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訓余懋學張養蒙孟一脈何士晉王
德完蔣允儀鄒維璉
王汝訓,字古師,聊城人。隆慶五年進士。除元城知縣。萬曆初,入為刑部
主事。改兵部,累遷光祿少卿。吏科都給事中海寧陳與郊者,大學士王錫爵門生,
又附申時行,恣甚。汝訓抗疏數其罪,言:「與郊今日薦巡撫,明日薦監司。每
疏一出,受賄狼籍。部曹吳正志一發其奸,身投荒徼。吏部尚書楊巍亦嘗語侍郎
趙煥,謂為小人。乞速罷譴。且科道以言為職,乃默默者顯,諤諤者絀。直犯乘
輿,屢荷優容。稍涉當途,旋遭擯斥。言官不難於批鱗,而難於借劍,此何為也?
天下惟公足以服人。今言者不論是非,被言者不論邪正,模稜兩可,曲事調停,
而曰務存大體。是懲議論之紛紜,而反致政體之決裂也。乞特敕吏部,自後遷轉
科道,毋惡異喜同,毋好諛丑正。」是時,巍以政府故,方厚與郊。聞汝訓言引
己且刺之,大恚,言:「臣未嘗詆與郊。汝訓以寺臣攻言路,正決裂政體之大者。」
乃調汝訓南京。頃之,御史王明復劾與郊,並及巍,詔奪明俸,擢與郊太常少卿。
都人為之語曰:「欲京堂,須彈章。」與郊尋以憂去。後御史張應揚追劾其交通
文選郎劉希孟,考選納賄,並免官。未幾,其子殺人論死,與郊悒悒卒。
汝訓入為太常少卿。孟秋饗廟,帝不親行。汝訓極諫。帝慍甚,以其言直,
不罪也。尋進太僕卿,調光祿。汝訓先為少卿,寺中歲費二十萬,至是濫增四萬
有奇。汝訓據《會典》,請盡裁內府冗食,不許。
二十二年,改左僉都御史。旋進右副都御史,巡撫浙江。汝訓性清介,方嚴
疾惡。巡按御史南昌彭應參亦雅以強直名,相與力鋤豪右。烏程故尚書董份、祭
酒范應期裡居不法,汝訓將繩之。適應參行部至,應期怨家千人遮道陳牒。應參
持之急,檄烏程知縣張應望按之。應期自縊死,其妻吳氏詣闕訴冤。帝命逮應參、
應望詔獄,革汝訓職,詰吏部都察院任用非人。尚書孫丕揚、都御史衷貞吉等引
罪,且論救。帝意未釋,謫救應參者給事中喬胤等於外。言官訟汝訓、應參,亦
及胤,帝愈怒。疏入,輒重胤譴,至除名,而謫應望戍煙瘴,應參為民。
汝訓家居十五年,起南京刑部右侍郎。召改工部,署部事。初,礦稅興,以
助大工為名。後悉輸內帑,不以供營繕。而四方采木之需多至千萬,費益不訾。
汝訓屢請發帑佐工,皆不報。在部歲余,力清夙弊。中官請乞,輒執奏不予,節
冗費數萬。卒,贈工部尚書,謚恭介。
余懋學,字行之,婺源人。隆慶二年進士。授撫州推官,擢南京戶科給事中。
萬曆初,張居正當國,進《白燕白蓮頌》。懋學以帝方憂旱,下詔罪己,與百官
圖修禳。而居正顧獻瑞,非大臣誼,抗疏論之。已,論南京守備太監申信不法,
帝為罷信。久之,陳崇惇大、親謇諤、慎名器、戒紛更、防佞諛五事。時居正方
務綜核,而懋學疏與之忤,斥為民,永不敘錄。居正死,起懋學故官,奏奪成國
公朱希忠王爵,請召還光祿少卿岳相、給事中魏時亮等十八人。帝俱報可。尋擢
南京尚寶卿。
十三年,御史李植、江東之等以言事忤執政。同官蔡系周、孫愈賢希執政指,
紛然攻訐,懋學上言:
諸臣之不能容植等,一則以科場不能無私,而惡植等之訐發;一則以往者常
保留居正,而忌吳中行、沈思孝等之召用。二疑交於中,故百妒發於外也。夫威
福自上,則主勢尊。植等三臣,陛下所親擢者也,乃舉朝臣工百計排之;假令政
府欲用一人,諸臣敢力挫之乎?臣謹以臣工之十蠹為陛下言之。
今執政大臣,一政之善,輒矜贊導之功,一事之失,輒諉挽回之難,是為誣
