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兵臨全球

龍騰世紀 第二十二節 收復廣州(七) 文 / 染血的羽毛

    此時,大家才重新認識張振宇的實力,之前,滿清的官員看待張振宇,只當他是一個莽夫大盜,崛起於叢林間的豪強。之所以能讓英國人忌憚,也是因為慣耍陰謀詭計。

    他們是看重這個人,甚至不惜和他和解。但是卻也不是非常怕這個人,畢竟,他控制下的百姓反的是英國人,不敢對滿清的正統舉起屠刀。

    但是,此時他們都知道自己錯了,深深的錯了。張振宇能讓英國人忌憚,憑借的是自己的實力,虎門海灘上的戰鬥,四方炮台上的炮火,魔鬼峽之前的嚇退英軍,無一不說明,張振宇是有和英軍對抗的實力的。

    虧得這些滿清官員之前還很堅定的相信,自己的隊伍若是遇到張振宇的人馬,僅僅憑借自己隊伍的名聲,也能讓張振宇的軍心瞬間崩潰,畢竟,民眾不會輕易和政府為敵,正所謂民不與官鬥,這句古話是絕對有道理的。

    但是,此時發生的所有讓他們徹底驚醒,他們遇到的是一個絲毫不比英國人差的對手。

    廣州幾處城門告急或者已經陷落,剛剛接手廣州的清軍竟然還沒有將屁股下面的椅子做熱,就眼看著被別人趕出廣州城了。

    此時的情況,已經容不得滿清的官員猶豫和思考了,若是廣州城被徹底合圍,幾處城門被徹底拿下,到時候想退出廣州城都是比登天還難的事情,現在趁著西門還控制在手中,趕快撤出去才是正理。

    誰也沒有想到,接受廣州城還沒有半天,這些滿清的隊伍就被迫要離開廣州了。

    滿清的隊伍迅速向西門集結移動,此時已經顧不得廣州那些暴民,也顧不得追趕的張振宇軍團。

    丟盔棄甲,武器扔了一地,滿清的隊伍完全是一副狼狽逃命的架勢,廣州的西門,此時是包圍的唯一缺口,這個缺口的存在,完全是張振宇軍團刻意留下的,為的就是讓滿清的隊伍從這裡逃竄,此時還不是和清軍徹底決戰的時間。

    南方重城廣州,在道光二十一年的秋天一天兩次易手,現實從英軍的手中到了滿清的手中,然後又迅速的到了張振宇的手中,當廣州城光復的時候,城裡一片歡呼,自然,很多人都發出了悲慼的哭聲,在這場動亂之中,廣州死了很多人,許多人的家人就是死者的行列,這場動亂,可謂是舉城帶孝。戰爭是殘酷的,求的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道路同樣是殘酷的,雖然有很多不忍,但是民族獨立的道路注定是用血肉鋪就的,也許歷史上有過民族和平解放的先例,但是很顯然,此時在滿清政權下活著的人們不屬於此列。

    九月二十三日的夜晚,張振宇已經將廣州城所有殘餘的英軍勢力和滿清勢力清理了一遍。而就在此時,廣州原先的滿清官員已經給朝廷遞上奏折。

    奏折上稱虎門和廣州已經光復,在此役之中,張振宇貢獻卓著,敬請朝廷給於後賞。

    之前幾人為了廣州的不被侵犯,曾經上奏過朝廷,城上一次在虎門發生的衝突已經調查清楚,責任完全在敏泰等人身上,朝廷當時不知道為了什麼考慮,竟然已經赦免了張振宇的罪責,甚至聖旨上稱,讓張振宇帶有罪之身為朝廷效力。

    誰也沒有想到,事情會發展到此時這種情況,廣州的軍隊竟然被張振宇趕了出來,而且,趕得異常狼狽。

    但是幾人對朝廷的奏折卻不能出爾反爾,既然已經奏明張振宇無罪,那麼,再改口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聖旨上稱讓張振宇戴罪立功,此時張振宇控制著廣州,也就是他們控制著廣州。

    這些官員無恥的上奏,竟然城廣州虎門之地已經光復,張振宇居功甚偉,簡直無恥到極點。

    不禁如此,他們在九月二十四日當天還給廣州派去了信使,稱昨天的事情只是一場誤會,希望張振宇不要介意。而且信中城願意派出軍隊,協防廣州城,以防英軍反撲。

    張振宇拿著信,此時也只能感歎滿清官員的無恥之尤,不過這倒是讓英國人的計劃宣佈破產了。

    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廣州附近的滿清官員低下了頭顱,只有如此,他們才不至於遭受朝廷的怒火,要知道,廣州失守,虎門失守,廣州附近州縣失守,這絕對不是一個小罪,弄不好就是掉腦袋的事情。之前的福建沿海,江浙沿海,因為抵抗英軍不利,丟城失地不知道多少人已經人頭落地,此時廣州的官員絕不想自己也成為那些人之中的一員。

    事情的發展遠非英國人所想,雖然之前張振宇和滿清軍隊起了衝突,但是衝突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在短短不到半天的時間,廣州已經成為張振宇的囊中之物,而之後,滿清的廣州官員竟然和張振宇妥協。

    英國人想的漁翁之利,顯然已經不可能了,而起,此時廣州已經控制在張振宇的手中,在接受廣州以後,張振宇就四處出戰,將廣州郊區和附近盤踞的英軍勢力據點一個個的擊破。

    此時的廣東一帶,漸漸從英國人的魔抓之中解放出來。

    張振宇的實際控制區已經達到了空前的地步,廣東最大的城市已經控制在張振宇的手中那,而廣州的附近郊區因為剿滅英軍據點,也成為張振宇的控制區。

    到了道光二十一年的十月,廣東的局勢已經漸漸穩定下來,面對虎門要塞,面對重新武裝起來的廣東,英軍採取了繞道而行的方略。

    珠江口上的封鎖,暫時告解,而就在英軍撤出珠江口之後,朝廷的聖旨竟然來到了廣州。

    面對朝廷的聖旨,張振宇還是選擇了接,他此時求的是自己實力的急速發展,若是聖旨對他有利,他接了聖旨那又何樂而不為。

    而且,自己一旦接了聖旨,等同於自己已經有了正式的身份,到時候不至於和英軍對抗的時候,面臨兩面受敵的艱難處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