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竊國賊

正文 第四十二章 琅琊水軍(下) 文 / 巨火

    劉存離開東武城,再次趕赴如同一個巨大建築工地的黃島,他此次要查看的不是黃島西面的一排排民居,不是方圓十里的城區周圍開墾出的數萬畝田地,而是黃島北部的天然避風港和大型造船廠的建設進度,為麾下水軍尋找一個適合修建大本營的基地。

    海水環繞中的黃島此時並未與陸地相連,劉存下馬走上十丈寬一里長的水上棧道,來到棧道中停下腳步,仔細查看棧道邊沿用碩大石塊修砌的堅固基座,拍拍手滿意地誇獎身後幾名匠師,然後望向兩里外以同樣方法建造的造船工坊和大碼頭。

    「這兩個月的水情測量結果如何?」劉存遙望位於狹長島嶼環抱中的天然港灣。

    造船工坊大總管祁清濃郁的徐州口音響起:「最低潮位時,碼頭前方及周邊水域水深六米五,最**位時水深七米八,整個海灣無論潮起潮落都很平緩,兩個月來不管外海風浪如何,港灣裡的浪湧不過一尺左右,得天獨厚啊!哪怕將來造出載重千噸的巨型海船,現有碼頭和在建的八個船塢也夠用了,要是還不夠,只需在前方海灣入口內側那片彎月形山腳,再建個一里長的深水碼頭即可,同樣不受海浪和大風的影響。」

    劉存抬起頭,仰望自北向南延伸十餘里的反c型山崗,再看看環抱在山崗和陸地中的平靜港灣,一時難以決定將水軍大本營建在何處。

    四十二歲的祁清似乎看出了劉存的心思,指向海灣內側在建碼頭東面的延綿山崗:「主上看到那座山上數百人在伐木嗎?」

    劉存凝神望去:「看到了,怎麼了?」

    祁清回答:「根據主上九名弟子的測量結果,那座山崗延綿三里半,最高峰高達一百六十米,山上有大大小小十七個泉眼,其中兩個出水量最大,流向碼頭那條十五米寬近一米五深的小溪,主要得益於兩個大泉眼,溪水在碼頭後方約一里半的地方拐個大彎,那裡地勢較高,方圓三里較為平坦,屬下本想在那地方建個木工作坊和幾排庫房,後來發現砍下的大樹能造大船的不多,所以還在猶豫,如果主上用得著儘管用,要是建營房的話更方便,直接開採山腳的石料即可。」

    劉存大喜:「走!帶我看看去。」

    一個時辰之後,琅琊水軍的大本營終於確定下來,劉存放下一大心事,派人前往枳城通知大匠師霍堅,拉上祁清一同離開黃島,沿著寬闊平坦的沿海官道,趕往南面的珠山碼頭。

    徐盛是第一次走沿海官道,策馬掠過延綿不斷的稻田,經過一片片紅磚灰瓦的新村和一座座堅固的橋樑,看到無數辛勤耕作的農人和碧波萬頃的大海上的點點魚帆,心中的震驚無法用言語來形容,跑出三十里後,再顧不上撲面而來的塵煙,扯開嗓子大聲詢問並駕齊驅的秦義:「秦大哥,大道邊上安置了多少流民?」

    「共二十五個村子,差不多四萬人!」秦義大聲回答。

    「都能吃飽飯嗎?」徐盛再問。

    秦義哈哈一笑:「沒看到路邊的稻子和海裡的漁船嗎?再有一個月人人都能吃飽飯,收完稻子接著種冬麥,接著打漁,日子就好過了,明年這四萬父老鄉親就能自食其力,主上也就放心了,這幾個月四萬張嘴吃飯穿衣建房子,沒一個人餓死,全是從主上的錢袋子掏出來的,哈哈!」

    徐盛終於明白為何主上劉存整天為錢發愁了,當下不再詢問,默默望著前方馬背上起起伏伏衣衫飄飄的劉存,覺得主上是那麼的英武偉岸。

    金色秋陽緩緩隱入大珠山後,海面上波光粼粼歸帆片片,翻身下馬的徐盛來不及擦拭滿臉塵土,跟隨劉存快步走進大碼頭側邊的整齊營區,六名身穿步兵皮甲的年輕軍官大步迎上,齊聲向劉存致禮問候。

