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洪荒通史

龍騰世紀 第四十七章 楚漢爭霸 文 / 小灰龍

    話說秦始皇嬴政走後,趙高、李斯獨攬大權,結黨營私,使得素有賢明愛才美譽的始皇之子扶蘇心生厭惡,於是這兩人偽造了秦始皇給丞相李斯的詔書,立胡亥為太子。又偽造了一份賜給長子扶蘇的詔書,稱扶蘇戍邊無功,非議朝政,不盡孝道,逼得太子扶蘇拔劍自刎。

    扶蘇死後,胡亥繼位,為秦二世,封趙高為郎中令。在趙高的挑唆下,胡亥認為必須通過嚴刑峻法,將有罪之人連坐誅族,對心懷不滿的大臣及諸公子逐一打擊,提拔心腹,安排要職,他才可以高枕無憂,肆志寵樂矣!於是胡亥將這事交給趙高去辦,一時間,咸陽城內腥風血雨,魂號鬼哭,慘無人道的屠殺拉開了序幕。

    據史書記載,趙高一次就在咸陽殺掉了胡亥的12個兄弟,將10名公主碾死於杜郵,財物沒收歸皇帝所有,連帶一同治罪的不計其數。還順並處理了能夠威脅到他地位的李斯,自任丞相。可憐的李斯,因一時之過被誅九族。

    為了進一步將秦二世控制於股掌間,趙高又編造謊言說:「天子之所以尊貴,就在於要隨時保持自己的威儀,使人只聞其聲,不見其形。陛下年紀還輕,如果在眾臣面前不經意地暴露了弱點,恐為天下人恥笑。故陛下不如居內朝處理政事,由微臣等人一旁輔佐。這樣,人人都會稱頌皇上的聖明。」昏庸無知的胡亥樂得把朝野大事交給趙高代理,於是不再上朝,一味尋歡作樂,決斷之權大部落到了趙高的手中。

    隨著權力的擴大,趙高的野心也不斷地膨脹。在他的唆使下,秦朝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而被他寵壞了的秦二世也沉湎於酒色,大量征發全國的農夫修造阿房宮和驪山墓地,調發五萬士卒來京城咸陽守衛,同時讓各地向咸陽供給糧草,而且禁止運糧草的人在路上吃咸陽周圍三百里以內的糧食,必須自己帶糧食。

    至此天下終於大亂,世有「稅民深者為明吏,殺人眾者為忠臣」一語。

    趙高蒙騙胡亥,執掌大權之後,試圖要謀朝篡位,為了試驗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順從他的意願,特地呈上一隻鹿給秦二世,並說這是馬。秦二世不信,趙高便藉故問各位大臣。不敢逆趙高意的大臣都說是馬,而敢於反對趙高的人則說是鹿。借此機會趙高正好檢驗一下人心向背,進一步清除異己分子,鞏固自己的勢力,為篡位掃清道路。

    之後,趙高的女婿閻樂領著上千人,假稱抓捕盜賊,直闖胡亥的行宮,逼得胡亥抽劍自刎,死在最寵信的奸臣趙高之手。

    秦二世自殺,趙高欲自立為王,但發現群臣並不支持,於是迎立子嬰即位,並將玉璽交給他。趙高聲稱民變起後,秦地比統一前更小,故不應該稱「皇帝」,而只合適稱「王」。

    子嬰繼位之後,不過五天便設計殺死趙高,誅夷三族。

    秦國政局飄蕩,反反覆覆,百姓連番折騰,人心向背,秦王子嬰無力回天,於是秦國在風雨飄渺中慘淡收場,亡於秦末農民戰爭。

    在此期間,農民起義轟轟烈烈的拉開了大時代的序幕,由此人界百姓也步入了十數年之久的殺伐征戰。

    陳勝吳廣揭竿起義,興兵大澤鄉,領導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運動,他倆進兵秦廷,惜敗亡陳縣,但卻鼓舞了苦受壓迫的六國遺民,於是起義一浪接著一浪,很快形成了野火燎原之勢,其後天下二分,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雙雙出世,雄霸一方。