上。其蠹一。進用一人,執政則曰我所注意也,塚宰則曰我所推轂也,選郎則曰
我所登用也。受爵公朝,拜恩私室,是為招權。其蠹二。陛下天縱聖明,猶虛懷
納諫。乃二三大僚,稍有規正,輒奮袂而起,惡聲相加,是為諱疾。其蠹三。中
外臣工,率探政府意向,而不恤公論。論人則毀譽視其愛憎,行政則舉置徇其喜
怒,是為承望。其蠹四。君子立身,和而不同。今當路意有所主,則群相附和,
敢於抗天子,而難於違大臣,是為雷同。其蠹五。我國家諫無專官,今他曹稍有
建白,不曰出位,則曰沽名,沮忠直之心,長壅蔽之漸,是為阻抑。其蠹六。自
張居正蒙蔽主聰,道路以目,今餘風未殄,欺罔日滋。如潘季馴之斥,大快人心,
而猶累牘連章為之申雪,是為欺罔。其蠹七。近中外臣僚或大臣交攻,或言官相
訐,始以自用之私,終之好勝之習。好勝不已,必致忿爭,忿爭不已,必致黨比。
唐之牛、李,宋之洛、蜀,其初豈不由一言之相失哉?是為競勝。其蠹八。佞諛
成風,日以浸甚。言及大臣,則等之伊、傅;言及邊帥,則擬以方、召;言及中
官,則誇呂、張復出;言及外吏,則頌卓、魯重生。非藉結歡,即因邀賂,是為
佞諛。其蠹九。國家設官,各有常職。近兩京大臣,務建白以為名高,侵職掌而
聽民訟。長告訐之風,失具瞻之體,是為乖戾。其蠹十也。
懋學夙以直節著稱,其摘季馴不無過當。然所言好勝之弊,必成朋黨,後果
如其言。累遷南京戶部右侍郎,總理漕儲。疏白程任卿、江時之冤,二人遂得釋。
二十二年,以拾遺論罷。卒,贈工部尚書。天啟初,追諡恭穆。
張養蒙,字泰亨,澤州人。萬曆五年進士。選庶吉士,歷吏科左給事中。少
負才名,明習天下事。居言職,慷慨好建白。以南北多水旱,條上治奸民、恤流
民、愛富民三事,帝嘉納之。錦衣都指揮羅秀營僉書,兵部尚書王遴格不行,失
歡權要而去,秀竟夤緣得之。養蒙疏發其狀,事具遴傳。御史高維崧等言事被謫,
養蒙偕同官論救,復特疏訟之。忤旨,奪俸。
尋遷工科都給事中。都御史潘季馴奏報河工,養蒙上言曰:「二十年來,河
幾告患矣。當其決,隨議塞,當其淤,隨議浚,事竣輒論功。夫淤決則委之天災
而不任其咎,浚塞則歸之人事而共蒙其賞。及報成未久,懼有後虞,急求謝事,
而繼者復告患矣。其故皆由不久任也。夫官不久任,其弊有三:後先異時也,人
己異見也,功罪難執也。請仿邊臣例,增秩久任,斯職守專而可責成功。」帝深
然之。
有詔潞安進綢二千四百匹。未幾,覆命增五千。養蒙率同官力爭,且曰:「
從來傳奉職造,具題者內臣,擬旨者閣臣,抄發者科臣。今徑下部,非祖制。」
不從。出為河南右參政。尋召為太僕少卿,四遷左副都御史。二十四年,極諫時
政闕失,言:
邇來殿廷希御,上下不交。或疑外臣不可盡信,或疑外事未可盡從。君臣相
猜,政事積廢。致市猾得以揣意旨,左右得以播威權。惟利是聞,禍將胡底。謹
以三輕二重之弊為陛下陳之。
一、部院之體漸輕。或虛其位而不補,或用其人而不任。如冬官一曹,亞卿
專署,已為異事,乃塚宰何官,數月虛位。法司議劉世延罪,竟爾留中,主事劉
冠南疏入即發。何小臣聽而大臣不聽,單疏下而公疏不下哉!以至戶曹三疏諫開
礦,臣院九疏催行取,皆置不報。議大事則十疏而九不行,遇廷推則十人而九不
用。失大臣師表百僚,奈何輕之至此!
一、科道之職漸輕。五科都給事中久虛不補,御史曹學程一系不釋,考選台
諫,屢請屢格,乃至服闋補任,亦皆廢閣。是不欲言路之充也。夫政無缺失,何
憚人言。徒使唯諾風成,謇諤意絕,國是將何定乎?
