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我有一顆勇敢的心,我大聲呼喚推薦票,我萬分渴望大夥兒收藏!
白淨眼鏡男的茅草棚中,只有小半袋米,半瓶油,一小罈子他自己醃製的醬菜。此外,一口鐵鍋,一副碗筷,一張極其簡陋的木床被褥,就是他的全部了。
唔空一家人看的有些心酸,不過白淨眼鏡男發自內心平和的笑臉,讓唔空一家人感慨之餘心中升起了敬意,
唔空一家給眼鏡男留下一袋十斤裝麵粉,他沒有拒絕而是給唔空一家人行禮致謝,然後指點唔空一家人其他隱士的茅草棚,尤其是那些真正艱辛的隱士。
「觀察自己,查看自己的喜怒哀樂,這就不迷失了?!是不是有些玄乎了!」唔空老媽一邊走,一邊說著眼鏡男隱士的所謂修行方法。
「試一下不就知道了,反正這也不是吃藥,應該不會出現什麼副作用。」唔空老爸永遠是個實踐派。
唔空點點頭,「雖然不明白,但是看那個年輕修士的平和氣質儀態,想來他修煉一年還是有些效果的。」
「好,那我就嘗試一下觀察自己!」唔空老媽很乾脆,立刻體驗起來,唔空老爸和唔空也開始了實踐。
但是,五分鐘過去了,唔空老媽禁不住歎道,「我怎麼想到別的地方去了,精神有些不集中啊。」
「我也是。」唔空老爸一笑,「我看周圍的風景去了。」
「我覺得我有些神經了。」唔空輕咳了一下,說了他的感受。
唔空堅持了五分鐘,也沒有思想溜號,但是所帶來的感覺卻很怪異,好似自己一個人的所有注意力都收斂為一處,時刻在自我檢查思考。自己每一思,都會去思考它的因果,自己的每一想,都會主動去分析它。
「這不會影響人的精神狀態吧。」唔空與爸媽說明了他的情況後,有些擔心他會不會變得神經嘍。
「這麼誇張?!」唔空老媽很驚訝自我觀察的效果。
「我們還會遇到其他隱士,到時候問問他們就知道了,想來那個年輕人的方法有所疏漏,我們也有機會去調整的。」唔空老爸想了一下,決定向更多終南山隱士請教這一問題。
唔空一想也是,這次深入寶山,可不能空手而回,至少那種心靈平和的方法要找到,尋求到自我那就更好了。
很快,唔空一家人來到了一處較大一些的茅草棚邊,邊上同樣有著一塊菜田,這次由唔空老媽來敲門。
「阿彌陀佛。」唔空老媽試了一下佛號。
沒想到,茅草棚比想像中要快很多的速度打開了,出來一老一小兩個尼姑。沒錯,就是尼姑。
如果是和尚、道士乃至居士,唔空一家人還不會覺得什麼,但是尼姑實在太少見了,畢竟這裡可是終南山,山裡的生活絕對稱不上舒適,對於女性來說尤為艱辛。
「阿彌陀佛,三位施主有禮了。」老尼姑帶著小尼姑與唔空一家人見禮。
「兩位師傅有禮,兩位師傅客氣了。」唔空老爸趕緊帶著一家人回禮。
「終南山上難得有女施主來,一般時候我們師徒是不見客的。」老尼姑溫和說道。
唔空一家這才明白,感**家願意見面,是因為唔空老媽的存在,唔空老媽敲門的時機實在太對了。
「打擾兩位師傅清修了。」不管怎樣,唔空老媽對兩位尼姑歉意了一聲。
「茫茫人海,走到近處的都是緣分,能夠見面說一句的更是天大的緣分,這何嘗不是修行。」老尼姑打了一個禪機。
小尼姑看起來不到二十歲,很平靜的看著唔空一家人,烏溜溜的大眼睛很明亮。唔空一家人其實都覺得小尼姑像老尼姑的女兒,不過這話他們不敢問出來。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不易,雖然只要經過六個人就能聯繫到世界上任何一人,但真正能有緣一面的又有幾個。」唔空老爸也有了感慨。
