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書友zhmhxy的打賞
說明一下,之所以改為三千字是因為這周從週四開始基本上就沒有時間碼字了,從週四開始準備行李、週五畢業典禮、週六回家,回家之後還要還人情,總之亂七八糟的事情太多,而且明天小蛇還要趕到火車站改簽,一來一去一下午就沒了,而小蛇本來的碼字速度又不快,要是這幾天還要一天六千字的話,週四開始恐怕要斷更了,所以只能夠先三千了,實在抱歉!
——————————————————————
「稟告將軍,中陶叛軍已被殲滅!」一個年齡不大的將領催馬來到夏侯淵面前稟報道。
這名將領名叫夏侯稱,是夏侯淵的第三子,也是夏侯淵諸子中最為勇猛的一個,孩童時代就表現出了軍事天賦,本身又有辯才,今年雖然才十五歲,但是已經跟在夏侯淵的身邊作戰數年了,夏侯淵平定涼州等地的時候,夏侯稱倒也沒有少立功勳。
其實,像這個時代的武將世家,男孩子基本上很早就隨父出征了,在原來的歷史上,夏侯淵的五子夏侯榮,就是在十三歲的時候跟隨夏侯淵戰死在漢中的。倒是張苞,十四歲才算從軍,與夏侯家的人相比,反而倒是有些晚了。不過這也情有可原,畢竟從某種程度上說,張飛也算是老來得子,自然寵愛的緊。
「傳令,全軍原地休整一個時辰!」看著自己的兒子,夏侯淵的眼中出現了常人難以察覺的慈愛,但是語氣卻仍舊平淡與其他上下級軍官之間的軍令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
夏侯稱跟了夏侯淵這麼多年,對於夏侯淵的表現早已是見過不怪,在聽了夏侯淵的命令後,他只下馬坐在了地上,享受難得的休息時間。
夏侯淵用兵的秘訣在一個「快」字,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就像是這次攻擊中陶的叛軍。中陶的叛軍加上劉備軍士兵一共有兩三千人,但是他們根本就沒有想到更沒有料到夏侯淵的軍隊竟然會突然出現。
面對夏侯淵的部隊,蜀軍的表現還好一些,但是那些雜七雜八的叛軍卻都嚇破了膽。在這些叛軍的眼中,夏侯淵可是不遜於馬超的恐怖存在,而且就在不到一年之前,夏侯淵才剛剛橫掃雍涼,如今夏侯淵突制這算得上是蜀軍後方的地方,對於劉備軍戰敗的懷疑以及對於夏侯淵的恐懼兩方結果加成之下,使得這些人不是投降就是逃跑,鮮有敢於抵抗的,如此一來原來還多少有些抵抗意志的蜀軍也被他們帶動的出現了潰敗的跡象,在這種時候被夏侯稱帶兵一衝擊,自然是一場大敗。
面對潰兵,夏侯稱也毫不手軟,能追上的都殺戮一空,之所以如此到不是因為夏侯稱多麼嗜殺,而是因為站在曹軍的角度這些叛賊本來就死有餘辜,更何況夏侯淵的下一個目標是豲道,自然不可能六這麼一些不安定因素在後方,如果不是因為時間緊迫的話,夏侯淵甚至都要屠城了。
豲道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最早是遠古蠻夷「戎」的聚落,直到被秦國滅掉後才算是歸於「中國」統治,等到了漢代,豲道得到了較大的發展,時至今日已經是隴西南安郡治所所在,也是從中陶往北南安郡唯一一個像樣的城市。
說了這麼多,夏侯淵的目的已經很明確了,夏侯淵想要對付的正是攻入涼州的蜀軍。
夏侯淵所部只有三千人,而且還是騎兵,讓這些人繞到蜀軍主力的後方攻擊攔截劉備軍顯然並不現實,至於隴西郡雖然也有蜀軍,但更多的是叛軍,夏侯淵自然可以輕易平定,但是考慮到隴西的位置之類以及蜀軍的精銳人數,顯然平定隴西的功勳與對戰局的作用並不如擊敗涼州的蜀軍來的大。
進入涼州的蜀軍大概有一萬五千人左右,其中還有三四千騎兵,這是夏侯淵對於那股蜀軍的最大的認識。夏侯淵並不知道這兩支蜀軍的具體人數與將領,但是夏侯淵並不在乎,因為在夏侯淵看來,蜀軍中不可能有什麼將領比他夏侯淵還要強大,蜀軍的士兵更不可能比得上他親自訓練出的、跟隨他南征北戰屢立戰功的精騎。所以夏侯淵有著足夠的信心。
更何況,除了將領、兵力上的信心之外,夏侯淵選擇的路線也足以令這些蜀軍驚懼,夏侯淵的路線是掃平南安郡直接出現在這股蜀軍的面前,在這種情況下,蜀軍必然會驚懼於曹軍怎麼可能大搖大擺的出現,以至於會懷疑到是不是主力已經被擊敗,心緒不定之下面對蜀軍的攻擊必然只有慘敗一途。
而一旦擊敗了這股蜀軍,就算是最後讓蜀軍主力全身而退,夏侯淵與於禁也算是賺到了,至於剩下的事情,就不是二人操的了心的了,那些就要看曹軍主力在漢中、武都的表現了。
不得不承認,夏侯淵的打算是挺不錯的,至少此時的魏延、趙雲二人顯然並沒有意識到危險已經降臨,此時的他們也只是剛剛收到劉備的通知,如今剛剛準備撤離而已。
