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李唐傳奇

龍騰世紀 第一百二十三章 勸降 文 / 高月

    李月攻克陽平關,命顏杲卿鎮守,自己率大軍向利州進發,一路上秋毫不犯,各路隘口紛紛聞風而降,李琮所依仗的天險蜀道,竟讓李月大軍暢通無阻地通過了,李月走的是荔枝道,路況較好,可容騎兵和大型輜重通過,快到利州時,李月大軍的給養竟一連幾天沒有接上,李月所擔心之事果然發生,李月命令就地駐紮,等待顏杲卿的消息,三日後,得顏杲卿快報,漢中刺史郭英貪墨朝廷撥來的軍餉,剋扣軍糧,並以遇匪為由,企圖搪塞過關,現已被顏杲卿拿下,等待李月指示,李月毫不猶豫,在快報的後面批了一個「斬」字,交給軍使帶回,顏杲卿按李月指示,斬殺了郭英,並向朝廷稟報。,,這時朝廷決策重心已東移,此事在朝中沒有掀起太大的風波,很快便平息,李亨遂任顏杲卿為漢中刺史,總督平南大軍的後勤,同時派遣事中南巨川為欽差,赴漢中調查郭英一案。

    利州(即今天的廣元),為川北重鎮,則天皇帝的故鄉,是成都的北部門戶,打下利州,成都平原即在眼前,成都再無險可守。利州現被花敬定佔領,有守軍兩萬,原來花敬定剛至利州,便聽到了成都的謠言,他立刻明白李琮包藏禍心,剛要返回陽平關,突然得報陽平關已失,守將王秉忠被殺,他只得按兵不動,嚴守利州城,過了幾天,隨著一些親信的陸續逃回,他才知道了陽平關丟失的詳細情況,這才終於明白自己竟中了李月之計,小舅子更是不明不白在帥帳內被炸死,花敬定不禁又驚又怒,知道此時再降,李月必不會容他,思量再三後,他決定派手下大將賈秀率五千人偷襲李月後路,自己則堅守利州,等待唐軍不戰自亂。

    不料李月早有防備,命段秀實率二萬黑旗軍在嘉陵江渡口伏擊了賈秀,五千人馬無一人走脫,李月將計就計,佯做後路被斷,倉皇撤軍,花敬定以為賈秀事成,遂銜尾追趕唐軍,卻陷入唐軍的包圍圈,被李月先用硬弩伏擊,再用鐵騎軍衝擊,不到一個時辰,花敬定剩下的一萬五千餘人便支撐不住,迅速分崩離析,花敬定最後只率領一千餘人拚死殺出包圍圈向西逃去,李月大軍兵臨城下,利州偽刺史達奚珣獻城投降。

    李月佔領利州後,命達奚珣暫領刺史之職,同時命段秀實取綿州、吳昊取隆州、又命荔非元禮取松州,半個月內,三州皆被輕鬆拿下,一時川中大震,李琮心急如焚,封鎮守江州的陳玄禮為尚書右射僕、兵部尚書,命他率領三萬軍北上,鎮守益州的最後一道門戶-梓州。

    李月盡取川北後,大量百姓紛紛逃亡利州,雲南的高適已經取了江州,向成都進逼,李琮陷入了腹背受敵的窘境,手中只有三萬軍隊,成都城內人心惶惶,李琮父子則將自己關在深宮,整日裡尋歡作樂,以圖最後的享樂。這時李月得到消息,花敬定兵敗後,縱兵掠民,一路上殺人放火,**婦女,所過之處十室九空。李月聞訊大怒,欲親自提兵追殺花敬定,剛準備出兵,卻得到消息,李瑁已將花敬定擒住斬殺,由於巴州與成都互為倚角,李月決定先取巴州。

