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我的承諾是三千收藏才六更的吧,如今才兩千五而已,攤手……
——————————————————————
時間很快到了建安二十二年,在過去的一年裡,曹劉雙方並沒有再發生什麼大規模的征戰,不過這也可以理解,畢竟建安二十年雙方持續了大半年戰鬥都有不小的損失,自然需要時間舔舐傷口。
曹操一方只能勉強保住隴右,加緊時間從冀州等地向關中調集兵員物資。經過漢末多年的戰亂,中原地區已經十分疲敝了,相對穩定而本來就富庶的冀州無疑成為了曹操麾下最為繁榮的地區,曹操苦心經營鄴城的一大原因也是因為鄴城富庶。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本來無論在人口還是經濟總量、軍事實力上都要遠強於劉備集團的曹操一方終於穩定住了關中的局勢,甚至還成功陰掉了南匈奴的弱智單于,將南匈奴分為了五部,使得南匈奴的威脅大大降低。
很顯然,雖然曹操只能夠算是當時中國最大的軍閥,而不能夠代表整個中國,但是不論是大漢還是實際上有曹操開闢的曹魏,在民族政策上都是十分強硬的,那種將主題漢族當做豬狗不如的財富製造者二將異族當做爹媽的惡劣事件絕對不會發生在這個時代。
其實不只是曹操,就算是劉備集團和孫吳勢力,在民族政策上也是停止了腰桿,保持了大漢族高貴的強硬,不論是蜀漢對待西南夷還是孫吳對待山越,大都都相當強硬,這也使得雖然不能夠完全杜絕叛亂,但是卻很好的問維持了穩定,並帶來了大量的財富和兵員。南匈奴的威脅暫時消除,而北疆暫時也頗為安穩,南方的孫權又被嚇破了膽,這就給了曹操從容舔舐傷口的機會。
曹操一方無力進攻,只能夠靜靜舔舐傷口,而本來就比曹操要弱不少的劉備一方更是無力發動大規模的攻擊,也只能夠通過羈縻等手段讓魏延與何鸞等涼州草頭王合作,同時在武都方向給曹軍一定壓力,借此給隸屬於曹軍的隴右搗亂,但是劉備一方更大的精力則放在了內部問題的解決上。
漢中百廢俱興,益州更是充滿後患,這由不得劉備不擔心,因而在建安二十一年初便趕回了成都,把漢中交給了張飛父子以及徐庶等人。
徐庶雖然有才能,但是在曹操麾下卻並不受重用,原因很簡單,曹操對於徐庶並沒有多大的信任,而徐庶本身也不努力為曹操工作,因而當劉備一方的使臣提出用張既交換徐庶一家的時候,曹操考略了一番之後還是同意了。
曹操明白,放徐庶回去無異於與虎添翼,但是作為己方有才能又忠心的大將張既,曹操又不能置之不理,因而最終只能夠同意劉備一方的請求,當然具體的過程自然還有很多波折,但是最終結果卻終歸是徐庶與張既都找到了各自的主公。
雖然說張既算是派上了他的用場,換回了令諸葛亮都稱讚不已的徐庶,也算是彌補了龐統戰死後劉備軍頂級謀士力量不足的窘境。
平心而論,徐庶的智謀比起法正、龐統來可能要差一些,但是卻略強於黃泉,也勉強算是一流謀士了,再徐庶本人與張飛的關心也算不錯,這次能夠重歸劉備陣營,也多虧了張飛父子俘虜張既的功勞,因而對張飛父子也頗為感激,自然不會與張飛父子相互掣肘。由他與張苞等人一道輔佐張飛,劉備自然不可能不放心。
至於被張苞俘虜的大人物徐晃,很不幸,人家鐵了心不投降,劉備一怒之下都想殺了他了事,但是恰巧關羽來信求劉備就算是徐晃不投降也請流徐晃一命,徐晃這才保住了性命。
雖然大規模的戰事一年多沒有發生了,甚至在漢中小的戰事也幾乎沒有發生,但是張苞的生活並不輕鬆,不僅要捉緊時間練兵,同時武藝等也不能夠落下,家裡還有不少美女需要寵幸。
同時,即使是一個穿越者,但是張苞也不是萬能的,至少說在內政方面還是一趟糊塗的,而敏銳的發現了這一點的劉備甚至還把徐庶欽點為張苞的老師,不僅讓張苞系統的學習兵法韜略,還讓他學習春秋大義以及內政等學問。從劉備的這一安排也不難看出,劉備是真的把張苞當做以後國家的擎天之柱來培養的。
不過不管時間安排的再怎麼緊,比起征戰的時候總要輕鬆不少,因而在建安二十一年的時候,經過張苞的辛勤耕耘,張苞的長子與次子也都相繼出生了。
