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盛唐風流

第二部見龍在田 第六百零五章御前官司(上) 文 / 鳳鳴岐山

    「殿下,您這又何必呢?與其如此強扛,倒不若徐徐圖之為上,今事既出,一頓責難怕是不免矣!」

    狠狠地教訓了素來趾高氣昂的羽林軍一番,李顯很滿意,宮中諸般人等也盡皆很是爽利,可張柬之卻顯然不作此想,不單不為之振奮,反倒是頗為的擔心,這一見到方才行進了書房的李顯,當頭便是好一通子的埋怨。

    「先生莫急,孤心中有數,此事過關不難,孤這就去尋父皇便是了。」

    張柬之的擔憂李顯自不會不清楚,可他更清楚的是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實在是拖將不起了,不為別的,只因李顯知曉高宗的時日已是不多了,最多再過三年,高宗就將臥床不起,而五年半之後就是高宗駕崩之日,如此局面下,要想順利接班李顯除了兵行險招之外,卻也沒旁的選擇了的,當然了,李顯敢當眾違逆武後的旨意,卻也不是頭腦發熱的蠻幹,而是有著一定的把握在,之所以盥洗完後,沒急著進宮,而是先來尋張柬之,不過是打算與其商議一番罷了,此際見張柬之明顯地心亂了,自也就改了主意,這便笑著一擺手,交待了一句之後,大步便行出了書房,乘著軟輦直奔皇宮而去了。

    「聖上?唔……」

    張柬之明顯沒想到李顯說走就這麼走了,人不由地便愣在了當場,眉頭一皺,口中呢喃地念叨了幾聲,突地一個念頭從心底裡猛閃了出來,略顯得昏黃的雙目立馬便亮了起來……

    「啟稟娘娘,武三思、武懿寧二位將軍來了。」

    武後的為人雖令人不敢恭維,可在勤政上,卻是半點都不差的,這不,天已近了午時,可武後卻並無絲毫停下來用膳的意思,始終端坐在文案後頭,手中的筆始終便不曾放下過,正自一絲不苟地批著各種奏折之際,卻見程登高躡手躡腳地從屏風後頭轉了出來,小心翼翼地湊到武後身旁,低聲地稟報了一句道。

    「嗯,傳罷。」

    二武都是宮中常客,武後對二人的到來自是無覺得有甚奇怪的,這便頭也不抬地吩咐了一聲。

    「啊,諾!」

    程登高在宮中耳目甚多,自是早已知曉了武懿寧在東宮吃癟之事,本待出言說明一番,可話到了嘴邊,卻又改了主意,應答了一聲之後,便即匆匆出了門去,不數刻,便已陪著二武再次轉了回來。

    「娘娘,小侄冤啊,娘娘,求您給小侄做主啊,娘娘……」

    一見到正低頭速書的武後,武懿寧的小眼睛立馬飛快地轉動了起來,也不等程登高再次上前稟報,他已是飛快地搶到了前頭,往地上一趴,緊接著便嚎啕了起來,鼻涕眼淚糊得滿臉都是,宛若真受了天大的委屈一般。

    「怎麼回事?說!」

    被武懿寧這麼一鬧,武後顯然是有些子措手不及,臉色瞬間便陰沉了下來,眉頭一皺,滿是不悅地哼了一聲道。

    「娘娘,小侄冤啊,小侄奉了您的口諭,還拿了兵部的調函,可,可……,唉,可小侄卻連東宮的門都沒能進,就叫人給打了回來了啊,小侄受辱不打緊,卻叫手下弟兄們遭了大罪了啊,小侄不甘啊,娘娘……」

    武懿寧人雖粗鄙不文,可一身的演技卻是相當的了得,這一哭訴起來,還真有種六月飛雪之悲切。

    「嗯?」

    一聽武懿寧如此說法,武後原本就陰的臉色瞬間便已是難看到了極點,但並未就此表態,而是將視線轉到了程登高的身上。

    「娘娘明鑒,事情是這樣的……」

    武懿寧敢裝傻賣瘋,可程登高卻是沒那個膽,唯恐武懿寧之言誤導了武後的判斷,忙一躬身,將所探聽來的消息一一稟報了出來,所述之言大體上與東宮門口那一幕相符合,當然了,其中卻是有著不少幫武懿寧遮醜的掩飾之辭。

    「沒用的東西,廢物,一點小事都辦不好,本宮要你何用?」

    弄清了事情的經過之後,武後雖惱火李顯的囂張跋扈,可同樣看武懿寧的無能極不順眼,鐵青著臉,毫不容情地便喝斥了其一句道。

    「娘娘息怒,小侄該死,小侄該死……」

    武懿寧最怕的便是武後這個狠辣至極的姑姑,這一見形勢不對,哪敢再胡謅,忙不迭地磕頭哀求了起來。

    「娘娘,此事實怨不得寧弟,實是那廝欺人太甚之故,俗話說:不看僧面還得看佛面呢,這事兒表面上打的是寧弟,其實是做給天下人看的,萬不可姑息了去,若不然,恐惹出無窮是非來。」

