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龍套

龍騰世紀 第六十九章 勝利的曙光(三) 文 / 萌蛇

    忽然發現有個三國之龍套吧的說……還有十二個會員,嘛,話說兩個群還都有十來個人呢……

    ——————————————————————

    大軍一旦被纏上,想要再擺脫無疑就十分麻煩了。曹操與他的手下固然都通曉軍事,但是劉備和他的手下也不是弱智,因而雙方又這麼糾纏了四天,曹軍主力才得以擺脫蜀軍。而曹軍擺脫蜀軍主力的原因也不是因為曹軍的指揮多麼有水平,而是因為興勢山擋住了蜀軍主力追擊的道路。

    興勢山既然能夠成為另一個時空中王平的屏障,自然也能夠成為這個時空裡曹軍的助力,曹操一早就發現了興勢山的價值,撤軍的一大準備就在在興勢山佈防,唯一的問題就是讓誰來守衛興勢山,阻擋蜀軍。

    這是一個死地,因為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興勢山雖然易守難攻,但是留在此地的曹軍卻一來缺糧二來缺水三來根本就不可能有援兵,一旦被蜀軍繞到後方,就只有死路一條,而就算是沒有蜀軍繞到後方,這一部分曹軍在蜀軍的逼迫下也難以撤退,最終的下場可想而知。

    所以,在曹軍定下這一方略的時候,謀士們自然是不會擔心自己被拋下,但是大帳內的將領齊齊失聲,顯然都不想留在這個死地。畢竟忠心是一回事兒,必死又是另外一回事兒了,當年官渡之戰的時候,曹操手下跟袁紹眉來眼去的一大片,這種危難時刻,有必死覺悟的人自然也不會太多。

    不過曹操集團這個經歷過大風大浪的團體,比起曹爽大失人望之後被司馬懿奪權弄死的時候還是要有太多忠臣的,因而短暫的冷場之後便有兩員大將站了出來。

    「屬下願意留下來阻擊劉備軍,必不讓劉備軍越過興勢山一步!」徐晃與夏侯尚同時出列,態度決然的說道。

    曹操手下雖然擁有眾多一流的武將,但是此時跟在曹操身邊的最出色的將領卻非徐晃莫屬,而徐晃又把曹操當做了可以付出自己的忠誠的明君,因而在這種時候當然只能夠挺身而出了。

    至於夏侯尚,雖然無論是年齡還是資歷都無法與徐晃相比,但是本身的才能卻也不差,與早死的曹真一樣,是曹操極為看重的後輩,也是曹操為他的兒子培養的肱骨之臣之一。只可惜曹操最看重的曹真竟然慘死在武都,這對於曹操而言絕對是一個極大的損失,但是對於夏侯尚而言,卻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畢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與曹真還是競爭對手!

    當然,此時的夏侯尚肯定不會跟已死的曹真有什麼齷齪,事實上,在此之前夏侯尚與曹真的關係還極為不錯的。這不僅僅是因為曹氏與夏侯氏的親緣關係,還因為夏侯尚的正妻正是曹真的親妹妹,而且他還為夏侯尚生了他的長子也是嫡長子夏侯玄以及長女夏侯徽,種種關係加起來,夏侯尚對於曹真的死實際上是極為痛心的。

    作為曹操的親族,平時也十分有傲氣,本身又年輕充滿豪情無所畏懼,見眾人沒有敢出面的,夏侯尚便一臉怒色的站出來,卻沒有想到與徐晃撞了車。

    對於徐晃,夏侯尚的印象還不錯,只是徐晃常年領兵以至於二人鮮有見面的機會,而且徐晃本身又不結黨,與所有將領的關係都比較平淡,而夏侯尚也不可能拉下臉來犯忌諱的去較好一個外姓臣子,所以夏侯尚與徐晃的關係根本就不密切。但是雖然二人的關係一般,但是這卻並不妨礙夏侯尚對於徐晃能力的肯定。

