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鐵騎繞龍城(1)
李克用為了省心,乾脆將部分的事務,交給了李嗣源、李存信、符存審三人分別打理。雲州的事情,歸李存審負責;河北的事情,歸李存信負責;河南的事情,歸李嗣源負責。六月份,符存審改名李存審,同樣成了李克用的義子,排名在李存進之前。由於他後來居上,李存進甚是不服,兩人之間又有了縫隙。
李嗣源、李存信、李存審,分別主管不同的方向,卻沒有李存孝的份,很顯然,這是李克用對李存孝不放心的明顯標誌。而將李存孝放在李嗣源的麾下,讓他遵守李嗣源的命令,更是讓李存孝怒不可遏。依李存孝的性子,這樣的安排他絕對是不能接受的,因此,他肯定會起來反抗李嗣源,這樣被李克用強行抓起來,也就沒有什麼意外了。
劉鼎估計李克用的脾氣變化,和娜客粒爾有關。他將自己關在黑暗的房間裡,多半也是為了研究那顆怪異的祖母綠。本來李克用說好借用娜客粒爾一年的,但是現在三年的時間過去了,還沒有歸還,彷彿是根本忘記了這件事。和這件事有關的周德威,也消失不見了,好像是怕劉鼎追問娜客粒爾的下落。
如果李克用在這三年的時間裡,都和這顆具有放射性的石頭呆在一起,天知道會發生什麼事。當初劉鼎只是攜帶這顆祖母綠不到半年的時間,身體就出現了異常,說明祖母綠的放射性力量,還是比較強大的。三年的時間,足夠將李克用摧毀了。當然,如果有奇跡出現的話,李克用也許會變得更強。
站在風陵渡的南邊,向北望,可以看到對面的蕭條。突厥人真的不重視發展經濟,將偌大的河東道,當做是牧場一樣來經營,可謂是本末倒置。在李克用閉關以後,李嗣源、李存信、李存審分別主政,張敬全、姚民康等人,卻是靠邊站了。就連李克用的弟弟李克修、李克柔等人,也都被放到一邊去坐冷板凳,根本沒有發言權。
擁有騎兵,就可以一勞永逸麼?
劉鼎對此表示深深的懷疑。
突厥人暫時是消停了,李存孝的問題只要沒有解決,突厥人今年都沒有南下的可能。鷹揚軍爭取到足夠的時間,在洛陽地區修建足夠的防禦措施。隨著時間的推移,鷹揚軍的防禦力量,將會越來越強。有兩三年的時間做準備,即使突厥人南下,鷹揚軍也不用擔心了。
但是京畿道北方的黨項人,卻有蠢蠢欲動的跡象。葛從周送來報告,這幾個月,靈州的黨項人,好像在籌劃什麼軍事行動,拓跋思恭正在將黨項騎兵集結在靈州附近。本來南下支援朱玫作戰的拓跋胤、拓跋翔兩人,也都帶領黨項騎兵悄悄的返回了靈州。
暫時還不知道黨項人到底想要做什麼,為了安全起見,整個關中,都加強了警惕,為防止黨項騎兵的大規模進攻,做好了相應的部署。孟絕海率領的超乘軍,鄧天王率領的熊渠軍,都已經擴展到八千人。這兩支軍隊駐守在長安城,萬一黨項騎兵南下,他們就是守護長安城的主要力量。
由於大量的鳳翔軍需要安置,故關中鷹揚軍的兵力,大量增加,葛從周、霍存、張歸厚、龐師古的部隊,都已經滿編,全部達到八千人。鳳翔軍和南方的地方勢力軍隊不同,他們已經習慣了當兵的日子,想要他們復原回去參加生產,大多數人都不願意,他們更願意留在不用從事生產的部隊裡面。
從年初到現在,關中鷹揚軍一直都在擴編,同時進行嚴格的整訓。整訓的最主要內容,就是嚴格紀律。原來鳳翔軍的官兵,在紀律觀念方面,是非常薄弱的,已經習慣了兵痞似的的管理,燒殺搶掠,打架鬧事,乃是家常便飯。這次鷹揚軍花了大力氣整頓紀律,不少兵痞都被執行軍法。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原來的鳳翔軍士兵,都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正在向一個合格的鷹揚軍士兵轉變。
由於關中鷹揚軍的兵力雄厚,劉鼎對關中逐漸放心,才會有南下揚州,雲遊四海的行動。不過,對於黨項人暗中的軍事行動,鷹揚軍高層當然不敢掉以輕心。龍春昊帶領的三眼都,已經密切留意了靈州、夏州、銀州三地的動靜。艾飛雨更是時刻留意黨項人可能發起的進攻。
劉鼎本人,也加強了對黨項人的瞭解。他用了好些天的時間,來研究黨項人的資料,試圖從中發現一些基本規律。李怡禾和朱有淚原本對黨項人的瞭解,也不透徹,這時候也在加緊時間補習功課。對黨項人瞭解最深的蕭遘,自然成了他們的老師。
按照通常的說法,黨項是我國古代羌族中的一支,又稱黨項羌。三國時期的羌族,就是黨項的前身。南北朝末期,黨項活動於今青海省東南部黃河河曲一帶。他們按姓氏結為部落,大者五千餘騎,小者千餘騎,互不統屬。以畜牧為生。沒有法令、賦稅,也沒有文字、曆法。其時黨項社會大約處于氏族社會的父權制階段。