    項羽原是楚國的舊貴族,他跟叔父項梁,響應陳勝、吳廣起義,殺死會稽太守,在吳舉行起義,隊伍發展到8000餘人。劉邦早年做過沛縣亭長,在蕭何、曹參等人支持下,殺死沛令,自立為沛公,集聚了起義者3000多人。

    陳勝、吳廣的主力軍失敗後,部下召平渡江與項梁取得聯繫,用陳勝的名義拜項梁為楚王上柱國。項梁率領8000人渡江,和陳嬰、英布等人起義軍會合,到下邳時隊伍發展到7萬人。不久,呂臣的義軍和劉邦的隊伍也前來會合。項梁等人為了號召群眾,共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楚王,仍號楚懷王。

    之後劉邦和項羽聯軍合力破秦軍於雍丘,斬秦將李由,又擊破魏、齊等割據勢力,然後渡黃河北上擊趙,大破趙軍於邯鄲。接著,項羽以重兵包圍巨鹿,率義軍渡河,破釜沉舟,決一死戰。

    項羽軍渡河後,先打敗章邯的軍隊,又進攻王離的軍隊。雙方在巨鹿大戰9天。農民起義軍英勇殺敵,每個戰士無不以一當十,喊殺聲驚天動地,使秦軍驚恐萬狀,王離被俘,農民軍以少勝多,取得重大勝利,項羽知兵善戰的名聲自此遠揚。

    巨鹿之戰基本摧毀了秦軍的主力軍,扭轉了整個戰局。章邯走投無路,率20萬秦軍投降了項羽,卻被那項羽集體坑殺,手段之狠舉世震驚。

    而正當項羽北上救趙時,劉邦帶領一支起義軍渾水摸魚,西向擊秦。他一路收編其它義軍,迂迴曲折地向咸陽進軍。由於秦朝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尖銳化,趙高殺死秦二世,立子嬰為秦王,子嬰又殺趙高。劉邦率軍直撲咸陽,駐兵灞上。秦子嬰無可奈何,捧著玉璽,向農民軍投降。至此,秦王朝的統治結束了。

    劉邦攻佔咸陽後,沒有留戀宮中美色財寶,還軍灞上,廢除秦的苛法,僅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深得秦人擁護。而項羽聽說劉邦先入關中,非常憤怒,率軍攻破函谷關,殺奔咸陽而來。劉邦實力不敵項羽。他聽從張良的意見,親自去鴻門拜會項羽。

    劉邦向項羽故意請罪,卑辭言好。項羽設宴招待劉邦。項羽的謀士范增想乘機殺掉劉邦,找項莊,以表演劍舞,伺機行刺。項羽的叔父項伯從前和張良關係好,這時見勢不妙,也拔劍伴舞,掩護劉邦。過了一會,劉邦借口上廁所,從小道回到灞上。

    「鴻門宴」後,項羽帶兵進入咸陽,殺掉秦王子嬰,燒燬秦的宮殿,自立為西楚霸王。他又封劉邦為漢王,居巴蜀漢中,另封章邯等人三分關中,明顯的存在壓制漢王劉邦的意圖,劉邦被迫在去領地途中令部下燒燬了棧道,他這是向項羽表白沒有向東擴張的意圖,這也讓項羽暫時熄火了。

    可是,天地生變,天庭派下殺破狼三大星君輔佐項羽,項羽勢力大增,豈會放過劉邦這顆毒瘤存在,時時刻刻的威脅自己?何況項羽背後的闡教已經瞭解了劉邦實際上乃是被貶下凡的玉皇大帝,對劉邦更是虎視眈眈,恨不得早日剪除這個生死大敵。

    如今,劉邦在漢軍營帳中謀劃對策,哀歎了一聲,顯得十分無奈。

    「夫君不必灰心喪氣,船到橋頭自然直,天庭闡教如此強橫,豈不會引起各方勢力惻隱,想必他們已經暗中行動,我倆就不必擔憂了。」劉邦的妻子呂雉,也就是當初跟隨昊天下凡的王母娘娘瑤池善屍安慰道。

    劉邦(昊天轉世)聽了呂雉一說,反而是更加愁眉苦臉,他沒有理會呂雉,自顧自的來回逡巡,似乎在尋找有何良策。

    「夫君,到底是何事令你如此為難,說出來讓妾身為你分憂吧!」呂雉有些疑惑,她也知道局勢極為不利,很有可能劉邦會失敗,但這又如何,大不了虛度年華,浪費一世,反正昊天乃是玉帝轉世,誰也不敢過分為難他,而且他三世之後還是要重回天庭之主的寶位,

