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百家爭鳴章節開始,更新字數為3806
崑崙山之中,有絲絲靈氣在山體中生成,但是這絲靈氣很快的消散在天地間。末法時代天地靈氣枯竭,整個天地就像一個大漏斗,就是有靈氣逸散出,也很快的消散,也只有一些靈物之內存有一些天地靈氣。
混元道人盤坐在崑崙山的後山之中,慢慢的煉化那黃石道人的本源之jing,這時他心神一動,全身湧起一團浩然正氣,這浩然正氣捲起一個龜板和戒尺向天地間飛去。原來儒門有大賢出世。
卻說孔子的嫡系後人子思,一ri秉燭夜讀,忽然困意襲來,只見身旁有一道身影,忙跪拜道:「拜見祖父。」
孔丘道:「我儒門將有大賢發揚儒家道義,你可擇其為弟子,悉心教導。」
「此兩物為我儒門傳承之寶,你可轉交後人,讓我儒門教義發揚光大。」
子思跪拜道:「謹遵先祖教誨!」只見這道身影慢慢消散。子思頓時醒來,見手中攥著兩個散發著奇異神xing的寶物,長歎不已。
整個凡間界地球步入戰國時期,那周朝封神之後天地間所有的教派都搬離凡間界,使得西週四百多年,只拜天地祖宗,不尊道統。這天地教化仿若猛然間斷層,造成了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各種學說猛然間出現,有的學說的背後卻是那三教對信仰的爭奪。
這末法時代,三教為了一些信仰之力,不在以神仙大道為傳教之法,變為凡人之道,更能切合民眾的需求,這也是因勢而變,若是得道之人,亦是得了自我,他日必有成就!不修仙術,亦是道!
這些凡人之道一是重理,以平常之學問,教化行善重德,或授予眾生一種積極向上,自強不息的理念。或修生養xing,天人合一的觀念。或
一是重用,實用性有用xing,教人學問,治家治國方案、外政外交;天文地理、醫卜星算;兵書戰策,行軍打仗之法等等。
為了更能切合民眾的需求,主要滿足民眾在衣、食、住、行、醫等方面需求,三教紛紛派弟子下凡,參悟種種場景,在人間悟出種種適合凡間之道。
在這一時期,儒家出現一位大賢孟軻,他是黃帝時倉頡轉世,繼承儒門道統,與人爭論邏輯嚴密,尖銳機智。讀書萬卷,神明自通,居然憑借胸中一股正氣,修煉出『浩然正氣』。
其學說出發點為xing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認為如何對待人民這一問題,對於國家的治亂興亡,具有極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視民心的向背,通過大量歷史事例反覆闡述這是關乎得天下與失天下的關鍵問題。儒門初顯大興氣象,但是未能引起各諸侯注意,因此儘管屬於顯學,但是還不如其他學派興盛。
道家學說集大成者,為南華真人即莊周,卻是那玄都聖人的一屍善屍化身,他鞏固了以「道」為核心的思想體系,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他多次強調道是產生萬物的本體,但它是非物質的。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
其修道就是為了逍遙,必須泯滅人與人之間、物與物之間、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差別、界限、做到物我兩忘。
那截教人才凋零,僅剩雲霄和武當聖母兩人,為了自身教統,無當聖母轉世投胎下界悟道道,截教的主導思想是法自然,強調個人修行,拋棄繁雜的道德觀念,一切以本心待之。不論是人是妖,在截教中都沒有太大的身份差別。
無當聖母轉世為墨翟,墨家家道衰落,他出生時早已淪為平民,深知民眾疾苦,當時戰亂不斷,民眾生於水深火熱之中,體味民間疾苦,他認為天下之所以大亂,是由於人不相愛。逐漸悟出了人與人平等相愛,不應有親疏、上下、貴賤、等級的分別(兼愛),反對侵略戰爭(非攻)的思想。
由於受到了截教封神之劫失敗的影響,廣收弟子,積極宣傳自己的學說;同時不遺餘力的反對兼併戰爭。大批的手工業者和下層士人開始追隨墨子,墨子及其弟子組成了墨家,他們有嚴密的組織和嚴格的紀律,成為了一個有著嚴密組織地學派,墨者們吃苦耐勞、嚴於律己,把維護公理與道義看作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墨翟反對奢侈的生活,主張節儉,提出「節用」、「節葬」、「非樂」的思想,提出命運不能主宰人地富貴貧賤,強調只要透過後天的努力就可以改變。為了求福避禍,他又主張「尊天」、「事鬼」。