隋末唐初,黨項羌的活動範圍逐漸擴大,在「東距松州(今四川松潘北),西葉護(今新疆境),南舂桑、迷桑等羌(今青海南部),北吐谷渾(今青海北部)廣大地區內,散居著大大小小無數個部落,著名的有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利氏、房當氏、米擒氏、拓跋氏等八部。其中以拓跋氏最為強大,後來建立西夏的就是拓跋氏。
隋開皇四年(584)黨項羌有千餘家歸附隋朝。次年,黨項拓跋部大首領拓跋寧叢率部落內遷到旭州(今甘肅慶陽境),被授予大將軍稱號。唐貞觀三年(629),黨項細封部首領細封步賴率部落附唐,唐朝在其住地設立軌州(今四川松潘境),授步賴為刺史。同時在其他內附的部落地區,分別設立崌、奉、巖、遠四州,各以其部落酋長為刺史。
到貞觀六年,黨項居住的河曲一帶已設有16州,人戶30萬口。貞觀九年(635),在唐朝不斷施加的政治誘逼與軍事壓力下,黨項拓跋部首領拓跋赤辭也率部落降唐,唐朝在其原居地,分別設立了懿、嵯、麟、可等32個羈縻州,以松州為都督府,拓跋赤辭被封為西戎州都督,賜姓李。
唐玄宗時期,地處青藏高原的吐蕃強盛起來,不斷襲擊黨項諸部,迫於吐蕃的威脅,拓跋部首領請求內徙。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內,黨項拓跋部輾轉經歷了從原居地松州向今甘肅和陝西北部一帶的大遷徙。一支遷到夏州(今陝西靖邊境)的部落,被稱為平夏部。
吐蕃人佔領河西走廊以後,就不思進取,樂享其成。後來吐蕃內亂,溫末人興起,吐蕃的勢力撤離靈州,而當時的突厥人、吐谷渾人,也都東遷到了山西境內,留下了靈州的廣闊生存空間,給了黨項人極好的發展機會。黨項人就是利用靈州這個有利的地理位置,努力養育馬匹,繁衍人口,最終發展成今天強大的黨項族。
唐末農民大起義時,平夏部首領拓跋思恭幫助唐朝廷鎮壓黃巢起義,被任為夏州節度使,爵夏國公,再賜李姓,建夏州為「定難軍」,統轄夏、綏(今綏德)、銀(今榆林境)、宥(今靖邊境)、靜(今米脂境)五州地區,從此開始出現以夏州為中心的黨項李氏藩鎮割據勢力。
毫無疑問,拓跋思恭對於鷹揚軍,肯定是存在敵意的。當初,黃巢起義軍之所以被迫退出長安,就是因為遭受到唐軍和黨項騎兵的聯合進攻,不得不撤退。當時帶兵攻擊起義軍的,正是拓跋思恭本人。在一連串的戰鬥中,黃巢起義軍至少有五萬人死於黨項騎兵的鐵蹄之下。直到現在,葛從周等人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對黨項騎兵無不恨之入骨。
本來拓跋思恭以為黃巢起義軍潰敗以後,就徹底的消失了,但是他沒有想到,劉鼎卻帶著鷹揚軍,在黃巢起義軍殘部的基礎上,發展壯大,最終形成比當初黃巢起義軍還大的勢力。現在,鷹揚軍控制了關中,控制了朝廷,在某些程度上,已經對黨項人構成了威脅。就算他不主動進攻鷹揚軍,為了自保,拓跋思恭也必須做出某些防禦性行動。
那麼,這次黨項騎兵進行內部調整,到底是為什麼?是為了防止鷹揚軍找黨項人的麻煩,還是準備對鷹揚軍進行毀滅性的打擊?鷹揚軍儘管已經進入關中大半年,但是嚴格來講,鷹揚軍在關中,還沒有完全站穩腳跟,若是黨項人孤注一擲,大舉南下的話,鷹揚軍應付起來,還是比較吃力的。
拓跋思恭,到底是選擇被動等待,還是主動進攻呢?
現在還不得而知。
離開潼關以後,劉鼎便回到驪山。
在劉鼎離開關中的時候,關中的大小事務,一直都是艾飛雨在處理。劉鼎回到驪山,剛好是傍晚,蕭致婉已經準備好飯菜,三人一起吃了飯。劉鼎感謝蕭致婉送給陳明珠和劉真真的禮物,蕭致婉格格的笑了,只有艾飛雨愣在一邊,原來他什麼都不知道。
剛吃過晚飯,蕭致婉告辭離開。劉鼎正準備和艾飛雨商量一些事情,結果還沒有說到正題,夏可舞就進來報告:「大人,顧艷輝來了。」
劉鼎點點頭:「請他進來。」
片刻之後,一個商賈打扮的中年人,在夏可舞的引領下,悄然進來。他將自己的身體,基本上都籠罩在長長的白袍裡面,只露出兩個黑溜溜的眼睛,讓劉鼎想起後世的阿拉伯人。今年的天氣有些反常,九月份的關中,還好像盛夏一樣的炎熱。在這麼炎熱的夏天,用白袍將自己全身包起來,實在是難為他了。但是,顧艷輝的打扮,絕對有必要。
進得屋來,顧艷輝掀開長袍,如釋重負的鬆了一口氣,摸了摸額頭上的汗水,恭敬的行禮:「韓王殿下,鄙人有禮了!」
劉鼎含笑說道:「請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