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的飛行員們則同樣被中國人的這個陣勢給嚇住了,他們雖然十分清楚基爾庫克將不可避免的被攻克,但是他們仍然勇敢的和對方展開了激烈的空戰,可是面對對方的絕對優勢,他們的勇敢根本不可能改變戰局。相反的,這些飛行員大多成為了中國戰鬥機飛行員的擊墜標記。
當到達伊拉克上空的時候,龍軍轟炸機開始對重要的目標進行定點轟炸,藍翔轟炸機使用重型炸彈炸毀了基爾庫克政府機關的辦公大樓,通訊設施和軍事指揮中心,使得基爾庫克的最高指揮機關受到了嚴重的破壞,這裡的指揮系統與伊拉克各個野戰據點的聯繫被無情的切斷,同時更多的龍軍轟炸機和格鬥機則開始對居民區進行地毯式轟炸。
「轟,轟,轟……」所有的窗戶和門都被巨大的衝擊波無情撕開,每扇窗子的玻璃都變成了碎片,窗簾被直直的吹出了窗外,回落的時候已經變成一條條碎布。在雷霆般的爆炸之後是一片寂靜,很快一陣陣奇怪的聲音傳了出來,類似於布匹被快速撕裂的聲音,這也是房屋倒塌前發出的聲音。許多人在自己的屋子裡被炸死,也有很多人被埋葬在並不結實的防空洞裡,路上到處都是燃燒的汽車和扭曲的電線桿,很多大樹被連根拔起,樹枝的旁邊到處都散落著人的胳臂,腿和頭顱。
當天下午,龍軍空軍向基爾庫克發動了「火焰攻勢」,240架捕獵者重型轟炸機向這裡投擲了大約500噸的凝固汽油彈和其他高爆炸彈,凝固汽油彈爆炸所引起的沖天大火,讓所有基爾庫克的伊拉克人都感覺到地獄第一次離他們如此之近。
到了晚上,燃燒的大火仍然沒有熄滅,龍軍的轟炸機仍然不停的飛臨這座城市。現在的基爾庫克已經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就猶如一個無助的少女正在被惡漢凌辱。數百噸的凝固汽油彈把這裡徹底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火炬,在晚上,中國飛機則通過這個火炬的指引,不停的將炸彈投向這個倒霉的城市。事後,一名中國轟炸機飛行員回憶起當天的情形,這樣說道:「整個基爾庫克都已經變成了火海,不時竄出的火舌兇猛的燃燒一會兒之後又忽然慢慢的熄滅。基爾庫克就彷彿一個熊熊燃燒的巨大火爐。所有人都在裡面經受煉獄般的炙烤。」
龍軍對基爾庫克的空襲持續了整整兩天,平均每天出擊各種戰機的架次達到了1587架次,猛烈的轟炸造成了17000人法**兵和伊拉克平民的死亡,50000人受傷。如此巨大的傷亡讓包括馮相華在內的大部分高級官員都感到吃驚,不過他們還是認可了空軍的戰略,正如空軍部部長馮如在他的日記中所寫的一樣:「不時從基爾庫克傳來可怕的消息,但是我認為他們並不值得同情,因為他們的政府膽敢反抗我們的皇帝,這是他們應該得到的懲罰。
當中國空軍開始發功「天劍」行動的時候,許多受命趕往前線的部隊距離基爾庫克還有幾天的路程,這讓前不久剛剛回到伊拉克的馮玉祥十分頭疼。不過,好在最後沒有出什麼大事,部隊推進的很順利,特別是擔任主攻的裝甲部隊和山地部隊,他們的速度都很迅速。到了3月1日,主力部隊已經全部到達了主要的出發陣地,包括第二集團軍的三個主攻裝甲師也進入了預定地點。
早就在那裡佈防的龍軍士兵,卻不願意無所事事的等待他們的戰友,他們抓住機會佔領了基爾庫克的一些橋樑,並且建立起防禦陣地。
3月2日,馮玉祥和他的參謀們出現在摩蘇爾,這座距離底格里斯河僅僅1公里的戰地前沿,原來是屬於伊拉克北部地區的一個物資中轉站,不過經過兩天兩夜的激戰之後,現在它已經換了新主人。此時,馮玉祥正在聽取幾個戰地指揮官的匯報。
「總司令,我們剛剛派出了偵察部隊沿著底格里斯河上游進行了一番戰術偵察。」西征軍第一裝甲師「帝國旗衛隊的師長指著對面清晰可見的底格里斯河,小聲的對馮玉祥說道:「我們發現對面伊拉克人的防禦十分鬆懈。比如,距離這裡10公里遠的馬裡博爾,從那個地方再往上遊走15公里就埃爾比勒,本來應該是一個很重要的城市,可是我們的偵察部隊到達那裡的時候,竟然沒有任何的部隊,也就是說到那裡沒有遭到任何的抵抗,我實在是不明白為什麼?」
