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超級兌換三國

龍騰世紀 關於白波軍與黑山軍相關的杜撰參考資料 文 / 和鉉輕舞

    白波軍是東漢末年農民起義軍的一支。

    漢靈帝中平五年(188)二月,黃巾軍餘部郭太等人在西河白波谷(今山西襄汾縣永固鎮)重新起義,號為白波軍。

    中平六年(189)十月,白波軍挺進到河東,隊伍達到十來萬人。董卓令其女婿中郎將牛輔率軍鎮壓,不能獲勝。

    初平元年(190)關東聯軍興起,董卓見聯軍聲勢浩大,又怕白波軍南下渡河切斷其通往關西的去路,就火燒洛陽,遷都長安。後仍派遣李?等人繼續和白波軍作戰。後郭太戰死,楊奉等人投降,但是李樂、韓暹、胡才等人仍然堅持作戰。

    興平二年(195),李?郭汜混戰,楊奉和以上白波帥投靠漢獻帝,迎漢獻帝到河東。

    第二年(建安元年,196),楊奉、韓暹護送獻帝回到洛陽,曹操遣曹洪將兵西迎天子,董承楊奉等據險迎之,曹軍不能進。後韓暹恃功亂政,董承與曹操聯絡,於是曹操親自率軍進洛陽(與三國演義所說不同),韓暹逃走。由於洛陽殘破,曹操一時也沒有能力控制洛陽周圍的張楊、韓暹、楊奉、李樂等軍事勢力,於是挾獻帝到許,此後白波餘部分別為曹操、袁術等吞併,這支與黑山軍並雄於世的起義軍最終覆滅。

    東漢末年河北的農民起義軍。黃巾起義軍主力被鎮壓後,統治階級發生內訌,在此期間,冀州黑山等地農民紛紛起義,用各種名號組織起來。僅史書上記載的,就有黑山、黃龍、左校、郭大賢、於氐根、青牛角、張白騎、劉石、丈八、平漢、大洪、司隸、雷公、浮雲、飛燕、李大目、白繞、畦固、羅市等。這些樸素的名號往往反映起義首領的某些特點:如「雷公」是大嗓門,「飛燕」是舉止輕快,「白騎」是愛騎白馬。這些起義軍泛稱為「黑山軍」,活動在常山、趙郡、中山、上黨、河內各郡之間,大部兩三萬人,小部六七千人,合計達百萬人,各自為戰,不相統屬。由於分散作戰,最後被袁紹、曹操等人各個擊破,鎮壓下去,但他們對統治者的打擊是沉重的。

    編輯本段主要人物

    張牛角:

    博陵(今河北定州)人,隨黃巾起事,號將兵從事,與張燕合軍。燕推牛角為帥,俱攻癭陶(今河北寧晉西南)。牛角為飛矢所中,被創且死,令眾奉燕,告曰:「必以燕為帥。」

    張燕:

    常山真定人,本姓褚。黃巾起,合聚少年為盜,眾萬餘人。與張牛角合軍。牛角死,眾奉燕,故改姓張。燕剽捍捷速過人,故軍中號曰飛燕。其後人眾寢廣,常山、趙郡、中山、上黨、河內諸山谷皆相通,其小帥孫輕、王當等,各以部眾從燕,眾至百萬,號曰黑山。靈帝不能征,河北諸郡被其害。燕遣人至京都乞降,拜燕平難中郎將。袁紹與公孫瓚爭冀州,燕遣將杜長等助瓚,與紹戰,為紹所敗,人眾稍散。太祖將定冀州,燕遣使求佐王師,拜平北將軍;率眾詣鄴,封安國亭侯,邑五百戶。

    楊鳳:

    黑山軍將領。漢靈帝遣使拜楊鳳為黑山校尉,領諸山賊,得舉孝廉計吏。

    於毒:

    黑山軍將領,隨張燕破鄴城,殺太守栗成。後袁紹引軍入朝歌鹿場山蒼巖谷討於毒,圍攻五日,破之,斬毒及長安所署冀州牧壺壽。(袁紹後遂尋山北行,擊左髭丈八等,斬之。又擊劉石、青牛角、黃龍、左校、郭大賢、李大目、於氐根等,皆屠其屯壁,奔走得脫,斬首數萬。)

    白繞:

    黑山軍將領。獻帝初平二年(191),曹操出兵鎮壓黑白繞部,佔據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

    眭固:

    黑山軍將領。《演義》中為河內太守張楊屬下。固在張楊被楊丑釘死後,殺掉楊丑投靠袁紹,後在與曹軍作戰中陣亡。

    陶升:

    黑山軍將領。193年(初平四年)三月,冀州魏郡袁紹軍兵變,交合黑山軍佔據鄴城。陶升叛變,保護袁紹與州史家屬到斥丘,紹任其為建義中郎將。

    見典韋,典韋看不起高怡,見喬公,百姓上前哀求,兵丁打,典韋阻止,求劉協,殺高怡,拜喬公。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