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鋒總參謀長在作戰部,不斷地接到來自空降兵的報告。各部已經按照計劃佔領了目標,繳獲各型作戰飛機近二百架,已經移交給伊朗空軍,並且隨時可以配合地面戰鬥。
朝鮮陸軍第2機械化師,已經全部空運到了德黑蘭,在德黑蘭聯合前指的指揮下,在德黑蘭周邊建立起了防線,完全有能力阻擋來自任何方向上的,蘇聯和英國部隊的反擊。
劉劍鋒總參謀長立即回電:在我軍地面部隊到達之前,一定要保持通訊暢通,尤其是同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聯絡。如果遇到強敵反擊,務必要依靠空中力量,打亂和破壞敵人的部署,粉碎敵人的進攻企圖,為地面部隊到達爭取時間。
南路的華北軍區第10集團軍軍長,兼維和部隊南路總指揮的王志勇軍長,指揮著朝鮮人民軍第1裝甲師,陸軍第6機械化師;緬甸國防軍獨立工兵團,高炮營。南路軍的任務是,沿著伊朗波斯灣的海岸前進,佔領沿途的恰赫巴哈爾、阿巴斯港、布什爾、沙赫普爾港(後世的霍梅尼港),最後的目的是伊朗首都德黑蘭。
王志勇軍長為了提高效率,加快南路軍的進軍步伐,將整個部隊又分為左右兩路。中國第10集團軍為左路,沿著波斯灣的海岸進攻,奪取具有戰略意義的港口。右路軍由朝鮮第1裝甲師和第6機械化師組成,與左路軍相隔大約四十公里,兩軍齊頭並進,互為犄角,橫掃沿途的英軍。
由於英軍在伊朗南部的勢力區,總共才駐有兩個英國師,兩個印度師,而且部署比較分散,在局部很難形成戰鬥力。因此,在中朝精銳部隊組成的南路軍的打擊下,一些地方的微弱抵抗很快土崩瓦解,密集的變態火力往往把英印軍陣地變成了耕地,絕對是疏鬆肥沃的上等土地。除了少數堅決執行丘吉爾白癡命令的,最終走向徹底毀滅的頑固分子,大部分都選擇了向維和部隊投降,使維和部隊一路高歌猛進暢通無阻。
東路的華北軍區第4集團軍;越南人民軍陸軍第5機械化師;印度國防軍第2師,空軍第7防空旅。攻擊路線是沿著伊朗東部的國境線,佔領扎黑丹、比什詹德、馬什哈德,最終的目標也是德黑蘭。在東路維和部隊的攻擊路線上,一開始遇到的抵抗都是伊朗南部的英**隊,執行丘吉爾的不惜一些代價阻止中國人的命令。但是在現代火力的打擊下,很快都土崩瓦解,殘餘的英印軍都向西退去,我軍接收了一個又一個的城鎮和油田。一周以後,進入到伊朗北部蘇聯人的控制區,卻出乎意料地進軍順利,沒有遇到大股的蘇軍主力,只遇到少數的行政人員,對我軍的態度也並不十分敵視。我軍也沒有刁難蘇方人員,你幹你的業務,我維持我的秩序,只同伊朗的行政官員對話。
英美蘇得到維和部隊進入伊朗的消息後,各國的反應大相逕庭,數英國人的反應最強烈,由丘吉爾首相直接下令抵抗,結果英印軍隊遭到很大損失。最後或者成為維和部隊的俘虜,被我軍圈禁起來等待兩國交涉,或者被我軍暫時強行驅逐,最終逃脫不了被俘的命運。
美國人在伊朗沒有多少駐軍,美國只派了3萬名非戰鬥人員,協助伊朗擴建波斯灣和霍爾木茲海峽的港口,修復現有的公路,修建新的公路和機場,並改造縱貫伊朗鐵路。另外美國人也知道,中國人到中東不是去打仗,而且名正言順出師有名,大不了捎帶著為中國在中東地區,能源的利益分杯羹而已。所以美國人只是在口頭上提出抗議,聲稱以中國為首的多國聯合維和部隊不合法,要求舉行中美蘇英四國外長會談,意在協調各國的利益問題,同時也對美國在中東利益的爭取。如果中國沒有借口來硬的,同納粹德國來個南北對進,同盟國也沒有什麼更好辦法,最後的結局還不如現在。況且,有中國的維和部隊在中東,至少納粹德國是不會再染指了,同盟國也算有個後方基地,從整體利益來看對同盟國還是有利的。
