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科幻小說 > 時空大盜

龍騰世紀 第八十七章 夭折的蘇聯 文 / 求不得

    1918年,當時俄國只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但僅僅過了十幾年的時間,蘇聯就成為了一個強大的工業國,並且後來的反法西斯戰爭,以它的排山倒海的軍事力量,征服了歐洲。這其的奧秘,就於三十年代世界性的經濟危機。

    從頭來看。

    電影「保爾柯察金」我們可以瞭解到,「十月革命」到1928年的十年時間裡,生的蘇維埃政權還處於風雨飄搖之。國外帝國主義的軍事入侵、國內白匪和反革命勢力的暴亂、農村地主與富農的反抗,加上托洛茨基、布哈林等黨內反對派的干擾、以及對列寧等人的刺殺活動,使得蘇聯國內的局勢一直處於尖銳的階級鬥爭和戰亂之。如果用「十年戰亂」來比喻這段時期,一點兒也不為過。因此,上世紀二十年代,蘇聯還不可能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當時的主要任務還於鞏固政權、肅清反動勢力和穩定國內局勢。

    上述生蘇聯的「十年戰亂」,內外敵人主要是以「反革命」的,或「右」的面目出現的。因此,斯大林一直十分強調「反右」以及「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鬥爭」。這種情況下,即使列寧曾經主張和推行過一些「國家資本主義」的政策,但是列寧逝世以後,隨著蘇共-黨內和國內鬥爭的進一步深化,「國家資本主義」的政策不再被提及,或者變成了「只能做,不能說」,以免被扣上「推崇資本主義,詆毀社會主義」的帽子。

    而1929年以後的兩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卻取得了經濟騰飛和巨大成就。

    「斯大林選集」,有一篇他1931年全蘇工業代表會議上的講話《論經濟工作人員的任務》。斯大林講:「任何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的產值1930年都沒有增長。這種情況下,增長25%已經是前進了一大步。但是,我們本來可以增長得多」,「——這就是說,你們要基本的有決定意義的工業部門三年完成五年計劃」。「布爾什維克應當掌握技術。已經是布爾什維克自己成為專家的時候了。改造時期,技術決定一切」。「我們比先進國家落後了五十年到一年。我們應當十年內跑完這一段距離。或者我們做到這一點,或者我們被人打倒」。

    《聯共黨史簡明教程》談到,蘇聯1933年提前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時,已經從農業國變成了工業國。工業產品國民經濟的比重,已經增加到了70%。

    《聯共歷史畫冊》「,有這樣幾幅圖片很生動地反映出了上述蘇聯的經濟成就:《五年計劃四年完成》——反映出蘇聯當年掀起經濟建設「大-躍進」和提前完成五年計劃的宣傳口號。《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成就》——從該圖可以看出,短短的四年時間裡,蘇聯已經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重工業體系。主要包括冶金、農機、汽車、化工、機床、電力、石油和煤炭等領域。這也是蘇聯初步完成工業化的標誌。《蘇聯與西方工業國家的比較》——該圖生動地反映出,133年的經濟蕭條期間,西方主要工業國家無一例外地出現了經濟滑坡。而蘇聯的經濟展水平卻翻了一番。《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宏偉藍圖》——1933年至1937年的第二個「五年計劃」,蘇聯版圖上的工業佈局已經是「星羅棋布」。無論是西部或東部,都建立了配套的工業系統。尤其是冶金和機械製造業,是比比皆是。毫無疑問,這種深謀遠慮的工業佈局,為後來蘇聯成功地阻止和擊潰希-特勒的軍事進攻,奠定和提供了雄厚的軍事工業基礎和後勤保障能力。

    各種獻關於引進技術和人才的情況隻字未提,僅僅把當時蘇聯的經濟飛躍歸功於國內政策的正確性和社會主義制的優越性,這是非常可笑的。

    仔細分析一下,就知道蘇聯為何十幾年的時間裡,就成為了一個強大的工業國家,並且二戰打敗了德國人,征服了歐洲。

    自1921年結束戰爭後,西方各國一致對生的蘇維埃政權採取敵視政策,經濟上嚴密封鎖,防止任何先進的設備和技術流向蘇聯。當時,蘇聯的現代工業仍很落後,不但鋼鐵、電力生產遠遠不能滿足國民經濟需要,汽車、飛機製造、化學合成、大型機器設備製造等大工業是一片空白。有關數據顯示,直到1928年,蘇聯的工業產值還不到德國的一半、美國的18,全國只有不到3萬輛拖拉機,99%的耕種要靠人畜來完成。此外,由於歷史的原因,蘇聯還極缺乏工程技術和科研人員,勞動者的素質也不高。

    面對如此嚴峻的現實,蘇聯領導人意識到,如果不迅速實現工業化,這個生的政權就可能面臨威脅。1927年12月,聯共召開第十五次代表大會,通過了關於制定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指示,隨後1929年4月,聯共第十次代表大會和同年5月召開的蘇維埃第五次代表大會批准了「一五」計劃方案。

