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旗一衝,白旗自然也緊隨而上,一直在後陣觀戰的張樂行與蘇天福二人相顧歎息,兩人算是捻首裡意志堅定而不輕易動搖的,不過適才短短一接仗,兩人的心卻是一直往下沉,沉個不停。
淮軍的戰鬥力,顯然比在皖北與捻子剛交手時,強了何止十倍。
槍械不同了,而用槍的將士們也自然遠遠不同。當日在皖北時,淮軍成軍不久,可以說從上到下都是一隻菜鳥軍隊。
現在在陣前指揮若定的鄭安遠,那會子也就是一個小隊官,與捻子交手時,看到十數萬捻軍呼嘯而來,差點就嚇的尿褲,當時若不是淮軍火炮打的太凶,又是訓練極為嚴苛,眾兵下意識的不敢亂動,怕是初次在野戰時遇著大隊敵人的淮軍要落個慘敗而回的地步。
而到了今時今日,卻是與往常絕然不同。
中軍鎮的廝殺漢已經身歷無數場血戰,在戰場上得來的經驗,卻遠遠強過日常訓練,而且在河南時,幾乎無日不殺人。從開始的不適應到嗜血如命,現在在捻子們眼前的三千虎賁,卻正是一隻食人的怪獸。
怕的不是捻子不沖,而不是他們蜂擁而上。
李鴻章看的心驚肉跳。捻子們開始奮不顧身蜂擁而上時,他差點就想拔馬後退,不過看到近在咫尺的張之洞夷然不動時,他才略略放心。
簇擁在他周圍的是淮軍第六鎮的騎兵斥候,也算是身經百戰,此時知道吃緊,也不需要人吩咐,立刻策馬上前,與中軍鎮的將士一起迎敵。
面對衝上來的捻子,淮軍將士繼續發槍。中軍鎮的將士使用的全部是被他們稱呼為「後膛七響」地後膛連髮式火槍,這是毛瑟兄弟在咸豐六年的下半年成功試製成功,採用的是推拉後膛金屬彈殼地制式後膛槍。^^射速快到當時人無法想像的地步了,比起老前膛來說,已經就等於是火箭與馬車的分別了,而採用了膛線與金屬彈殼等技術後,整個槍支的射速與射程都是大幅提高。而殺傷力,也非老前膛可比。
原本。這種火槍要在十年後才在歐洲列強中完全普及換裝,十五到二十年後,中國開始仿造列裝,而此時中軍鎮三千騎兵手中持用的,則是這種完全超過了時代地先進武器,這種武器上的領先。而使用者又是移動快速地騎兵,其威力,已經與用機槍迎接騎兵衝鋒沒有什麼區別了。
整排的捻軍將士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被打倒了,緊接著槍聲再起,又是整排的捻子被打翻在地,這樣一次兩次還好,不過眾多的捻軍將士們發現,對面的淮軍手中的火槍根本不停,一槍緊接著一槍。打過幾響過後,才會回退一下,也就眼眨功夫,就又重新上好子彈,又再開火。
任柱在衝鋒地時候,腰間中了一槍,他手雙手去捂,血水卻噴湧而出。一會功夫就把他的雙手染的血紅。然後血水還是淋漓而下。
「這仗打不下去了。」任柱忍住疼,由得人上來把他的傷處包裹好。看著前排倒成一片的兄弟們,任柱淚如雨下。
槍子飛在半空的嗖嗖聲嚇的捻子們抬不起頭來,沒有人教過他們匍匐前進,不過在橫飛的子彈面前,不少人都選擇了就地趴下,以躲避子彈。
「退退,這仗打不下去了。」任柱的悍勇之氣已經被徹底打光了,現在這個時候,他只想帶著兄弟們後退保命了。
其實也不待他說,開始時跑在前面地捻子們早就開始後退了,而淮軍也並不追,只是分做兩翼,開始迎擊捻子的騎兵。||
與步兵相同,捻騎的表現也沒有什麼突出的地方。捻子實在是太窮了,不但沒有什麼火器,就算是好的弓箭和盔甲也沒有,基本上,也就是穿著百姓的服飾,揮舞著刀槍騎馬向前衝鋒,一樣的沒有組織,也沒有隊列,幾排槍響過,已經有不少捻子遲疑。
不過今天的捻騎很多,幾個大旗主把壓箱底地兵力都使了出來,不指望大勝,卻也想與淮軍打一個平手,或是小勝,然後再與淮軍談條件時,就可以開出更好地條件來。
可惜,在淮軍的槍彈面前,捻子騎兵也一樣地不頂用,如潮而來,卻又如潮而退,而淮軍騎兵雖不能帶炮,卻是攜帶了不少火箭,在槍彈齊發時,又發射專門驚馬用的火箭,結果捻騎馬隊中的戰馬受驚,原本就混亂的騎隊已經徹底無法控制,有的還依著慣性向前狂衝,有的原地打轉,有的卻是往陣後狂奔,還有的左衝右突,馬上的騎兵根本無法控制住戰馬了!