    「即使敗了我們也可以重頭再來!」呂雉再次說道。

    「哎!娘子,若是吾等這次若是無法贏得勝利,恐怕以後就更加困難了,這闡教是要置我等於死地啊!」劉邦見呂雉不停地發問,良久之後終於吐出了這麼一句。

    劉邦的話仿若晴天霹靂,震得呂雉久久的說不出來。

    呂雉終於難以置信,但卻略帶恐懼的問道:「這到底是為何?闡教怎敢置吾等於死地?要知道我等可是道祖欽封的玉帝王母,他聖人再霸道,總要顧及道祖的存在吧?」

    劉邦苦笑,歎息而道:「吾起初不信,但經反覆推測之後卻不得不信了。玉帝王母,道祖欽封又如何,除了我們,那闡教元始聖人就可以掌控天庭,進而霸佔三界,即使道祖干涉,只要應付得當,我等豈不白死了?」

    見呂雉不信,或許還沉浸於剛才的話,劉邦繼續分析說:「『殺破狼』三星君入世,雖然作用不大,但意義非凡。藉著三星齊聚,以殺止殺的名頭,這三界必將天地生變,由此闡教挑起一番似是而非的大劫,那原始聖人就可以借由大劫名義來徹底剷除我們,他人也無話可說。更何況他派下『殺破狼』是以止戈息兵,拯救萬民於水火的名義,在道義上已經站穩,別人也無法過多責備。一旦事成,我倆就要冤死了。」

    劉邦吐出了心中所想,積鬱於胸的悶氣終於消散了不少。既然說了他就不吐不快,於是乎他又再次講道:「即使此計不成,還有一計。天庭整頓兵馬,到時必當打著降魔除妖的旗號光明正大的下界收拾我們,造成我倆與天庭眾仙失和,我倆順利回位之後又該如何面對這一殘局。由此天**下生隙,人心惶惶,再加上闡教已經開始暗中篡位奪班,到時我等一不小心就要成了孤家寡人,即使不是,亦再無法稱孤道寡啦!」

    劉邦的話一句句的打在呂雉的心房裡,讓她再也無法保持往常的平靜,她失態的叫道:「那我們該怎麼辦?」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只能是見招拆招了,可恨那截靈佛三教至今尚未出手,不聞不問,令吾等坐失良機,屢戰屢敗。」劉邦念及此處,咬牙切齒。他身邊只有一個與自己同時被貶下凡的太白金星化身蕭何輔佐,沒有良將在外征戰,他一人又如何撐得住這片江山。

    劉邦雖然前世貴為玉帝,但他只是善於計謀,不懂征戰之術,因此總是敗於項羽之手。虧得他夠聰明,知道取長補短,利用自己善謀的優勢,將項羽的惡跡秘密的廣傳天下,當代的又一個殺神白起就被劉邦給這麼塑造出來了。

    由於項羽這位西楚霸王曾經坑殺過投降的二十萬秦軍,又火燒咸陽,一把火滅了阿房宮,其麾下所過之處一片焦土,因此天下莫不戰戰兢兢,深怕這個惡魔把眼光打上自己。項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英名被劉邦這麼偷偷一改反而成了他禍害天下的罪名,那些原本投降了的百姓懼於項羽惡名,紛紛動了異心。

    相比之下劉邦雖然出身市井,流氓無賴一個,但卻能夠被天下百姓所親切接受,再加上他擅長演戲,曾於關中約法三章,又分發秦國皇宮財物於百姓,其治下從不擾民,一系列的行為讓他得到了愛民如子,處事公正的好名聲。再加上有心人的刻意傳播,天下人誰不知道漢王劉邦的賢明,誰人不願在漢王治下安享太平,快樂生活?

    由此,項羽屢戰屢勝,越戰越強,但始終打不跨劉邦,就是因為民心在劉邦一方,天下皆認同了劉邦而厭惡項羽。可惜項羽在闡教的培養下認準了拳頭的大小,卻不懂得民心向背,這也是他闖蕩天下如此之久卻始終無法平定天下,問鼎人皇的關鍵原因。

    劉邦正自苦惱著手中無人,龜縮一域,而項羽一方日漸鼎盛,風景獨好。

    不料繼殺破狼出世之後人界再次掀起異象!

