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李唐傳奇

龍騰世紀 第一百零八章 朝議 文 / 高月

    李郁也聽到了這幾日長安的流言,說實話,兒子殺崔眾,這是他絕對想不到的,消息傳來的時候,他根本不相信兒子會做出這種政治上的傻事,得罪了朝中第一大世家。!!但事實卻是李月真殺了崔眾,李郁頓時傻了眼,考慮再三後,他決定向皇上遞請罪狀,以表明自己的態度,最後皇上沒有追究,才讓他略略放心。不過四十幾年的隱忍和對歷史的熟知讓他明白,皇帝的逆鱗是不能輕觸的,不管是哪一朝哪一代,李月殺欽差,正是觸動了皇權威嚴的逆鱗,李亨決不會不放在心上,只是現在不說罷了!他開始思量對策,如何度過此關,他最關心的是長子的皇位,雖然已經入住東宮,但地位絕對不是穩如磐石的,李亨僅剩的另一個兒子越王李系,雖失左手,但據說並無大礙,目前已棄武從文,刻苦讀書。還有宮內傳來消息,崔貴妃已有身孕,若是兒子,極有可能威脅長子的地位。他捐出大半家產,就是要提醒皇上實現當日的諾言,現在朝局異常複雜,幾大世家明爭暗鬥,雖然自己已經是宰相,長子為皇儲、幼子握重兵,但在朝內卻沒有多大實權,說不在乎權柄,他李郁自己也不相信。

    李郁突然有點後悔,早知道當時在李琮被驅逐出長安後,他或許應該聽李月的勸,強行登基,而不用像現在患得患失了,可當時自己為什麼不肯登基,一定要擁戴太子呢?對了,是史書,自己害怕在史書上遺臭萬年,還有太子的許諾,立自己子為儲。李郁不由苦笑一聲,他終於明白了李月殺欽差其實是在發洩心中對自己的不滿,這時突然思念遠在揚州的妻子來,分別已快二年了,要不是考慮路上不安全,他早就將她們接回來了。

    流言的再起,讓李郁不得不思考後路,當務之急是要消除皇上對自己的猜疑,還有要和崔家達成諒解,為了照兒的未來,他不得不有所取捨了,月兒闖的禍,就讓他自己去承擔吧!想到這,他終於下定了決心。

    第二天早朝,數百名大臣三呼萬歲後,便列班而坐,李亨高高在上,看了看群臣,首先問戶部道:「潼關催糧一事,是否辦妥?」

    由於戶部尚書崔渙出使去了回紇,戶部侍郎苗晉卿出列答道:「已辦妥!從鳳翔府調庫糧二十萬石,中書令李相國已親自去督辦了,請皇上放心!」

    李亨點點頭又問道:「李相國事事躬親,眾愛卿可以他為榜樣,另外還有什麼事要奏?」

    李郁見崔漪給裴冕使了個眼色,後者點頭取出一本要奏,便搶先一步出列奏道:「臣有本要奏!」

    「相國請說!」

    「臣一直有頭疼病,這幾年愈發嚴重,稍一繁忙便頭痛難忍,所以臣想辭去一切職務,在家養病,乞望皇上恩准!」

    李郁一語出,殿內頓時一片竊竊私語,連崔漪也大出意外,不由對李郁心生好感,他明白這是李郁的謝罪之舉。李豫則在一旁暗暗感激父親的大義,他昨日便和父親談過此事,這確實是不得已之舉。

    李亨沉默了一會兒說道:「愛卿確實應以身體為重,准奏!還有李朗已經是老工部了,朕就封他為工部侍郎吧!」

    李朗大喜,他連忙出列跪下,和父親一同說道:「謝主隆恩!」

    李郁頓時感到一陣輕鬆,看來皇上是接受自己的讓步了。就在這時,御史裴冕出列奏道:「皇上,臣有本要奏!」

    他見李郁先辭相位,知道這是李郁的示好,但箭已在弦上,豈能不發,李郁是李郁、李月是李月,兩者並無直接關聯。

    「裴愛卿欲奏何事?」

    「臣和一班大臣彈劾兵部尚書李月,擅殺欽差大臣,望皇上嚴懲!」說完遞上了厚厚一疊簽名折子。

    李亨看著這個折子,心中不由有些惱怒,這不是在逼自己嗎?李月殺欽差,難道自己不知道嗎?上次退回去了,這次又重新提起,崔家的勢力真是這麼大嗎?

