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超級兌換三國

龍騰世紀 第二百一十六章 整頓洛陽 文 / 和鉉輕舞

    (今天時間太緊,不得不熬夜碼字,這章……應該算是昨天的吧……)

    洛陽西苑,天下園林之冠冕,鳥語花香一派欣欣向榮,本作為皇家園林的西苑,如今已經被劉協徹底改成了劉協獨立派系所用來商討大事的議會場所,並且有些其他的園林也被改成文人和廣納人才的專門地界。

    劉協趕了三天的路,並沒來得及歇息便召聚大臣開始忙碌,待手頭的一些瑣事忙完便開始為下一步做打算。

    劉協走在洛陽西苑,剛剛聚集自己的核心和外圍成員一同召開會議,來商討如何面對袁術進攻洛陽的問題以及如何應對今後可能的狀況。

    洛陽現在糧食是不缺的,奪了董卓的軍糧和本身洛陽儲備的糧食一共一百五十多萬石,足以洛陽人吃兩三年的,同時,劉協也規劃了幾個略微安全的地點屯田以備不時之需,如今一季的稻穀也快熟透了,應該不會出現歷史上餓肚子的情況。只有周邊湧入流民之間的瘟疫還在蔓延,這一點劉協已經開始著手辦理。

    袁術的來襲是第一要緊的事,可現在讓劉協頭疼的不是袁術,最讓劉協有些頭疼,反倒是開會的大臣,畢竟有很多人是不理解劉協的政治做法,不明白劉協為何要讓荀彧去幫助曹操召集各個諸侯攻擊自己,這種做法與引火自殘沒有分別。

    作為劉協所部,雖然不是親信,但他們也能猜到董卓事實上是劉協所掌控,而袁術打董卓與打劉協自己沒有分別,這些大臣的不理解並不是他們反對劉協的根本原因。

    他們心裡很清楚,劉協是想要對地方職權進行根本上的懲治,而不得不這麼做。

    讓他們真正提出各類反對意見的,其實是源於袁術軍團前所未見的強勢,他們畏懼了,怕袁術真的腦袋一熱,學了那何進和董卓,做起改朝換代的事,而且袁術本人是極其高傲的,若讓他來了洛陽,豈不是讓洛陽城入了虎口,想必用不了多久,就會做出什麼出格的行為。

    畢竟朝臣們多數是士族階級,對於劉協的做法不理解正常。可是有些事,劉協是無法告訴他們的,比如說自己伯和的身份,比如說自己兌換手鐲的依仗。

    只有荀攸等十幾個劉協真正的親信大臣知道劉協的目的和苦衷,同時也足夠相信劉協。

    如今楊彪患病,劉協在朝中的勢力漸漸難以支撐,半年多來,劉協一直在外,雖然表面上他架了一個傀儡在上面裝作自己,平時也是與另外一個假太后一同垂簾,可事實上這假劉協是從沒說過什麼話的,這便導致了劉協的王權漸漸變淡,那些親陳留王派系的士大夫們漸漸動搖,這期間王允也是沒少做小動作,由於劉協不在,所以就不得不變本加厲的動用董卓的力量。由此導致了很多大臣已經極為不滿了,不管這個董卓如何,他們已經決意要剷除董卓,以此來平息袁術的憤怒,竟然天真的試圖以這種方法來阻止袁術攻打洛陽之心。

    至於那些本來就忠誠於劉協的幾人,雖然他們不曉得劉協有兌換手鐲這等存在,可是其他做法,他們完全能理解,也對劉協有足夠的信心,可事實上只有這點人支持自己顯然還是遠遠不夠的。

    朝中都是些迂腐的文士大臣,他們只會賣弄自己那一小圈子的工作,剩下的動嘴皮子最行唱反調,用什麼祖宗儀法來壓自己最行,說白了就是東漢長久以來的三公九卿制導致了劉協這些做皇帝的已經不能真正的親政發號施令,反而都要看幾個首府的大臣臉色。真正的實幹派不過那麼十幾人,完全不夠劉協用的。

    劉協第一次感覺到這些士大夫做他們自己分內的工作倒是沒的說,可是一但遇到了什麼大方面討論的問題,就絕對會眾說紛紜,亂成一鍋粥。

    劉協走在西苑的長廊之間揉了揉太陽穴整理了下思緒,因為開會時自己派系朝臣的反對和騷亂,劉協也開始反思自己所做的是不是真的正確,他要思考,他們計劃是不是真的有錯漏,劉協最害怕的還是失去人心,因為一旦真的出現錯誤,自己好不容易組織起的內部團結的信心就會立刻出現裂痕和不和諧。

