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盛唐風流

第二部見龍在田 第六百三十五章 必要的交易(下) 文 / 鳳鳴岐山

    更新時間:2013-02-17

    一聽李顯提到了「張楚」與「燕萬山」這兩個名字,李貞渾身的毛孔都不由地倒豎了起來,只因此二人他是再熟悉不過了的——二者原本都是山東豪傑,後被李貞收攏,寵信有加,為李貞手下暗底勢力的統領者,前番夜襲「鄧記商號」糧倉時,帶隊出擊的正是此二人。

    「此二人老臣皆曾有耳聞,只是並不相熟耳,不知殿下可是有甚要事須得此二人為之麼?」

    毫無疑問,暗底勢力就是暗底勢力,那是萬萬見不得光的,至少在明面上,李貞是斷然不會承認與此二人有甚緊密瓜葛的,然則他又不免擔心李顯別有埋伏,也就只能是含糊其辭地應了一聲,聲線倒還算平淡,然則心裡頭卻已是就此打疊起了十二分的精神,隨時準備應變。

    「八叔既言不識得此二人,小侄也就可放心矣!」

    李顯可沒管李貞的話是真是假,拍了拍額頭,作出一派鬆了口氣狀地說了句奇怪的話出來。

    「嗯?殿下此話怎講?」

    李顯放心了,可李貞卻是緊張了起來,狐疑地看了看李顯,愣是搞不懂其究竟在唱哪出戲,眉頭微微一皺,忍不住出言追問了一句道。

    「八叔問得好,此二人明為商賈,實則乃是江湖巨匪,窮凶極惡之輩,小侄已得密報,前番『鄧記商號』糧庫被襲一案中逃脫之餘匪之首便是此二賊,因聽聞此二賊素與八叔之婿裴守德相從甚密,小侄不免有些投鼠忌器,今既得知其與八叔並無關礙,小侄也就釋然了,哼,此二賊如此猖獗,本宮豈能容之,而今兵馬已發,只消本宮一聲令下,所謂『常青商號』這一賊窩定難逃覆滅之下場!」

    李顯扯了如此許多,等的便是李貞的這麼句問話,此時得了由頭,又怎肯放過,但見李顯猛地一拍几子,臉現厲色,恨恨地放出了句狠話來。

    「這……,竟有此事?實是駭人聽聞已極,老臣惶恐莫名,只是茲事體大,牽連恐巨,殿下還須謹慎些好,倘若有所誤會,其禍非小矣。」

    李顯此言一出,李貞不僅是寒毛倒豎了,心都險些就此蹦出了嗓子眼,再也沒法穩住心神了,不為別的,只因真要是讓李顯來上這麼一傢伙,「常青商號」可就得就此玩完了去,財物上的損失倒還是小事,一旦商號裡的機密曝光,整個越王府的根基怕都得被挖掉一大半,縱使能勉強過得關去,其代價之大,也不是李貞所能承受得起的,只是這當口上,李貞還不好明著勸說李顯罷手,只能是委婉地勸諫道。

    「誤會?嘿,小侄倒也希望是場誤會,可惜啊,證據確鑿,小侄便是想誤會都難了,如此巨寇不除,小侄怎對得起那些戰死於斯役的將士們,八叔,您說呢,嗯?」

    李顯陰冷地獰笑了一下,恨意無窮地罵了一聲,毫不放鬆地再次逼了李貞一把。

    「這個,呵呵,殿下說的是,只是,唔,只是朝廷終歸是有法度的,盜匪罪雖大,由東宮出面緝拿,恐惹物議啊,須知眾口鑠金之下,三人成虎矣,殿下三思,三思啊,依老臣看來,最穩妥之法,莫過於將此案移交刑部,由刑部處之,既可不叫盜匪走脫,也可不使殿下清譽受損,實兩相宜焉,此老臣之淺見也,還請殿下明鑒。」

    李貞是無論如何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常青商號」就此覆滅了去,只是又不敢承認自個兒與商號之間的關係,眼瞅著李顯步步緊逼不放,李貞的心裡頭苦得有若吃了黃連一般,卻偏偏又發作不得,只能是假意為李顯考慮狀地委婉勸說道。

    「唔,八叔不愧老成持重之人,斯言確是有理,小侄一時義憤,慮之是有不周之處啊。」

    談判之道在於進退有據,這個道理李顯自不會不清楚,自是不可能真將李貞往絕路上逼,倘若真一拍兩散的話,這談判也就不是談判,而是徹底決裂了,這等尺度之把握李顯心中有數得緊,這便滿臉欣慰狀地點頭附和了一句,似有就此收手之意,可到了底兒卻並未發出收兵之號令,那意思便是在說此舉有不周處歸有不周處,可該怎麼辦依舊還怎麼辦了去。

