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盛唐風流

第一卷 潛龍在淵 第143章 四個雞蛋上跳舞(上) 文 / 鳳鳴岐山

    第143章四個雞蛋上跳舞(上)

    高宗旨意一下,殿中諸人的神情雖都無甚變化,可生理上的反應卻是截然不同——太子的臉色雖不變,可呼吸卻很明顯地緩了不少,顯然是暗自鬆了口大氣;李賢的臉色同樣平淡,可眼神裡那掩飾不住的精芒卻暴露了他興奮的內心,不消說,比起太子來,李賢在演技方面足足差了一個檔次,至於武後麼,同樣沒啥特別的表示,安安穩穩地端坐著,絲毫沒有半點勸阻高宗的意思,只是在不經意間掃過李顯的眼神裡微微帶了些許的寒意,極淡,淡得令人無從察覺,可對於李顯這等感覺敏銳之輩,卻是一觸即可知其蹊蹺,心不由地便有些子發沉了起來。

    不好,老賊婆動殺機了!一感應到武後的眼神,李顯的身子不由地便微微地哆嗦了一下,心思瞬間便如電一般飛轉了起來——殺意,這是不折不扣的殺意,儘管很淡,可李顯卻知曉武後已是真正動了殺機,李顯可不以為自己有著三世的經驗在身便能獨自對抗得了心黑手辣的武後,該如何應對此等危局變成了李顯目下首要解決的難題。

    和解?沒那個可能,事到如今,就算李顯想要和解,武後那頭也斷不會有絲毫的留情,更惶論李顯壓根兒就不曾有過和解的念頭,不為別的,光是為了不重蹈前世的覆轍,李顯都必須竭盡全力地整垮武後,只可惜他目下所擁有的實力實在是太寒磣了些,實是難以支撐起這份重任,靠兄弟們的幫襯?顯然也行不通,別說太子那頭靠不住,便是李賢也是一樣,在李顯看來,真要是自個兒落了難,那兩位頂多就是不痛不癢地嚎上幾句罷了,至於伸手搭救麼,那是斷無可能之事,李顯所能依靠的也就唯有自個兒的經驗與謀略罷了。

    辦法不是沒有,只是其中卻有幾個礙難之處令李顯極為頭疼——首先便是眼下這個亂局該如何收拾才能達成既能砍斷武後一臂又能將實惠撈到自己的手中之結果,這裡頭不單要防著武後狗急跳牆的反撲,還得提放太子那頭的使絆子,更得顧忌到李賢的想法,當然了,還得能讓高宗滿意,可謂是四個雞蛋上跳舞,稍一不慎之下,便是滿盤皆輸的下場,由不得李顯不小心再小心的;其次麼,那便是如何將武後與高宗盡快拱到洛陽去,最好能令這二者很長一段時間裡都不回京師,從而為自個兒爭取到相對寬鬆的時間與環境,這一條李顯心中自是早便有了應對之道,只是其中牽扯甚多,能不能順利實現尚在兩可之間,再者,這個時機的把握也有待商榷,早了不行,畢竟大理寺一案必須對天下人有個交代方可,遲了也不妥,萬一武後提前出了手,李顯只怕不死也得脫上一層皮的,該如何把握這個度可就令李顯大為鬧心了的,這一想之下,心不由地便煩了起來,自是無心去聽李賢在那兒誇大其詞地述說被行刺時的凶險,獨自陷入了沉思之中。

    「稟陛下,出大事了,京兆府少尹陳仁浩畏罪飲鴆自裁了!」

    奉命前去傳召陳仁浩的高和勝去得快,回來的也不慢,沒等李賢吹完遇險經歷,就見高和勝滿面惶急地從殿外奔行了進來,聲音顫抖地稟報道。

    「什麼?怎會如此?朕,朕……」

    高宗一聽陳仁浩死了,登時便傻了眼,不知所措地結巴著,整個人竟就此呆住了。

    「情形如何?說!」

    不止是高宗傻了眼,三位皇子也全都驚得目瞪口呆,哪怕是李顯也不例外,誰都沒想到事情居然會出現如此震撼的場面,唯一尚能保持鎮定的也就只有武後一人了,這一見眾人皆呆若木雞,武後冷著聲便喝問了一句道。

    「稟娘娘,奴婢奉旨前去陳少尹府上宣召,方才到了地頭,門都尚未進,就聽內裡傳來哭天喊地之聲響,奴婢等進去一看,這才知曉陳少尹已在書房裡飲了鴆酒,早已死於非命,經其家小告知,奴婢等才知其乃是畏罪而死,留有遺書一封,奴婢已取了來,請娘娘過目。」武後這麼一發話,高和勝自是不敢怠慢,緊趕著從寬大的衣袖中取出一封信函,高舉過頭頂,絮絮叨叨地陳述道。

