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不管是何種年代,軍隊裡向來都是一個崇尚英雄的地方。當初李從吉等人正是憑藉著與我軍交戰時,雖處下風,但仍給我軍造成不小的傷亡這一點,以降將的身份得到了梁山上下的認可。後來由於各種原因,願意前來投奔的人越來越少,李從吉等人基本上就算是這兩年來最後一批加入梁山軍隊的新人。今天乍一聽說有人在營前投軍,對於李從吉等人來說倒也算得上一件新鮮事,又見我招集眾將親自出轅門相迎,於是對前來投軍的史進等人更加的感興趣了。
但自出了營門見到史進等人,尤其是看到史進如此年輕之後,梅展心中就多少有些看不起史進,畢竟相對與梅展這個縱橫江湖已經二十多年的老將來說,史進等人也確實是太年輕了些。由來又見我對史進如此推崇,心中則更是有些不太痛快了,畢竟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句話,雖然有些誇張,但也不是沒有道理。現在見史進使了一套槍法之後,梅展心中那股爭強鬥勝的心思就更加活分了。於是便當場提出了要和史進比試的提議!
對於梅展的這種心態我還是比較清楚的,畢竟梅展這種人有什麼心事向來都是寫在臉上,有什麼事情,一看便知。在加上史進等人新來乍道,又立刻被我提拔到都尉這個位置,若是不讓史進等人立下些威風,恐怕將來他們在營中的日子也過不太痛快。於是便點頭同意了梅展的要求!史進原本也不是什麼城府很深的人物,只是新來之下,不願意和軍中老將起了意外的衝突,給人留下不好的影像。如今見我點頭答應,自然也不會退縮。於是二人各自披掛整齊,取了專門用於比試用的粘了石灰地兵器,就在這大帳之外。各分左右,開始比試起來。
隨著一陣鼓響,梅展和史進二人連忙催動戰馬猛的向前衝了過去。雖然史進手中所使的並不是他慣用的三尖兩刃刀,而是一桿粘了白灰的硬木長桿,但習慣之下,史進仍是把這長桿當成了自己的兵器,眼看二人就要碰面。史進揣摩好距離,舉起長桿一招力劈華山。照著梅展的頭便砍了下來。都是行家裡手,梅展一見史進的動作,便知道先前自己小看了其人,但好勝之心卻是更重。眼看史進把長桿當刀用,一招劈了下來,也不閃躲,生生將手中長桿往上一舉,硬架住了史進這一招。二馬錯蹬。各自飛馳出去一段距離之後,兩人心中都不由得讚歎,「好大地力氣啊!」
由於史進是攻,梅展是守,先天上便佔了下風。梅展暗自活動了一下略有些發麻的手臂。騎在馬上大喝一聲道:「好樣的,再來接我一招!」說完,雙腿猛一磕馬腹,戰馬是痛之下。飛似的衝了出去!
史進機緣之下,得遇名師指點,功夫自然不在話下,但梅展未曾被招安之是,便已經是名震西北,又豈是泛泛之輩。兩人交手之後,都放下了原本的輕視之心,分別使出了真本事。於是兩人從催動戰馬對沖較量力氣,到二馬盤旋比較技巧,二人足足比鬥了近小半個時辰,仍是未分出勝負!
梅展雖然經驗老到,但到底是年紀大了些,這一番比鬥下來,雖然還是在和史進有攻有守,但慢慢的也感到了自己開始有些氣力不濟了。額頭上的汗水也開始如泉水一般往下直淌。正在這時。就聽見一陣鑼響,兩人連忙各自引馬分開。向鑼響處望去,原來是我見二人爭鬥得差不多了,命人敲響了銅鑼。
見二人已經分開,我快步走到跟前,笑道:「二位都是好本領,今天是給史進接風的好日子,我看就不用再比下去了吧!」
一番比鬥下來,史進原本有些看不起梅展這個老將地心情也早以拋到腦後,見我如此說,也急忙跳下馬來,將長桿掛在馬上,衝著梅展抱拳說道:「梅都尉好身手,承讓了!」梅展與史進並無冤仇,只是看他年輕,心中不服之下,想掂量掂量史進的本事而已,卻不是個死要面子的人。見史進先開口了,也跳下馬來,將長桿隨手一仍,大笑道:「哈哈,史兄弟不用客氣,輸了就是輸了,我老梅不是那輸不起的人,再有二三十個回合,我就不行了,史兄弟好本領,老梅佩服!」說完拉著史進的胳膊開懷大笑。
一段小插曲結束之後,眾人回到帳中繼續飲宴,雖然礙與正在軍中無法多飲,但也是相處盡歡!
