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兵臨全球

龍騰世紀 第七節 籌謀準備(七) 文 / 染血的羽毛

    本想著這些天會是平靜的,英國人新敗之後會有一段時間平靜的日子,但是很快,事情就在大清的沿海發生了。

    道光二十一年的八月,是一年之中最為炎熱的季節,這個季節,在大清的東南沿海,一系列的戰爭將這個炎熱的八月渲染的更加慘烈。

    八月十一日,英國戰船出現在南海北部,福建東南部的幾個沿海/城市遭受英軍炮艦襲擊,十三日,廈門失守,十七日,台灣島上的駐軍也看到了英國戰船的身影,島上的守軍派出海船迎敵,卻被英軍戰船擊的慘敗狼狽逃竄。十八日,英軍炮擊基隆港,基隆守軍損失慘重

    失敗,一次次的失敗,本來已經大加整頓海防的滿清朝廷不斷接到東南沿海的加急文告。

    前幾天,好像英軍還只是在廣東一代,英軍的戰船還在伶仃洋上,還在珠江口,可是,才短短幾天,福建和台灣幾地都出現了英軍,甚至廈門已經失守,而台灣島上幾處海港和炮台也遭受到重創。

    失敗就像是瘟疫一般,迅速的席捲了滿清東南沿海一帶,甚至在江浙一帶,也出現了英國人的身影,英國的戰船在東南沿海橫衝直撞,像是行駛在自家的領海之上一般。

    而更有甚者,在山東一帶,有漁民稱出海的時候看到了掛有米字旗的英國船隊。

    英國就是瘟疫,這幾天,滿清的紫禁城中,成天被叫的最多的就是英國這兩個字。

    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彈丸小國僅僅只是幾天,就讓紫禁城都恐慌起來。

    大清做了幾次防守,可是次次都是以失敗告終,大清的海防,在這一刻處在一種名存實亡的狀態,像是本來給予厚望的海防,現在單薄的像是一張紙一般。

    此時在廣州,張振宇也從各種渠道得到了消息,沒有想到,英國人剛剛在廣州附近慘敗,而在滿清的東南沿海,英軍的軍艦就四處迎戰,甚至整個大清的東南沿海/城市都出現了英軍軍艦的身影。

    張振宇沒有想到,英國人的援軍來的這麼快,恐怕,此時珠江口已經重新被英國人封鎖了,這幾天廣州附近的英軍也有蠢蠢欲動的跡象,很顯然,英軍這一次來的支援非常強大。

    此時,誰也不知道英國人到底來了多少的援軍,得到的消息,英軍在滿清東南海防防線上處處出擊,而且每一次滿清的海防都是以慘敗告終,在英國的軍艦面前,滿清的海防像是中了某種魔咒。

    八月末,廣州周圍的英軍忽然向廣州城進攻,除卻張振宇控制的北部以外,廣州三面受圍,具探測得來的情報,在這些進攻的英軍之中,蘇護還有一些特殊的人。

    張振宇聽了來人對這些人的描述,已經知道,這些是英軍的附庸,來自印度的軍隊。

    在得到這些情況的時候,張振宇已經猜測到,英軍在廣州之敗以後,已經向印度和國內求援,而位於亞洲南部的印度距離戰場顯然更近一些,現在增援的軍隊已經到達了廣州這裡。

    不過,現在張振宇得到的消息也止於此,至於到底有多少的增援,張振宇還是不知道。

    九月初,廣州告急,龜縮在廣州城之內的清軍在這種情況下,已經根本顧不得什麼了,廣州知府,甚至是此時身在廣州的靖逆將軍已經催人數次求救於張振宇。

    而且,他們一次一次來的人級位越來越高,甚至廣州知府又一次親自前來。

    但是無論是誰來,張振宇都沒有表示要出兵解救廣州。

    這一次,英**隊和印度的附庸軍前來,來勢實在是太快了,而且,依據來自沿海的各種消息,張振宇已經確認,這一次來到沿海的英國海軍已經不可能和上次是一個等級了。

    鴉片戰爭到來的第一批英國艦隊,其規模根本不強,所帶來的陸軍也就數千人。這已經表明,在英國人眼中,滿清根本沒有被他們當做同等級的敵人,而滿清政府還一副大國王朝的信心,認為可以輕易取勝於英國這個彈丸小國。

    而在廣州受挫以後,英軍已經不可能不正視滿清這裡,那麼,這一次可能來的已經不是小股的英軍,而可能是從印度調來的大軍,這一次英國是大規模進攻滿清沿海了,要不,東南沿海不可能全線告急,甚至有消息稱在山東半島周圍海面也已經有人發現了英軍船隻。

    就在廣州步步陷入危機的時候,另一個消息傳入了張振宇的耳中,就是在進攻的隊伍之中,除了英軍的米字旗,還有幾面旗幟,根據來人的敘說,張振宇已經辨認出來,這是法國的旗幟。

    法國此時處在奧爾良王朝的統治之下,拿破侖大敗以後,法國和英國頗有間隙,而且在爭奪殖民地的過程之中,兩國也有火拚,可是沒有想到在這裡竟然也出現了法國的軍隊,那麼,其它的歐洲列強是否也出現在了廣州一地,張振宇對此已經頗感可能。

    法國此時參加到戰局之中,而不是後世記載的那般,在英國取得鴉片戰爭的勝利之後隨同英國的腳步也同滿清政府簽訂了中法《望廈條約》。張振宇明白,隨著自己的出現,歷史已經改寫了,自從那數千英軍被自己葬送在廣州近郊,歷史已經被自己改寫了。

    若說以前的張振宇,雖然也同英軍的戰鬥中取得了幾次勝利,成為中英鴉片戰爭之中唯一取得勝利的中方將領。但是他的名氣還不足震動英國國內,甚至連離這裡最近的新加坡,印度等幾處英國駐軍政府也不會驚動。

    但是自從那次葬送了三千英軍以後,這些地方的英國政府都被震動了,這次的損失實在是太大了,而且可靠的消息,這些人都是被農民軍打敗的,這更讓英國國內都覺得如同大地震到來一般。

    所以,才出現了此時滿清東南沿海的事情,中英之戰,因為張振宇的出現,已經生了一些變數。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