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案發當晚,他提前半個小時下班——到食堂去吃飯,因為當天晚上,他和另外一位營業員在店堂裡面值班,他在離開櫃檯的時候,沒有提醒另一個營業員將四十八隻進口表存放到倉庫去,而門市部的食堂就在倉庫的對面——筆者在前面的敘述中交代過了,如果唐文君留意的話,他坐在食堂裡面吃飯的時候,應該能看見小胡有沒有將四十八隻進口表送到倉庫去,食堂的窗口正對著庫房的大鐵門,最重要的疑點是,唐文君在四點左右出去過一次——有兩個人來找他,幾句話沒有說,三個人就走出了門市部;
第五,晚上值班的時候,他一直在看書,書有兩類:
一類是語數外,史地政,除了書以外,大部分是複習資料,唐文君在分到百貨公司之前,一邊務農,一邊複習功課,童子強和蒲森林對唐文君的初步印象是,愛讀書,還有股子韌勁,童子強見過唐問君看過的書和複習資料,上面勾勾畫畫,折折疊疊,說明唐文君確實在下了不少功夫.網
童子強和蒲森林還找過唐文君的高中老師徐長水,徐老師說,是他鼓勵唐文君考大學的,大家都知道,我國恢復高考制度是一九七七年,在此之前,基本上都是工農兵大學生,在讀書無用論思潮的影響下,讀大學,不靠成績,只靠出生和推薦,當然,也曾憑成績選拔過人才,但在白卷先生張鐵生的影響下,考試制度又被中止。
徐老師跟唐文君說,這種現狀不會持續太久,高考制度恢復是遲早的事——後來的事實證明徐老師的判斷和預見是正確的,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正好可以靜下心來複習功課,一旦高考制度恢復,便可佔得先機,退一步講,即使不參加高考,對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與知識結構也是有益處的。
也許有人會問,唐文君既然是一個插隊知青,他怎麼會在插隊之後又讀書的呢?這裡面涉及到一些歷史問題。唐文君是隨父母下放到農村的,城市居民下放農村,這只是少數幾個省份別出心裁,自己搞出來的怪胎,和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不一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全國性的,現在,一提到插隊知青,只要是知道那段歷史的人都知道,但如果提到城市居民下放農村,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在所有的文學作品中,都沒有涉及到這個問題的。唐文君隨父母下放農村的時候,年齡才十四歲,可不就得接著讀書嗎?
唐文君讀的另一類書是文學名著,案發當晚,唐文君看的書是《基督山恩仇記》,他自己說看書看到十一點半鍾左右,到廁所撒了一泡尿之後,就脫衣服睡覺了,夜裡面,他睡得很沉,一點聲音都沒有聽到。
照理來說,既然唐文君讀書如此勤奮,又有持之以恆的精神,把案子和他捆綁在一起是不是有點牽強附會啊!實際上,童子強和蒲森林也想到了這一點,但仔細分析,還是沒有把唐文君排除在外,理由有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