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她們說我是劍俠

龍騰世紀 第三十七章 心懷叵測 文 / 先飛看刀

    第三十七章心懷叵測

    唐小峰走出主帥營帳時,天色已晚。

    他走路上,正想著今晚是去慰懷一下錦楓美眉,還是去陪書香丫鬟,要不兩個一起慰藉?旁邊卻有人叫道:「唐將軍。」

    唐小峰回頭一看,喚住他的卻是軍師趙文昧。

    趙文昧乃是李素的軍師,唐小峰初上小瀛山時,就是他挑起唐小峰與安天豹之間的比試,唐小峰並不知道他到底有何居心,那一戰中,唐小峰一指擊碎安天豹的辟魔刀,一戰成名後,趙文昧對他亦是客客氣氣,也沒有對他做什麼手腳。

    趙文昧雖是軍師,徐承志對他卻似乎並不如何看重,多時候,聽取的都是他自己身邊軍師程落的意見。但不管怎樣,李素乃是大軍名義上的主帥,趙文昧既是李素的軍師,徐承志對他亦是客客氣氣,禮遇有加。

    趙文昧陰陰柔柔地拜了一拜,道:「李公子後方營中設下薄宴,令下前來,請唐將軍赴宴。」

    唐小峰雖然很想回去陪美眉,但李素畢竟是良箴的哥哥,是他的大舅子,他也不好不給李素面子,於是便跟著趙文昧前去。

    來到後方營寨,李素早已等那裡,為示親近,牽著他的手進入營中。唐小峰對這個不知道「男男授受加不親」的世界早就已經絕望,也只好任他牽著。

    令唐小峰詫異的是,李素雖然置好酒菜,卻只邀請了他一人。

    酒是好酒,菜是好菜,唐小峰早已餓了,也就不管那麼多,與李素把酒言歡。

    酒過三巡,李素長歎一聲,唐小峰心想話要來了,又想著,他難道是要我把燕紫瓊讓給他?但紫瓊美眉又不是我的,不是我的東西我怎麼讓?就算要讓,也得等她成了「我的」再說。

    李素卻道:「軍情議完,徐大哥不留他人,獨獨將妹夫留下,看來徐大哥對妹夫的信任,勝過他人。」

    唐小峰怔了一怔……他怎麼也沒想到李素不提燕紫瓊,反而提起徐承志來。

    難道他暗戀的人不是紫瓊美眉,而是……

    唐小峰一陣惡寒。

    他笑道:「也未聊什麼,只不過是談如何破貝才陣的事。」

    「妹夫何必瞞我?」李素淡淡地道,「縱然破了貝才陣,入了虎牢關,以我們的實力也無法攻下洛陽。長安已毀,洛陽乃是天下第一堅城,無法從外頭攻陷,只能從內破之。然武後有黃天道的妖術師保護,單靠朝中那些內應,難以成事,妹夫不但是飛騎兵團的統帥,亦是我軍強之人,便連紫綃、紫櫻兩位姑娘,與妹夫身邊的那七位丫鬟,飛騎兵團中也沒有幾人比得,且她們只聽妹夫的話。徐大哥要從內部攻陷皇宮,自然要依靠妹夫這等英雄,才有機會成事。」

    唐小峰心中一凜……他竟也看得如此通透。

    李素看著他,道:「妹夫乃是聰明人,此番若是不能成功,我等成逆黨,將重演當年徐敬業、駱賓王等一眾英豪家破人亡之慘況,自不必說,若是有幸逼得武曌退位,不知妹夫覺得,徐大哥與我等下場,又會如何?」

    唐小峰沉吟道:「若是廬陵王還政,以我等推翻武逆,復興李唐的功績,混個武將當當不成問題,倒是徐大哥看上去背負太多,人未老,頭先白,看他樣子,倒像是要諸事了結後,捨棄一切的樣子。」

