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李唐傳奇

龍騰世紀 第九十六章 京亂 文 / 高月

    二日後,李月率大軍過了潼關,此時安祿山已在洛陽稱帝,國號「大燕」,叛軍因此被耽誤了幾日,等安祿山派大將孫孝哲率大軍趕到潼關時,才發現潼關已被另一支唐軍佔領,打著『辛』字旗號……安祿山得報又悔又恨,無奈之下,只得命強攻潼關,在數次被擊退後,終於知道潼關天險實難攻下,便不再進攻,命將潼關團團圍住。

    李月率領一萬五千軍過了潼關,只一日便到了華州,這時他已經知道了京城的政變,便急令大軍日夜兼程,直奔長安。這天,李月過了渭南,離長安僅二十里路程時,突然聽見前方鼓聲大作,似有兩支軍在前方鏖戰。有軍士來報,前方打仗的正是自己手下大將段秀實,對方也是一支唐軍,約五萬人,領軍大將是李琮之子李晃。

    雖然段秀實軍人數不到對方的一半,但戰鬥力要遠遠高於對方,雙方的激戰已進行了一個上午,段秀實軍已明顯佔據了上風。

    李月命荔非元禮率一萬步兵去支援段秀實,自己率五千鐵騎軍,從後面悄悄包抄,直撲李晃所在的中軍。由於生力軍的加入,唐軍士氣大漲,殺得李晃軍節節敗退,李晃幾日前接到父親的命令,準備領軍入京,不料在此竟遭遇了段秀實的隊伍,李晃先發致人,將尚不明真相的段秀實軍團團圍住,本以為己軍多一倍有餘,應很快拿下,不料由於當初李琬的私心,撥給李晃的都是多年不訓練的老弱之軍,再加上李晃本人就是一名紈褲子弟,所以並沒有出現李晃所想的結果,恰恰相反,局面很快便出現了一邊倒的情形,若不是段秀實念彼此都是唐軍,沒有痛下殺手的話,李晃軍早就被擊潰了。李晃得知又有新的敵軍加入,戰鬥力更加驚人,心裡害怕起來,便開始思量退路,就在這時,背後傳來一陣大亂聲,他回頭一看,竟是一支鐵甲騎兵向自己這邊殺來,所過之處,如劈波斬浪一般,自己手下諸軍四處逃散,眼看為首的金盔大將如飛一般,距自己已不到百步。

    「李魔王!」身旁的一將駭得喊了出來,李晃雖然沒有見過李月,但他早就知道李魔王的凶名,父親最害怕的也是此人,他見李月目標直衝自己而來,頓時被嚇得魂飛魄散,撥馬便逃,可逃了不到五十步,便被李月趕上,李月一揮長戟,便將李晃挑於馬下,幾名親兵上前便將李晃摁住綁了起來。這時所有騎兵一起大喊,「主將已被擒,降者免死!」

    李晃眾軍見主帥被擒,再無鬥志,立刻潰敗下來,李月軍哪容他們逃走,將他們團團圍住,這時李月大吼一聲:「我是襄陽王李月,降者免死!」

    眾軍見無路可逃,又久聞李月威名,便紛紛扔下武器,跪地求饒。李月將降兵簡單整編後,命顏杲卿和袁履謙將降軍帶到華州,集訓後支援潼關的辛雲京。

    李月遂將兩軍合併為一軍,近四萬精兵,他命段秀實和荔非元禮為左右副將,張傑率五千鐵騎為前鋒,揮兵直指長安。

    長安內此時已是亂成一團,老百姓家家關門閉戶,全副武裝的士兵在大街上來回奔走,指揮長安守軍的是大將陳玄禮,為防止握有大量家丁的諸王叛亂,陳玄禮將近一半兵力都集中到了皇城,另外長安九門也部署了重兵。控制宮城的是楊光翽和魚朝恩的禁軍,太子和李隆基已被分開軟禁,李琮自封為監國,只待局勢穩定後就將逼李隆基退位。

    但就在長安的東市,約三千士兵在大將王鐸的率領下正包圍著一座巨大的宅邸,這便是趙王府外宅,外牆修得高大堅固,牆頭寬闊,可容二人並行,牆內又引一河沿牆繞流,即使就是上了牆頭也難跳下,另在四角修有崗樓,整個大宅就宛如一座小型的城堡。