闡教本就是修為、根xing深厚之輩,在人間傳下了陰陽、縱橫、兵、法等學說都佔有一定地位。
廣成子化身鄒衍集陰陽五行二者,根據五行相生相盛說,把五行改造為「五德終始」,即皇者之氣有五德,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作為歷代王朝興廢的規律,為新興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論根據。
他認為宇宙萬物與五行對應,各具其德,而天道的運行,人世的變遷,王朝的更替等,則是五德轉移的結果。在政治倫理上,鄒衍認為「止乎仁義節儉,君臣上下六親之施」,贊成儒家仁義學說。同時強調「因陰陽之大順」,包含若干天文、曆法、氣象和地理學的知識。
名家是以提倡循名責實為學說的流派,提倡「正名實」,正是「正彼此之是非,使名實相符」。大亂期間,局勢動盪、混亂,很多禮法名存實亡。名家由此崛起,強調事物應該「名乎其實」,藉以令天下一切事情走上正確的軌道。名家與各家不同之處,正是在於「正名實」的方法,他們主要辯的內容,又多半是與政治實務無關的問題。因此,名家的理論被其他各家一致冠上一個「詭辯」的惡名。
鬼谷子為縱橫家的始祖,卻是那闡教金仙玉鼎真人轉世所化,這玉鼎真人在闡教中就以見多識廣,深有智謀而著稱,本身長於持身養xing,精於心理揣摩,深明剛柔之勢,通曉縱橫捭闔之術,獨具通天之智。
鬼谷子本名王詡,其長於持身養xing和縱橫術、精通兵法、武術、奇門八卦,著有《鬼谷子》兵書十四篇傳世。
縱橫之術為合縱連橫之法。合縱便是聯合弱小,集中力量對付強敵,所謂連橫,指弱國分別與強國結盟的策略。縱橫家的意思就是說只要能精通了這一家的學說,雖天下之大,也處處可去。
後來,蘇秦為趙國相位「合縱抗秦」,並兼六國相印威風八面。但好景不長,其「合縱」即刻瓦解,蘇秦死於齊閔王車裂極刑。張儀受蘇秦「提攜」,做了秦國大夫,而當蘇秦死後,立刻推行他的「連橫」術,使蘇秦的合縱坦蕩無存。也為秦國最後統一國家奠定了理論基礎。
韓非子闡教金仙雲中子所化,吸收了儒、墨、道諸家的一些觀點,以法治思想為中心。他總結了前期法家的經驗,形成了以法為中心的法、術、勢相結合的政治思想體系。他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故稱之為法家。
法者,健全的法律與規章制度;術者,君王駕御群臣、掌握政權、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勢者,君主之權勢。三者結合,無往不利也!」比起之前西周的禮樂之道有了很大的進步。
法之作用,一則定分止爭,二則罰,賞罰分明。有賞有罰,賞罰皆在明處,按照制定的法則。
混元道人心中感慨不已,聖人門下的弟子各個不凡,他們把我這地球各教教化衰落之時,紛紛精練之身的教義,傳下若干學說。闡教最為強勢,畢竟他們都是有大智慧之人,創出了法、陰陽、縱橫之學說。
巫族雖然式微,也傳下了兵家的學說,尤其是巫天的出現,讓巫族獲得了一絲發展的機會。蚩尤化身孫武創下兵法,講究行軍佈陣之道,主要以研究作戰、用兵為其主要宗旨。
兵家者,專門研究戰爭,如何從大局上把握戰爭,是兵法的關鍵。戰爭是政治的繼續,關係到一國或一民族的生死存亡或被人奴役的大事。兵法也可以將它看成既是一部如何統治國家,制定國家戰略的指引;又是一部如何領兵打仗,制定戰爭戰略與策略的書本。
四方游士、各國學者紛至沓來。儒、道、名、法、墨、陰陽、小說、縱橫、兵家、農家等各家學派林立,學者們聚集一堂,圍繞著天人之際、古今之變、禮法、王霸、義利等話題,展開辯論,相互吸收,共同發展,融合成凡間之道。
凡間之道,看是簡單卻蘊含天地至理,演化出醫卜之道、書畫之道、山水之道,耕種之道、烹飪之道,釀造之道、茶飲之道等等這些道夾雜著修身養性,更側重於對自身道的感悟和提煉,悟得成道。寄情其中,每有所悟就是所得,看是簡單,往往成就非凡,甚至可以踏入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