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戰國繪卷

正文 第五百九十九章的 天下的震撼 文 / see羽

    面,義氏的十與直線卜升,而另面黑秀的處境妙……這樣下去他的士氣一定不可能高漲起來,在加上各種流言,一定會導致民心盡失,到時候補充的兵員都難以得到。「義氏從名古屋出發的時候,就率領了兩萬人馬,而現在卻是增加到了三真五千,而且這介。是南部的兵馬。」

    「怎麼會有這麼多。」光秀雖然算到義氏會出兵,但是出兵之後怎麼會有這麼多的跟隨者,即使不算上義氏那種用著大量金錢武裝起來的士卒,平白無故多出來一萬五千多人到底是怎麼變出來的。

    「平手政秀與丹羽長秀的八千軍隊也加入了討伐軍,在加上池田中川兩位的軍隊還有四千,另外還有蔣生等的雜牌軍,加起來零零總總大約一萬五千人。」

    「三萬五千。」光秀從心底感到了恐懼,這個是壓到性的力量,再加上是襲擊可以說是壓倒性的勝利。

    齋籐利三也見到了光秀眼中的猶豫「殿下,現在修復京都也來不及了,觀音寺也不行。當務之急還是返回圾本城吧。」「圾本城?再這麼拖下去會有什麼情況。你能清楚麼?」光秀很清楚義氏的打算,除去東部的士卒,再加上四國長宗我部與三好義繼都會相繼前來,或許義氏還能用各種手段鼓動毛利元就。武田家已經如同風中殘燭,上衫家的陰謀家絕對不會因為這種事情去幫助自己,而北條被結城,佐竹纏在了關東。可以說,一切都是義氏設計好的伏筆,只耍開戰整個畿內只是一對一,不,是一對多的戰況。

    光秀相信,德川家康絕對不會來幫助自己,否則這個弒主的罪名他也要分擔上一份,至於人精松永彈正久秀。早就在本能寺發生的當天夜裡消失無蹤。聽說是前往了貴信山城中清修,一切的事物都委託給了他的兒子久通。

    光秀用力的撤下了掛在牆壁上的掛畫。隨手扔到了遠處。嚇得那群侍衛,跳到一旁。「齋籐!」

    「是,殿下。」

    「我準備和談。」

    「什麼,和談我沒聽錯吧!」齋籐利三絕對不會認為光秀是一個和談的人,作為光秀來說應該是一個沉默的讀書人,即使是和談對面也不會答應停戰。「相信對面是不會答應停戰的。」

    「不,我決定切腹,把你們教給義氏。」

    「什麼。」這個時候。齋籐利三跪在了地上,不敢相信自己的大人居然會說這種話。他要投降,一個傲氣的文人居然要投降。

    而說出這話的光秀,方佛放鬆了許多。如果說在本能寺中看到的信長臉上表情的傢伙,或許在這裡也能看到相同的表情。那種拋開一切,無慾無為的樣子。「當時,我還是二十多歲的時候就認識了彌三郎了。他告訴我讓人民富庶的辦法,我為此不停的追尋,追求。直到現在還在探索著道路,而他彷彿是我的推手,不停的向前推讓。最終。我到達終點之後,我的使命也應該結束了。」說道,這裡光秀嘴角微微跳動了一下「或許這個是嘲笑,我終究還是成功的墊腳石罷了。或許不應該對你這麼說,我把家督之位傳給玉子,而義氏作為玉子的哥哥,相信會把明智家給與更大的光輝」想到這裡,光秀覺得自己這件事情才是真的對的事情。

    他在本能寺之變之後,衝入了還在燃燒的火堆之中,用刀翻找著屍體。別人以為他是在尋找信長的失守,可是他清楚,他是在找自己的表妹阿濃的身影。

    終於在牆角,找到了背後寫著姥櫻兩字的侍女,他哭了。就在屍體下面的土堆上,阿濃用手寫出了兩個字「無念」他明白了那個時候,那個時候的信長是多麼幸福。一個深愛著的女人,為了他的丈夫死去是多麼偉大的事情。

    「交涉地點就在九條河門口,相信那群公卿一定會希望見到我切腹的樣子。」

    而在這個時候,義氏的軍隊已經攻入了觀音寺,這座即將完成的新城。「丹羽大人,這座城的普請就委託給您了,我想大將在天之靈也會希望見到這座城的完工之日。」

    「嗯。那麼您覺得應該叫什麼名字呢?」

    「安土,平安樂土。這個不光是我想到的事情,還是大將,光秀,義元,信玄。我的老師,乃至你們都想到的事情。戰爭就是結束分歧最好的手段,而戰爭之後修築自己心裡夢想的府邸的工作。右府在做,光秀佔據至今也不是還在僱傭原來的人馬修絡著這座城麼?」

    「嗯,您的確是被父親稱讚的人,即使大將在這裡聽到你的話也一定會贊同您的想法。可是,現在天下還未安定啊。」

    「很快就是了。很快,很快,說道這裡,望著無邊無盡消失在遠處山頭的台階,義氏的話語變得越來越輕。

    後面,本多忠勝飛快的衝了進來。「明智左馬介在城下求見大人,說是商量關於投降事宜的。」

    「丹羽大人,我相信我的夢想很快就會實現,不過在見到那一亥之前我是絕對不會放鬆的。」說道這裡,義氏頓了頓「我要去見一下平手政秀老大人,麻煩叫左馬介休息一下,相信這幾日的戰鬥他也累了,晚間我會在宴會之前見他的。」

    這個時候,義氏想去見一面平手政秀。這位快到八十歲的老人。他心中有許多的不解,與迷惑,相信這位擁有著無數閱歷的老人或許能解答這些事情。而平手因為當時信長的消息,昏迷到了現在,聽說月剛清醒,給義氏叫人安排馬車送到了安土城的靜養處。

    這裡是早就修築好的地方,庭院非常寬大,四周不光有半畝大的池塘,還連接著外城的琵琶湖,用小水渠引流到此。

    竹林也是用大量樹木移植,也不知道耗費了多少人力。畢竟那個時代可是樹移死,人移活。添水不停的叫敲擊著木條,在一旁的青蛙在石頭上躺著享受陽光。草叢中知了,輕聲的吟唱著。「義氏,你來了?」這個時候遙遠又貼近,如今的平手政秀已經蒼老的不成樣子,看來信長的死去實在打擊太大了一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