    「呈上來!」

    武後眉頭微微一皺,臉色瞬間便有些陰沉了起來,只是聲線依舊平穩如昔,淡漠地抬手一招,高和勝自是緊趕著便跑上了前墀,將手中捧著的信函遞交到了武後的手中。

    「陛下,請您過目。」

    武後手拽著信函,卻並沒有急著去看內裡的究竟,而是款款地起了身,將信函遞到了高宗的面前,煞是溫柔地說了一句道。

    「哦,好,好。」

    高宗從夢遊狀態回過了神來,胡亂地應答了兩聲,隨手抄起信函,從內裡抽出了張寫滿了小楷的紙張,攤將開來,就著殿中的燈火,飛快地瀏覽了一遍,臉上的神色瞬間便難看到了極點,末了,重重地哼了一聲,手一捏,似欲將信函撕成碎片,可到了地兒還是忍了下來,只是氣惱地將信函往武後處一塞,自顧自地在前墀上急促地踱起了步來,那沉重的喘息聲生生令站在下頭的三位皇子都不禁有些心底透涼,愣是不清楚這一切究竟是怎麼個說法。

    「陛下,事情既已發生,總歸還是得妥善處理才是,若不然,恐於朝堂不利。」武後將已被高宗揉皺的信函抹平了開去,皺著眉頭掃了一番,末了,長歎了口氣,看了看滿臉慍怒的高宗,柔聲勸慰道。

    「這混帳行子竟敢行此惡事以圖幸進,實罪無可恕,朕饒其不得,真以為一死便可了之麼,哼,朕要滅其三族!」武後不勸還好,這一勸之下,高宗登時便爆發了,咬著牙關,陰森森地嘶吼了起來,面色猙獰得可怖。

    「父皇息怒,事情究竟如何還有待商榷,請恕兒臣不明,望父皇詳告。」

    這一見高宗冷不丁來了個大爆發,三位皇子不由地便面面相覷了起來,彼此對望了一眼,皆對陳仁浩的死起了疑心,所不同的是李賢兄弟倆不約而同地忍住了發問的衝動,可李弘身為太子,卻是不能在此時裝聾作啞,只能是硬著頭皮問了一句道。

    「都看看,都好好看看,哼,氣死朕了!」

    高宗顯然是氣壞了,並不因發問的人是太子便有甚好氣色,不耐煩地揮著手,沒好氣地呼喝了起來,高和勝見狀,自不敢怠慢,忙不迭地側身看向了武後,用眼神小心翼翼地請示了一番。

    「嗯,遞下去罷。」武後不在意地吭了一聲,手一抬,將信函揚了揚,漠然地吩咐了一句道。

    「是,奴婢遵命。」高和勝應答了一聲,謹慎地用雙手接過武後手中的信函,一溜小跑地下了前墀,將信函轉交到了太子的手中。

    「這……」

    太子幾乎是用搶地從高和勝手中接過信函,飛快地掃了一番,臉色瞬間便精彩了起來,紅一陣白一陣地說不出話來,站在一旁的李賢見太子半天都沒將信函移交過來,不由地便是一陣氣惱,不管不顧地便湊了過去,伸頭一看,臉色瞬間便成了豬肝色,哥倆個的怪異神情可謂是交相輝映,精彩至極,然則李顯卻無心去欣賞,心裡頭好一陣子的發沉——不用看,李顯已然猜到了信函裡的內容,更猜到了此事背後的蹊蹺!

    「世間竟有此等惡人,此等惡行,天理難容,天理難容!」

    太子沉默了良久,突地搖了搖頭,感慨萬千地說了一句,而後,也沒管站身邊的李賢是怎個表情,陰著臉將信函交到了始終默默不語的李顯手中,動作倒是自然得很,只是在交接的一霎那,不單給飛快地給李顯使了個暗示的眼神,手更是在李顯的手心裡飛快地划動了幾下。

    後?嘿,看樣子太子這廝也看出了問題的關鍵之所在,比起老六那笨小子明顯高出了一籌!李顯一感受到太子在自個兒手心上劃的是個「後」的草書,立馬便知曉李弘已看破了此局,心裡頭自是不由地感慨了一番,不過臉上依舊是淡然得很,甚表情都沒有,默默地接過信函,細細地端詳了起來。

    果然如此!嘿,好一招壁虎斷尾,這手丟車保帥還真是耍得漂亮無比!李顯只掃了眼信函,見陳仁浩的絕筆書中不單自承了派人燒燬大理寺案宗存檔的罪名,更說明了此舉乃是立功心切之所致,企圖靠著朕破此案以邀聖寵,言及嚴河其人乃是受其指示,以求蒙蔽視聽,又言真正放火燒大理寺者已被其滅口云云,這一切的一切基本上都已在李顯的預料之中,自是無甚可奇怪之處,真正令李顯感到不太確定的則是武後的真實意圖何在——壯士斷腕也好,壁虎斷尾也罷,對於武後來說,都是一種犧牲,或者說是一種妥協也不為過,若是光為了擺平刺殺一案,那未免犧牲過大了些,畢竟此舉極易讓手下之人寒心,但凡為政者,不到最後關頭,絕不會輕用,如此一來,武後的心思何在就很值得商榷了的,饒是李顯智算了得,一時半會也摸不著武後的脈搏,不得不假藉著看信為掩護,急速地轉起了腦筋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