一、撫按之任漸輕。如開礦一事,撫按有言,鹹蒙切責。於是鄭一麟以千戶
而妄劾李盛春。夫閽人、武弁得以制巡撫之命,紀綱不倒置乎?一璫得志,諸璫
傚尤,撫按斂手,何有於監司?從此陛下之赤子將無人拊循矣。
一、進獻之途漸重。下僚捐俸,儒士獻資,名為助工,實懷覬倖。甚者百戶
王守仁以謀復世爵,妄構楚府,而使陛下恩薄於懿親;主簿張以述以求復舊秩,
妄獻白鹿,而使陛下德損於玩物。部臣糾之不聽,言官糾之不聽,業已明示好惡,
大開受獻之門。將見媚子宵人,投袂競起,今日獻靈瑞,明日貢珍奇,究使敗節
文官、僨軍武帥,憑藉錢神,邀求故物,不至如嘉靖末年之濁亂不止也。
一、內差之勢漸重。中使紛然四出,乞請之章無日不上,批答之旨無言不溫。
左右藉武弁以營差,武弁藉左右以網利,共構狂言,誑惑天聽。陛下方厭外臣沮
撓,謂欲辦家事,必賴家奴,於是有言無不立聽。豈武弁皆急君,而朝紳盡誤國
乎?今奸宄實繁有徒。採礦不已,必及採珠;皇店不止,漸及皇莊。繼而營市舶,
繼而復鎮守,內可以謀坐營,外可以謀監軍。正德敝風,其鑒不遠。
凡此三輕二重,勢每相因。德與財不並立,中與外不兩勝,惟陛下早見而速
圖之。
不報。
又明年六月,兩宮三殿繼災。養蒙復上疏曰:
近日之災,前古未有。自非君臣交儆,痛革敝風,恐虛文相謾,大禍必至。
臣請陛下躬謁郊廟以謝嚴譴,立御便殿以通物情,早建國本以系人心。停銀礦、
皇店之役,杜四海亂階;減宦官宮妾之刑,弭蕭牆隱禍。然此皆應天實事,猶非
應天實心也。罪己不如正己,格事不如格心。陛下平日成心有四:一曰好逸。朝
享倦於躬臨,章奏倦於省覽。古帝王乾健不息,似不如此。一曰好疑。疑及近侍,
則左右莫必其生;疑及外庭,則僚采不安於位。究且謀以疑敗,奸以疑容。古帝
王至誠馭物,似不如此。一曰好勝。奮厲威嚴以震群工,喜諂諛而惡鯁直,厭封
駁而樂順從。古帝王予違汝弼,似不如此。一曰好貨。以聚斂為奉公,以投獻為
盡節。古帝王四海為家,似不如此。願陛下戒此四者,亟圖更張,庶天意可回,
國祚可保。
帝亦不省。
尋遷戶部右侍郎。時再用師朝鮮,命養蒙督餉。事寧,予一子官。三十年,
尚書陳蕖稱疾乞罷。詔養蒙署事。會養蒙亦有疾在告,固辭。給事中夏子陽劾其
托疾,遂罷歸。卒於家。天啟初,賜謚毅敏。
孟一脈,字淑孔,東阿人。隆慶五年進士。為平遙知縣。以廉能擢南京御史。
萬曆六年五月,上言:「近上兩宮徽號,覃恩內外,獨御史傅應禎、進士鄒元標、
部郎艾穆、沈思孝,投荒萬里,遠絕親闈,非所以廣錫類溥仁施也。」疏入,忤
張居正,黜為民。居正死,起故官,疏陳五事,言:
近再選宮女至九十七人,急征一時,輦下甚擾。一也。
中外章奏,宜下部臣議覆,閣臣擬旨,脫有不當,台諫得糾駁之。今乃不任
臣工,顓取宸斷,明旨一出,臣下莫敢犯顏。二也。
士習邪正,系世道污隆。今廉恥日喪,營求苟且。亟宜更化救弊,先實行而
後才華。三也。
東南財賦之區,靡於淫巧,民力竭矣,非陛下有以倡之乎?數年以來,御用
不給。今日取之光祿,明日取之太僕,浮梁之磁,南海之珠,玩好之奇,器用之