    李素歎道:「愚兄這些日子與徐大哥相談,他的想法與妹夫所猜,應該差不了多少,我不知道徐大哥這十幾年東海到底是怎麼過的,但唯一讓他堅持下來的,只有他從小背負的國仇家恨,一旦反武成功,他只怕真會捨棄一切。但除此之外,徐大哥離開,只怕還另有原因。」

    唐小峰皺眉道:「什麼原因?」

    李素淡淡地道:「狡兔死,走狗烹。」

    唐小峰震了一震。

    李素道:「廬陵王乃武則天之子,我們此番若是逼死武曌,廬陵王為防以子弒母之嫌,還政之後,絕不敢留下我們。我們若不殺武曌,只逼她退位,廬陵王優柔寡斷,仍有可能被武曌再掌朝政,到那時我們又如何自處?就算武曌真的就此退位,廬陵王亦必會想,今天我們能逼他母親退位,明日我們又是否會逼他退位?」

    唐小峰看著李素。

    他知道李素的這番話絕非沒有道理,歷史上,逼武則天退位的張柬之就沒有好下場,武則天位時,他還可當上宰相,廬陵王李顯還政之後,他反而被人構陷,後鬱鬱而死。狡兔死,走狗未必會烹,當年玄武門助李世民弒兄殺弟的尉遲敬德等武將,之後都能得到重用,但李顯卻不是李世民那種明君,李素有這樣的擔心,其實也正常得很。

    李素有此擔心,並不能說他是錯,但問題並不於他的擔心有沒有錯,而於……這種話他不能說。

    李顯是君,他是臣,君可疑臣,臣不可疑君,這就是君臣之間的大義。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不管是當年的徐敬業、駱賓王、李貞、魏思溫,還是現的徐承志、張柬之、章、章葒,還有他的父親唐敖、早已因反周復唐而死的文隱等等,為的也都是「忠義」二字。

    徐承志家破人亡,只有推翻武周,完成他父親的遺志,他身為英國公之後的重重負荷才能放下,又如張柬之,他本就是為武則天所信任的宰相,位極人臣,就算迎中宗還政,他多也就是個宰相,還能封王列侯不成?

    再如章原本就是河東節度使,林書香的父親文隱以前則是淮南節度使,俱是榮華富貴,他們冒著滿門抄斬的危險復興李唐,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失敗便是家破人亡,縱然成功,仍難逃一個功高震主之嫌,他們為的又是什麼?

    仍不過是那「忠義」二字。

    天下是李唐的天下,他們是李唐的臣子……這就是他們一腔熱血,為之拋頭顱灑熱血的理由。

    剛才的那番話,李素可以心中想,但他絕不能說出來,說出來就是大逆。

    當然,身為穿越者的唐小峰,對這種事倒不是非常意,他加入反武義軍,有他自己的理由。

    首先,他的父親這裡,他身邊的美眉們,不管是燕紫瓊、林書香,還是徐麗蓉、駱紅蕖、薛蘅香、宋良箴,跟武家都有滅門之恨,尤其像徐麗蓉、駱紅蕖、薛蘅香、宋良箴,她們從小時候起,或是被帶著逃到海外,或是藏深山不敢露面,直到現,她們事實上都還被朝廷通緝,天下一日是武家的天下,她們的身份就一日不能曝光。

    而另一方面,則是跟黃天道有關,黃天道顯然大肆抓捕那些轉世花神,連他的表姐林婉如都差點被他們抓走,他身邊的美眉基本上全是花神,他的姐姐是百花仙子,就算為他姐姐和這些美眉著想,他也不能放過黃天道,而就目前掌握到的線來看,心月狐轉世的武則天似乎就是黃天道的幕後主使。

    誅武家,毀了黃天道,或許就能解除掉對包括他姐姐內的一眾美眉暗地裡的威脅。

    至於說,靠著復興李唐的大業封官拜爵,這種事他從來就沒想過,自己也沒那個興趣。當然,若能藉著這個機會,既助他老爹完成復唐大志,又讓他唐家光宗耀祖,順便給他母親掙個誥命夫人當當,他倒也並不介意,畢竟這種事他自己雖不如何放心上,但這個時代的其他人,卻都看重得很。