中國堅決地拒絕了美國的提議,並且嚴肅地指出維和不是佔領,更不是強國對弱國的侵略,不應由幾個大國坐地分贓,以另一種形式踐踏伊朗的國家主權。因此,只要請求維和部隊進入的國家,除了國際維持和平的多國部隊,其他國家的武裝立即無條件的退出伊朗。
但是,考慮到一些國家因為貿易的關係,設在伊朗境內的許多辦事機構,只要不從事與軍事有關的活動,維和部隊一般不予以干涉,由伊朗政府的有關部門處理。只要是涉及伊朗國家主權的事物,必須要有主權國伊朗的參加,否則高尚的維持和平行動,豈不成了瓜分小國的卑鄙行徑。中國政府要求美國政府,協助做好同盟國的工作,瞭解維持和平部隊恪守的原則,對中國為首的多國維和部隊,給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斯大林得到以中國為首的多國維和部隊,應伊朗國王巴列維的請求,進入伊朗境內實施維和行動的消息。儘管內心感到不太舒服,但是事前中國外長郭泰祺,代表中國政府已經作出承諾,只要伊朗境內的蘇軍不同維和部隊進行對抗,維和部隊絕不干涉同盟國,利用伊朗境內的鐵路援蘇。另外,斯大林同志很清楚,中國不是納粹德國,一心要置蘇聯於死地,充其量中國大不了利用維和,在中東的利益中分杯羹。所以,斯大林命令伊朗的蘇軍,不得與維和部隊發生衝突,只要不是太過分一律予以配合。這就是為什麼駐伊朗的蘇軍,沒有同維和部隊發生對抗的原因。
十天以後,維持和平部隊已經全面地控制了伊朗,伊朗也在維和部隊的支持下開始接收,被英國和蘇聯把持了幾年的國家要害部門,並且同蘇聯和美國的辦事機構人員,開始了平等的國家之間的正常交往。
只有英國人,因為不自量地對維和部隊,採取了不恰當的武力攻擊行為,英國被宣佈為不友好的國家,英國人被宣佈為不受伊朗國家歡迎的人,勒令在一周內必須離開伊朗境內,包括英伊石油公司的人員。
這個舉動令英國損失慘重,幾乎失去了所有在伊朗境內的石油企業,英國人走後形成的生產和市場真空,全部被伊朗和中國的石油公司填補。英國的皇家海軍中東艦隊,在被維和部隊的海軍航空兵,一次性地擊沉了十幾艘艦艇以後,明智地意識到不是中國海軍的對手,對丘吉爾首相的命令實在無力執行。遂主動與中國艦隊接觸,表示願意停止一切抵抗,配合多國維和部隊的行動。為此,丘吉爾首相差一點沒被氣瘋,本來想從中國人那裡找回場子,沒想到賠了夫人又折兵,國內的輿論也對他進行批評,一股邪火窩在丘吉爾的心裡而大病了一場。
按照維和的章程,伊朗境內的他國武裝,一律無條件地撤離,英國人率先垂范,乾乾淨淨地撤出了伊朗。而蘇聯和美國,由於一開始就對維和行動,給予了充分的理解,未給維和行動製造麻煩。因此,經過維持和平部隊指揮部,中國、朝鮮、越南等國的高級指揮層研究批准,允許美國和蘇聯保留原有的,正在運轉中的貿易和軍事機構,並且允許保留一定數量的警衛和後勤部隊,但是僅僅限於地面部隊,不包括海空軍在內。英國人對蘇的援助工作,必須在伊拉克境內同蘇聯方面進行,在未得到維和指揮部的允許,任何英國人不得進入伊朗境內。