奇怪地是,在史進投軍之後,數日之間又有不少江湖上的好漢前來投奔,其中多數都是些無名之輩。但這其中也有幾名在書中早以應當上了梁山的好漢,其中有一個叫樊瑞,一個叫項充,一個叫李兗!
說起樊瑞雖然也是梁山好漢之一,但卻是名氣不大。倒是他身邊的相充、李兗,在書中倒是頗有些名氣。倒不是說他們二人地本領有多大,只是他二人所使用的兵器乃是在江湖少見的盾牌,身後各背十二支飛刀短槍,混戰之中,倒是威力不小。而他們二人最為讓人記得則是因為李逵!原因是李逵此人一打起仗來,便不管不顧,常常是赤膊上陣,宋江為了保護李逵,便令他二人時刻跟隨左右,專門為他抵擋冷箭,一來二去的,倒是沾了李逵的光,在書中常常出現!
現在雖然李逵因為我的緣故還未上山,仍在江洲城中做他的牢頭,但樊瑞等人卻也不能怠慢!陸陸續續的安頓好那些前來投軍地好漢之後,轉眼間便又是四天過去了!而這一天我正坐在帳內看書之時,有小校進來稟報,說林沖已經率軍攻破了封丘,整理之後,正在向大營開來,預計兩天之後,大軍便能全數開至汴梁城下,與我軍匯合!
這可真是個天大的好消息,這兩天雖然城中並沒有什麼動靜,但從截獲的情報上看,宋室已經命令各路援軍前往中牟匯合,之後再集結大軍支援汴梁。所以自從擊敗了姚平仲的那一路援軍之後,這段時間以來便再也沒有其他援軍進入過汴梁附近。對於盧敬這種欺負我都是騎兵,無法攻城,而轉令各路援軍在一處集結之後,再全數開進,避免被我各個擊破的辦法,倒是在我預料之中。只不過根據情報來看,由於東、北、南三個方向已經不太可能出現大規模的援軍的情況下,只憑西面的幾路州府想要在短時間內聚集足夠數量地大軍,恐怕是不太可能地。眼下中牟城雖然防備嚴密,難以取得什麼具體的消息,但估計現在城中地軍隊應當不會超過八萬人。雖然人數多了,但由於有相當部分的軍隊都是廂軍,比起戰力來,能有前些日子的那五萬人的一半,恐怕姚平仲就要燒高香了。為了這件事,姚平仲的腦袋也是頭疼無比,經過前些日子與梁山騎兵的那次交戰,姚平仲十分清楚這次他所要面對的是要比西夏人更為讓人頭疼的軍隊。可眼下這支軍隊的戰力水平實在是讓姚平仲沒有什麼信心!好在王倫這些日子也沒什麼動靜,姚平仲只好在一邊收攏這些地方軍隊的同時,一邊派人快馬回西北,爭取將留守的那五萬軍隊調來。如果那五萬禁軍真的能夠幾時趕來的話,憑借這五萬禁軍,和這幾日聚集過來的地方軍隊,至少衝進城中不成什麼問題!
可惜的是,姚平仲的想法只能是一相情願。現在既然林沖所率領的主力馬上就要和我會合,那徹底解決汴梁城問題的時機便已經基本成熟。於是當林沖所帥主力的先鋒抵達大營後,我便放開了被封鎖了多日的從北面到汴梁的交通線路。而多日沒有得到北方諸城消息的宋廷在通信恢復正常之後,首先接到的便是多日來積壓在我手中的,北面諸城送往汴梁的告急文書。
這一封封早已過時的告急文書,猶如是倒進熱油鍋中的冷水一樣,讓原本表面上頗為平靜的汴梁城一下子沸騰了。不少消息靈通的勳貴人家、殷商巨賈只戶,紛紛爭相向城外逃去,連帶著引起城中的一片恐慌。面對這種情況,趙哲緊急招見盧敬、趙挺之等重臣,一番奏對之下,趙哲一邊下令封鎖城門,打擊在城中趁機做亂、引發混亂的人群,一方面連下八道調兵金牌,急令在中牟的姚平仲率領正在中牟城的宋軍,立刻開拔,不惜一切代價奔援汴梁城。
看著朝廷連續不斷的送來的調兵命令,姚平仲的心中充滿了無奈。雖然明知道憑藉著這點人馬別說是對上梁山的主力大軍,就是對上王倫手中的那三萬騎兵恐怕也是沒有什麼勝算!但在如今這樣的情勢之下,也容不得姚平仲多加考慮了。於是姚平仲幾乎是懷著一顆赴死殉國的心態,帶領著這近九萬大軍,拔營起寨,向汴梁城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