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盛波與劉銘傳、張樹聲、唐殿魁等淮軍中的著名將領一樣,都是出身皖北廬州肥西,與赫赫大名的李鴻章也份屬同鄉。
決定了中國清朝晚期和民國早期的北洋集團,其實便是由這一幫人跟隨著李鴻章所創立的淮軍先打下根基,然後由洋務運動創立北洋集團,經過小站練兵之後,北洋集團成為中國訓練最好裝備最好最能打的部隊,民軍起事,北洋軍若是用命肯打,從純粹的武力來說,南方民軍完全不是對手。而清朝之亡,也在於當時的北洋換了掌舵人,再也不是由這些皖北漢子所創立的淮軍一脈所掌握了。
不過現在這些皖系出身的將領當然是春風得意。沒了李鴻章這個領頭人,皖系卻一樣有個淮軍,雖然皖繫在淮軍內不算獨大,只是三股山頭之一,而且論起真正勢力,遠不如真正的淮安山陽縣出身的從龍派厚重。淮軍的高級將領算是分做三股,中層軍官也勉強可以這麼算,不過底層的軍官和士官,還有普通的士兵,十之**是在淮安境內招募的。這些兵,眼裡除了大帥誰也不認,而更加服氣的是招募和訓練他們的淮安籍貫的軍官,皖系的將軍們雖然指揮如意,如果想要培植自己的私兵勢力,下場顯然會極淒慘。
好在他們也必定不會有異心。皖系諸將中除了寥寥數人外,多半還不到三十,從軍幾年就做到將軍,這是何等的高恩厚德?所以淮軍之中,不論分成哪個派系,對張華軒的忠忱之心卻是絲毫不變,完全沒有任何的影響。
與周盛波一樣,吳長慶也是皖系中堅。只是兩人資歷上頗有不同。周盛波是鄉下貧家子弟,四年前淮軍初立時。因為知道淮軍薪餉豐厚,周盛波與族兄弟周盛傳都是自幼習武豪俠之流,當此天下大亂之時,加入在安徽各處的團練總不是味道,一夥鄉下青年略做合計,索性就從肥西趕到淮安,以他們的身體素質,雖不是淮安山陽縣人。卻也是被淮軍收了下來。
這樣,幾年功夫下來,兄弟幾人都做到將軍。如果不是這個時代的中國人特別重鄉土籍貫,周盛波委實可以算淮安從龍派,而不是皖繫了。
而吳長慶出身又比周盛波強了許多,他的父親是清朝拔貢,算是下層士紳,太平軍興,吳父吳廷香在盧江開辦團練,後來戰死在廬江。朝廷優恤,給了吳長慶雲騎尉地世職,然後當時的安徽巡撫福濟很欣賞吳長慶,特別命他為舒城守備,負責當地的團練。
這樣一來,現在吳長慶與周盛波地位相同,出身資歷又各各不同,皖系之中。這樣尷尬的情形比比皆是,若不是張樹聲用資歷和威望鎮著,怕是皖系早就一團散沙了。
兩人之間,還有一些小尷尬在。原本吳長慶接掌的是第九鎮,而周盛波接掌的是第六鎮,怎料九鎮訓練成軍較遲,而且淮系軍官較多,吳長慶指揮起來並不如意,帥府為了河南戰事順利,便拿周盛波頂了吳長慶。兩人對調。這才成事。
雖然有這麼一點芥蒂,不過同屬皖北人出身,這麼一點小小尷尬倒也算不得什麼了。況且周盛波帶來的一票軍官也是有意挑選,除了一個身份特殊的左宗棠外,其餘軍官十之**都是皖人,其中有不少還與吳長慶地部屬相熟,甚至是同城同鄉。說起話來更是笑罵不禁。著實親熱。
這樣的氣氛影響之下,吳長慶索性上前捶了周盛波一拳。大笑道:「天大的事不如吃飯大,老周你算來的巧,今格下午剛紮下營孩兒們就打了一頭野豬,洗涮了燒烤,現在正是滴油,咱們圍著坐下,先痛吃一頓再說。」
他與周盛波年紀相當,依稀年紀還小了那麼一點,如果按清軍中的規矩,兩人不免軍門來門門去,或是互稱表字,雖然擺譜的味道是足了,交情情誼就變淺了。於是索性言笑不禁,以百姓那般老周老吳的叫開來,旁連的屬下們聽著了,說笑起來就更加輕鬆愉快,大帳之中不似戰時,倒頗有些太平時節模樣。
聽著吳長慶這麼爽利,周盛波心裡也是歡喜,當下與吳長慶相攜進帳,兩人都是總鎮的身份,肩扛兩顆金星,於是連主客位也不分了,大帳分外內外兩帳,外帳是議事見人用的,等於是公廳一般,吳長慶世家子弟最講究享受,就在這大帳之內,設厚毯重茵,中間留一塊空地用來燒烤野味,那一整只野豬已經被烤地金黃,一滴滴的油滴滴到地下,滋滋作響。