對於趙雲而言,最近的戰鬥應該是他這前半生中最為順利的一系列軍事行動了,作為一個保鏢頭子,劉備對於趙雲雖然頗為信任,但是卻很少給他獨立帶兵的機會,雖然似乎不能夠用鬱鬱不得志來形容趙雲,但是要說趙雲得志那顯然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這次的情況卻不同,由於手下缺少騎兵將領,而劉備本人以及劉備手下大部分將領對於天才騎將馬超又極為不信任,於是乎趙雲終於被劉備重用起來,成為了劉備麾下唯一一支大規模騎兵部隊的最高指揮官,這次北伐更是得到了獨領一軍的機會。
趙雲這次是真正意義上的獨領一軍,因為趙雲與同樣在涼州的魏延並沒有統屬關係,而且在任務上也沒有多少重疊的部分。
趙雲的主要任務是利用騎兵的優勢進行一系列的奇襲,並對羌胡以及懷有二心的人進行策反,目標就是徹底把涼州的水給攪渾。而魏延的主要任務則是攻城略地,首要目的就是攻陷涼州重鎮榆中。
在這種分工之下,趙雲可謂是如魚得水,麾下騎兵如同游魚一般不斷在涼州搞事,其前部甚至到了張掖郡,而經過收編,趙雲所部的總兵力更是達到了四千多人,而且幾乎還是一人雙騎。
如果這些騎兵馬匹能夠順利返回的話,對於劉備軍而言這毫無疑問是一個質的飛躍,因為到時候只要經過一兩年訓練劉備軍的騎兵大軍總人數就能夠達到一萬人,雖然說比起曹軍來還要差了太遠,但是足以羨慕死孫權軍了。
趙雲軍一帆風順,魏延軍其實也差不多,因為投奔的叛軍步卒大都加入了魏延軍,所以魏延軍此時的總兵力達到了一萬四千多人,而且由於這些叛軍是叛亂專業戶,所以本身的身體素質是沒的說,在蜀軍的逼迫下,打起戰來那叫一個不要命啊。
說道蜀軍的逼迫,這也是魏延很無奈的選擇,因為這幫傢伙雖然戰鬥力強,但是叛亂了無數次之後,傻瓜也能夠變成老兵油子了,而老兵油子麼,通常的表現為有危險兄弟們上,有功勞哥獨佔,欺負新人,對抗長官,等等等等,反正絕對不是好兵就是了。
得到這些傢伙的魏延甚至很確定,他們絕對不是因為劉備或者說是興汗的大旗才來投奔蜀軍的,而是純粹因為此時蜀軍勢大,破城之後還能夠大搶一番才加入的,要是事情一旦不妙的話,這些人也一定會像反叛曹操一樣反叛蜀軍。
看透了這一點,魏延那裡還會客氣,當即把他們編成了敢死隊死命攻擊榆中城,尤其是在魏延得到劉備撤軍命令之後,更是組織這些人進行了一次拚死攻擊。
雖然從南安郡開始,魏延的進軍就一片順利,但是到了榆中之後,卻受到了阻遏,在不少位於榆中後方的城市都開城投降的情況下,曹操的金城郡太守偏偏帶人死守榆中,魏延軍幾番攻擊都沒有取得太大的戰果。
不過當時的魏延倒也不急,因為除非守將投降或者守城兵力實在太少,否則的話,隨便的攻城都很難在幾天之內取得勝利,甚至需要圍城一年半載也是很正常,所以魏延倒也不急,只是魏延沒有想到,這麼快就出了事。
魏延很清楚,漢中丟失對於劉備軍而言意味著什麼,但是就讓魏延這麼放棄榆中乃至形式一片大好的涼州,魏延自然不會甘心。
在魏延看來,就這麼灰溜溜的撤退顯然不是什麼上策,就算是劉備軍主力必須撤退,但是留下一隻偏師佔據涼州的話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涼州有著雄厚的叛亂基礎,不論是羌胡還是漢人百姓,都把造反都成了傳統,在這種情況下在涼州留下一支蜀軍部隊的話,雖然不能夠完全控制涼州,但是配合那一系列的叛亂勢力,也能夠把隴西涼州攪得天翻地覆,別說現在曹軍主力不在雍涼,就算是曹軍主力回師之後,也不太可能集中大軍遠征荒涼無比的涼州。而有了涼州的牽制,就算是曹軍真的取得了漢中,想要繼續主力進攻巴蜀的話也要仔細考慮一下潛在的危機;就算是巴蜀也易手,涼州還可以作為劉備最後的退路與根基。
可以說,魏延的這個計策算得上是一個不錯的計策了,至少很符合魏延本人的風格——冒險。雖然不知道劉備會不會同意這個計劃,但要是諸葛亮管事兒的話,一定會極力反對這個計劃的,不只是因為這個計劃看似不錯但實際上充滿了危險,還因為就算是這個計劃真的成功了,但是魏延就此尾大不掉乃至割據一方的話,那麼蜀軍又該怎麼辦呢?
魏延並不是一個政治家,甚至可以說絲毫不懂政治,本人也並沒有意識到提出這個計劃後會給他帶來潛在的信任危機,但是就魏延而言,他顯然認為比起撤退來,他的計策才是真正的妙計。
只是,要使得劉備同意這個計劃,魏延至少要攻陷涼州的門戶同時也是涼州最重要的城市之一的榆中,因而,如同法正預料的那樣,魏延並沒有第一時間撤軍,而是集中兵力再次對榆中發動了猛攻!
「三天之內,拿下榆中,破城之後,放假三日!」魏延下達了一個令幾乎所有士兵都紅了眼的命令,因為士兵們都很清楚,所謂的放假三日指的是什麼,那可不是簡簡單單的放假,而是說破城之後的三天之內,隨便士兵們在城內做任何他們想要做的事情,無論是搶劫、強姦還是殺人,都由著他們的喜好!如此一來士兵尤其是那些兵痞們,怎麼能夠不興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