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竊國賊

正文 第九十七章 建衙(下) 文 / 巨火

    站長推薦:在現在這個高消費的時代,一分錢能幹嗎?點這裡就知道了!!!

    猶豫什麼?快來加入百度錢包的活動優惠中吧!!!

    :新的一周,巨火求推薦票和收藏!謝謝啦

    **************

    聽了焦和的話,劉存立即想起四個月前就已著手組建、直到本月初才昭告天下的天子親軍西園軍,想起西園八校尉中的袁紹、曹操和淳於瓊,最後,劉存再次痛苦地想起了在他治下高唐縣擔任縣尉的劉備,以及跟在劉備身邊的關羽和張飛。

    五十天前,劉存非常意外地見到比自己小一歲的劉備,那種無以描述的震驚之感,以及劉備的音容笑貌,一言一行,至今仍然深深銘刻在劉存腦海裡,令劉存終身難忘:

    當時劉存剛結束第二次平原城的攻防大戰,渡河趕回黃河南岸的高唐城北碼頭,與率領補給船隊到來的水軍統領鮑老三見面,聽取水軍的行動匯報,確定下一步行動方案,並打算敦促高唐縣衙盡快組織民夫,將水軍運來的大型弩床、投石機和特製箭矢送往激戰後的平原城。

    烈日炎炎的碼頭一片混亂,被徵調來的三千民夫望著從未見過的大海船大呼小叫,驚歎陣陣,卻沒人敢隨水軍運輸兵登船渡河,劉存見狀非常惱火,又找不到主事的本地官吏,只能把親衛派出去勸說民夫盡快登船。

    沒多久,一名身穿漢軍制式皮甲的年輕軍官大汗淋漓地趕來,恭恭敬敬向劉存致禮,用平和清晰的聲音報上自己的大名,尊稱劉存為「使君大人」,然後一直拱著手,低著頭,詳細向劉存匯報高唐縣的民工數量,沒看到劉存圓睜的雙眼裡全是震驚之色。

    直到劉存用微微顫抖的聲音詢問「可是涿郡劉備劉玄德」時,耳朵確實很大的年輕軍官抬起頭連聲稱是,謙遜地詢問「使君大人是否需要卑職在高唐全縣徵召士卒」,看到臉色蒼白的劉存茫然搖頭,年輕的劉備臉上露出失望之色,但很快就恭敬地致禮告辭,大步走向人群,和他兩位高大魁梧的小弟一起,熟練地組織民夫上船過河。

    回過魂來的劉存久久說不出話來,他遠遠望著跟隨劉備最後登船的兩位大漢,腦子裡天人交戰,嗡嗡作響,很想立刻衝上船去,和劉備以及他的兩個兄弟好好談一談,可是靈光隱約的腦子裡似乎有個尖銳的聲音不斷制止他,最後,劉存沒有挪動步子,直到水軍運輸船全部離開渡口駛向北岸,劉存才恍恍惚惚地進入高唐縣城。

    劉存徑直進入陳舊的高唐縣衙,向沒逃走的縣丞細細打聽劉備的情況,才知道早在張純叛亂之前,時任冀州安熹縣都尉的劉備一怒之下,將勒索他的上司痛打一頓,然後帶上兩個結義兄弟南下青州避禍,不久即在濟南國君劉康的舉薦下,來到危險的高唐縣擔任縣都尉。

    此後,劉存一直處於巨大矛盾之中,不知道如何對待劉備?

    每當想起雄才大略的劉備體內深藏的勃勃野心,以及關雲長的「過五關斬六將」,劉存就覺得自己的脊樑陣陣發寒,所以他始終無法對此做出取捨,更不敢詢問任何人的意見,再加上日復一日的連番苦戰,還要上上下下兼顧南面戰場,劉存只好將此事埋在心底……

    焦和看到劉存失神的樣子大為驚訝,猶豫良久乾脆咳嗽一聲,等待劉存回過神來,焦和不緊不慢地笑道:

    「大人別難過,既然趙叡決意要走,大人再怎麼愛才惜才也無法挽留了,如果大人信得過下官,何不派遣麾下某位將領率領琅琊將士趕來助戰,戰後自然而然地接過齊郡都尉一職?」

    「下官知道,大人治下的城陽各縣,領兵都尉只負責訓練士卒保境安民,並不干預地方行政,對吧大人?」

    劉存笑道:「沒錯!軍人不干預地方行政,同樣是歷朝歷代的規矩,反而是官總能夠兼領兵權。景春兄,謝謝了!如此深情厚誼,劉存記在心上!」

    焦和哈哈一笑,客氣幾句便站起來告辭。劉存將焦和一直送到大門口,兩人一路有說有笑,羨煞了進進出出的諸多官吏。

    等劉存再次回到公事房,公孫沛和管寧已經坐在他的辦公桌前方,剛才劉存與焦和相互試探相互交底時,公孫沛和管寧就在裡間靜聽,此刻兩人的意見非常一致:

    「焦和主動示好,希望與主公結交,定是從朝中獲得了消息,借此機會表明心跡,希望主公盡快健全刺史府衙門,一句話——建衙!」

    之所以說是建衙,不敢言開府,原因是建衙與開府絕不一樣,大漢朝對開府的規定和限制非常嚴格,只有三公和大將軍才能根據定制獲准開府,組建自己的民政和軍政班子。

    建衙則沒有那麼嚴格的限制,各州刺史本來就有設於各州的刺史府,每個郡的郡都尉也有資格建立自己的軍政衙門,每個郡也都可以單獨建立自己的鹽鐵衙門。

    劉存和他的麾下心腹要做的就是建衙,不過在外人看來,只是換個寬敞地方辦公居住,再補足青州刺史座下長期空缺的官吏,將刺史府衙門弄得氣派威嚴一些。

    實際上,劉存和他的心腹謀士們是建立一個健全的軍政班子,借大亂之際一舉將整個青州的行政權力和軍權收回來,逐步推行各項新政,最終把青州刺史府建設成為統轄青州軍政大權的強力機構,這個機構還有個世人耳熟能詳的名字——幕府。

    早在五個月前,大漢宗親、九卿之一的太常卿劉焉有感於天下叛亂四起,向朝廷提請恢復漢成帝時期的州牧制度,任命宗室或者重臣為州牧,理由非常充分,而且針對時弊:「刺史太守貨賂為官,割剝百姓以致離叛,可選清名重臣以為牧伯,鎮安方夏。」

    劉焉的提議,被朝中武大臣認為是在朝廷和地方郡縣之間,再增設一層

    權力機構,皇帝任命的州牧權力凌駕於地方太守之上,便於總攬各州軍政大權,威懾不臣,防微杜漸,以到達安定百姓天下太平的統治目的。

    皇帝劉宏與朝廷武百官經過數月討論,再看到如今大漢天下暴亂四起,特別是前泰山太守張舉和中山太守張純的大規模叛亂,嚴重動搖了大漢王朝的政權,所以,皇帝和武百官逐漸認可了劉焉的意見,並已開始制定相關制度,不久將會正式向天下頒布執行州牧制度。

    劉存和他的心腹們早已得到消息,一直以來都在為此日夜努力,就連劉存的大舅哥糜竺,為了劉存順利上位,如今還在頻頻往來於琅琊與洛陽之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