「呵呵!」看到裝甲師長大惑不解的樣子,馮玉祥微微的笑了笑,然後說道:「實際上很簡單,那是因為這裡主要是庫爾德人,這些庫爾德人是親我們中國的,他們對法國人和伊拉克的穆斯林教派並沒有什麼好感,所以他們不會採取什麼過激的戰術行動,而我們這次的進攻也會十分順利。相信我。我們將兵不血刃的佔領埃爾比勒。」馮玉祥大聲給自己的手下說著自己的預測。
「真的麼?」裝甲師長撓了撓自己的腦袋,說:「我可沒這麼想,我認為這有可能是對方的圈套,所以我並沒有給那個連長任何獎勵!」
「呵呵,給他一枚勳章吧。雖然他孤軍深入敵人的城市,這事做得有些冒險,但是勇氣和智慧可嘉。這樣吧,既然你們對我的預測這麼沒有信心。那我們就打個賭吧,一瓶老白干,怎麼樣?」
「無所謂!」這時,陳濟棠走了過來,聳了聳肩膀,說:「反正我們都不相信!」說到這裡在場的人相互對視了一下,哈哈大笑起來。
雖然陳濟棠等人並不相信總司令的預測,更不相信在短短兩天的時間就能夠拿下埃爾比勒。雖然埃爾比勒到這裡的直線距離只有25公里,但是,那好歹也是伊拉克共和國的第四大城市和軍事要塞,就算伊拉克人真的守不住,他們也不會將埃爾比勒拱手相讓的。
伊拉克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東北部,面積44萬平方公里,全國人口中穆斯林約佔人口的百分之95,其中什葉派穆斯林佔百分之54.5、遜尼派穆斯林佔百分之40.5。阿拉伯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73,庫爾德人約佔百分之21。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北部庫爾德地區的官方語言是庫爾德語,東部地區有些部落講波斯語。
庫爾德人是西亞庫爾德地區的遊牧民族,主要分佈在扎格羅斯山脈和托羅斯山脈地區:東起伊朗的克爾曼沙漢,西抵土耳其的幼發拉底河,北至亞美尼亞的埃裡溫,南達伊拉克的基爾庫克,遠及敘利亞的阿勒頗,分屬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少數散居在黎巴嫩、阿富汗、約旦、俄羅斯等國。在中東是一個人口僅次於阿拉伯、突厥和波斯民族的第四大民族。
阿拉伯帝國後期,庫爾德人曾建立幾個封建王朝。其後,突厥人、蒙古人幾次侵入庫爾德斯坦。庫爾德人聚居地被稱為庫爾德斯坦。這一地區原先大部分為奧斯曼帝國所統治。12世紀時,塞爾柱蘇丹桑扎爾首建庫爾德斯坦省。16世紀初∼17世紀30年代,封建制度逐漸形成。直至19世紀,庫爾德人在奧斯曼帝國境內仍保持半自治狀態,成為土耳其和伊朗兩國之間的緩衝地帶。此後,由於奧斯曼帝國崩潰,庫爾德人分屬於數國。在伊拉克的庫爾德人受政府的特殊冷遇,政府試圖剝奪庫爾德人的身份而稱之為山地土耳其人,庫爾德人也感到政府的強大同化壓力,並忍受著伊拉克什葉派穆斯林多數派的宗教迫害。伊拉克王朝被推翻之後,伊拉克共和國新政府未能滿足庫爾德人的政治權利和社會福利等願望,激起了廣大庫爾德人的強烈不滿,民族衝突日益加劇。
目前庫爾德人主要分佈在伊北部地區包括杜胡克、蘇萊曼尼亞和埃爾比勒省以及基爾庫克、摩蘇爾和迪亞拉省地區,面積約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00萬。這裡地勢險要,石油產量占伊全國一半以上,而且農、牧產品豐富,有「穀倉」之稱。庫爾德人主要以農牧業為生,隨著石油工業的興起,已有部分庫爾德人成為石油工人。庫爾德人有著強烈的民族獨立願望。伊拉克共和國成立後,庫爾德人同伊政府進行過多次談判。伊政府與庫爾德人簽訂協定,建立了包括蘇萊曼尼亞等三個自治省在內的伊拉克北部自治區,但是伊拉克政府只是給了一個許諾,遲遲沒有推出真正有效的措施。
雖然庫爾德人名義上的獲得了自治,但是在伊拉克,庫爾德人卻並不受到歡迎,他們仍然是所謂的二等公民。於是一些庫爾德人開始尋求建立自己的國家,而各種各樣的庫爾德獨立運動就開始在各個地方興起了。這其中就包括了最出名的庫爾德民主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