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人沒必要搞的這麼嚴肅,我發出去的氣息已經驚退了三伙人,此時東港純淨無暇,除開你們這些人,沒有別的異能人士在!」雨蘭看到楊靖指揮手下的人在四處佈防,不由的皺著眉頭對楊靖說道。
難道沒見我站在你身邊嗎?身為先天殭屍一族的精銳,難道我的面子就這麼不值錢?小小的東港而已,任何知道我在這裡的異類,誰敢再進入東港?
當年自己和伍空發出一個警告意念,數千年來沒有異類敢輕易踏足華夏,在這個世界上,敢與自己作對的,除開劍藏鋒,只怕就只有蓋影和豪斯了吧!
這麼多年不見,真不知道他們的本事有沒有進步,還是不是那個自己揮手間就能取其性命的小人物!
不過從蓋影手下的這些孫子輩的吸血鬼來看,他們的能力比起當年的蓋影,可弱不了多少,現在上萬年過去了,想必他們的本領也長進了不少吧!
對於神王堡外遷歐洲,雨蘭和伍空都知道,不過這又關他們什麼事?萬年前就因為劍藏鋒執意收留蓋影和豪斯,讓雨蘭和伍空徹底脫出神王堡,洪荒時期的幾位夥伴,在這個神欲空間徹底決裂。
當年這個空間最厲害的三名高手,全部散了開去,沒有了雨蘭和伍空的神王堡,還能叫神王堡嗎?
「這些孩子對抗那些普通鬧事的人,也很有效!」楊靖聽雨蘭說他已經驚退三伙人的消息後,心裡頭不由的一陣後怕,如果沒有雨蘭在,這些敢於在這個時候進入東港的異類,哪能這麼簡單被特勤局的人擊退。
這次自己能夠結識雨蘭,還真是老天爺開眼,讓華夏能夠安穩的接受東港。
「不用太擔心,在絕對實力面前,任何陰謀詭計都只是一個玩笑而已。你們的人過來這麼多,就算人家要耍什麼心思,也得考慮一下你們這些戰士!
沒什麼事,我就去陪小芹了,你也別往那邊跑了,否則我不介意帶著小芹找個每人的地方共度一生!」雨蘭說完這句話後。整個人就這麼消失在楊靖身邊,彷彿這裡從來不曾有過人一般。
楊靖都不知道殭屍一族究竟有什麼法術。雨蘭就這麼消失在自己身邊。一點波動都沒有。連自己地神識都沒有一點反應。難道實力上地差距產生之後。兩人地神識也有很大地不同嗎?
輕輕搖了搖頭。不再去計較雨蘭地事情。這樣地怪物。不是自己能輕易招惹地。軍隊已經開進東港城。排列整齊地步兵車已經開始前進。看了看沒事後。楊靖直接上車回了別墅。
晚上無線和亞視地電視頻道全部在播放華夏軍隊進駐東港地畫面和下午華夏戰士環城閱兵地畫面。威壓地軍歌不斷在東港街頭嘹亮地響起。雄赳赳氣昂昂地戰士讓東港市民們爆發出發自內心地吶喊聲。
寰宇和金輝國際在東港數棟高樓。維多利亞港等地。燃放了大量地煙花。熱鬧地場面甚至超過了過年。讓這些東港市民著實開心了一場。
第二天開始。東港地市民生活已經陷入了平靜。之前在東港高調亮相地戰士。此時已經全面駐守在東港軍營中。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地規定已經通過電視台播放了出去。對於這樣一支部隊。東港市民興趣還是很高地。
不少當年偷渡過來地華夏人。甚至組成慰問團前往軍營慰問這些戰士。當年在家鄉地時候。這些最可愛地人。對他們可是相當不錯。而且數十年來。華夏地戰士依舊樸實。以為人民服務。保家衛國為最高宗旨。
讓這些前來軍營參觀的東港市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華夏戰士的軍人風範,相續的報導一直進行了一個星期,在整個東港完全恢復到遊行之前地穩定環境之後,關於華夏軍人的報道才逐漸少了起來。
寰宇數部電影開始接連造勢,因為遊行而沒有上映的影片。此時竟然開始相續上映。佳片如潮的上映,確實點燃了東港市民觀看影片的**。五部上映的寰宇電影,竟然每一部都能做到座無虛席。