「三位施主是上山遊玩,還是尋訪道友?!」老尼姑問了唔空一家人的來意。
「我們一家是知道終南山上有很多隱士,好奇之下前來看看,同時希望能夠有所收穫。」唔空老媽微微一笑,「我們也帶了一些糧食、油鹽,希望對於各位師傅的修行有所助益。」
唔空和那個小尼姑一樣,同樣沒有說話,平靜的看著老尼姑和唔空爸媽談話,這種感覺,比唔空爸媽帶唔空去訪親問友還要認真而莊重。
「三位施主有心了。」老尼姑看到唔空一家人就唔空一人背著大包裹,雖然看起來沒背多少東西,但老尼姑還是深切而誠懇的道謝。
唔空很麻利,在老尼姑道謝後,就從背包裡拿出兩袋麵粉一小桶油兩小袋鹽,交給了兩位尼姑。
兩位尼姑同時行禮表示感謝,然後她們把麵粉油鹽放進茅草棚裡,唔空一家人直接可以看到,她們住的與之前的眼鏡男隱士同樣的簡陋,僅次於風餐露宿。
稍後,唔空一家人開始請教老尼姑如何修行的問題,其中就談到了觀察自己。
「佛家講究『戒、定、慧』,修戒是完善道德品行,修定是致力於內心平靜,修慧是培育智慧。它們是循序漸進的關係,先要完善自己的品德,有了品德,就應嘗試讓自己的心平靜,內心平靜了,應進一步提升智慧。」老尼姑通過佛理開始了闡述。
「觀察自己是定的過程,一般人需要戒律完善道德品行,才能深入覺知,最後做到自覺,進一步覺
覺他,最終圓滿。」老尼姑解釋了觀察自己四個字。
老尼姑話語中有不少對於唔空一家人來說生僻的詞彙,於是唔空一家人一問老尼姑一答,慢慢的理清了老尼姑口中深奧的修行道理。
原來所謂觀察自己,就是覺知的過程,最後做到明瞭自身一切煩惱苦樂,不在受到任何困惑,達到自覺的標準。
至於覺他、圓滿,是更深一層的修行,唔空一家人清楚概念是一回事,真正距離弄明白領悟了還遠著呢。
告別老尼姑小尼姑,唔空一家人繼續前往別的隱士居住處。
「佛家的定,與道家坐忘應該是一個道理。」唔空老爸對於道家的東西還是瞭解一些的,當然,只是皮毛。
「山上應該有不少道士,我們倒時候請教一番,對比一下,收穫會更多。」唔空老媽信心十足。
唔空點點頭,他沒想到他之前感覺的奇怪狀態,竟然還是真實的覺知感受,而不是精神恍惚了,通過老尼姑認證以後,唔空和爸媽對於所謂的修行興趣大增。
十分鐘後,唔空一家人來到了第三個茅草棚,沒想到開門的真是位道士,電視劇裡的那種。
唔空一家人說明了來意,然後遞上了禮物。
「三位居士客氣了。」這位四十多歲一口東北話的道士,笑瞇瞇的接過了唔空遞給他的面袋兒。
「其實,佛家的戒定慧也用在了道家和儒家方面。」然後,這位道士講述起了唔空一家人關注的修行問題。
唔空和爸媽這才知道,佛道儒發展的兩千多年間,彼此思想和理念互相影響、互相參雜、互相融合、互相促進的發展,很多東西都變得共通了。
道家亦有戒定慧的修行過程,只是具體解釋有些不同,比如佛門戒律和道門戒律,比如佛家禪定和道家坐忘,等等。
不同之處,道家要義在於精氣神,相對於佛家專注心靈上的修煉,道家更注重身體、精神的統一和諧發展,所謂煉精化氣出神破空,道家的丹法把此發揚到了極致。
「那是否還得學一套丹法?!」唔空老爸雖然聽明白了佛家、道家的異同,但是具體修行方法上又有些迷糊了。
「觀察自己就很好,能夠使自己平靜下來,才能更進一步,有了智慧,一切皆有可能。」中年道士一笑,話題又回到了唔空一家人請教到的第一個修行方法上。
唔空一家人都不由得點頭,這的確是最容易入手的方法,儘管堅持下去會很難,甚至只是從五分鐘到十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