巧,日新月異。遇聖節則有壽服,元宵則有燈服,端陽則有五毒吉服,年例則有
歲進龍服。以至覃恩錫賚,小大畢沾;謁陵犒賜,耗費巨萬。錙銖取之,泥沙用
之。於是民間習為麗侈,窮耳目之好,竭工藝之能,不知紀極。夫中人得十金,
即足供終歲之用。今一物而常兼中人數家之產。或刻沉檀,鏤犀象,以珠寶金玉
飾之。周鼎、商彝、秦鉈、漢鑒,皆搜求於海內。窮歲月之力,專一器之工;罄
生平之資,取一盼之適。殊不知財賄易盡,嗜欲無窮。陛下誠能恭儉節約以先天
下,禁彼浮淫,還之貞樸,則財用自裕,而風俗亦淳。四也。
邊疆之臣,日弛戎備,上下蒙蔽,莫以實聞。由邊臣相繼為本兵,題覆處分,
盡在其口。言出而中傷隨之,誰肯為無益之談,自取禍敗哉?漁夫捨餌以得魚,
未聞以餌養魚者也。今以中國之文帛綺繡為蕃戎常服,雖曰貢市,實則媚之。邊
臣假貢市以賂戎,戎人肆剽竊而要我。彼此相欺,以誑君父。幸其不來,來則莫
御。所謂以餌養魚者也。請明詔樞臣,洗心易慮。戰守之備,一一請求,付之邊
臣。使將識敵情,兵識將意,庶乎臂指如意,國可無虞。五也。
疏入,忤旨,謫建昌推官。屢遷南京右通政。移疾歸。四十一年,起右僉都
御史,巡撫南、贛。居三年,廷推左副都御史。未得命,給事中官應震論其縱子
驕恣。疏雖留中,一脈竟引疾去。年八十一卒。
一脈初以直諫著聲。晚膺節鉞,年力已衰,不克有所表樹雲。
何士晉,字武莪,宜興人。父其孝,得士晉晚。族子利其資,結黨致之死。
繼母吳氏匿士晉外家。讀書稍懈,母輒示以父血衣。士晉感厲,與人言,未嘗有
笑容。萬曆二十六年舉進士。持血衣訴之官,罪人皆抵法。初授寧波推官,擢工
科給事中。首疏請通章奏、緩聚斂。俄言:「袞職有闕,廷臣言雖逆耳,每荷優
容。獨論及輔臣,必欲借主威以洩憤。是陛下負拒諫之名,輔臣收固寵之實,天
下所以積憤輔臣而不能平也。如孫幰、郭子章、戴耀、沈子木,宜捨不捨,公論
乖違,輔臣賡安得不任其咎?」無何,劾左都督王之楨久掌錦衣,為內閣爪牙,
中樞心腹。又劾大學士王錫爵逢君賊善,召命宜停;戶部尚書趙世卿誤國,無大
臣體。已,復言:「朝端大政,宜及今早行者,在放輔臣以清政地,罷大臣被論
者以伸公議。斥王之楨以絕禍源,釋卞孔時、王邦才等以蘇冤獄。」
初,皇長孫生,有詔起廢,列上二百餘人。閱三年,止用顧憲成等四人。士
晉請大起廢籍。瑞王將婚,詔典禮視福王,費當十九萬。初,帝弟潞王婚費不及
其半,士晉請視潞王。帝將崇奉太后,詔建靈應宮,士晉以非禮力爭,且曰:「
聖母所注念者東宮出講,諸王早婚,與遺賢之登進也,乃諸臣屢請不應。而不時
內降者,非中貴之營求,即鬼神之香火,何也?」帝皆不省。
未幾,有張差梃擊之事。王之寀鉤得差供,帝遷延不決,士晉三上疏趣之。
當是時,變起非常,中外鹹疑謀出鄭國泰,然無敢直犯其鋒者。郎中陸大受稍及
之,國泰大懼,急出揭自明,人言益籍籍。士晉乃抗疏曰:
陛下與東宮,情親父子,勢共安危,豈有禍逼蕭牆,不少動念者?候命逾期,
旁疑轉棘。竊詳大受之疏,未嘗實指國泰主謀,何張皇自疑乃爾?因其自疑,人
益不能無疑,然人之疑國泰,不自今日始也。陛下試問國泰,三王之議何由起?
