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科幻小說 > 小寒資料集

龍騰世紀 茅山宗 文 / 心隨夢寒

    茅山宗是以茅山為祖庭而形成的道教派別。它宗承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為發展中心的別稱。它的實際開創者是陶弘景。南齊永明十年,陶弘景歸隱茅山,自號『華陽隱居『。他繼承楊羲、許謐所傳上清經,悉心搜求散失的楊、許手書上清經訣真跡,編纂了專門記述上清派早期教義、方術及歷史的《真誥》以及《登真隱訣》《真靈位業圖》等二百餘卷道經,弘揚上清經法。經他及眾弟子數十年的苦心經營,上清派的教理和組織逐漸完備。實際上,當時茅山已成為道教上清派的中心,後來上清派即被稱為『茅山宗『。

    自陶弘景以後,茅山宗人才輩出,其影響日漸擴大,唐宋時期益盛。唐代茅山道士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李含光等,極得唐宗室的尊崇。他們時被禮請入京,或問道,或建醮,出入禁中,備受禮遇。朝廷又常為茅山宗建觀、賜田產,敕封茅山長生之林,禁止樵采、田獵。唐代社會上最顯要的道士多來自茅山。當時有『茅山為天下道學所宗『之譽。

    宋代茅山宗歷代宗師多得宋室所賜『先生『稱號,至劉混康任嗣法宗師時臻於極盛。哲宗曾召他為皇后孟氏治病。紹聖四年,敕命江寧府將其所居茅山潛神庵擴建為元符觀。徽宗即位後,敕令擴建元符觀為『元符萬寧宮『,並賜劉混康九老仙都君玉印、玉劍,又親書《度人經》《清淨經》《六甲神符》賜之。劉混康死後,徽宗追贈為『葆真觀妙沖和先生、太中大夫『。『三茅崇奉之嚴,未有盛於斯時也『。茅山宗從南朝梁至北宋,鼎盛數百年,一直為道教主流。

    南宋以後,逐漸衰微,但仍傳承不絕,且時有高道名於世。至元代,名道士杜道堅入覲元世祖,奉璽書提點道教,住持杭州宗陽宮,皇慶元年,仁宗授號『隆道沖真崇正真人『。其後,又有茅山道士張雨,以能詩善畫享譽於元後期。

    元成宗大德八年,元室封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為正一教主,總領三山符菉,茅山宗上清宗壇歸併入正一道。它作為道教的一宗,雖仍有傳承,但已是強弩之末了。

    據《茅山志》載,茅山宗共有嗣法宗師四十五代。第一代稱太師,第二代稱玄師,第三代稱真師,其後各代皆稱宗師。嗣法宗師的絕大多數皆出身茅山附近的句容、丹陽、溧水、金壇等縣世代崇道的隱逸之家,自幼受道教的熏陶。嗣法宗師的傳授,宋徽宗以前,一般以楊羲、許穆、許翽所傳上清經菉為憑。自劉混康獲得朝廷賞賜的九老仙都君玉印和玉劍後,嗣法宗師的傳法信物增添了印劍。現九老仙都君玉印、玉圭、哈硯、玉符四寶仍藏茅山道院,為『鎮山四寶『。

    茅山宗崇奉元始天尊為最高神。主要傳承、修習楊羲、許謐、許翽所造的《上清大洞真經》,同時也兼習靈寶經、三皇經及天師道經戒法菉。修持方法以思神,誦經為主,修煉理論在陶弘景時已基本形成,後經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李含光等人的弘揚而漸定型。

    茅山宗也提倡煉丹。該宗歷代修習的《真誥》載有不少煉丹服食成仙的故事。茅山華陽宮附近有陶弘景煉丹遺址,梁武帝曾服食陶弘景所煉丹藥,唐玄宗、宋徽宗亦對茅山道士煉丹極感興趣。歷代達官貴人、文人學士有吟詠茅山煉丹遺址的詩篇近二百首。

    茅山道士在道內稱上清弟子,或三洞弟子,以出家居道觀修煉為主,並注重文化和宗教道德修養。鑽研道經,遵守法戒,施行齋醮多依古法。茅山宗有比較系統的教理和規範化的宗教儀軌。不少道士長於撰述,直到宋元時期。還有杜道堅、張雨以玄理詩文名世。笪蟾光《茅山志-真人著述經懺道書》收有《上清大洞寶經篇目》百部,《上清二十四高真玉菉》一部,《上清大洞寶菉篇目》三十五部,《眾真所著經論篇目》六十二部;鄭樵《通志-藝文略》著錄茅山道書目四十部。該宗著述宏富,為前期諸道派之冠。

    在中國道教史上。茅山宗有著重要地位,它不僅在隋唐時期成為道教的主流,而且對道教理論和修煉方術也有較大貢獻,組織制度也較健全。因而它在諸符菉派合併為正一道之前,能與龍虎宗、閣皂宗鼎立為符菉三宗之一,合併以後,又能以小宗單獨承傳直至近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