    不過肯定歸肯定,這個時候夏侯尚顯然不能夠退讓,否則丟的可就不僅僅是面子。而徐晃也顯然沒有料到夏侯尚竟然會出馬,心裡倒也是一奇,但是臉上卻沒有任何表現,而與夏侯尚一樣,已經不可能退卻的徐晃只能夠不動如山的站在那裡,靜等著曹操做出最後的裁決。

    曹操的眉頭此時也是微不可查的皺了一下,雖然如今的情況比起沒有人敢留下來時要好得多,但是這兩個人讓誰留下來卻又是一個問題。

    曹操並不懷疑,依著兩個人的能力與忠誠,無論是誰都能夠很好的依托興勢山的地理優越性達到阻擋劉備軍的目的,只是這兩個人哪一個曹操也不捨得把他們留下,而且就算是最終要留下一個,要留哪一個,這也不單單是個人喜好的問題,還要牽扯到其他將領是否會寒心等一系列政治因素。

    沒辦法,誰令這兩個人一個是外姓將領一個是曹操的族子呢!本來在曹操軍中掌握大部分兵權的都是曹氏夏後氏的人,外姓將領要說心裡都沒有意見也很難,要是這個時候曹操選擇讓徐晃留在這個死地而帶走夏侯尚的話,難免會有些風言風語,這對於曹操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

    此時的曹軍雖然已經養好了赤壁之戰的傷口,但是難看的,疤痕仍在,曹操的兵力距離全盛時期仍舊也有一定的差距,此次攻打漢中已經是必敗之局,損失頗為慘重,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對自己頗有意見的漢室死忠以及其他一些別有用心的傢伙難免會乘機作亂,在這種時候,曹操自然不能夠再令外姓將領寒心。出於這種考慮,在留守死地的人選上,曹操不能不有所猶疑。

    比起武略,曹操更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甚至應該說是前三國時代最優秀的政治家,所以他考慮起問題來自然也就更加深遠,雖然很不甘心的選擇了撤軍,雖然此時曹操仍舊身在漢中,但是曹操已經開始考慮起回師後的事情了。

    「徐晃、夏侯尚聽令!」曹操一咬牙終於做出了決定:「命你二人各率領五千兵馬在興勢山族地,兩天之後可相互掩護伺機撤退!」

    說完之後,曹操解下了自己的寶劍遞給了徐晃,然後開口道:「大軍的安慰就托付給將軍了!」

    說實話,曹操此時的決斷並不是軍事上的最優選擇,但是卻是政治上的最佳選擇,很好的安撫了外姓將領的情緒,同時把自己的佩劍交給徐晃這不僅僅是一個莫大的榮譽,更是莫大的權力,暗示著徐晃對留守部隊有著最高的指揮權,就算是夏侯尚也要聽他的命令,對此,徐晃自然是感激涕零,當場就跪下來表示忠心。

    當然比起這些來,徐晃更加暖心的是曹操留下的一萬兵馬,有著豐富經驗的徐晃很清楚,依著興勢山的地形,只要有五千精銳的話,完全可以阻擋劉備軍主力三天,而曹軍本來的打算也是盡可能的保全主力,只留下五千人斷後。當然,代價是這五千人根本就不可能撤出了而已。

    但是現在有了一萬人馬,而且還有了曹操「相互掩護伺機撤退」的暗示,徐晃怎麼聽不明白這是曹操多給了自己五千人做炮灰,以五千精銳的性命來換一個讓自己能夠從劉備軍手中逃脫的可能呢!

    既然知道了這些,徐晃又怎能不感動呢?

    說實話,對於多損失五千精銳,曹操是真的很心疼,但是一想到徐晃與夏侯尚這兩員大將,曹操頓時就覺得值了,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這句話可不只是說說而已,在現實中一員大將的價值真的很容易就勝過千軍萬馬。

    既然沒有了後顧之憂,曹軍自然也不會繼續停留,帶領著主力以及包括徐晃的兒子徐蓋在內的將領謀臣火速撤退,而就在他們離開後不久,趕來的劉備軍與興勢山上的曹軍就展開了一場慘烈的攻防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