伊朗國王巴列維,第一次感到了自己是國王,首先宣佈廢除了不平等的,當年在英國和蘇聯脅迫下,違心地簽訂的三國同盟條約。收回了伊朗全境的一切公路、鐵路、江河、機場、港口、輸油管、電話、電報和無線電設施管理權。並且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迅速地將伊朗的陸海空三軍,恢復到了英國和蘇聯入侵前的水平。令巴列維國王感到滿意的是,中國為首的多國部隊,不僅嚴格地約束士兵,尊重阿拉伯國家的傳統,還把繳獲英國人的裝備,無償地送給了伊朗軍隊,才使得伊朗軍隊迅速地復原。因此緊接著,巴列維國王就宣佈伊朗恢復中立,代表伊朗政府在《和平宣言》上簽了字。
並且根據《國際維持和平部隊條例》中:所有沒有加入戰爭的中立國,無論大小都有責任和義務,對恢復世界和平作出貢獻。可以根據自己國家的實際,力所能及地派出維和部隊,不僅為飽受戰爭蹂躪的國家提供保護,同時幫助受害國醫治戰爭創傷和恢復經濟。提出伊朗也要加入亞洲軍事同盟,以及參與維和部隊的,令世界感到十分震驚,甚至在同盟國和軸心國,也產生了強有力的震撼,出現了分裂離心的暗流。
說心裡話,除了那幾個戰爭狂人,哪個國家願意打仗啊!眼見中國公開介入了國際事務,旗幟鮮明地要叫停世界大戰,凡是同中國結盟的中立國家,都從中得到了天大的好處,不得讓不人產生動心念頭。特別是被軸心國裹挾的國家,法國和羅馬尼亞率先開始了,通過秘密渠道同中國進行接觸。甚至剛從蘇聯版圖中獨立出來的白俄羅斯,也表示願意在《和平宣言》上簽字放棄戰爭,請求國際維和部隊進駐白俄羅斯,以求白俄羅斯政府的合法化。
中國主導的維和行動的成功,像在池塘中投進一塊巨石,令整個世界政治動盪不已。美國感到很糾結,雖然希望停止戰爭,不願看到中國借世界大戰,大發戰爭之財,積累財富迅速崛起。但是,也不希望戰爭以這種方式結束,中國完全處於世界的主導地位,名正言順地為自己獲取利益,逐步將原來的老牌強國的勢力擠出去,這種局面絕對不符合美國的利益。
在維和部隊進入伊朗初期,氣急敗壞的英國首相邱吉爾,曾經分別給斯大林和羅斯福發電,要求英美蘇三國聯合出兵干涉,制止中國的勢力向中東地區擴展,進而影響歐洲的政治局勢。羅斯福總統經過權衡,又徵求了參謀聯席會議馬歇爾將軍等人的意見,最後婉言拒絕了丘吉爾首相的要求。認為,如果同維和部隊在伊朗開戰,不僅在全世界面前輸了理,很有可能將中國推向軸心國,戰爭的天平將嚴重失衡,將給世界帶來巨大的災難。美國的底線是,只要中國不倒向納粹,不與同盟國為敵,保持中立國地位,一切皆可商量。
斯大林正在召集國防委員和總參謀部的會議,制定進攻並奪取烏克蘭的作戰計劃,以及討論派軍事代表團再次訪問中國的問題。情報秘書貝利亞貝利亞,送來丘吉爾首相的電報,電報中要求蘇軍同英軍一道,將侵入伊朗的多國聯合部隊趕出去。還具體地替斯大林制定了,伊朗北部的蘇聯佔領軍,第402步兵師,第1山地騎兵師,第23騎兵師和兩個摩托化獨立團的作戰計劃。並且還隱晦地暗示蘇聯,蘇軍能否同英軍一起聯合作戰,關係到今後同盟國對蘇援助的問題,*裸地把反法西斯的援助政治化了。
斯大林看完丘吉爾的電報,丟給了國防委員伏羅希洛夫,然後用輕蔑的口吻說道:「這個姓邱的瘋子,他以為自己是誰?居然為紅軍制定作戰計劃,真是有點不自量力!他的腦袋硬,讓他自己去同中國人碰吧,我們還是埋頭做好自己的事。告訴我們的部隊,沒有國防委員會的命令,不得在伊朗採取任何行動。」
斯大林與同盟各國之間,雖然為了共同的利益結盟,但是卻在內心深處充滿猜忌,意識形態方面相差太遠,很難找到比較牢固的共同點。因此,斯大林與英國和美國,一方面合作,一方面爭奪,大戰還在打得熱火朝天,他就開始考慮戰後的利益問題了。而對於中國,則表現出更多地是無奈,中國已經強大到不僅令蘇聯,而且整個世界都無能為力的地步,蘇聯沒有多餘的精力去應付中國,一個希特勒已經令斯大林焦頭爛額了。