    「殿下聖明!」

    該說的、能說的李貞都已是說過了,面對著素來不按常理出牌的李顯,李貞除了稱頌之外,還真不知該說啥才是了。

    「啊,對了,前些日子,河西黑齒都督有信來,說是溫弟在河西多年,已是思家心切,每每暗自神傷,小侄實是不忍啊,過兩日便移文兵部,讓溫弟早些歸來好了。」

    該敲打的已然敲打過了,接下來自是該輪到給塊糖吃吃,若不然,這談判自也就玩不下去了的,有鑒於此,李顯突地話鋒一轉,將一大塊狗骨頭拋到了李貞的面前。

    「這孩子當真不肖得緊,報國何分地域,一點苦都吃不得,實是爛泥扶不上牆,還得讓殿下費心,老臣慚愧啊。」

    李溫被派去河西並非出自李貞的心意,而是被武後綁架了一把,其目的原本是要李溫去跟李顯瞎攪合的,可惜李溫遠不是李顯的對手,生生被搓揉得有若麵團一般,不單沒能給李顯填堵,反倒成了李顯手中的人質,哪怕李貞並無太多的投鼠忌器之心思,可行起事來,多多少少都會有些顧忌,自是沒少設法想將李溫救出苦海,奈何總是被李顯所阻,始終不曾得手,此時一聽李顯居然開了恩,李貞不但沒有因此而興奮,反倒是心思高速轉動了起來,一邊猜測著李顯此舉的用意,一邊也沒忘了附和著罵了李溫幾句。

    「誒,八叔此言過矣,溫弟畢竟年少,此番出關多年,又屢立功勳,常年征戰在外,有些思家的念頭也是該的,是小侄疏忽了,本該早些讓溫弟歸家的,八叔放心,此事小侄一力辦了去便是了。」

    區區一個李溫在李顯心目中壓根兒就不當一回事兒,有沒有此人在手,於大局渾然就無太大的關礙,能拿其當一交易的籌碼,李顯自也無甚不滿意之處,勉強算是廢物利用一下罷了,當然是爽快得緊。

    「既如此,老臣就多謝殿下費心了,且不知殿下可有甚須得老臣做的?」

    李貞昨日便已預料到李顯邀其前來必是有所圖謀,只是猜不透內裡的關竅所在罷了,此時甜頭得是得了,可李貞卻是半點都高興不起來,只因頭上懸著的利劍兀自高掛著,隨時可能落下,到了這等時分,與其等著被動挨刀子,倒不若識趣地問個明白,心中也好能有個計較。

    「八叔果然是慷慨之人,小侄還真有件事要煩勞八叔的,唔,這事情說來也與『鄧記商號』糧倉被襲一事有關,這麼說罷,小侄聽聞刑部那頭已將此案審結,明日便要當庭動本了,不知八叔可曾知曉?」

    一聽李貞此言,李顯自是知曉其已是有了交易之心,心情自是不錯得很,可也沒急著直奔主題,而是笑呵呵地隨口問了一句道。

    「老臣確曾聽到些風聲,只是並不清楚詳情,不知殿下之意是……」

    儘管早已料到李顯所圖必與明日早朝有關,可真到了李顯開口言明之際,李貞的心還是不由自主地抽緊了起來,並不敢將話說死,而是試探著問出了半截子的話來。

    「倒也不是甚大事,只是聽聞諸般臣工對韋府尹掌控局勢不利頗有微詞,而天後娘娘也甚不喜其無能,決意換個人選,小侄也覺得該當如是,只是洛陽府乃是中樞之所在,所托非人的話,極易惹出無窮事端來,這人選麼,終歸還是得慎重再慎重的,不知八叔以為如何啊?」

    胡蘿蔔給了,大棒子也準備好了,是到了圖窮匕見的時辰了,李顯自也不想再多繞彎子,這便神情一凜,將底牌掀開了一角。

    「殿下所言正理也,若是選人不當,後患必多,據聞天後娘娘對范履冰、范少尹青眼有加,甚是期許之,不知殿下以為此人足任否?」

    事涉東宮與武後之爭,沒個足夠的好處,李貞自是不願平白捲入其中,這一聽李顯居然打起了洛陽府尹的主意,心裡頭立馬打起了鼓來,並不敢給李顯留下絲毫的話柄,只是謹慎地將武後所將提出的人選抬了出來,以試探一下李顯的心思之所在。

    「范少尹其人在朝多年,也算是薄有微功,為人也算實誠,當一少尹倒也名至實歸,尚算稱職,只是欲任府尹麼,能力姑且不論,資歷上怕是難以服眾罷,八叔,您說呢?」

    李顯呵呵一笑,先揚後抑地點評了范履冰一番,末了,也沒忘了逼李貞就此表個態度。

    「這個……,殿下說得是,范少尹雖有能力,卻差了些歷練,是該再雕琢上一番的,只是不知殿下究竟屬意何人,呵呵,老臣也就是隨便問問,殿下若不不方便,就當老臣沒說好了。」

    人在屋簷下,該表了態度自是少不得要表上一下的,至於到底要不要跟著李顯的腳步走,那卻是得兩說的,有鑒於此,李貞自是不會含糊,順著李顯的話便敷衍了一把。

    「東都乃中樞所在,權貴滿城,每每惹出無盡事端,須得有剛直不阿者掌總,方可確保中樞之綏靖,小侄以為袞州刺史駱賓王才具過人,為人正直,素有清名,且資歷也夠,正是洛陽府尹之不二人選,不知八叔以為然否?」

    李顯多精明的個人,自是聽得出李貞話裡隱含著的敷衍之意,可也沒放在心上,而是笑呵呵地將底牌徹底掀了開來。

    「唔……」

    李顯沒露底之前,李貞可以敷衍再敷衍,可一旦李顯亮出了底牌,那可就不好敷衍了,畢竟如今李貞的頭上還懸著把不知何時便會掉下來的利劍,可要李貞出面與武後打擂台麼,卻又不是其所願,一時間腦海裡雜念紛陳之下,還真不知該如何應對方好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