《閨範》之序何由進?妖書之毒何由構?此基禍之疑也。孟養浩等何由杖?戴士
衡等何由戍?王德完等何由錮?此挑激之疑也。南宗順,刑餘也,而陰募死士千
人,謂何?順義王,外寇也,而各宮門守以重兵,謂何?王曰乾,逆徒也,而疏
中先有龐保、劉成名姓,謂何?此不軌之疑也。三者積疑至今日,忽有張差一事,
正與往者舉措相符,安得令人不疑!且今日之疑國泰,又非張差一事已也。恐騎
虎難下,駭鹿走險,一擊不效,別有陰謀。陛下不急護東宮,則東宮為孤注。萬
一東宮失護,而陛下又轉為孤注矣。
國泰欲釋人疑,惟明告貴妃,力求陛下速執保、成下吏。如果國泰主謀,是
乾坤之大逆,九廟之罪人,非但貴妃不能庇,即陛下亦不能庇也。借劍尚方,請
自臣始。或別有主謀,無與國泰事,請令國泰自任,凡皇太子、皇長孫起居悉屬
國泰保護,稍有疏虞,罪即坐之,則臣與在廷諸臣亦願陛下保全國泰身,無替恩
禮。若國泰畏有連引,預熒惑聖聰,久稽廷訊,或潛散黨與,俾之遠逃,或陰斃
張差,以冀滅口,則罪愈不容誅矣。惟聖明裁察。
疏入,帝大怒,欲罪之,念事已有跡,恐益致人言。而吏部先以士晉為東林
黨,擬出為浙江僉事,候命三年未下。至是,帝急簡部疏,命如前擬。吏部言闕
官已補,請改命。帝不許,命調前補者。吏部又以士晉積資已深,秩當參議。帝
怒,切責尚書,奪郎中以下俸。士晉之官四年,移廣西參議。光宗立,擢尚寶少
卿,遷太僕。
天啟二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廣西。安南入犯,督將吏屢擊卻之。四年,擢
兵部右侍郎,總督兩廣軍務,兼巡撫廣東。明年四月,魏忠賢大熾,爭梃擊者率
獲罪。御史田景新希旨,誣叛臣安邦彥賄士晉十萬金,阻援兵。遂除士晉名,征
賄助餉。士晉憤郁而卒。有司征贓急,家人但輸數百金,產已罄。會莊烈帝立,
獲免,復官賜恤。
陸大受,字凝遠,武進人。萬曆三十五年進士。授行人,屢遷戶部郎中。福
王將之國,詔賜莊田四萬頃。大受請大減田額,因劾鄭國泰驕恣亂法狀,疏留中。
王之寀發張差事,大受抗疏言:「青宮何地,張差何人,敢白晝持梃,直犯儲蹕,
此乾坤何等時耶!業承一內官,何以不知其名?業承一大第,何以不知其所?彼
三老、三太互相表裡,而霸州武舉高順寧者,今皆匿於何地?奈何不嚴竟而速斷
耶?」戶部主事蒲州張庭者,大受同年生也,亦上言:「奸人突入大內,狙擊青
宮,陛下宜何如震怒,立窮主謀。乃廷臣交章,一無批答,何也?君側藏奸,上
下蒙蔽,皆由陛下精神偏注,皇太子召見甚稀,而前此冊立、選婚及近時東宮出
講、郭妃卜葬諸事,陛下皆弗勝遲回,強而後可。彼宦寺者安得不妄生測度,陰
蓄不逞,以僥倖於萬一哉!」皆不報。大受尋出為撫州知府,以清潔著聞。居二
年,徐紹吉、韓浚以京察奪其官。庭再遷郎中,被齮齕。引退,抑鬱以死。
又有聞喜李俸者,為刑部郎中。當諸司會鞫時,張差語涉逆謀,郎中胡士相
等相顧不敢錄。俸力爭,乃得入獄詞,遂為鄭氏黨所惡。及遷鳳翔知府,諸黨人
以言懾之,竟不敢之任。後復中以京察,卒於家。
天啟初,御史張慎言、方震孺、魏光緒、楊新期交章訟三人冤。乃贈庭、俸
光祿寺少卿,大受起補韶州。已,都御史高攀龍請加庭、俸蔭謚,不果。大受未
幾卒。
王德完,字子醇,廣安人。萬曆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改兵科給事中。西
陲失事,德完言:「諸邊歲糜餉數百萬,而士氣日衰,戎備日廢者,以三蠹未除,
