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純愛耽美 > 極霸艷城

龍騰世紀 312.碼頭風波 文 / 風聲

    中環位於香港的中西區,是香港的政治及商業中心,很多銀行,跨國金融機構及外國領事館都設在中環。香港的政府總部,立法會大樓也位於中環。同時,那裡是高級購物商業區,有數不盡的金融中心、各種各樣的餐飲食肆和品牌時裝專賣店,是遊客和香港當地人最喜歡逛街的地方。

    此外中環有很多的新舊建築,成為標誌性的建築,如上海銀行大廈等。曾為亞洲最高的建築-怡和大廈,也坐落在中環,這些建築構成香港島美麗和壯觀的城市風景線。

    皇后大道中,是香港一條很有名的街道,沿路大廈林立,繁華異常。這是香港的第一條街道,沿海而建,依山傍水,風光也十分秀麗。要去中環碼頭,這裡是必經之路。

    這天早早地起來,文風開上自己的跑車,就前往了中環碼頭。因為這一陣西貢那邊事務繁多,加上馬蘭兒身負重傷,一直在彎仔醫院療養,所以文風一直沒去過,自己擁有一半股權的中環碼頭。這幾天沒什麼事情,馬蘭兒也已經恢復過來,只是身ti尚虛弱,她的父母已經趕了過來,白天的時候,談們在醫院守護著,晚上文風堅持由他自己守護,蔡琳不忙的時候,也常去,她和馬蘭兒關係處得跟姐妹一樣。

    早上的時候,文風突然興起了去那裡的念頭,遠洋集團他平時去不去沒事,那邊有葉清影隨時向他匯報著各項事務,及財務進度。他也只是偶爾去去,而去集團的目的,當然是為了看看葉清影。葉清影心裡應該是還在矛盾,所以對他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熱絡。文風對此,雖然略有失望,但只要葉清影過的幸福,不再受苦,他也就滿zu了。

    葉小鵬已經就讀了尖沙咀的一個國立小學,離住處很近。另外,文風僱傭了兩個傭人,來照顧清影媽,還有接送葉小鵬,及負責家務。這樣一來,葉清影已經不用在外面奔波了,儘管文風說過,她不必每天都去遠洋集團的,但是她是個很有責任心的人,還是每天按時上下班,把各項事物處理的井井有條。這一點,文風暗暗地看在了心裡,同時也浮上了一個念頭。

    中環碼頭位於國際金融中心對開的一大片海旁,香港最主要的貨櫃物流處理中心之一,有四個泊位,可停泊最大型的貨櫃船,碼頭全年總處理能力達到4oo萬個標準貨櫃單位。是香港乃至亞洲,最繁忙的貨櫃碼頭之一。它和尖沙咀碼頭並稱為維多利亞海峽上的兩個聚寶盆,每年創造的利用相當可觀,有人說,它們每五年就能賺出等值的碼頭來。

    所以,其長遠價值,遠遠大過其本身價值。這也是為什麼容建成要圖謀,包萬生的尖沙咀碼頭的原因,誰要是同時擁有了這兩個碼頭,那其地位則飛上升,不但是香港的第一船王,而且是亞洲的第一船王,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數的航運領袖。

    而容氏集團自從失去中環碼頭後,股價狂跌,容氏父子失去的不止那三十來億,而是將近三分之二的財產,其集團也有委靡之勢。遠洋收購容氏集團的事情,已經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目前已經收到了其近半數的股份,而售出這些股份的,都是以前容氏的大股東,他們看自己手裡的股份,已經降低了不少,生怕變成廢紙,所以,見友人要買,而且出的價格也不低,就乾脆賣了出去。

    此舉,自然引起了容氏父子的恐慌,他們想盡一起辦法抵制,但效果甚微。商業上的事自然有包婉兒應付,文風擔心的是容志安會用其他卑鄙的手段報復。開著車,他不由地想起了在警署審訊室裡,朱天林得意忘形下說的那些話,那個青眼真的會對包婉兒不利嗎,也許他還有別的卑劣手段,畢竟中環的大部分是仁義堂的地盤,而且勢力已經相對穩固。

    中環和銅鑼灣是仁義堂在港島上必不可放的兩大地盤,這兩個地方也是香港島最繁華的地段。仁義堂在這兩個地方,派了一虎一傑,而且每個人下面都有不下五千人。青眼更是中環的地下霸王,為人陰狠,手段毒辣。這樣的人不得不防,而中環碼頭就處於這樣的敵對勢力環繞下,是否能平靜呢。

    文風一路想著,已經看到了路旁有碼頭的標識,轉過去,又開了一條寬闊的水泥路,遙遙地已經能看到碼頭裡,數不清的貨櫃,高聳排列著,還能聽見海上巨輪的汽笛鳴聲。他又開了一段,已經能看到進口了,而那裡似乎站著很多人,人群裡面,還有好多大客貨停著,站的人還不少,好像是在堵著進出口。開著越近,已經能看清那些人在揮舞著人臂,嚷嚷著。他們赤1uo的手臂上,很清晰地能靠到紋身。

    只見那些人形各異,穿著很隨便,有的耳朵上還戴著耳環,手裡還提著棍子之類的東西。文風把車停在出口處的停車場上,就慢慢地走了過去。走的近了,就能聽到那些人罵咧咧地喧嚷著,而門口有幾個碼頭工作人員,和幾個保安,似乎不敢上前了,有兩個人捂著臉,蹲在一邊的地上。進口裡面的大車司機們,樣子很焦急,但又不敢下來說話。因為,停在最前面的大客貨的窗玻璃已經被砸個粉碎,那司機也滿臉是血的躺在地上,有幾個人正手忙腳亂地給他包紮著。

    文風看了看,心下已經瞭然,很明顯這幫混混上來鬧事的,但是不是青眼派來的,就暫時不知道了,不過,文風是這裡的半個主人,他看到這樣的情況,豈能置之不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