張苞的長子名叫張遵,是張苞與關銀萍所生。之所以仍舊取這個原來歷史上出現過的名字,沒辦法,那是張飛張老爺子的意思,張苞自然也不敢多說什麼。至於張苞的次子則名叫張固,是張苞與胡莧所生,名字裡的固則是為了紀念固山大捷,所以特地取得。
多了兩個孫子,對於張飛而言自然是無比開心的事兒,尤其是嫡長孫張遵出生之後,張飛甚至還大擺了一次筵席,也算是與民同樂了。至於張固誕生的時候,張飛雖然沒有大擺筵席,但是也在家裡好好慶祝了一下,也算是給足了胡莧母子面子,當然這是因為胡莧為人丁稀少的張家生了兒子的緣故,否則的話,在那個重男輕女的時代,她這個妾室自然不可能受這種禮遇。
雖然說此時張家的成年男子仍舊只有張飛一個,但是有了張苞這麼一個有出息的兒子,如今距離兒孫滿堂的中國爺爺傳統的願望的距離也越來越近,事業與家庭都獲得豐收的張飛心情出奇的好,甚至幾乎不鞭打士卒了,這不能不說是一件幸事。
父慈子孝事業有成妻子賢惠生活安定,可以說在過去的建安二十一年,是張飛跟了劉備之後過的最為愜意的一年,而然作為一個軍人尤其是劉備集團自劉備以下軍方的二號人物,張飛根本就不能夠永遠愜意下去,這部,建安二十二年的春天剛剛冒頭,張飛就不得聽從劉備的命令,率領三萬大軍對曹魏發動了攻擊。
這次劉備軍北伐的口號很響亮也很正當:討伐不臣。
的確是討伐不臣,因為在建安二十一年的時候,早有稱王野心並早有預謀的曹操在劉備的刺激下終於稱王了,而在大漢建立之初,劉邦就曾白馬盟誓:非劉姓者為王,天下共擊之!
如果說之前曹操的所作所為還能夠用權臣來掩蓋的話,如今的稱王卻徹徹底底的成為了大漢的叛賊。若是在原來的歷史上的話,曹操勢大,孫劉自然不敢多做什麼,但是現在劉備一方多少的有了餘力,自然敢配合響亮的口號做一些事情了。
在大軍還沒有出動的時候,劉備一方甚至已經通過細作等把討伐曹操的檄文傳到了曹魏的領地上,號召天下共擊曹賊,興復漢室;甚至還給盟友孫權送去了書信,約定與孫權一同伐魏。
不過,雖然口號喊得響亮,但是明眼人都很清楚,劉備此時的行動象徵意義絕對大於實際意義,畢竟劉備本來底子就薄,一年的時間根本就不足以令蜀漢恢復實力,因而劉備的即使進攻也不可能是大規模的進攻。
而事實也確實如此,這從此次劉備一方的出兵規模上也能夠看得出來,如果是真正的北伐的話,起碼也要十萬大軍由劉備親自率領才對,但是這次卻僅僅有三萬人,。雖然這次的北伐是打著「討伐不臣」的旗號,但事實上劉備軍的目的也僅僅是救援魏延,或者說讓曹軍不能夠安心的拔除涼州這顆釘子。
雖然在原來的歷史上魏延守衛漢中的時候說的很有氣勢,而且魏延本人也很有水準,但是魏延畢竟太嫩了涼州的形式也太亂了他的兵相對而言也太少了,因而在面對夏侯淵軍團日益強大的軍事壓力的時候,魏延能夠支撐一年已經了不起了。
為了防止魏延在涼州一敗塗地,進而使得涼州的牆頭草重新投降曹魏,也為了進一步削弱曹魏在隴右的根基,實現蜀漢逐步蠶食的既定策略,在無奈之下,劉備與法正等人商議後最終決定以攻代守,派張飛率領漢中的三萬人馬進行北伐,目的旨在破壞曹軍用政治等手段瓦解涼州的企圖。
當然了這次出兵還有一個不易宣之於口的原因,那就是劉備等人對於孫權已經不太信任,這次讓孫權配合出兵也算是對孫權的一次試探。
自從曹操敗退後,曹操一方與孫權的使者就你來我往不亦樂乎,雖然雙方也算保密,但是劉備一方還是嗅到了不安的氣息。上兵伐謀,這是很多人都懂得的道理,從最近曹孫雙方的表現來看,劉備一方有理由相信曹孫雙方可能已經達成了某些協議,如果這一猜測屬實的話,那麼對於劉備一方而言絕對不是什麼好消息。
所以這次出兵更深入的方面未嘗沒有試探孫權舉動的心思,如果說孫權也同意北伐,那麼雖然仍舊不能全信孫權,但終究也算是一個好消息,但是如果孫權兩北伐的態勢都不做出的話,劉備一方在荊州等方面就必須得早做佈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