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大唐之理工天下

正文 二零零 祿東贊之死 文 / 話糙理不糙

    其實,本來炮兵在歷史上,也不是那麼凶殘的。

    1644年,英國內戰中的關鍵戰役,馬斯頓荒原之戰,克倫威爾的議會方22000人,有40門火炮,七千騎兵;保皇黨17000人,有14門火炮,六千騎兵。2小時的戰鬥,議會方300人被殺,保皇黨4000人被殺。克倫威爾在作戰中脖子被火槍流彈擊中,不得不暫時退出包紮。這4000人也許並非全由火炮所殺,但毫無疑問,火器對騎兵依然是造成了明顯的傷害。即便如此,一萬七上陣死了4000人,大概25%的陣亡率也並沒有超出古典時代戰鬥的一般水平。

    在集中使用的400門

    火炮面前,吐蕃人甚至沒能從這樣巨大的殺傷中反應過來。第一輪衝擊過後,十三萬頭陣騎兵倒下了兩萬,霰彈另外造成了大概一萬的重傷。這樣的戰損已經接近古

    典時代完全戰敗方的損失了。這些吐蕃人失魂落魄,等發現自身的損失以後,立刻放棄了戰鬥,開始向南逃竄。就算是祿東讚的親兵,也不敢再次面對那種可怕的爆

    炸。這一批人活下來的,後來一旦聽見爆炸的響動,很多人都依然被嚇的屎尿齊流。

    於發生的太快,剩下的兩撥吐蕃騎兵依然按照計劃發起了衝擊。等待他們的依然是整齊的炮擊。第一波騎兵衝到唐軍營地面前,發現面對的是一道陷馬坑,側翼是步

    兵的長槍陣的保護。他們的速度為地形所阻擋,只能無功而返。至於他們的弓箭的打擊,唐軍的步兵為炮兵提供了很好的保護。而且等到吐蕃人進入他們的射程的時

    候,迎頭撞上的是四百發霰彈的打擊……

    第一分鐘,五萬步兵和三千炮兵,付出了400人受傷的代價。他們的戰績則是2萬人馬。第二分鐘,再衝上了大約十萬吐蕃騎兵。他們受到的損失稍小,大概只死了一萬六,剩下的人接觸到步兵方陣的外圍,取得了四五百人死傷的戰果。

    按照往常的經驗,吐蕃人會保持射程,誘使唐軍消耗箭矢,利用狼群車輪戰,逐步消耗唐軍的體力。不過這一次,射程優勢是唐軍的,吐蕃人還沒進入射程,可怕的炮彈就會呼嘯而至,帶走十數人的生命。

    祿東贊察覺了不妙,他的部隊派出去衝鋒過後,基本就不會再回來。而且,他的先鋒一旦集結,幾百枚黑色的炮彈會帶著可怕的呼嘯砸過來,他不是笨蛋,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跑!

    於是他發令:「給我集中起來,朝東方再衝擊一次!然後撤退!哪裡火力弱!」

    他打定主意,趁別人吸引火力,自己朝另一方向偷偷溜走。

    他並不知道哪裡火力弱,這麼說只是為了讓他們沖的更賣力而已。他驚慌失措的部眾們很多都信以為真,不成建制的一股腦的衝過去。這毫無疑問讓炮兵們的屠殺變得更容易了。

    祿東贊收攏自己的八百餘親隨,收起帥旗,偷偷朝西邊溜過去。他這麼做本來是沒問題的,可是好死不死的,西邊正是薛仁貴的主力騎兵埋伏的方向……

    炮擊持續了十五輪,射程內就沒有能活動的生物了。吐蕃人狼奔豕突,驚慌失措的朝各個方向逃竄。最成建制的自然是往東邊逃竄,他們對祿東讚的話信以為真,隊伍密集,結果炮兵的火炮是可以轉向的,這個方向受到了大約七百發炮彈的招待,死傷高達兩萬人。

    祿東贊朝西方逃竄了不過三分鐘路程,大概就是炮擊停止前兩三輪的樣子,便迎頭撞上了加速完畢的薛仁貴的三萬騎兵主力。

    這只騎兵主力分為二十個軍府。每個軍府下1500人馬,分為十隊。他們是當時地球上訓練最為精良的武力。較小的騎隊便於實施密集編隊和靈活的戰術。大概有一百個隊伍是包抄營地周圍,另外一百小隊是跑到黃河上游的山口處截擊逃兵的。

    祿東讚的隊伍為了掩人耳目,只有八百人馬。他們看到前方的唐軍騎兵向一堵牆那樣壓過來的時候,心理頓時崩潰了。他從疾馳的馬背上起身,想大聲呼喊對面的唐將要投降。可是一隻羽箭正中他的面門,把他的話堵了回去。他痛苦的摀住臉,伏在馬背上只顧逃竄。