一周的票房成績,紛紛刷洗之前寰宇保留的票房成績,台東、倭國、南韓、菲國和印尼國等地紛紛有片商到東港來商談影片上映的問題,在亞洲各地,寰宇也有大量地院線,很多影片根本就不需要尋求代理,直接就能自己安排上映。
鄧琪在忙完遊行的事件之後,馬上又投入了影片上映的事情,此時東港還有誰不知道寰宇?一次惡性挑釁行為,就讓上屆東港港督下台,東港駐軍更替,如果再來一次,只怕整個東港都會大地震了。
完全掌控了東港輿論導向的寰宇,已經成為了東港實至名歸的無冕之王,遊行期間寰宇和金輝國際展現出來的實力,讓這些東港富豪都感覺到了寰宇的強大,趁著這次打壓東港股市的機會,金輝國際也買進了不少東港藍籌股,成為東港前十大上市公司的流通股股東。
一場沒有硝煙,卻更為驚心動魄地戰鬥在寰宇影片上映之後,才落下帷幕,此時已經是東港巨無霸地金輝國際,掌握了東港股市的話語權,手中擁有大量籌碼地金輝國家,已經能夠左右東港股市的走向了。
楊靖這段時間老實的呆在東港大學,很是把東港大學的數篇論文寫完上交後,這才得到學校的批准,楊靖能夠在交換學習的一年時間裡面,自由參與學校的正常教學,如果楊靖有事外出,只要期末的時候,上交論文給導師就行了。
拿到這個尚方寶劍之後,楊靖這才開始安排特勤局的人手準備在海面上打擊白宇的走私船。
有了首長的點頭,海軍方面也給予特勤局一定的支持,外勤處和內勤處配合安全部全面收集走私的情報,任何走私的行為,都會遭受特勤局和安全部門以及海軍的打擊,這次行動可不僅僅是掐白宇的死穴。而是針對所有從事走私活動地人。
楊海濤一篇《華夏經濟發展的危機與前景》上到各大內參之後,在華夏高層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裡面闡述了這些年來楊海濤主持政府經濟工作,改革國有企業,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得失,詳細的評價了此時華夏經濟發展的危險性。
大量外資不受牽制地進入華夏。雖然能夠給華夏帶來巨大的發展前景,但是也能夠泯滅華夏的民族工業企業,隨著華夏對外資的開放,不少戰略性資源和項目都相續被外資掌握。
比如電力、交通、重工業生產、高新技術生產甚至飲料都紛紛披上外資的大衣,不僅享受著華夏優惠的政策,更是不用上交任何利稅,相對於華夏本土企業,卻沒有相應的政策扶持,並不利於促進華夏本體企業的發展。
在報告中。楊海濤詳細的分析了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地優劣,並且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對於外資的引進。給予一定地行業限定,並且督促各級政府,不能通過出讓土地或者制定極其損害華夏利益的政策給外資企業。
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改革國有企業的管理方式,引進港澳台胞企業以及華人華僑的資金和技術,大力支持下崗創業人員,國有銀行貸款限制應該進一步開放,小額貸款的審核日期應該在一周內給予發放。
開放銀行汽車貸款項目,撤銷二級公路收費站點。所有公路修建和維護,將由國家統一負責,改進全國各地的交通運輸情況,加大對修路以及建橋的基建貸款額度,進一步減少利率,促進銀行發展。
一篇報告激起千層浪,大量的新思路和實際試點成果報告,讓各級政府都找不出反駁楊海濤地理由,你說東海條件好。改革容易吧!人家楊海濤卻是在內陸省份東南省起來的,安南市當年是個什麼樣子,現在又是個什麼樣子?