軍中漢子,有幾個不喜歡大塊吃肉的?周盛波等人進帳一見如此,於是個個盤膝而坐,自有軍漢用鋒利的小刀,片下肉來放入碟中,奉給這些將軍們享用。
周盛波遠來是客,前三碟都奉給他,他也並不客氣,手抓口嚼,不消片刻便吃光了它。稍稍一飽之後,便由著幾個軍漢一起片肉,然後奉給大眾,眾人也不推讓,個個奉勇爭先,帳內說笑之聲不斷,不少人吃的滿嘴流油,只是叫嚷道:「可惜沒酒!」
「有酒也不能給你們吃,什麼體統!」
此時說話的卻是左宗棠了。他話一出口,周盛波和吳長慶兩人心裡都是一陣膩味。這左某人自視極高,也確實有些膽氣,剛任副總鎮到得第九鎮的時候,正是河南戰事焦灼之時,左宗棠身負張大帥重托,一來便厲行整頓,把九鎮的拖沓疲玩之氣一掃而空,新訓之鎮剛上戰陣,後來能打地那般痛快凌厲,也非得左宗棠這樣的副手來整頓一下不可。
不過不論如何,此人不論在何時何地,對同僚都是這般頤指氣使的訓斥,卻是實在教人心中不悅,這麼著,把兩個總鎮放在哪裡?
不過這左某人畢竟是大帥親手簡拔,由一個文職幕僚直接放下來當副總鎮,說起來也是將來必定會大用的人物,況且左宗棠凡事都講出一個理字,也委實駁不得。
此次當著吳長慶與周盛波兩人發作,其實兩個總鎮心裡也是清楚,左宗棠此人說好聽點是崖岸高峻,難聽一些,便是剛愎自用,心胸狹隘,而最難得的是此人頗有些本事,並不願意久甘人下,而是要獨擋一面。所以不論如何,都不願在大節上有虧,而要在淮軍諸將前先建威望,這一點心思,瞞騙不了人。
於是吳長慶把自己手中的小刀一扔,呆著臉道:「左副總鎮說的有理,大戰在即,你們不思血戰而報大帥,還想吃酒?不是這樣場合,我一定吩咐軍法官來打軍棍。」
這樣正顏厲色的發作一通,在場的人最少也是個上校團長,哪裡還有心思再吃,於是一個個正襟危坐,等著兩個上官拆公文書信。
因著一封是私信,一封是公文,所以兩個總鎮拆公文,李鴻章卻是接過大帥給自己的私信,小心閱讀。
他心裡也是納悶,雖然他李某人在皖北也是極有勢力地人物,李家算是安徽地大世家,朝野都有人脈勢力,不過論說起來,也就是比吳長慶等人強上一些罷了。舒城一變,李鴻章都是被俘,差點被亂兵所殺,張華軒倒是沒有為難,當場開釋,並且讓他與其餘團練大員一併效力,不過也止限於此了。不要說平時沒有私信往來,就是公文中提到他的也沒有幾回。這一次,卻是直接一信而至,李鴻章自己莫名納悶,便是其餘各人,看向他的眼神,也頗是值得玩味。
這時候也顧不得許多,只得老實看信。
李鴻章得的是私信,所以閱讀時不必出聲,而周盛波與吳長慶可就不同,雖然指明是給兩個總鎮看的,不過公文就是公文,換作清制,那就是明發上諭。所以兩個總鎮看到公文內容時雖然有些難堪,卻還是一字一頓的讀了出來。
看完後,吳長慶故作輕鬆,向著眾人笑道:「大帥嚴命如此,好在我們已經開拔,再過幾天就接近三河尖,到時候……」
他看到周盛波猛使眼色,於是立刻住口,把手中公文一收,正容道:「到時候如何處置,我與周總鎮自然有曲劃,諸位到時候聽命行事就是。「是了,吳總鎮說的極是。」周盛波也是一臉肅然,接口道:「諸位將軍到時候要依命行事,不可自作主張。」
「總之重重拜託!」吳長慶心事重重,把手中地茶碗當酒杯一樣,往空中虛舉一下,然後下逐客令道:「列位請回。」
軍營中不講太多虛禮,長官端茶送客已經算是客氣,左宗棠知道這兩個皖人長官必定要弄鬼,不過他也無話可說,只得抱拳一禮,自己當先退出。
他一退,其餘地將領也一併抱拳退出,須臾之間眾人散盡,只留下李鴻章與兩個總鎮留在大帳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