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竊國賊

正文 第一二二章 世外桃源(新春大吉!) 文 / 巨火

    次日一早,兼任水軍珠山軍港都尉的劉振親自駕駛新式軍用運輸船「鯤鵬」號,載著兩家老老少少和侍從百餘人揚帆離港,在東海艦隊珠山軍港的三艘近海巡邏快船護衛下徐徐北上。

    海天一色,陽光溫暖,海風很柔和,集中在前甲板上的太史老夫人和孩子們一樣高興,不時向孩子們感歎說,她小時候做夢都想坐上大船出海看看,那時的船都小,只在近海轉悠,可在她看來已經很大了,直到來到珠山之前,她做夢都沒想到竟能把船造得這麼大,感覺以前看到的船和珠山的船比起來,就像澡盆子似的。

    老夫人的一番話,把孩子們和孫婉幾個都逗樂了。

    和劉存一起靠在船舷上的太史慈遙非常感慨:「母親剛才說的感受,我小時也一樣有過,也沒料到有朝一日自己能坐上這麼大一艘海船,記得初次見到三百石海船時我已經震驚不已,可上月在黃河口見過渤海艦隊那兩艘試航的千石運輸船,立刻覺得三百石海船根本算不了什麼,還有這次回來,發現夏河城又大了一圈,咱們以前的城北軍營變成了一座座美輪美奐的樓台,城裡城外都是人來人往熱鬧非凡,變化實在太快,真不知道將來又會變成什麼啊!」

    「那你覺得是變好了,還是變差了?」劉存笑問。

    「當然是變好了,要是變差了,天下人怎麼會把咱們琅琊稱為天下福地世外桃源?」太史慈笑道。

    劉存也笑了:「這就證明咱們做對了,要是能讓我大漢天下都像琅琊一樣變好了,咱們所作的一切就更有價值了。」

    太史慈點點頭:「大哥,小弟明白。你為的不是自己,為的是我大漢天下所有貧苦百姓,這不但是小弟一個人的看法,軍中弟兄都這麼看,都對大哥無比敬服擁戴。」

    「這回奉命開赴兗州助戰。軍中將士感受更深,紛紛感歎說平時沒覺得什麼,到了兗州看到牛馬不如的兗州軍士卒,看到丟荒的土地上一群群餓成皮包骨的百姓,這才發現自己原來多麼幸運。」

    「就連俊義也時常感歎,說他前面幾年白活了。要不是遇見大哥,他恐怕也和那些士氣低落衣衫不整的兗州官兵一樣,不知道這輩子自己為啥活著,要幹些什麼。」

    劉存把話帶到張郃身上:「俊義是個難得的將才,四代的家傳兵學。基礎很扎實,他本人也謙遜好學,進步非常快,缺的只是經驗積累,回去你多給他壓些擔子,讓他盡快能獨當一面,我需要你盡快回來,幫我把青州軍的擔子挑起來。」

    太史慈重重點頭。劉存繼續說道:「最遲年底,八萬青州軍必須滿員成軍,否則無法應付越來越亂的局勢。為保證我軍士卒均能獲得正規的訓練,我已下令把諸城步兵訓練基地和枳城騎兵訓練基地,暫時遷到臨淄城西大營。」

    「如今看來,臨淄城西那座大營已經不能滿足需要,回去我得盡快在鄒平城南的無影山下,建一座至少能滿足八萬大軍駐紮和對抗演練的常駐基地。將來也是青州軍大本營和我軍武庫所在地。」

    「那片方圓二十里的地方兩面環山,有三條小河。地形複雜多樣,非常適合建立訓練基地。我還打算等建好之後,暫時把城陽武學院也遷進去,所以下去我會很忙,兗州那邊全靠你應付了。」

    「大哥,你覺得咱們還有必要留在兗州嗎?」

    太史慈詢問的問題,也是麾下將士疑惑不解的問題。

    兗州黃巾看到琅琊軍到來,其主力很快向兗州和豫州交界地區轉移,小股的黃巾紛紛銷聲匿跡,太史慈和張郃率領的大軍進入兗州近兩個月一直沒仗打,兗州刺史劉岱似乎不願讓琅琊軍進入他的腹地,頗為惱火的太史慈乾脆讓麾下將士駐紮在甄城坐山觀虎,後來實在閒得慌,才跑回來請示劉存怎麼辦,但是劉存要求他繼續駐紮下去,這讓他很不理解。

    劉存知道太史慈呆在那很不舒服,但為了聲譽,為了不可告人的政治利益,不舒服也得待下去,於是劉存把派兵進入兗州參戰的目的、意義都告訴了太史慈,最後向他透露一項正在實施的秘密行動:

    「一個月前,盤踞在齊郡南面淄水上游萊蕪縣(今山東淄川東南城子莊)的萬餘黃巾殘部熬不住了,一個冬天冷死餓死幾千人,活不下去要向咱們投降,我答應了,命令靈山營悄悄送去糧食衣服,將這股黃巾給收編了,對外一直嚴格保密。」