停了停,斯大林又接著說道:「同志們,國際形勢的變化,令烏克蘭戰役的實施迫在眉睫,這場關鍵性的戰役,一定要在今年底結束。我們在伊朗維和問題上,對中國做出了慷慨的讓步,相信中國也會投桃報李,幫助我們完成烏克蘭戰役的準備工作。伏羅希洛夫同志,我已經給mzd總統寫了封信,希望他能夠親自接見蘇聯軍事代表團,並且親自參與一些關鍵問題的會談,以便提高會談的效率縮短時間,使烏克蘭戰役的準備時間更加充裕。我們曾經對中國的意圖感到擔憂,擔心中國會乘機同納粹瓜分蘇聯,目前看來這個顧慮已經不存在了。中國勞動黨人的小農意識,決定了他們不會對蘇聯有領土野心,只不過是斤斤計較地索回,他們曾經失去的利益和土地。因此,中國是我們目前最信賴的盟友,可信度甚至勝過英美。有中國人在中東,要比英美令人放心,至少希特勒不會再打中東的主意,使我國的西南部有了保障,騰出更多的精力應付西線的德國。」
「斯大林同志,丘吉爾首相的請求我們拒絕後,會不會影響英國對我國的援助?」伏羅希洛夫問道。
斯大林一揮煙斗說道:「隨他去吧!一切順其自然,有沒有英國人都無關大局。我們主要依賴中國,伊朗目前的狀態,反而增加了中國物資的援助渠道,相信精明的中國商人,會使古老的絲綢之路重新繁榮起來!」
「另外,我還有個提議,由華西列夫斯基同志,擔任烏克蘭戰役的總指揮,同志們有什麼意見沒有?」斯大林的提議自然全數通過。
「那麼,斯大林同志,在紅軍解放了烏克蘭以後,地方黨政機關的首腦,將由誰來擔任呢?」國防委員鐵木辛哥元帥問道。
斯大林一指國防委員卡岡諾維奇說道:「卡岡諾維奇同志,曾經擔任過烏克蘭**第一書記,對那裡的情況比較熟悉。我提議就讓卡岡諾維奇同志,繼續擔任解放後的烏克蘭黨的第一書記吧,相信卡岡諾維奇同志能夠很好地勝任這項工作。記住,卡岡諾維奇同志,一定要徹底清算烏克蘭的那些,對偉大的蘇維埃造成傷害的民族主義分子,尤其是那些投敵變節的黨團員。」
卡岡諾維奇誠惶誠恐地表示:「敬愛的斯大林同志,我一定圓滿地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把烏克蘭改造成一個紅色的,屬於蘇維埃的,永久穩定的烏克蘭。您會滿意的!」
斯大林之所以派卡岡諾維奇做黨政一把手,是因為卡岡諾維奇精力充沛,性格堅強,冷酷無情,擅長組織,絕對服從命令,是斯大林挑選幹部的最佳人選。1930年初,卡岡諾維奇高昇為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和中央政治局委員。同年夏天,在蘇共**前夕,列寧的遺孀克魯普斯卡婭,在鮑曼區黨組織代表會上發言,批評斯大林在農業集體化運動中,因為急於求成所採取的粗暴做法。他得到消息後,馬上趕到現場,駁斥她的論點,指責她作為中委無權在地方黨組織代表會議上,發表批評中央之詞,並宣稱:「不要想當然地認為自己是列寧的妻子就可以壟斷列寧主義。」
1932年-1933年期間,他成了斯大林的左右臂。來自全國各地的函件,信封上往往寫著「約·維·斯大林暨拉·莫·卡岡諾維奇收」。如果斯大林前往黑海度假,他就成了代理人。在不斷上升的權勢影響下,他也逐漸變得越來越粗暴、越來越苛刻,為了自己不被淪為時代的犧牲品,就必須不斷向上爬,緊緊追隨斯大林,靠毀滅別人才能保全自己。如果蘇軍重新佔領烏克蘭,斯大林需要派一個鐵腕人物,去鞏固蘇聯對烏克蘭的控制,卡岡諾維奇是最佳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