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禪師,智覺寺有多少個僧人啊?」
「有四十一個僧人。」
「有附近村寨的人嗎?」
「有——也沒有。」
和尚們經常說一些似是而非的話。
「怎麼講?」
「寺院有一個規矩,那就是,從不過問僧人的來處,有些人遁入空門就是了結塵緣,他們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們的來處,這些人大多看破紅塵,不想和塵世家人沾染分毫。除非是家裡面養不活送到寺院來的。」
「智覺寺有這樣的人嗎?」
「有。」
「您能跟我們說說嗎?」
「浣洗房的莫非就是一個,他是房村人,家裡太窮,養活不了他,就送到寺院裡來了。」
「除了莫非,還有那些人呢?」
「這——只有住持知道,要不,你們去問問一清住持。他在給每一個人剃度的時候,都要弄清楚來歷,與佛有緣的人,才能剃度。與佛無緣的人,山門不納。」
「智能禪師,我們聽說智覺寺的送子觀音很靈驗,不知道是否屬實?」
「阿彌陀佛。」
李雲帆對這個答案不是很滿意,這佛教也太糊弄人了:「請您跟我們說說。」
「信則靈驗,不信就不靈驗。世人說靈驗,那就靈驗,世人說不靈驗,那就不靈驗。佛門只管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這又是一句似是而非的話。
在東耳房的兩頭,各有一個樓梯,智能領著大家上了南樓梯,樓上是一間比較大的房子,門上有把鎖。門上方掛著一個很大的匾額,匾額上有三個鎏金大字:「藏經閣」,是遒勁的魏碑體。
「這裡面都有一些什麼東西?」
「都是一些經書,還有一些歷代住持穿過的袈裟,用過的法器。」
「我們能到裡面看看嗎?」
「鑰匙在一清住持的手上。」
「您的意思是說,平時,只有一清住持才能進來嗎?」
「不錯。」
「您領我們到三樓去看看,好嗎?」李雲帆前後看了看,他在找上三樓的樓梯——但沒有看到樓梯。
在藏經閣的上面,還有一層,整個建築一共有三層。
「要想到三樓去,必須經過藏經閣——樓梯在藏經閣裡面。」
「第三層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第三層只是一個樓閣,裡面放什麼,我們不知道,在智覺寺,除了住持,誰也沒有上去過。
站在藏經閣的走廊上,除了大雄寶殿和凌霄殿,智覺寺的所有建築,基本上都能看到,如果站在藏經閣上面的閣樓上,整個智覺寺都將盡收眼底。不要小看了藏經閣上面這個小小的閣樓,他可是智覺寺的制高點。
藏經閣的四周全是走廊,站在在藏經閣北邊的走廊上,能看見智覺寺的後門,包括後門外塔林的塔頂;站在藏經閣東邊的走廊上,能看見東院裡面的禪房,前面,筆者曾經交代過,東院和西院一樣,也是普通僧人住的地方;站在藏經閣南邊的走廊上,能看見智覺寺的山門和山門前的山路,還能看到石鼓寨人家若隱若現的屋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