    武三思一向與武懿寧交好,此番乃是受托前來為其說項的,這一見武後要發作武懿寧,自是不忍見此,忙從旁站了出來,一派憤概狀地進言道。

    「哼!程登高,去,傳本宮的口諭,讓太子即刻到此覲見!」

    武懿寧被李顯整治,毫無疑問是丟了武後的臉面,不過麼,武後其實一點都不生氣,反倒隱隱有些興奮,只因這正是她所樂見的幾種局面之一,當然了,興奮歸興奮,以武後的城府之深,自是不會表露出來,而是假作震怒狀地一拍文案,寒著聲下了口諭。

    「娘娘,太子殿下先前便進了宮,目下正在乾元殿中。」

    武後有諭,程登高自是不敢不從,問題是他卻是不敢跑到高宗面前去傳喚李顯,無奈之下,只好小聲地提點了一句道。

    「哦?」

    一聽李顯已然進了宮,還跑到了高宗處,武後的心不由地便是一沉,隱隱覺得事情怕是沒想像中那般順利了,只是如今箭已在弦上,卻也不得不發了,若不然,她武後的臉皮怕得就此被削得狠了去了,萬一要是被李顯趁機崛起,再想將其壓制下去可就不是容易的事了,有鑒於此,武後雖有些擔心,卻也沒太多的遲疑,款款地站起了身來,眉頭一揚,手一揮,面色冷厲地下了旨:「擺駕乾元殿!」

    「諾!」

    武後既已下了決斷,諸般隨侍人等自是不敢稍有怠慢,各自躬身應諾之後,盡皆就此忙碌了起來……

    天將午,是到了該用膳的時候了,前幾日方又舊病復發了一場的高宗儘管無甚胃口,可還是強撐著端坐在了几子前,有一口沒一口地用著午膳,菜式簡單至極,就四菜一湯,全是素食,並不見半點的葷,倒不是高宗生性節儉,而是如今他虛不受補,按醫囑,只能用些清淡的食物,似那些個豆腐、青菜之類的玩意兒,連吃了幾天下來,高宗的嘴都淡出了鳥來,實在是用得無趣至極。

    「啟稟陛下,太子殿下來了。」

    就在高宗吃得極之不耐之際,卻見一貼身小宦官從屏風後頭轉了出來,疾步行到御前,一躬身,小心翼翼地稟報了一句道。

    「哦?顯兒來了,那就宣罷。」

    高宗本就沒甚食慾,只是遵著醫囑用膳罷了,這一聽李顯來了,自是不想再吃這等難以下嚥的食物,將手中的筷子一丟,隨口吩咐了一句之後,便即起了身,拖著腳行到了榻前,斜靠在了厚厚的錦墩子上。

    「諾。」

    高宗既已開了口,那名小宦官自不敢有絲毫的耽擱,緊趕著應了諾,匆匆退出了房去,不多會,便已陪著一身整齊朝服的李顯從外頭行了進來。

    「兒臣叩見父皇。」

    一見到高宗的面。李顯立馬緊走了數步,搶到了榻前,規規矩矩地大禮參拜道。

    「免了,免了,顯兒你這是……」

    眼瞅著李顯身著朝服,高宗的臉上立馬露出了絲狐疑之色,疑惑不解地伸手指點了一下,遲疑地問出了半截子的話來——朝服乃是大朝或是重要典禮時的正規服飾,以示隆重之意,平常時分原也無須穿戴整齊,尤其是這等父子私下見面之際,更是不必如此正式,往日裡李顯也沒少來宮裡,都不曾穿得如此之正規,此時突然來上這麼一下,高宗自不免會起疑心。

    「父皇明鑒,兒臣是特來請罪的。」

    李顯一絲不苟地行完了大禮,而後站了起來,躬著身子,滿臉子黯然地開口解釋道。

    「嗯?顯兒何出此言,朕怎地聽得都糊塗了。」

    李顯此言一出,高宗臉上的狐疑之色登時便更濃了幾分,愣是搞不懂李顯究竟是在唱哪出戲來著。

    「好叫父皇知曉,事情是這樣的,孩兒手中六率尚有缺額一千人,先前已向父皇稟明過,打算從河西調些老兵來,一者是保障東宮各處之安全,二來也是想著讓那些久戍邊關的將士們能得以榮歸,承蒙父皇恩准,孩兒也就備了份折子,報到了兵部處,卻不料今日一早武懿寧突然手持兵部調函而來,領著一千羽林軍,說是要就任虎賁率將軍之位,孩兒驚詫之餘,便即……」李顯面色黯淡地輕歎了一聲,將今日東宮門外發生的事情詳詳細細地述說了一番,末了,苦笑著請罪道:「孩兒雖是一時氣憤,算是事出有因,可畢竟是於朝廷體面有礙,終歸還是有些差池的,還請父皇降罪。」

    「嗯?竟有此事!朕……」

    李顯所言的從河西調兵之事高宗確是曾准過的,只是時日久了,有些記不太清罷了,此時經李顯提起,自是想了起來,這一聽兵部那頭居然整出了這麼個大烏龍,心火立馬便起了,臉也就此難看了下來,只是還沒等其發作,卻聽一陣繁雜的腳步聲響起中,武後已領著人從屏風處行了出來,高宗微一發愣之下,話也就此打住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