二策未審也。何為三蠹?一曰欺,邊吏罔上也。二曰徇,市賞增額也。三曰虛,
邊防鮮實也。何謂二策?有目前之策,有經久之策。謹守誓盟,苟免搏噬,此計
在目前。大修戰具,令賊不敢窺邊,則百年可保無事,此計在經久。今經略鄭洛
主款,巡撫葉夢熊又言戰,邊臣不協,安望成功。」帝為飭二臣。石星為本兵,
德完上十議以規時,帝納之。已,請裁李成梁父子權,劾褫黔國公沐昌祚冠服,
罷巡撫朱孟震、賈待問、郭四維、少卿楊四知、趙卿。又發廣東總督劉繼文、總
兵官李棟等冒功罪。半歲章數十上,率軍國大計。
累遷戶科都給事中。上籌畫邊餉議,言:「諸邊歲例,弘、正間止四十三萬,
至嘉靖則二百七十餘萬,而今則三百八十餘萬。惟力行節儉,足以補救。蓋耗蠹
之弊,外易剔而內難除。宜嚴劾內府諸庫,汰其不急。又加意屯田、鹽法,外開
其源,而內節其流,庶幾國用可足。」時弗能用。倭寇久躪朝鮮,再議封貢。德
完言:「封則必貢,貢則必市,是沈惟敬誤經略,經略誤總督,總督誤本兵,本
兵誤朝廷也。」後封果不成。德完尋以疾歸。
二十八年,起任工科。極陳四川采木、榷稅及播州用兵之患。又言三殿未營,
不宜復興玄殿、龍舟之役。皆不報。已,劾湖廣稅使陳奉四大罪。再疏極論,謂
奉必激變。奉果為楚人所攻,僅以身免。尋因禱雨言:「今出虎兕以噬群黎,縱
盜賊而吞赤子,幽憤沉結,叩訴無從,故雨澤緣天怒而屯,螟丱因人妖而出。願
盡撤礦稅之使,釋逮系之臣,省愆贖過,用弭災變。」不報。四川妖人韓應龍奏
請榷鹽、采木。尋甸知府蔡如川、趙州知州甘學書以忤稅使被逮。德完皆力爭。
復劾山東稅使陳增、畿輔稅使王虎罪。不報。已極陳國計匱乏,言:「近歲寧夏
用兵,費百八十餘萬;朝鮮之役,七百八十餘萬;播州之役,二百餘萬。今皇長
子及諸王子冊封、冠婚至九百三十四萬,而袍服之費復二百七十餘萬,冗費如此,
國何以支?」因請減織造,止營建,亟完殿工,停買珠寶,慎重採辦,大發內帑,
語極切至。帝亦不省。
時帝寵鄭貴妃,疏皇后及皇長子。皇長子生母王恭妃幾殆,而皇后亦多疾。
左右多竊意後崩,貴妃即正中宮位,其子為太子。中允黃輝,皇長子講官也,從
內侍微探得其狀,謂德完曰:「此國家大事,旦夕不測,書之史冊,謂朝廷無人。」德完乃屬輝具草。十月,上疏言:「道路喧傳,謂中宮役使僅數人,伊郁致疾,
阽危弗自保,臣不勝驚疑。宮禁嚴秘,虛實未審。臣即愚昧,決知其不然。第台
諫之官得風聞言事。果中宮不得於陛下以致疾與?則子於父母之怒,當號泣幾諫。
果陛下眷遇中宮有加無替歟?則子於父母之謗,當昭雪辨明。衡是兩端,皆難緘
默。敢效漢朝袁盎卻坐之議,陳其愚誠。」疏入,帝震怒,立下詔獄拷訊。尚書
李戴、御史周盤等連疏論救。忤旨,切責,御史奪俸有差。大學士沈一貫力疾草
奏為德完解,帝亦不釋。旋廷杖百,除其名。復傳諭廷臣:「諸臣為皇長子耶?
抑為德完耶?如為皇長子,慎無擾瀆。必欲為德完,則再遲冊立一歲。」廷臣乃
不復言。然帝自是懼外廷議論,眷禮中宮,始終無間矣。
光宗立,召為太常少卿。俄擢左僉都御史。天啟元年,京師獲間諜,詞連司
禮中官盧受。德完請出受南京。
初,德完直聲震天下。及居大僚,持論每與鄒元標等異。楊鎬、李如楨喪師
論死,廷臣急欲誅之。德完乃上疏請酌公論,或遣戍立功,或即時正辟,蓋設兩
途以俟帝寬之。且因薦順天府丞邵輔忠、通政參議吳殿邦,以兩人嘗力攻李三才
也。疏出,果寬鎬等。於是給事中魏大中再疏論之,德完亦力辨。帝為詰責大中,
