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黎城應龍族的高層曾經所居之處叫做雙龍山,是兩座連綿在一起的山脈構成,自從他們分崩離析之後,主和派就將其中一座改名為穿雲山,而主戰派將另一座山脈更名為衝霄山。
正奇他們正是主和派的修士,卻不知道是屬於哪位高層之下了,羲和當然還是不知道的。
正奇他們仨的洞府非常近,也就是相鄰的三座山峰,可以說站在這個山頭喊話,另個山頭就能聽地一清二楚,連傳音符都省了。
正奇的洞府就在中間那座山峰的半山腰上,羲和跟著他們站在那裡,聽他們幾個興高采烈介紹自己洞府,正奇所住的洞府名叫金光洞,星淵的叫銀光洞,樂童的則叫青光洞。
羲和想,這該是多無聊才能想出來的啊。
不過,雖然洞府的名稱有些俗不可耐,但內裡卻甚是清雅別緻,正奇知道羲和是煉藥師,頭一時間就帶著羲和去靈藥圃看,羲和果然震驚在其中,這裡哪是靈藥圃,根本就是一個獨立的空間,天上聖光發出半透明五顏六色的光芒,下面是長滿了靈草的山坡,羲和能嗅地出來,這裡靈藥的種類繁多,而且絕大部分竟然是羲和根本不認識的。
因為獨立空間的緣故,每一種靈草都種植在最適宜它們生長的地方,甚至有些珍貴無比的靈草連同守護聖獸一起在靈藥空間之中。
正奇雖然看著雖然是興高采烈,但也處處留意羲和的神情,在趕鴨子上架一般的帶羲和上來時,雖然這小女修臉上沒怎麼表現出來,但正奇就是感覺到只要他不堅持,這位肯定立馬轉身就跑,一開始就帶她看靈藥圃果然是對了。那眼眸中閃過的驚喜之色,和那一瞬間的呆愣可不是騙人的,正奇在心中輕輕呼了口氣,這下肯定能留住羲和了。
他今天做事太衝動了,貌似釀成了一個不怎麼小的禍事,巫馬弘與他們年紀相仿,是主戰派年輕一輩中的翹楚,生就帶著光環一般,因為家族訓誡的緣故,他們仨是不能參與任何與戰鬥有關的鬥法。包括蟠龍塔,他們也潛心修行,但卻沒有主戰派年輕聖修的修為增長快。似乎在戰鬥之中修為的提升非常的迅速,他們還是聖階二級的修為,而同期的主戰派聖修已經是聖階四級的修為了。
這個世界上總是得不到什麼,什麼便成了最珍貴的東西。
在他們看來,一年一度蟠龍塔的開放是最熱鬧的事情了。看到巫馬弘在鬥法台上打到了第十輪,成為這次鬥法台上輪數最多的修士時,正奇他們就覺得心裡不痛快不舒服,加上與巫馬弘他們之間的對話,才讓正奇把羲和給求了上去,關鍵是。正奇覺得鬥法台上頗有點到為止的意思,很少有把對方打地下不了台的局面,所以羲和就算輸慘了。也不會有什麼危險。
那一刻,羲和就是正奇他們這麼多年的夢想,難得有這麼一個傻傻的不知道他們身份的小聖修出現啊!能不把握嗎?
誰知道羲和來了一個大逆轉,竟然逼地巫馬弘連放大招,最後巫馬弘自己還被萬壑春籐給繞了。這事兒想起來心裡就痛快到要爆要爆哇!
不過,正奇他們也知道。巫馬弘中了萬壑春籐,這事恐怕就難善了了,萬壑春籐既然是靈木系的異寶,一旦纏身可不就是那麼容易就能清楚乾淨的,它水火不侵韌性極強,生命力又十分強悍,如果想依靠靈力從對方身體裡清除萬壑春籐的話,只會適得其反讓萬壑春籐吸收靈力猛長。
不過正奇知道,主戰派的聖修們當然是有辦法祛除萬壑春籐,只不過巫馬弘恐怕因為靈力與肉身的損毀,掉階是毋庸置疑了。
這說好聽了是鬥法失誤,說難聽,那可就是故意陷害挑起事端了。
羲和是被他連累的,這事家族中肯定要嚴懲他們仨,只不過正奇他們仨還是希望家族中能夠庇佑羲和。
免得羲和被主戰派那些聖修們圍剿。
不過,受懲罰就受了,他們仨是心甘情願,高興著呢,就算禁足一年,他們也不覺得有什麼,「嗖嗖」就過了。
果然,在第二日,就有人給正奇他們傳信,千年不上門的主戰派副族長巫馬綱親自上門問罪了,巫馬綱不正是巫馬弘的父親嗎?敢打破數千年都不往來的傳統,看來巫馬弘真的是受傷不輕啊!
他們仨正聚在金光洞中樂不可支,就被傳信到穿雲山主峰聖殿,這三位也沒敢告訴羲和,心裡也都琢磨著把這事給扛了。
誰知道正奇他們仨進入聖殿的瞬間,就感覺不妙了,已經數百年都未見過的大長老竟然出現在了聖殿的主位之中,整個大殿的氣氛壓抑到了極點,正奇他們仨放眼看去,心裡暗自叫糟,怎麼長老們都出來了,包括他們仨的上一輩,在他們仨看來,這些人目光還真是炯炯有神,才進大殿,無數道這樣的目光就射了過來,頓時有種大氣不敢喘的感覺。
儘管如此,正奇他們還是看了一下左邊,左邊首位上不就是巫馬綱嗎?他面無表情也不看他們,但正奇就是看的出來,這位明擺著氣勢洶洶興師問罪來了,看他帶來的幾十聖修中,就沒低於聖階五級的就知道了。
他們仨走到了大殿的中間,先是禮數周全拜見各位長老長輩,然後就由正奇規規矩矩地開口了:「不知各位長老們召我三人來有何要事?」
「跪下!」
驀地,大殿之中迴盪著這麼一聲厲喝。
出聲的,正是正奇的父親雲崖長老,正奇再怎麼人精再怎麼死乞白賴,在自己父親面前卻是言聽計從的,這一聲一出來,正奇想都沒想,「撲騰」一聲就跪了下來。
旁邊的星淵與樂童也跟著撲騰騰跪了下來。
就聽雲崖長老聲音赫赫地問道:「我家族訓誡你們可還記得?」
就聽正奇他們仨聲音洪亮異口同聲道:「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達道也。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