    他看著李素,緩緩道:「你為何要跟我說這個?」

    李素卻只是笑道:「妹夫是個聰明人,愚兄只是想稍為提醒一下妹夫,來,喝酒,喝酒。」

    唐小峰亦笑道:「喝酒,喝酒。」

    兩人竟真的再也「不談國事」,只是喝酒聊天。

    酒足飯飽,唐小峰告辭,李素將他送到帳外,趙文昧已等那裡。

    天色已是黑,李素讓趙文昧代他送客。趙文昧道:「唐將軍請。」

    唐小峰道:「好,好。」與李素拱了拱手,轉身離去。

    走路上,趙文昧像是隨意地與唐小峰聊了幾句,又一陣遲疑,像是有話想說又不知當不當說的樣子。唐小峰很想告訴他有屁你就放,這個樣子做給誰看?他笑道:「先生莫非有話要說?」

    趙文昧緩緩道:「這種話,下本不當問,不知唐將軍覺得,廬陵王是否有人君之才?」

    唐小峰毫不客氣地道:「沒有。」

    趙文昧道:「相王呢?」他說的相王乃是李顯的弟弟,武則天的另外一個兒子李旦。當年武後廢李顯為廬陵王,改立李旦,沒過多久又廢了李旦自己登基,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

    唐小峰道:「也沒有。」

    李顯懦弱,李旦無能,這本就是後世歷史學家對武則天這兩個兒子的評價。

    尤其是李顯,他的懦弱歷代皇帝裡絕對是數一數二的,許多人都覺得武則天的丈夫高宗李治懦弱,事實上李治雖然有點怕老婆,文治武功卻是極強,對內接納諫言,整飭內政,將貞觀之治推到的高點,對外滅西突厥,滅百濟,滅***,令西域諸國紛紛稱臣,中國歷史上有盛唐強漢之說,而大唐盛之時,正是李治當政。

    至於李顯,卻是真的懦弱,武則天還政於他後,於國事沒有多少建樹,於家事,他連自己皇后天天宮裡跟別的男人鬼混都不敢管。

    歷史上雖然也有不少懦弱皇帝,但大多是因為天下大亂,權臣當道,想不懦弱都不成。

    李顯當皇帝時,對外,國力上依舊強盛,退位前的武則天剛剛發兵二十萬,大破契丹,對內,他母親雖然殺了不少人,但卻明察善斷,治理有方,留給他的仍是一個太平盛世,朝中也無權臣,宰相張柬之助他登基持政,他卻反聽信讒言將他問罪,做事也優柔寡斷,持政五年,後竟然被他的皇后韋氏毒死,毒死他的理由,只不過是因為不想再偷偷摸摸的跟人偷情,想要成為另一個武則天。

    而睿宗李旦同樣也無能得很,靠著他兒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發動兵變殺了韋後,被扶上帝位,太平公主朝中結黨營私,朝臣屢屢上告,他也不敢去管,好他雖然無能,貴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無能,當了三年皇帝,趕緊把位子讓給李隆基,李隆基老來昏庸,年輕時卻是有膽有識,舉賢任能,整頓軍紀,這才有了後來的「開元之治」。

    當然,雖然都是唐初,但他穿越的這個唐初跟史書上的那個唐初,有著很大不同,史書上的那個大唐,長安、泰山不曾崩陷,海外也沒有什麼君子國、女兒國,但李顯依舊是那個李顯,李旦也依舊是那個李旦。

    反過來說,史書上的李顯和李旦,面對經李治和武則天對外開拓,對內清明的太平盛世都無法做好,那現這個山川崩裂,妖魔四起,龍族外窺視的亂世,也就別指望他們能做些什麼了。