    「萊蕪縣雖然遠離兗州中心,處於偏僻群山之中,但終究是兗州地盤,而且擁有豐富的優質鐵礦石和石炭,還有整個北方地區最好的能製作高溫瓷器的高嶺土,所以我讓魯佩把整編出的五千黃巾青壯悄悄帶到臨淄,再帶上三千名訓練半年的青州軍返回萊蕪,換上舊式皮甲牢牢駐守在那裡,近兩萬老弱婦孺也繼續呆在被他們佔領大半年的萊蕪城。」

    「子柔先生已撥下筆資金,組織了一批開礦和冶煉匠師前往萊蕪,估計再有兩個月就能開爐煉鐵,件珍貴的高嶺土運到珠山,粗粗估算,每年至少獲得三百萬斤鐵錠,數百萬斤高嶺土,然後用船順淄水而下,運到臨淄城南咱們商會盤下的兩座冶煉工坊,大量製造盔甲兵器以滿足我軍需要。」

    「所以,你還得呆在甄城一段時間,替我牽制各方梟雄的眼睛。」

    太史慈恍然大悟:「小弟明白了!大哥儘管放心。」

    劉存拍拍太史慈的手臂,走向前甲板,一把抱起太史慈的兩歲多兒子:「小亨亨,剛才你老用手指向海面,看到什麼了?」

    「海豚!大伯,好多海豚,亨亨想坐在海豚背上,一直走,一直走,去看大兄說的夷洲。」太史亨嗲聲嗲氣地回答,神態非常認真,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劉存大聲誇獎起來:「咱們小亨亨不得了,不但想像力豐富,而且還知

    道夷洲了,有志氣!」

    兩歲半的太史亨絲毫不管大家笑他,捧著劉存的臉問道:「大伯,亨亨長大了能當艦長嗎?」

    劉存立刻轉向樂哈哈的太史慈:「這個問題太複雜了,恐怕賢弟來回答才行,看樣子你兒子不喜歡騎馬,喜歡騎在魚背上。」

    眾人又是一陣大笑,太史慈抱過自己兒子故意沉下臉:「前陣子你不是說要學騎射嗎?怎麼變卦了?」

    太史亨怯生生地指向甲板最前方的大型床弩:「爹,那個大弩射的箭,更大……」

    劉存忍不住哈哈大笑,太史老夫人和媳婦也笑得不亦樂乎,幾個孩子更是笑瘋了,弄得太史慈更加鬱悶。

    當天晚上,兩家人遊覽了黃島參觀了水軍造船廠、水軍大本營等諸多地方,回到鳳凰崗下家裡每個人都非常開心,太史老夫人還沉浸在寬闊的軍港和一艘艘碩大的海船戰艦帶來的震撼中,孩子們更是興奮得嘰嘰喳喳議論不休。

    孫婉和糜環圍在劉存身邊說,以後有機會多出去走走游游,這麼些年來,一家老小像今天這樣高興的日子可沒幾回,劉存聽了又是高興,又是愧疚,連忙點頭答應下來。

    回到臨淄之後,忙得一塌糊塗的劉存再也記不起答應過兩位妻子的話,每天裡裡外外忙得團團轉,往往是深夜子時還在與麾下武商討各種事務,回到家裡洗個澡躺在榻上,摟著糜環說說話就不知不覺沉睡過去,讓糜環心疼不已。

    三月中旬,劉存接到黃琬出任豫州刺史的消息,高興之下連夜給黃琬寫去長信表示祝賀,並告訴黃琬,幽州牧劉虞在公孫瓚的密切配合下,終於擊敗了張舉張純,收復了大半個幽州。

    半個月不到,黃琬熱情洋溢的回信到來,信中說他已向朝廷和皇帝提出請求,授予劉存青州牧的稱號,他還請求朝廷調遣青州軍援助豫州,平定境內愈演愈烈的黃巾暴亂。

    劉存反反覆覆閱讀黃琬的回信,與公孫沛、國淵、趙溶和韓漾等人討論出兵援助豫州的得失,公孫沛等人都認為,這是擴大政治影響力並鍛煉青州將士的好機會,並為此制定周密的出征計劃,剩下的就是等待朝廷下達出兵援豫的調令了。

    誰知沒等到朝廷的調遣命令,卻等來了皇帝劉宏駕崩的消息,劉存明知道劉宏熬不了多少日子,但接到劉宏死訊的時候還是傷心不已,含著淚下達了搭設靈堂全軍戴孝的命令,為皇帝劉宏舉行盛大而隆重的追悼儀式。

    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青州刺史府內的靈堂剛搭起三天,孝帶飄飄的天使儀仗忽然來到臨淄城,在臨淄軍民一片低泣聲中默默開入刺史府。

    依仗擺下,身披重孝的黃門丞張敦先是進入靈堂祭奠一番,然後背對靈堂面向跪倒一片的劉存和眾官員,拿出皇帝劉宏生前寫下的最後一道詔書,含著淚大聲宣讀皇帝劉宏的最後一次任命:敕封劉存為青州牧,加授鎮東將軍!

    張敦的話音未落,劉存已撲倒在地嚎啕大哭,周圍哭聲大作哀聲四起,一刻鐘不到,悲痛的哭泣聲越來越響越聚越多,整個臨淄城都籠罩在一片淚雨之中。

    **********

    ps:今天是大年三十,巨火在這裡給大家拜年了!祝福廣大書友羊年大吉,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