    這是薛仁貴的傑作,他一馬當先,率領自己的小隊殺向這只逃兵。其他的唐軍都不理會,只顧趕往戰場方向,追殺其他的吐蕃騎兵。

    隨著薛主帥的令箭一發,他手下的騎士迅速按照同樣的方位進行了三組齊射,潔白的箭雨向蝗蟲一樣,準確命中了同樣在高速移動的吐蕃隊伍。不少人登時墜馬,隊伍也隨之散開。薛仁貴刷的抽出騎刀,呼到:「斜線陣列,拖刀刃,殺!」

    一百五十騎士隊形一邊,熟練的排成斜線逼近的陣列,他們兩人一組,互相補充。一人攻擊完,另一人便立即補上,再次攻擊,給夥伴回氣和躲閃的空間。

    兩隻隊伍以斜向接近。薛仁貴的箭頭凶狠的撕裂了這只隊伍,當兩組騎士接近時,唐軍的精良裝備便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們的刀更長,更鋒利,更結實。吐蕃人的短刀還沒有夠著唐軍的戰馬,唐刀的刀尖便已高速劃過了他們的咽喉。鐵蹄到處,吐蕃人鮮血飛迸,像被收割的麥子一樣,瞬間倒下一大片。

    薛仁貴帶著箭頭,刺穿了吐蕃的騎隊,然後他打馬轉彎,將鋒線再次從斜後方逼近吐蕃的騎隊。他和騎士們騎術超絕,人馬合一,轉彎時斜倚向內圈,這樣在砍殺時有了上身射程的優勢。殺起吐蕃軍來更容易了。

    唐軍氣勢正盛,他的隊伍又是最上等的大宛馬,毫不費勁的銜上了騎隊尾巴,逐步逼近了前方領頭的祿東贊本陣。祿東讚的戰馬也是良駒,在追趕中,戰馬稍次,騎術稍次的,就逐漸的從前方掉落下來。被趕上的唐軍一刀一個,從後面割了脖子。

    追趕仍在繼續,薛仁貴見相對速度逐漸穩定下來,仗著騎術精良,彎弓搭箭,瞄著那個盡量伏在戰馬上,衣甲最鮮亮的人射過去。這次箭矢洞穿了他的脖頸。他再也堅持不住,翻身摔下馬,瞬間淹沒在馬群奔騰的煙塵中。

    唐軍兩個親衛極有眼力,知道這可能是吐蕃主帥,自覺的從馬隊中脫離減速,收集這個人的戰利品。所以祿東贊被他們發現的時候,前後各中一箭,身上被疾馳的戰馬踩了好幾腳,已經支離破碎。唐軍割下他的頭顱,解下他的盔甲和刀,作為擊斃的證明。

    在古典時代,一場勢均力敵的戰鬥最快也要持續一個小時左右,經過許多次窒息的衝鋒和接陣才能分出勝負。以一方戰陣失散,心理崩潰結束,然後是長時間的屠殺,追殺。帶來主要的殺傷。

    這場有了大規模集群火炮的戰鬥——不,說是碾壓更為確切一些。只用了五分鐘就給吐蕃人帶來了25%的死亡率。剩下的便是漫長的追殺,打掃戰場了。

    炮擊開始半小時後,這片寬三公里,縱深一公里的戰場上,人和馬的殘肢斷臂中的血水才明顯的滲出來。十萬吐蕃人和馬匹被8公斤重,速度400米每秒的鐵球砸中,變成四散的肉塊。他們產生了超過一百萬升的人血和馬血。把這片土地染成了徹底的紅色。本來還是稀疏草叢的黃色沙原,一會兒就變成了鮮血的死亡之原。

    然而追殺還在繼續。等到黃昏時在營地統計最終戰績的時候,薛仁貴估計,死於主戰場的大概有十萬,接下來的追殺又殺死了四萬餘人。也就是說吐蕃人的死亡率達到了35%。

    這並不是很高的一個數字。但考慮到唐軍是以少打多,而且是在開闊草原上進行這樣的戰鬥,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歷史上蘇烈在烏海之戰以一千騎擊敗達延八萬,吐蕃記載說只剩下不到一萬人,顯然不是說他們殺了七萬人。草原這麼大,人人都有馬,怎麼可能人均斬首70個?就算排隊伸了脖子給你砍,少說也得2小時!所以說只剩下一萬人,應該是隊伍被追殺的四散逃竄,最後整隊只剩下不到一萬人。並不是真的殺的只剩下那麼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