    趙文昧聽到他說李顯「不行」,李旦「也不行」,心中大喜,臉上卻不形於色,道:「如今天下大亂,廬陵王與相王都非英明之主,如之奈何?」

    唐小峰歎道:「李唐宗室,除廬陵王與相王,其他人已遭武曌屠殺,除他二人,還能有誰?」

    趙文昧低聲道:「唐將軍莫忘了,李素公子乃是八王爺之子,同樣也是李唐宗室。」

    唐小峰裝作「一震」,看向趙文昧:「先生的意思是……」

    趙文昧道:「李素公子既是各路義軍之主帥,又是忠勇王之子,廬陵王與相王俱非明君,廬陵王還政,將軍不過是各路義軍的一個小小統領,縱然封將,多也就是一個中郎將,唐將軍若能相助李公子,大事一成,唐將軍便是當朝附馬,以將軍之才,李公子必定會讓將軍大展才學,封王封侯,豈是難事?」

    其實,李素將李顯喚作「廬陵王」時,唐小峰便已知道他的野心,如徐承志、章等人,起兵的那一刻,就己將武則天的皇位視之為「篡」,廬陵王是武則天逼李顯退位後給他的封號,對反武義軍來說,李顯並不是什麼廬陵王,而是「主上」。

    反武義軍起兵的理由是要「迎主上還政」,之所以叫「還政」,是因為,心向李唐的忠義之士眼中,李顯依舊是大唐皇帝。

    唐小峰猶豫道:「復唐即,一旦攻下皇宮,接下來迎中宗還政,幾乎是勢必行,還有何可為之處?」

    趙文昧低聲道:「既如此,便要讓大家知道……絕不可讓廬陵王還政。」

    唐小峰皺眉:「如何才能做到?」

    趙文昧眸中閃過陰狠之色:「殺武曌。」

    唐小峰怔了一怔……他雖已看出李素的野心,但原本並不如何放心上,不管李顯有能無能,迎他還政乃是大勢所趨,李素就算再有野心,也很難有什麼大的操作空間,然而現,他終於知道,他實是小看了李素,李素暗中籌劃,絕不只是這一天兩天的事。

    對徐承志、章、張柬之等人來說,武則天必須退位,但她不能死,且不說武則天當政這麼多年,朝中文武百官都是她提拔上去的,若沒有她的退位詔書,將只能以大清洗的手段來控制朝政,令得人人自危,便是李顯,也承擔不起「以子弒母」的罪名,若他們真的殺了武則天,不管他們有著什麼樣的借口,李顯都不敢承認他們的功勳,到那時,他們就不是什麼復興唐室的忠臣義士,而將成為真正的亂臣賊子。

    就算李顯迫於形勢,勉強承認,如格渾等重要將領只怕也難以放心,殺了人母,卻迎人子登基,他們要如何才能相信李顯日後不會對他們進行清算?

    這才是李素這關鍵時刻找上他的主要原因,攻打皇宮勢必行,而他將會成為攻打皇宮的主力,對於徐承志、張柬之、章等人來說,武則天絕不能死,武則天一死,天下必亂。

    而對於李素來說,武則天不死,他將沒有半分機會。

    一旦攻下皇宮,武則天不死,張柬之等朝中重臣就能或逼或勸,勸她還政於中宗,而對武則天來說,就算是被迫,她也是把皇位讓給自己的兒子,且仍然是太后,雖不情願,卻可以接受。

    有了她的退位詔書,文武百官自然也無話說,局面將會很快穩住。

    武則天若死,局面馬上就會大亂,反武義軍裡並不是人人都是章這樣的忠義之士,有許多人想藉著這個機會博取功名,富貴險中求,如果明知要被清算,他們肯定會躊躇不安,趙文昧再勾結軍中部分將領造些聲勢,李素這太宗之孫、忠勇王之子,將成為反武義軍唯一的選擇。

    到那個時候,李素就有機會將宋太祖的「陳橋兵變」,提前幾百年開始上演……

    ……

    最新章節txt,本站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