    突然間天地一片烏黑,大白天之下黑暗悄悄的遮蓋了天幕,百姓們驚慌失措,以為又要上演一次天狗食日,不料黑夜之中卻不見動靜,唯有群星日漸清晰。

    閃耀著璀璨光芒的星辰們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緩慢的移位,偏離了原來的軌跡,再也無法辨認。而紫微帝星竟然當著眾生的面黯淡了下來,再也沒有光芒,唯一可以看見的是東西兩顆幼小明亮的行星迅速靠近,似乎正在爭奪著入主帝星的機會

    此等星象,前所未見,聞所未聞,眾生不明其意,只覺天地反覆無常,他們失去了以往堅定的信仰,而後不知何處接連不斷的傳來了怪獸妖物咆哮肆虐的聲音,更令大家覺得驚慌失措。最令他們恐懼的是,天地間隱隱有殺氣瀰漫,無影無蹤,無處不在。

    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

    此等天地巨變,遠甚於前,可以說是徹底的挑起了人界矛盾。

    那些躲避在人界的妖孽魔鬼似乎受到召喚,不再隱藏,再次出來攪世,而野心勃勃的陰謀家和雄心壯志的武鬥家們也紛紛鼓起了心中勇氣,拿出手中兵器,準備大幹一場。他們都受到了環境的影響,不吐不快,若不發洩,也許被逼瘋的反而是他們。

    戰爭,就讓他來得更猛烈吧!殺戮,就讓他來的更強悍吧!無數人心中喧囂道。

    再說星宿移位,帝星突變,而後皎潔的月光和熾烈的陽光並駕而來,喚醒了眾生心中的希望,日月再現,懸掛於空,九條不知從何方而來的巨龍伴隨著仙音而來,他們逡巡著飛至華夏九大龍脈所在,一陣金雨降落,原本被姜子牙斬斷的龍脈逐漸癒合,九州結界也開始發揮功效,不過已經無法與之前相比了。

    九龍治癒龍脈,恢復結界之後受到指引齊齊朝著漢中方向一拜,接著又不知何去,眾生隱隱約約可見有三人於日月星辰之內觸摸著一印,似乎是血脈相連,他們一下子就明白是誰,個個痛哭流涕,失聲大呼道:「遠祖大德!」

    沒過一會,一切景象又像是一場夢般悄悄散去,那身懷崆峒印,施術拯救蒼生的遠古三位人族始祖有巢氏,緇衣氏,燧人氏也散了,可經過此事的眾生得到明示,拋棄了之前「殺破狼」三星君下凡時得到的指示,紛紛對著漢中劉邦所在齊心施了一禮。

    民心既天意!

    劉邦得此民心之助,原本不足的他一下子就飆漲了起來,毫不弱於當前霸王項羽,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雖然項羽有了天庭紫薇大帝的相助,但靈教的有巢氏他們卻有崆峒印在,這是天道賜予人族執掌天地主角的象徵,是人族的根本所在,兩者根本沒有可比性。

    經此一役,在民心方面西楚已是毫無反擊之力,其治下百姓更是蠢蠢欲動。強盛起來的西楚一下子被狠狠地壓制住了,他們最後只能走上征伐之路,靠著霸道贏取天下!

    天下大戰在即!刻不容緩!

    而劉邦不但得益於民心之助,更令他滿意的是將有賢臣良將來助,而其他的勢力見到如此大動干戈,想必也會紛紛入局,他的壓力一下子減輕了許多!

    天上!兩顆流星砸下人界!對抗「殺破狼」三星的兩人終於出世!

    另一方面,不理闡教的憤怒和陰沉,其他勢力得知逍遙下了如此大手筆,不但修復龍脈結界,還獲取民心,紛紛感歎崆峒印的強大。他們也受到了鼓舞,若不再入局,好處可就被人拿光了!

    於是,原本作壁上觀的截教和佛門開始動手,魔教也趁機雄起,大肆發展信徒!

    天下巨亂!

    楚漢爭霸正式爆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