    裴晃見李亨不語,以為他是在擔心李郁的面子,便又說道:「李相國雖教子不嚴,但他已經謝罪,臣深感敬佩,但李月本人至今逍遙法外,讓人心寒,還望皇上不要手軟。」

    這時,一人站出來說道:「皇上,臣以為裴大人此言不智!」

    李亨聞聲看去,見是韋見素,便問道:「韋相請詳說!」

    韋見素看了一眼裴晃,昂聲說道:「現大戰正酣,事關我大唐安危,裴大人置我將士用命於外而不顧,為瀉一己之憤,竟要臨陣換將,若安慶緒知曉,非引大人為知己不可!」

    裴冕怒極,指著韋見素罵道:「你是什麼意思?是說我通賊嗎?我為御史,有人有不臣之心,我自然要彈劾,倒是韋大人,一心想替李月開脫,難道他殺欽差是應該的嗎?」

    「擅殺欽差自然有罪,但追其罪並非此時,連皇上都知道前軍軍糧要緊,你怎麼就不知道軍情的輕重緩急呢?」

    「不處理李月,何以振朝綱,李月定罪,還有郭將軍,讓他做主帥便是,可藐視了皇上,這便是天大的罪,一日不定,朝綱不穩!」

    「你以為換了郭將軍就可以了嗎?那士氣呢?那軍心呢?真是腐儒之見。」

    「你!我們朝廷三百多大臣都認為其有罪,難道這三百多人都不懂大局,唯有你知道嗎?」

    「二位愛卿不要吵了,韋相顧全大局,裴卿鐵面無私,朕很高興有二位這樣的臣子,崔眾被殺一事,朕已有了定論!」

    就在這時,遠遠的聽見午門外隱隱有喧嘩之聲,李亨不禁停下來問道:「外面何故喧嘩?」

    有太監急忙出去打探,不一會兒,羽林大將軍司馬強進來稟報:「外面有數千老人說代表數十萬長安百姓替吳王伸冤,還有萬民書。」說完一招手,幾名侍衛抱上來厚厚幾大卷紙,上面寫滿的名字的指印。

    韋見素暗叫不好,百姓雖然是好意,但此時卻會有適得其反的效果,明擺著在百姓眼裡,李月要比皇上重要。果然李亨的臉色變了數變,最後勉強笑著說道:「李月深得民心,這不是偶然,但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也罷!看在百姓的面上,朕就輕罰李月。傳朕旨意,李月擅殺欽差,本是大罪,但念其積功甚偉,朕輕罰於他,罰俸半年,免其兵部尚書一職,另任劍南節度使,兵部尚書一職,由李麟接任。另外封郭子儀為代國公、刑部尚書、河東節度使,調往太原總督河東兵馬;升李光弼為朔方節度使,鄭國公,調往李月軍中為副帥,另調四鎮節度程千里為上黨節度使,受郭子儀節制,共同討賊!」

    韋見素歎了口氣,皇上此舉,明顯是分了李月軍權,但確實也是輕罰,不過命李月為劍南節度使,恐另有深意。

    裴冕見皇上已開金口,雖不太滿意,但畢竟也是處罰了,給了崔家面子,便和韋見素同時下跪道:「皇上聖明!」

    李亨見解決了此事,心中算放下塊大石,遂對韋見素和裴冕說道:「你二人同殿為臣,雖意見相左,卻不可傷了和氣,朕命光祿寺賜宴一席,替兩位消氣,這本奏折就還給裴愛卿吧!」

    「臣等不敢!」

    就在這時,一陣雜亂的腳步聲從後殿傳來,李輔國衝進大殿,帶著哭腔說道:「皇上,大事不好,皇后娘娘,她!她!她去了。」

    李亨手一鬆,裴冕的奏折落在了地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