巨大的反差對比就能從安南市與隔壁的兄弟市橫市感受到,一個原本經濟欠發達的地級市,此時竟然已經成為了副省級城市,比起東南省的省會東方市也絲毫不差,簡直是一個奇跡。
楊海濤用大量的事實和例子說明,他的理論和作法是可靠的,並且已經經過時間地考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名義企業在東海、東南、南江已經發展的極為迅速,國內第一大民營企業珍海集團就是從安南市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
珍海集團的發展歷程通過新聞社電視台報道出來後。在全國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當年一個在廢品收購站工作的工人,在自主創業之後,經過十年的發展,此時已經成為華夏第一大民營企業家。
當年他從販賣牙膏殼起家,然後走服裝批發和小商品批發的路子,組建服裝批發城,把安南市地服裝批發市場打造成為整個南方最大地服裝批發市場,當年首長南巡期間,就大力表揚了高海濱。
近5年後,高海濱以更大的成就,再次被首長地接見,其榮耀和名望已經成為華夏民營企業第一人,艱辛的發展歷程和華夏蘊含的巨大商機,讓不少華夏人都心癢癢起來。
既然高海濱能夠靠著收廢品起家,那麼自己此時比起當年的他,還要好上許多,既然他能在一個小城市發展起來,那麼在燕京、東海、廣珠等地的人,又怎麼不能做起來呢?
因此這半年來,自主創業的人數激增,在減輕了華夏政府支出,為廣大破產企業百姓尋找到另外一個出路的同時,也為華夏改革國有企業奠定了基礎。
人家民營企業為什麼能夠年產值十億華夏幣,利潤高達幾個億,而這些國有企業,掌握國家強大的銷售渠道,有著國家作為背景的企業,卻還不如一家民營企業,甚至比起東江商業聯盟的其他企業也不如。
這裡面的道理和問題,究竟是什麼?這個是值得廣大領導和企業管理人深思的問題。
首長拿著楊海濤的報告,看了不下於5遍,每一次看都有一番感受,這個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人,已經在將自己的軍了,這份報告的沉重程度,比起以往任何一次改革和政策都要沉重。
楊海濤的報告,涉及國家發展的方方面面,觸及到的利益也涉及方方面面,不僅從教育、經濟、改革、發展等各個方面都訴說了此時華夏存在的弊端,也訴說了外資企業和本土企業的不公正待遇。
這樣的事情處理起來,很是讓首長為難,自己本國的弊端,有問題的話,自然可以逐步修改,畢竟這是國家的制度,有了楊海濤作為試點的單位為憑仗,就算首長想改革,都不會有人敢反對。
因為確實是有問題,人家改掉之後,經過這麼多年,已經證明了人家的改革是有成效和依據的,你不願意改革,難道是自己心裡頭有什麼想法?或者不願意支持華夏的發展建設?而提高本土民營企業的扶持政策,降低外資企業的政策支持,限制外資投資的項目,這些都涉及到了國家最根本的發展策略,當年開放投資,也是為了吸引外來技術,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誰知道這些到華夏來投資的企業,大多是些高污染和低技術的企業,真正的技術是花錢買不到的,人家政府怎麼可能讓企業到華夏來投產?因此這麼多年下來,招商引資帶來的成果,就是給各地政府,增加了一大批污染企業和低技術企業。
他們享受了免稅和優惠政策的同時,還擁有本國企業所沒有的社會地位,如果外資合資企業出了事情,那麼各地政府都會高度重視,而本土企業出了問題,吃喝要卡的事情就發生,極度的不對等,讓民營企業的發展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地步。
這些情況首長並不知情,當年的一項政策到了今天,竟然被有心人給利用了,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想法充斥在華夏各級領導人的腦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