    「免禮,你們鮑都尉還沒從冀州回來?」劉存邊走邊問。

    「估計在路上,船隊過了東牟角,就能順風航行,最多兩天就能回來。」劉存的十七歲弟子穆衡大聲回答。

    劉存走到軍用碼頭邊沿,遙望在海上訓練的十幾艘安裝槳舵的小型木帆船,轉過身來逐一打量又黑又瘦卻倍感精神的眾弟子:「累嗎?」

    眾弟子最小的才十五歲,看到師父露出熟悉的笑容,都不好意思地笑了,最後還是年紀最大的穆衡出列回答:「累,但很值得!三個月來,學生學到了很多東西,測繪海岸達兩百里,之前師父傳授的測繪基礎中不明白的地方,在不斷的實地勘測和計算中逐漸明白了,還和師弟們一起改造了大型船載床弩的基座,得到鮑都尉和大匠師的認可,下個月就能開始隨船隊學習遠航了。」

    劉存非常滿意:「幹得好!你們六個和在小珠山測繪的九個師兄弟,是咱們水軍的第一批軍官學員,再過幾年就是領航員、航海長、戰艦大副甚至艦長,正如我三個月前在水軍成立儀式上說的那樣,你們身上不止寄托我的希望,還寄托著整個國家民族的希望,大海很寬廣,這個地方只是你們征服大海征服異族的起點,所以別怕累,別叫苦,堅定不拔走下去,你們定成為我大漢民族的英雄!」

    「感謝師父教誨!」六名少年巍然肅立齊聲高呼,眼中閃爍熾熱的光芒。

    劉存點點頭:「我將在此停留七天,已經讓人通知你們的另外九名師兄弟,從明天起,每天下午我檢查你們的學業進度和武技,然後給你們授課,晚上只要海況允許,都和你們一起登船出海,利用墨家大匠師秘傳的牽星術和我設計的簡易六分儀,觀測紫薇星座和北斗星座,然後根據觀測數值計算所在的方位等等,時間很緊,只有七天,我和兩位墨家大匠師只能將一些基本的測繪方法和計算公式教給你們,寄望於你們在日常訓練中自行領會,融會貫通後逐步提高。」

    六名少年高興得差歡呼起來,穩重的穆衡連忙低聲喝斥。

    劉存擺擺

    擺手示意沒關係,帶上秦義和徐盛趕往隔壁造船工坊,今晚哪怕不睡覺,劉存也要把水軍黃島大本營建設藍圖定下來,如今的水軍實在太過弱小,劉存已經等不及了。

    傍晚,最先趕來的大匠師霍堅和兩位高徒領銜的設計小組與劉存一起,對最新設計的三百噸級改型戰艦展開最後的討論。

    隨著一張張圖紙的鋪開,結合擺放在大方桌上二十比一的精製船模,劉存與霍堅等人對眼前這艘由三百噸貨運福船改良而來的戰艦展開緊張論證,從長寬三比一的比例到尖艏方艉的設計,從二十餘米長的整體龍骨到四根主副桅桿的佈置,從梨木船板的拼接工藝到十三個水密艙的結構等等,都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討論。

    要不是由霍堅兩名高徒繪製的系列圖紙極其詳盡,還預留了較大的餘地,所採用的造船材料均是最好的百年珍稀木材,而且對劉存參與設計的這艘新式戰艦評價很高,對大量精緻的精鋼船釘、專門的金屬緊固件和總結出的先進建造技法擁有很大的信心,劉存恐怕還真不敢拍板建造。

    畢竟這樣一艘耗費近二百斤黃金承載一百二十餘名官兵的遠洋戰艦太過昂貴,之前也沒有任何的先例可循,大漢朝的造船工藝雖然達到了相當的高度,但是所有建造的戰船都是航行於江河之上的大型樓船,或者往來於近海水域的划槳型小型快船,這些船都是平底船,長寬比均在二點五必一左右,在結構上與更適合遠洋航行的尖底福船差別很大,由不得劉存不謹慎對待。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