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對視半瞬,那醜女依舊埋頭,默默的邊爬邊摸尋。孤零背影掩映在夕陽下,竟無絲毫淒涼和黯淡。彷彿是個超離凡塵的獨行者,世人冷視虐待與己無關,只須找到那件最珍貴的寶貝,她的生命便有了無盡光采。不知為何,龍百靈觸景生悲,很想抱緊她呼喊「姐姐受了多少委屈,都跟我講罷!」但那女子實在太醜了,心腸再好的人也會望而卻步。百靈鼻子發酸,一低頭,石頭底下有物閃光,喚道:「呀,在這裡,你找的東西在這兒,掉石縫裡了!」
醜女忙回身翻石,一聲歡呼,撿起那物掛入頸中,竟然是根掛系玉玨的項鏈。她伸指來回輕拂,不讓項鏈沾上半點灰塵,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忽道:「謝謝謝你。」龍百靈吃了一驚「奇怪!鬼方女子會講中原話!我聽錯了麼?」又看那玉玨雕成金鳳昂首之狀,絕非殷商古物,倒像近代製作的首飾。百靈越看越驚疑,猛可裡想起一事,叫道:「相公!你快來認認,快來啊!這事我可想不通了!」
遠處傳來桃夭夭的怪叫:「我也想不通,啊呀,你快幫我脫身啊!」話落人近,驀地飛至身畔。百靈回頭道:「怎麼了?」桃夭夭苦臉道:「老傢伙死皮賴樣,不知發什麼瘋。」正說著,大巫師「哈嗤哈嗤」的跑來,倒頭匍匐爬行,爬到桃夭夭面前,捧定他的右腳又舔又親,嘴唇沾滿泥巴,眼角掛著淚水,兀自歡唱讚歌。龍百靈笑道:「人家崇仰你呢,行大禮參拜,相公笑納即可。」桃夭夭道:「豈止崇拜,他他簡直瘋了。」
此時四名童兒趕到,神態惶急又嬌怯,挨近巫師身邊磨蹭,恍如向主人邀寵的小狗小貓。大巫師毫不留情,揮拳將四人攆開,摟住桃夭夭的右腿,臉頰貼緊他的膝蓋,眨巴眼皮頻遞「秋波」,腮幫子居然浮現一抹羞紅。
龍百靈道:「哈,他愛上相公了,好玩兒。」桃夭夭道:「男人愛男人?」百靈笑道:「昔年子瑕靈公分桃示愛,哀帝董賢斷袖情深,也曾留跡史籍呢。大巫師自恃法高,目中無人,今敗於相公手下,自然傾倒思慕,這叫作不打不成交,不是冤家不聚首」
桃夭夭作嘔道:「噁心啊,少說兩句成不成?」百靈道:「呵呵,相公厭煩他,彈彈小指頭盡可打發。」桃夭夭道:「伸手不打笑臉,況我手重怕傷人命,還是趁早離開此世罷!」百靈吐吐舌頭,笑道:「憐香惜玉,相公動情了。」
這麼一鬧,那醜女已經走遠。原野上驟起木笛之音,隨風婉轉飄揚。龍百靈驚覺道:「她走了,我想問她呢。」桃夭夭道:「誰啊?問什麼?」百靈以指壓唇,示意安靜,屏息聽那笛曲,起初覺得曲調粗簡,好似鴉雀嘶鳴,細細聽時悠長浩泊,使人蕩氣迴腸,而偶然清音裊柔,又透出一股淡淡的惆悵。
龍百靈吁了口氣,輕聲的道:「她笛子吹的真好,面醜而心美,身卑而量高,斯人誠如斯韻。」笛調忽轉活潑,恰似應答知音,流露歡悅答謝的意味,輕輕巧巧繞個調門,便如醜女的孤影一樣,溘然消隱於蒼莽深處。
桃夭夭道:「剛才誰吹笛子?很好聽嗎?音樂我只懂點兒琴律,跟老夫子楚先生學得,笛子簫管我可是外行了。」龍百靈道:「一位鬼方奇女子吹的,我看她戴的玉玨古怪,本待詢問來歷,一打岔就錯過了。」桃夭夭道:「什麼古怪玉玨?」百靈道:「相公記得唐連璧脖子上掛的玉飾麼?他那塊是青龍玉玨,鬼方女戴了金鳳玉玨,像是同一件玉器分開的兩部分。」
桃夭夭皺緊眉頭,臉色越來越不好看。龍百靈眼望遠處,沒留意他的神情,續道:「龍鳳玨環本亦常見,為雙玉圓合之形。早先我就納悶,怎地唐連璧只戴半截青龍。鬼方女又戴了半截金鳳,若不是同器分割的,那也太湊巧了。而且,鬼方女會講我們那時的中原漢話,你說怪不怪啊?再結合玉玨的線索,似與唐連璧有關係我想追上去問個明白。」
提及唐連璧的名字,桃夭夭大不痛快,加上老巫師獻媚,纏的他牙癢癢,叫道:「囉唆!人都走了,還問什麼?」一抖腿,將老巫師甩出幾丈開外,單臂攬住龍百靈的腰身,道:「南海救難要緊,隨我離此世界!宇宙鋒--!」光芒拔地沖天,一剎電逝。兩人無影無蹤,撇下老巫師躺在地上的傾訴愛意。
瞬息穿透九霄,飛離三界。百靈體察桃夭夭煩躁,遂將鬼方女的疑團拋開,玉臂繞上他的脖頸,乖乖的依從。桃夭夭尋思「靈兒性格已變,善念一發,定要全力幫助受苦的弱者。但年代越往前,人間苦難越多,數不盡的貧民卑奴,怎容她挨著個兒去救助?昨日之事不可留,馳援南海方為正務,須得速離幽冥江!」
想到此節,他合計開來「六重幽冥江,按宇宙鋒的說法,六度出入世界,方可離江上岸。南宋,西晉,三國,春秋和殷商,算來我已歷經五世,難道必須再經一世湊足數目?倘若再遇到什麼事情耽擱幾十年,大哥他們獲救的希望可就渺茫了。」霍地雄心暴起「六入方出,誰定的這規矩?老子偏不信邪,現在就直接出去,且看有誰阻擋!」
潛移默化中,他的脾性愈像宇宙鋒,霸氣十足傲藐天道,總想突破法則定律。當即運足法力,將宇宙鋒高擎頭頂,劍芒直透三十三層天,太虛彼蒼以外,打穿了一條玄微通道,兩人乘勢飛舉。周邊色彩千變萬化,無法分辨物象,一霎轉為純白,似將進入幽幻虛空。但白光倏爾隱沒,虛空消失了,湛藍的波光由遠至近,「咕嘟」氣泡迴繞耳畔,顯已置身江河底部。
桃夭夭抱緊百靈,提氣蹬腿,從水裡猛地跳出
註:旱魃,古代傳說中引發旱災的凶神,黃帝戰蚩尤不勝,則派旱魃參戰,《山海經》等古籍均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