車騎將軍口諭單于曰:『……故使大司馬車騎將軍嘉曉單于』。」《西域傳下》云:「車騎將軍長史張翁留驗公主與使者謀殺狂王狀。」

    薦舉官吏:《甘延壽傳》曰:「車騎將軍許嘉薦延壽為郎中諫大夫,使西域都護騎都尉,與副校尉陳湯共誅斬郅支單于,封義成侯。」《揚雄傳》曰:「初,雄年四十餘,自蜀來至游京師,大司馬車騎將軍王音奇其文雅,召以為門下史,薦雄待詔。」

    從上面可以看出這車騎將軍的重要性了,到了董卓時期這車騎將軍的位置仍然是個實職,郭汜擔擔當這個職務被安排掌管整個洛陽城的防務,包括宮內外的御林軍、護衛軍,全部的宮衛兵權,全軍的車馬調動大權,可以說郭汜的兵權實際上比關羽都要大,這個職務是有印綬的,而且憑借這個印綬才能號令諸軍,關羽的大將軍雖然是貴為正一品大員,名義上的軍事最高統帥,但他這個職務務虛多、務實少;

    相比較關羽而言,郭汜的車騎將軍一職務實多、務虛少,是一個比較有實權的職務,而且級別上只跟關羽相差半級,所以郭汜在軍中的權力和地位以及影響力是相當了得的,他還是李肅的直接上級,分管李肅,李肅身為司隸校尉負責京都的事務,不過他需要向他的直接上司郭汜匯報情況,對郭汜負責,受郭汜領導,說白了李肅就是郭汜的一個執行官,純粹的下屬,聽令於主子郭汜,不光是李肅就連文聘、張遼、李嚴等人也要同樣受制於郭汜,只不過張遼和李嚴作為關羽的部下他郭汜實際上說話的權力很有限而已.

    再說張濟被加封為衛將軍,這是一個正二品的高級軍銜,張濟作為董卓多年的老部下自然也沒有虧待,這衛將軍作為正二品的高級將領,所轄兵馬超過6萬人,不過張濟這五萬人沒有集中在一起而是分到了虎牢關及汜水關,他的具體事務也更加的明確那就是負責虎牢關及汜水關兩座重要關隘的城防,手下所轄兵馬也多分佈在這兩翼,可以說他職務的重要性不容小覷。

    張繡被加封為了安東將軍,這是一個副三品的職務,張繡能以如此年紀身居要職,可以說跟他的積極努力分不開,當然張繡也是有著不少戰功的悍將,之前董卓對他不甚瞭解,後來通過幾次征戰,張繡的傑出表現讓董卓對他刮目相看,他的才能得到了董卓的充分認可。(。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