    當夜,謀士譚元凱求見李月,李月引入內堂,命手下迴避。

    「大將軍,屬下想冒昧問一下,皇上準備怎樣處置李瑁?」

    「皇上只命我誅李琮,並未提及李瑁,譚先生出此言,必有緣故,請不妨直說!」

    譚元凱歎了一口氣說道:「不瞞大將軍,我本是李瑁幕僚,因不同其政見,隱居洛陽,後投奔大將軍。」

    李月微微一笑:「譚先生肯以實情告我,可見心誠,不過我早已知曉,譚先生莫怪,若不知人底細,我不會擅用。」

    譚元凱一愣,不由歎道:「大將明知我的過去,還不計前嫌用我,可見心胸寬廣,讓屬下佩服。李瑁與我有舊,我不忍看其身死,故特來詢問,若李瑁投降,皇上可否免其死罪。」

    李月沉思了一會兒答道:「看在他曾勸阻李琮登基,並善待川中百姓的份上,我可奏請皇上,免其一死。」

    「多謝大將軍,我想赴巴州勸降李瑁,不知大將軍可否恩准。」

    「好吧!我就等你五日,若五日後,李瑁無消息,我便親領大軍伐之!」

    「謝大將軍,我這就連夜出發。」

    譚元凱告辭剛要離去,李月突然又說道:「他若願意,可以陪太上皇一起回京。」

    譚元凱帶著兩個隨從連夜趕路,第二天下午便趕到巴州,他進城後直奔太守府,求見李瑁,李瑁聞故人來訪,命帶入後堂,譚元凱看見了李瑁,不禁大吃一驚,當日他離開李瑁時,李瑁風流倜儻,雖已四十多歲,卻只有三十歲的樣子,而現在他不到五十,卻彷彿是一名六十歲的老者,可見他目前所承受的壓力之大。

    李瑁一眼便認出了譚元凱,不由生氣地說道:「你昔日棄我而去,現在來又有何為?」

    譚元凱伏地向李瑁叩首泣道:「我離王爺而去,一直隱居於洛陽,現在在李月大將軍手下任謀士,今日前來,是特向大將軍討令而來。」

    李瑁冷笑著說道:「你倒是聰明,見李月得勢,便投靠了他,事到如今,李月還有什麼好說!」雖然口中說不在乎,但臉上肌肉已微微顫動,明顯可以看出他內心的緊張。李瑁知道自己參與謀逆,幾乎已不能倖免,但他實在不想死,否則他早就自盡。看到譚元凱居然還有臉來見自己,恨不得一劍便殺了他,但他的話卻是現在自己最想知道的。

    「大將軍說皇上只命他誅李琮一人,並沒有提到王爺,如果王爺肯投降,他可奏請皇上,免王爺一死。」

    「投降?我手上尚有三萬忠於我的軍隊,若兩軍開戰,還不知道鹿死誰手呢!」

    「王爺萬萬不可,李月大將軍所帶來五萬軍隊決非一般部隊可比,皆精銳中的精銳,加之李月本人用兵如神,至今未遭遇敗績,王爺可知,陽平關天險,唐軍只輕傷十幾人便拿下,花敬定在利州的兩萬精銳,唐軍死傷僅數百人,就將其擊潰。現川中民心向唐,大將軍就是體恤民情才願接受王爺請降,若兵戎相見,恐怕就再沒有機會了。」

    聽了譚元凱之言,李瑁無力地坐了下來,他此時對譚元凱再無怨恨,嘶啞著聲音對他說道:「就算李月容我投降,但那李亨又豈能放過我,我瞭解他,其人面慈心毒,他的兒子死在政變之中,必然恨我入骨。」

    「王爺,我臨走時,大將軍曾對我言,若王爺願意,可隨太上皇一起回京,起初我不太明白,現在才明白大將軍的深意,恐怕這早就在大將軍的掌控之中,若有太上皇出言,皇上也不敢輕動王爺吧!」

    李瑁聞言,頓時有了精神,「我聽高力士說,父皇對我多次勸阻李琮逼宮頗為嘉許,我若向父皇請罪,父皇一定會原諒我的!」

    「王爺,我還有一個建議。」

    「元凱快快說來!」

    譚元凱見李瑁變臉之快,不禁苦笑一聲說道:「王爺回京後,可主動交出王位,再出點錢給李亨贖罪,然後以替母守孝為名,遠赴高陵守墓數年,只要不在京中,皇上就拿你無法,等太子即位後,王爺未必不能復出。」

    李瑁聽了連連點頭,「我在川中還有些家產,給了李亨也無妨,元凱,我想再在川中立點功,你去和李月商量一下,看他是否可以安排一下。」

    譚元凱連忙點頭答應,並再三告戒李瑁,出降時態度是第一重要,要做給京裡人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