    恰此時,隨著華爾街股市的崩潰,世界性的經濟危機迅速波及到美英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危機蔓延期間,這些國家幾乎無一例外面臨資本和商品嚴重過剩的問題。為了擺脫眼前的困境,它們不惜以鄰為壑,展開激烈的經濟戰,競相對外傾銷商品和輸出資本。只要能贏得訂單,它們再也管不了什麼意識形態的差異了。這無疑給了蘇聯大量低價引進西方先進設備、技術和資金的機會。

    為了抓住良機,1929年5月,蘇聯高國民經濟委員會建設委員會下專門設立「外國咨詢央局」,負責設備、技術和人才的引進業務。僅1929年,蘇聯就同西方各國簽訂了70餘個技術援助項目,涉及冶金、工業機械、汽車、輪船和飛機製造等多個重要經濟部門。1930年以後,蘇聯乾脆直接購買成套設備或招請外資包建,快速引進西方的先進技術項目。到1931年,蘇聯接受技術援助的項目增加到124個。

    這一時期,蘇聯成為世界市場上機器設備的大買主。1931年,美國出口的機器設備,有50%賣給蘇聯。130年,英國機器出口總量的70%銷往蘇聯,而1932年競高達年,世界機器出口總量的30%銷往蘇聯,1932年這個數字上升到了50%。可以毫不誇張地說,20世紀30年代,蘇聯幾乎所有的骨幹大型企業都是利用西方的先進技術武裝起來的。例如:蘇聯的三大鋼鐵廠都是美國援建的,大的第聶伯河水電站是引進美國技術設備、僱用美國技術專家於1933年建成的,著名的高爾基汽車廠是由美國伏特公司援建的。

    據說,斯大林後來曾一次黨內會議上感慨地說:「蘇聯,約有23的大型企業是美國的幫助或技術援助下建成的……其餘的,也大多是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的技術援助下建立的。」

    難能可貴的是,大量引進西方先進設備和技術的同時,蘇聯還將西方技術人員和專家當作引進重點。由於經濟危機西方出現了大量的失業技術人員,因此他們紛紛接受蘇聯的聘請。1929年,蘇聯工作的外國專家達1919人,技術人員10655人,分別是1928年的5倍多和20多倍。1932年,重工業部門工作的各種外國專家達到了6800人。全球大的移民國家美國,居然先後有10萬名技術工人和工程師申請移居蘇聯。

    引進的同時,蘇聯還通過「技術援助協定」等渠道,廣泛派出幹部和技術人員出國考察,學習外國先進技術或集技術情報。僅1929年1月至1930年6月的18個月,就有1000多名蘇聯公民進入美國。為了獲得寶貴的技術,蘇聯建立了全蘇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和它的海外分支機構,以及大量專業研究所,使情報工作系統化。

    由於蘇聯的情報機構獲取了比較準確的情報,並對西方的技術和工藝過程進行了高細緻的比較分析,因此能較好地消化西方技術。此外,鑒於西方經濟危機出現了大量的過剩資本,蘇聯還利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有利地位,先後從十幾個國家的私人銀行獲得貸款,為工業建設提供了堅強後盾。

    經過幾年的艱苦奮鬥,再加上有利的國際形勢,蘇聯的社會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成為大蕭條時期大的贏家。1933年1月,蘇聯政府宣佈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9個月完成。隨著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蘇聯開始由農業國變成工業國,初步建起**的、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

    當西方世界陷入經濟危機時,社會主義的蘇聯卻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這令蘇聯獲得了廣泛讚譽。例如美國著名的聞記者林肯斯蒂芬從蘇聯回國後就表聲明:「我看到了未來,它行得通。」有趣的是,當時美國許多失業工人紛紛到蘇聯駐美使館前排隊領取簽證。事實證明,蘇聯利用西方經濟危機大舉「抄底」的政策揮了關鍵作用。1933年,蘇聯的官方媒體宣佈:「美國的商業和科學與布爾什維克的智慧相結合,三四年內已經產生了巨大的效果。」

    不過,另一方面,由於歷史的局限性,蘇聯的這次工業展**仍留下了不少遺憾。比如,由於人才培養不足,許多建成的大型企業因缺乏管理和技術人員而限制了生產能力。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1932年3月一期工程投產時,每天才能生產3台拖拉機。另外,雖然蘇聯短時期內依靠進口外國設備展了重工業,但一些高端技術上仍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許多產品都不得不倚賴進口。致命的是,由於過分重視重工業建設而忽略了輕工業和農業的展,蘇聯經濟出現了城鄉差異大、工業與農業不協調展的局面,所有這些以後都成為了影響蘇聯國運的不利因素。

    可惜,蘇聯人遇到了姬慶,不說姬慶派出的那些進入西方國家的潛伏者所帶來的影響,單單姬慶讓蘇聯失去了大部分土地,近一半的工業生產設施,就足以讓蘇聯抄底西方世界的成績大打折扣。本來不到兩年的時間,蘇聯就可以完成一個蛻變,但是現,就很不好說了。加上這次戰爭激化起來的蘇聯內部矛盾,各方面不利的影響,蘇聯想要如姬慶那個時空成長起來,已經是不可能了。至少,時間上要推遲十年。

    但是,姬慶會給它機會麼?!德國人會給蘇聯機會麼?!……

    多到,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