    更讓劉協灰心的是,沒想到這些朝廷忠臣的信心,卻讓區區一個袁術的聲勢給吹散了,真是一種諷刺,看來王允司徒老兒和那幾個劉協一向不屑一顧的老傢伙沒少在私底下給這幫人灌輸敗者思想。但是還好,真正的權利還握在自己和親信的手中,不至於真正出現什麼大問題。

    劉協緩緩向前走,卻忽然看到前面的亭子中,有一人正在賞景,正是劉協急召而來的荀攸,荀攸顯然的職位依然是大都督,還沒來得及封爵位,他是劉協眾幕僚之首,劉協身邊的首席智囊,手中卻虛握著兵權,正是因為荀攸的存在,才讓那些士大夫們沒有做出什麼過格的事情來,劉協也是極為欣慰。

    劉協踏著大理石的地面,緩緩走到荀攸的身旁,隨著荀攸的目光一同欣賞這西苑百花含苞待放,萬物綠意復甦的場景。

    卻見荀攸說道:「這西苑堪稱萬園之園,真是名不虛傳,我荀攸沒想到經此一生還能來到這被稱為皇室禁臠的地方品評景色,還真是多虧了皇上的福啊」

    劉協苦笑了一下倚在牆邊道:「公達先生還真是好雅興。」

    荀攸轉過頭來,看著劉協躊躇的神情笑道:「能看到皇上犯愁之景,恐怕還得還更勝於這西苑之景」

    「公達這是取笑朕,我劉協也是人,而且還是個十來歲的少年,為何不能煩惱?」劉協歎了一聲,這人心的果然還是最難以凝聚的。

    荀攸見此,捋了捋鬍須,於是便問道:「不知陳王的煩惱,可是為了那大臣指責反對的事?」

    劉協道:「正是,如今吾也在懷疑,我劉協所作是不是對的。」

    荀攸想了想說道:「我不知陳王為何疑惑,但是荀攸只知道,如今的大漢積弊已久,自從和帝開始便是宦官和外戚掌權,殤帝,安帝,順帝,沖帝,乃至桓帝靈帝,無一不是宦官外戚掌權。大漢百年,早已疲敝不堪。天下是諸侯的天下,皇帝想要實行改革,實行政令,可是地方到底與不予以遵從,那完全就是看各地太守的心情。諸侯割據,拿著朝廷的俸祿,卻不遵行朝廷的旨意。縱使我們真的重塑其大漢王朝,也難以達到漢武時的輝煌。人心散了,皇上想要中興大漢,事實上是癡人說夢」

    劉協點點頭,隨手摘下探入庭中的一顆枝葉把玩道:「這個道理,我知道,那幫朝臣也心知肚明。可如今的情形公達先生也看到了,我若得不到支持,那麼不光是天下,只是在這洛陽皇城很多政令就不能自上而下通暢運行。人心隔肚皮,換句話說,我是怕自己的背後,有人插刀子啊」

    「正像皇上曾經與眾人討論規劃時所說的。這個王朝需要的是顛覆,需要的新的血液的入注。想要真正的崛起,就不能慢慢的來,而是需要變革所有的變革都是需要流血的。苦的是人民。可是若不變革,那天下的百姓只能更苦」荀攸有力的說道。

    這個道理是劉協灌輸的,劉協自己自然是知道的。畢竟縱觀中國歷史,想要有真正的大變革,從上而下這種運行方式是幾位困難的。反而用自下而上的統一或者是外來勢力的入侵,才能導致真正的變革。坐在皇帝椅子上,發發政令就能改變天下的做法,無異於癡人說夢。大漢是一個以孝為本,以忠為美德,崇尚德行而又少有德行的矛盾天下,這種多方的矛盾,導致了現在的現狀,所以劉協想的跟大臣想的不同,劉協考慮的永遠是如何從根本上讓民族得到心靈,政治和實力上的全面富強,可大臣們不過只看眼前利益罷了。

    所以劉協若沒有絕對無敵的實力,想要有所動作,就不得不借助洛陽朝廷。靠著洛陽的勢力,劉協所作的一切事,才能被冠以正義之名,所謂名正則言順。

    可現在這種情況看來,若不從洛陽王城內部開始變革,就不可能真正的讓劉協真正的施展拳腳。

    這時,荀攸彷彿看出了劉協的想法一般,若有深意的笑道:「若在一棟房屋發現蛀蟲,不及時剷除的話,日子久了,房子就會倒塌。皇上所欠缺的地方便是時常顧忌太多,反而束手束腳,想必皇上自己也發現了這點,所以這些日子一直以來都在尋求改變。如今需要的只是將這種改變貫徹到底罷了。」

    劉協聞此,若有所思。

    更多到,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