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發走了朝會的百官,李治還沒喝口水。有人通報:「趙國公等六人求見。」
李治心想,尼瑪,又有什麼事!他是真心煩死這幫文官了。但是有不能不見,現在他還不是皇帝,於公於私,舅舅有事找還能不見嗎。
等他見到了這六個人,就知道是咋回事了。——原來是宰相暴動啊!
唐初,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以及侍中等一二品的大員,都是自然的宰相。自從李世民自己當了尚書令,然後造反剁了太子以後,這一二品大員就多為虛職和加官了。一般的宰相都是左右僕射,或者三省侍郎,加一個「參知政事」的頭銜。「知政事」是自然的宰相頭銜,以正三品的侍郎加封「參知政事」,李世民的意思很清楚了,就是你們這些宰相給我老實點……
到了貞觀晚期,就算是左右僕射,或者,無論是長孫無忌侍中一品這樣的官霸,還是中書令馬周這樣的**絲,要當宰相,必須後面加一個「同中書門下三品」,什麼意思呢?就是在宰相的聯席會議上,他不能以品級壓人,和另外的三品的侍郎必須同級相稱。如果一二品大員的封號上,沒有「同中書門下三品」,那麼對不起,經管在唐初或者隋朝,你這個官位就是當然的宰相,但是在貞觀朝,你就歇著去吧,這就是讓你去養老的信號啊!就算你在朝會上可以說幾句話,內閣會議他們可就不帶你玩了!
眼下,李治的內閣班子就是這來找他的六個人了,按照習慣,是皇帝召見的。現在太子似乎忘了這事,長孫無忌就帶著同事自己來找他了。
這六個人是侍中長孫無忌,中書令馬周,太子少詹事張行成,太子右庶子高季輔,太子左庶子許敬宗,中書侍郎崔仁師。
剛下班的李治心裡很不滿意,他也不加掩飾,見面就一臉不滿的問:「今日還有什麼事?」
長孫無忌道:「太子殿下真是智計無雙,這一個匿名投票真是讓他們無話可說!」
崔仁師也趕緊賠禮:「殿下,山東士族對眼下的人事略有微詞,被小人所迷惑。臣回家必須讓崔仁軌好好認錯。」這一次山東士族出頭,想給士人說上幾句話做一個帶頭人,沒想到朝臣不給面子,讓他算是丟了一次人。
「孤沒什麼意見。這些也是你們自己的意思。」李治不在乎的擺擺手,「你們找我,不是特地來拍我的馬屁的吧!」
長孫無忌道:「當然不是。唔。前一陣,聖人定下了泰山封禪的基本國策。現在此事已了,還請太子殿下拿出一個主意,給我們內閣指名一個工作方向。」
李治頭頓時大了三圈。前世政治課上背過的一堆差點脫口而出。其實各國領導人都有口號,比如奧巴馬就是打著給減少政府赤字,給富人提稅,投資發展高科技新能源,減少國防支出等口號去競選的。當然過了幾年很多選民發現自己被騙了,那也晚了。
張行成看到太子一臉不悅,勸解道:「太子殿下不必過於煩惱此事。若是沒有什麼想法,那就暫且不提吧。只是以後比如這種匿名投票的事情,還是少做為好。畢竟,畢竟我們這幾位參知政事,還是得說幾句話的。」
李治只得解釋道:「這個孤也只是作為難以選擇的問題,就算這匿名投票通過了,孤也不會立即答應,而是會選擇拖字為上。你們幾位都是重臣,孤不會拋下你們的意見不管的。」
馬周道:「殿下的方法也不是沒有可取之處,今日的崔仁軌還算好說話的,要是往日宋國公蕭禹在,那必定是胡攪蠻纏到非得有個結果不可。」
李治問:「蕭禹有什麼典故嗎?」
長孫無忌解釋:「當年宋國公蕭任諫議大夫的時候,只要朝會要討論什麼問題,他必定跳出來亂咬一番,不管是誰,都被他為難過很多次。他這個人說話十分犀利,很多人都被他問倒過下不了台。倘若這等人再出來搗亂,匿名投票倒是一個好辦法。」
李治皺眉道:「這幫人統統趕走不就行了嗎?」
「殿下有所不知。這朝中官員,皆是有來歷的。蕭禹是前朝重臣,擁立我朝有功。你可以不讓他當諫議大夫,但是待遇不能差了。同理,很多別的官員,都是通過初期的提拔和程序走上來的。如果輕易就給罷黜,那麼朝廷法度何在?以後的工作怎麼開展?」長孫無忌是個法理派,極力勸阻太子這個不成熟的想法。
「不錯,是要照章辦事。不著急,我們慢慢來。」李治說,他想了想,又說:「那麼這一段的主要工作,就討論一下官員的更替輪換的問題吧。從下次朝會開始,我們要依次的把科舉,門蔭的選拔官員的工作,展開討論。如何?」
長孫無忌最愛幹這個,一聽這個就喜笑顏開:「這個我贊成。」
隋唐廢除了九品中正制以後,國家公務員的選拔制度,進入了一個新的局面。第一,官員任免的權利收歸中央;第二,官員資格的審定也收歸了中央,因此山東士族和江南士族就失去了賴以延續的根本。
什麼人有資格當唐朝的公務員和官員呢?第一步就是拼爹。《唐會要》記載,唐代有《封爵令》規定,沿襲隋代的做法,唐代封爵可以由子孫承襲。「王公侯伯子男,皆子孫承嫡者傳襲,以次承襲。」,其餘的子孫仍然需要以門蔭入仕。
沒有爵位也沒有關係,凡三品以上曾孫,五品以上子孫,二品勳官子,才可以資蔭出身。三品一下勳官子不能以資蔭入仕,但是職事官,散官帶勳者,三品的勳也同職事官,四品降一等,五品降兩等。
這是因為比如,嗣王,郡王出身的承蔭的,上班就是帶了從四品的品級,親王和郡王則是從五品上。等等一串的各種起步價。沒辦法,這是一個等級社會,也是一個特權社會,人人都是這麼想的,李治不認為靠自己發幾條聖旨就可以改變。
有了資格,那麼這些有資格有品級門蔭入仕的人,要怎樣才能當官呢?這是沒有現成的給你留的。
一個途徑,是通過學館。另一個途徑就是直接入仕。
學館就是指弘文館,崇文館或者國子學,太學的學生。學成以後通過考試,就可以直接出仕。如果沒有路子直接出仕,可以參加科舉。科舉的品級如果沒有本蔭高,那麼就在本蔭的基礎上最高再加四級。
問題是,弘文館,崇文館學生就那麼各三十人,只有皇親國戚才有資格入學。而且每家每戶都有人數限制。國子學太學也就八百人,因此大部分人都沒辦法入學,沒入學就不能通過考試也不能參加科舉。
而且國子學和太學的考試比弘文館崇文館這種貴族學校的考試難很多,光畢業證還不行,還要過兩經的四級考試,才能拿到學位證入仕。可以說相當不容易。
那沒辦法入學的官二代們,就可以直接入仕,他們去的就是禁軍的千牛,進馬和親衛,勳衛和翊衛三衛。在這裡混五年,通過了五年考教,就可以隨文武簡入選例,到吏部應選,得到有實權的職事官,走上迅速陞遷的道路。
這就是**絲們苦苦考進士科一輩子,也趕不上人家拼爹的特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