慘敗!
幾乎是五萬對三千,依然是慘敗,前面的藍旗和白旗的兵馬敗了,後面的幾旗乾脆也不上了,幾位旗主都熱淚盈眶……當然不是激動的,而是氣憤加著害怕加著後悔。
其實真正戰死的捻子也就不到兩千人,而且多是被槍彈殺死,還有被驚馬踩踏而死的倒霉鬼,幾乎沒有任何形式上的白刃交手,幾萬號稱是精銳的捻子,就這麼敗退了。用三千人手持著後膛連發槍的現代軍隊,確實不是拿著大刀長矛連盔甲也沒有的農民武裝可以對抗的,就算是他們憑著一股悍勇之氣再繼續前進,也不過是再多加幾倍的死傷罷了。
「敗了,敗了,咱們敗了!」
倒退的捻子彷彿是在給自己找著理由,一邊奔逃著,一邊衝亂著自家的隊列,然後大喊大叫,用著比敵軍還熱切激昂的語調,宣佈著自己一方的敗訊。
敗了敗了,一聲聲驚叫彙集成巨大的聲浪,直入雲霄。
相比當時的其它軍隊,捻子確實是悍勇,若是不然,也不會在天國失敗後又堅持了十餘年。要知道,天國後期,清軍也基本上裝備了火器,很多精銳的軍隊,比如淮軍,還大量裝備了最先進的後膛槍。
當時的清朝,還有不少白銀可以用來購買火器,後來做任何事都要借洋債屬於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不過在咸豐末同治初年的時候,中國是爛船還有三斤釘,用來買火器的銀子還是有的。
李鴻章的淮軍與捻子相比,算是武裝到了牙齒。就是這樣,淮軍與捻子血戰連連,淮軍大將劉銘傳曾經慘敗給捻子,著名將領總兵唐殿魁就死在征捻的戰事之中。到最後,捻子實在是越來越弱,沒有補給,這才被淮軍撲滅。
這樣一支軍隊,今天卻是被另外一支淮軍徹底給打服了!
淮軍騎兵的人數看起來是那麼少,方圓十來里的寬闊戰場上,對面的中軍鎮騎兵看起來只是一小股人馬,捻子可是有好幾萬人,而且並不帶老弱,全是一水精壯上過戰場的皖北漢子!就算這樣,連人家的毛也沒摸到,就被成排成排的打翻在地了,這樣的仗,還怎麼打?
很多年後,參加這一仗的捻子老兵想起當時的情形,猶自害怕!
在捻子精銳身後,是大量的老弱婦孺。當時的起義軍隊,做戰的情形大致相同,都如同歷史上的黃巢與李自成一般,老幼婦孺與軍隊裹挾在一起,戰時老弱在陣後助威,同時做後勤工作,行軍時,則一起上路。太平軍從廣西出來那麼點人,到南京時已經五十萬以上,就是精壯與婦孺一起行動,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而捻軍中,同樣也有相當的老弱。旗主們的家族當然是舉族跟隨,不然留在地方一定被殺,普通小兵也盡可能的帶上家人,一起混口飯吃。
當時除了少量志存高遠的豪客外,多半的捻子還是因為窮苦才出來造反,但凡有一口飯吃,普通常人誰願意拎著腦袋去造反?不帶上家小,出征在外也不能放心。而頭領們也知道下屬們的心思,自然也是只能允許將士攜帶家小同行,不然,誰還願意拚死力戰?
結果到了這個時候,前方慘敗,後方婦孺看得自家的男子們從前方敗逃,而且光景淒慘,很多壯健捻子的臉上露出從未有過的淒惶表情,不少人還滿臉掛淚,以往捻子和官兵交手,雖然失敗,卻也沒有過這樣的情形,再加上看到淮軍戰馬奔騰,開始追殺敗兵,洋槍亂放,槍子在半空中嗖嗖作響,很多人早就撐不住勁,兵凶戰危,誰願意自家的父兄子弟去上戰場?現在敗退下來,幾萬人亂糟糟的,哪辨認得出是誰家子弟?
於是哭聲大作,先還微弱,然後十幾萬人一起痛哭,不少人哭的肝腸寸斷,也不知道自家親人是死是活,再加上這些年來天氣炎熱,捻子這麼多人聚集在一起,缺衣少糧,天氣又熱蚊蟲也多,早就苦不堪言,這時候兵敗如山倒,親人生死不知,不哭待何!
老弱一哭,原本敗退後臉上無光和害怕的壯丁們也是相隨而哭,這倒也算是奇景,兩軍交戰,後面還在打槍追趕,前面不少人卻是趴在地上痛哭,也不算投降,卻也不再還手,而只是原地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