事乃已。德完尋進戶部右侍郎。給事中朱欽相、倪思輝言事獲罪,疏救之。明年,
遷左。亡何卒官。其後輔忠、殿邦以黨逆敗,僉為德完惜之。
蔣允儀,字聞韶,宜興人。萬曆四十四年進士。授桐鄉知縣,移嘉興。天啟
二年,擢御史。時廣寧已失,熊廷弼、王化貞俱論死,而兵部尚書張鶴鳴如故,
糾之者反獲譴。允儀不平,疏詆其同罪佚罰。因言:「近言官稍進苦口,輒見齟
齬,遷謫未已,申之戒諭。使諸臣不遵明諭,而引裾折檻以甘斥逐,天下事猶可
為也;使諸臣果遵明諭,而箝口結舌以保祿位,天下事尚忍言哉!頃者恆暘不雨,
二麥無秋,皇上於宮中祈禱,反得冰雹之災。變不虛生,各以類應。夫以坤維之
厚重而震撼於妖孽,以胡眉之丈夫而交關於婦寺,以籍叢煬灶之奸而托之奉公潔
己,是皆陰脅陽之徵也。」報聞。鶴鳴既屢被劾,因詆劾者為**朋謀,而反與
前尚書黃嘉善、崔景榮並以邊功晉宮保。允儀益憤,言:「鶴鳴既以斬級微功邀
三次之賞,即當以失地大罪伏不赦之辜。且以七百里之榆關,兼旬而後至,畏縮
無丈夫氣,偃蹇無人臣禮。猶且靦顏哆口評經、撫功罪,若身在功罪外者。陛下
試問鶴鳴,為本兵,功罪殺於邊臣,今日經、撫俱論辟,鶴鳴應得何罪?又問鶴
鳴,舊日經、撫俱論辟,嘉善、景榮應得何罪?赫然震怒,論究如法,庶封疆不
致破壞。」帝不用。
會議紅丸事,力詆方從哲,請盡奪官階、祿蔭。其黨惡之。徐州舊設參將,
山東盜熾,以允儀請,改設總兵。尋疏論四川監司周著、林宰、徐如珂等功,請
優敘。而劾總督張我續退縮,請罷斥。不從。逾月,請杜傳宣、慎爵賞、免立枷、
除苛政。且言:「向者丁巳之察,凡抗論國本系籍正人者,莫不巧加羅織。陰邪
盛而陽氣傷,致有今日之禍。今計期已迫,願當事者早伐邪謀,亟培善類。」疏
入,魏忠賢、劉朝輩皆不悅。以丁巳主察之人不指名直奏,責令置對。允儀言:
「丁巳主察者鄭繼之、李志也,考功科道則趙士諤、徐紹吉、韓浚也。當日八法
之處分,台省之例轉,大僚之拾遺,黑白顛倒,私意橫行。凡抗論建藩,催請之
國,保護先帝,有功國本者,靡不痛加摧抑;必欲敗其名,錮其身,盡其倫類而
後快。於是方從哲獨居政府,亓詩教、趙興邦等分部要津。凡疆圉重臣,皆賄賂
請托而得,如李維翰、楊鎬、熊廷弼、李如柏、如楨,何一不出其保舉?迨封疆
破壞,囹圄充塞,而此輩宴然無恙。臣所以痛心遼事,追恨前此當軸之人也。」
中旨將重譴允儀,以大學士葉向高言,停俸半歲。
已,復因災祲上言:「內降當停,內操當罷。陵工束手,非所以展孝思;直
臣久廢,非所以光聖德。東南杼柚已空,重以屢次之加派;金吾冒濫已極,加以
非分之襲封。聖心一轉移,天下無不順應。區區修禳虛文,安能格上穹哉!」帝
不能用。
巡按陝西,條上籌邊八事。太常少卿王紹徽家居,與裡人馮從吾不協。允儀
重從吾,薄紹徽。魏忠賢擢紹徽佐都察院用事。五年,允儀還朝,即出為湖廣副
使。其冬又使給事中蘇兆先劾其為門戶渠魁,遂削籍。崇禎元年,薦起御史,言:
「奸黨王紹徽創《點將錄》,獻之逆奄。其後效之者有《同志》、《天監》、《
盜柄》諸錄,清流遂芟刈無遺。乞加削奪,為傾陷忠良之戒。」從之。其冬,掌
河南道事,陳計吏八則。明年,佐都御史曹於汴,大計京官,貶黜者二百餘人,
坐不謹者百人,仕路為清。尋擢太僕少卿。
四年六月,以右僉都御史撫治鄖陽。諸府標兵止五百,餉六千,不及一大郡
監司。且承平久,人不知兵,而屬城率庳薄,無守具。六年,流賊將窺湖廣。兵
部令移鎮襄陽,鄖陽益虛。其冬,賊大至,陷鄖西上津。明年,陷房縣、保康。