    李琮控制了長安,首先就是要一洩平日的仇恨,趙王李郁便是他深恨的人之一,當夜他就派兵去殺李郁全家,不料卻撲了個空,後來得知趙王一家躲到了別府,遂命陳放帶五百弟子去滅李郁滿門,當陳放和五百弟子剛接近趙王別府時,就被埋伏在左右的一千李月親兵用強弩偷襲,當場射殺了三百多人,餘下的人見勢不妙,紛紛逃走,李琮大怒,命大將王鐸率三千餘軍去夷平趙王別府,王鐸手下督尉王銀貪圖李郁家財,私領部下先行趕到別府,不料一千人剛衝到大門,便被莫言和王元楷率軍迎頭痛擊,王銀被莫言砸死,一千人幾乎全軍覆沒。

    王鐸大怒,便命全軍攻打趙王別府,但準備充足的李月親兵,憑借高大堅固的院牆一次又一次地將王鐸軍打退,王鐸無奈,只得命令眾軍將整個趙王別府團團圍住,伺機而動。

    李琮在右相楊國忠和戶部官員的陪同下,正在查看內庫,突然一匹馬狂奔而來,上面一校尉從馬上連滾帶爬地滾下來奏道:「稟郯王殿下,東宮六率府大將軍李月率四萬大軍,已抵達長安東門外,他派了一名使者要見你。」

    李琮大吃一驚,手中清冊滑落到地,他最擔心的事情終於的來了。李琮定了定神問道:「陳玄禮大將軍何在?」

    「大將軍已趕去東門了,正是他讓我來通知殿下。」

    「先帶那使者來見我。」

    李月派來的使者是張炎,只見他上前向李琮長施一禮說道:「六率府大將軍、兵部侍郎、襄陽王李月屬下參軍張炎見過郯王殿下!」

    「張先生也是個讀書人吧!」

    「我是天寶五年進士,曾任雲州錄事參軍事。」

    「原來也是名進士,看來李月手下也不全是武夫,張大人,李月讓你來何事?」

    「大將軍讓我來,是有一件事和殿下商量。」

    「什麼事?」

    「是想和殿下做個交換,請殿下將趙王一家放出長安。」

    「李月想用什麼和我交換?」

    張炎取出一物,遞給李琮。

    「晃兒!我兒李晃在你軍中?」

    「貴公子的軍隊我軍相逢,被大將軍在陣前所擒,如果殿下讓趙王一家出長安,我們便將貴公子放回,決不食言!」

    「這個條件我答應,不過要李月先退軍五里。」

    張炎點點頭,對同來的隨從囑咐了幾句,那隨從便轉身離去。

    「殿下,我已帶信給大將軍,不知殿下何時放人?」

    「來人!帶張大人去趙王府。」

    二個時辰後,張炎領著李郁和家人以及太子一家在一千親兵的護衛下從東門離開了長安城,回到李月軍中,李月見家人無恙,便將李晃放回了長安。

    李郁見到李月,心中大定,便將最近所發生的變故詳細告訴了李月,最後說道:「現在照兒過繼給了太子,月兒無論如何要將太子救回,決不能讓李琮登上大位。」

    李月聞李俶和李僅身死,也不勝悲傷地道:「我既趕來,他就不可能再得逞,這些帳都是要和他一一算清的。另有一事父親和大哥可能還不知道,潼關之危我已解除。」

    李郁和李照聽了,均大喜過望:「潼關無恙,我長安得保了,若長安百姓知曉,不知又該如何歡慶了。」

    當夜,陳玄禮率兩萬軍偷襲李月大營,卻反中了埋伏,被殺得大敗而回。次日,李月命大軍圍困了長安東、南、北三門,只留西門一處不圍,京內人心思變,起義百姓此起彼伏,李琮見已經彈壓不住,便和楊國忠商量,欲棄京城入川。二天後,京兆少卿崔光遠和長安縣令蘇震率領百姓奪取了北門,將李月大軍放入城內。

    李琮見事急,便和楊國忠劫持李隆基和太子李亨開西門逃去,到劍南和李瑁匯合。李月入京,受到了全城百姓的盛大歡迎,大家自發上街,由衷的歡迎這位讓他們看到大唐希望的年青將軍。當李月宣佈潼關已保住時,人群中頓時爆發出長長的歡呼聲,消息瞬間傳遍的整個長安,縈繞在眾人心中的恐懼之心終於落了下來。李月命崔光遠為京兆卿、蘇震為少卿,恢復長安治安。又把翰林大學士兵部尚書韋見素和房琯請出來主持大局,留下段秀實領二萬軍守長安,自己則率騎、步兵各一萬尾追李琮而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