允儀兵少,不能御,上章乞援,且請罪。會賊入川,鄖得少緩。中官陳大金與左
良玉來援,副使徐景麟見其多攜婦女,疑為賊,用炮擊之,士馬多死。大金怒,
訴諸朝,命逮景麟,責允儀陳狀。已而並逮允儀下獄,戍邊,而以盧象升代。十
五年,御史楊爾銘、給事中倪仁禎相繼論薦,未及用而卒。
鄒維璉,字德輝,江西新昌人。萬曆三十五年進士。授延平推官。耿介有大
節。巡撫袁一驥以私憾摭布政竇子偁罪,維璉以去就爭。監司欲為一驥建生祠,
維璉抗詞力阻。行取,授南京兵部主事,進員外郎。遼左用兵,疏陳數事。尋以
憂去。
天啟三年,起官職方,進郎中。刑部主事譚謙益薦妖人宋明時能役神兵復遼
左地,魏忠賢陰主之。維璉極言其妖妄。忠賢怒,矯旨譙責。海內方用師,將帥
悉賄進,職方尤冗穢。維璉素清嚴,請寄皆絕,因極論債帥之弊,譏切中官、大
臣。
吏部尚書**星知其賢,調為稽勳郎中。時言路橫恣,凡用吏部郎,必咨其
同鄉居言路者。給事中傅櫆、陳良訓、章允儒以南星不先咨己,大怒,共詬誶
維璉。及維璉調考功,櫆等益怒,交章力攻。又以江西有吳羽文,例不當用,
兩人迫羽文去,以窘辱維璉。維璉憤,拜疏求罷,即日出城。疏中以章惇攻蘇軾、
蔡京逐司馬光為言,櫆等愈怒。櫆遂顯攻魏大中、左光斗以及維璉。自是朝
端水火,諸賢益不安其位矣。維璉欲去不得,詔留視事。乃嚴核官評,無少假借。
楊漣劾魏忠賢,被旨切責。維璉抗疏曰:「忠賢大奸大惡,罄竹難書。陛下
憐其小信小忠,不忍割棄。豈知罪惡既盈,即不忍不可得。漢張讓、趙忠,靈帝
以父母稱之;唐田令孜,僖宗亦以阿父稱之;我朝王振、曹吉祥、劉瑾,亦嘗寵
之群臣之上。有一人老死牖下,獲保富貴哉?今陛下以太阿授忠賢,非所以為宗
社計,亦非所以為忠賢計也。若夫黃扉元老,九列巨卿,安可自處於商輅、劉健、
韓文下?」疏入,責其瀆奏。崔呈秀坐贓被劾,維璉論戍邊。諸媚璫者力別其是
非,請托,拒不聽,諸逆黨交憾。及**星去國,維璉願與俱去,忠賢即放歸。
無何,張訥劾南星,追論維璉調部非法,詔削籍。復構入汪文言獄,下吏,戍貴
州。
崇禎初,起南京通政參議,就遷太僕少卿,疏陳卜相、久任、納言、議謚、
籌兵五事。五年二月,擢右僉都御史,代熊文燦巡撫福建。海寇劉香亂,遣游擊
鄭芝龍擊破之。海外紅夷據彭湖,挾互市,後徙台灣,漸泊廈門。維璉屢檄芝龍
防遏之,不聽。明年夏,芝龍剿賊福寧,紅夷乘間襲陷廈門城,大掠。維璉急發
兵水陸進,芝龍亦馳援,焚其三舟,官軍傷亦眾。寇乃泛舟大洋,轉掠青港、荊
嶼、石灣。諸將御之銅山,連戰數日,始敗去。維璉在事二年,勞績甚著。會當
國者溫體仁輩雅忌維璉,而閩人宦京師者騰謗於朝,竟坐是罷官。八年春,敘卻
賊功,詔許起用。旋召拜兵部右侍郎,遘疾不赴,卒於家。
吳羽文既謝病歸,至崇禎六年始復出。歷考功文選郎中。帝以積疑吏部有私,
選郎十一人譴黜大半,遷者三人而已。羽文痛絕諸弊,數與溫體仁牴牾。賊毀皇
陵,有詔肆赦。體仁令刑部尚書馮英以逆案入詔內。羽文執止之,而議起錢龍錫、
李邦華等。偵事者誣羽文納二人賕,下獄。羽文用高鳳翔為大名知府。鳳翔故嘗
坐小罰,言者復謂其徇私,坐謫戍。侍郎吳甡等交薦,復官,未赴卒。羽文,字
長卿,南昌人。萬曆四十一年進士。
贊曰:王汝訓諸人建言,挺謇諤之節,洊歷卿貳,不隕厥問。余懋學之言
十蠹,有以哉!鄒維璉抗魏奄,拒逆黨,僅坐謫戍,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