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樣的大姐,我們都是從南方來的,在東北工作有半年了,現在工作忙完了準備回南方。臨走之前,還想看看難得一見的北國風光,還帶了獵槍準備打點兔子和野雞啥的。這不,正好路過錦州,拐個彎就來了,這半年把我們累得夠嗆,也算是休息放鬆一下。」李愛國政委替劉劍鋒打著圓場說道。 這工夫劉劍鋒也回過勁來,點著頭對姥姥說到:」嗯,可能是有親戚,我爹媽走得早,有些親戚關係我也不太清楚,好像也是在錦州一帶。」劉劍鋒覺得有必要將稱呼合法化,同在另一個時空一致起來,只有這樣自己才能避免尷尬。目前這種狀況,」姥姥」的歲數只比他大不到十歲,稱呼」老人家」似乎有些不妥。如果像李愛國一樣稱呼為」大姐」,這樣雖然比較合情合理,但是對於劉劍鋒來說要多彆扭有多彆扭。自己的親姥姥、親舅、親媽都是活生生地存在著,在心理上難以接受輩分地改變。當初在另一個時空中進行時空轉移時,還沒有人來研究時空轉移後,會帶來一系列的道德倫理問題。」同劉家有親戚?劉家在這個屯子也算是大戶,在錦州這圪塔還有兩股,親戚關係都不遠,不知長官您屬於哪一股?」姥姥饒有興趣地問劉劍鋒。
劉劍鋒就根據在另一個時空中瞭解的家族資料,專揀姥姥又一時無法查明驗證的親戚關係,開始順嘴胡謅起來。論來論去,最後居然同」姥姥」家搭上了親戚,論輩分劉劍鋒還真的要叫姥姥。這麼一來,除了要叫親媽一聲二姨外,其他的輩分稱呼完全同另一個時空中一樣。劉劍鋒心裡這個樂呀,總算是解決了一大塊心病,不會再為這個問題存有心理障礙了。當下便嘴上抹了蜜般地叫起姥姥來。
姥姥慌忙地說道:」使不得呀長官!就算是我比你大幾歲,也不能佔這麼大的輩分!」劉劍鋒滿不在乎地說道:」姥姥,這有啥嘛!咱農村有農村的規矩,即使是剛出生的小孩,該叫爺爺還得叫爺爺!沒說的,自打爹媽死後,除了我的媳婦,我在這個世上也沒啥親戚了,今後您就是我的親姥姥」劉劍鋒看到旁邊的李愛國政委,滿臉漲得通紅,拉下眼皮盯著跟前的茶碗,一口接一口地吸著香煙,竭力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顯然是被笑憋的。再看看周遠司令員,一個接一個地剝著花生往嘴裡扔,勉強壓制住強烈的笑意,不想讓老首長感到太尷尬。
劉劍鋒踹了李愛國政委一腳笑著說道:」你們兩個要笑就笑,用不著裝神弄鬼的,也不怕憋出病來」劉劍鋒的話還沒說完,李愛國和周遠便迫不及待地哈哈大笑起來,就連姥姥也呵呵地笑起來。
李愛國政委一邊笑一邊說道:」老劉,你你叫姥姥,我叫我叫大姐,你說吧,咱倆該咋論吶!哈哈哈哈」」老李,這個便宜你可佔不著,我同姥姥親戚之間這樣論,你們外人就得另論了,是不是姥姥?」劉劍鋒笑著說道。」對,是這麼個理兒,輩分只在親戚里面論。」姥姥點頭贊成。
劉劍鋒得意洋洋地回過頭,衝著在另一張炕桌上的陳艷紅喊道:」艷紅過來,今後這就是咱們的姥姥,我怎麼叫你就怎麼叫!」陳艷紅連忙挪過來,同劉劍鋒一樣乖巧,滿嘴抹了蜜般地叫起姥姥來。就像在叫親姥姥一樣,毫無一點做作,其實她真就是親姥姥。
姥姥顯得十分興奮,這些從南京來的大官,別說是高攀不上,就是想見一面都比登天還難,誰沒事到這個偏僻的小山村裡來呢。你還別說,那個一口一個姥姥地叫著的參謀長,從打看到他第一眼起,就感到一點也不外道,總覺得是自己的親人一樣。姥姥肯定不明白遺傳基因的高深理論,但是這種血緣相通的關係帶來的感覺,她還是強烈地感受到了,內心裡也很自然地接受了認親。
姥姥看著陳艷紅笑瞇瞇地說道:」這閨女真俊(zun),還和人,嘴也甜,誰攤上這樣的媳婦誰有福氣!」然後又對劉劍鋒說道:」小劉啊,那我就拿大認親了。我是一個村婦,一輩子在山溝裡長大,也沒見過啥大世面,只怕有辱首長的名頭」」姥姥這是說的哪裡的話?實在的親戚還什麼名頭不名頭的?能從幾千里外到這裡認親,已經說明我們有親緣哪!是不是姥姥?」劉劍鋒十分真誠地說道。
李愛國等人也在一邊敲邊鼓:」大姐,你就認了這門親吧,我這位兄弟很小的時候就沒了爹娘,能認上您這位姥姥,也是他的緣分和福分。」姥姥激動得眼裡充滿淚花,朝門外大聲喊道:」慶兒,你趕緊進來!」李慶一掀門簾從外面進來:」媽,叫我有事吩咐?」姥姥指著劉劍鋒和陳艷紅高興地說道:」這兩位首長已經同媽認了親,媽是他們的親姥姥,從今往後你就是你就是」姥姥還一時改不過口,有點難為情。」你就是我的親舅舅!舅舅,外甥這廂有禮了!」劉劍鋒爽快地說道,接著起身跪在炕上行了一個禮。」這這」李慶呆若木雞地站在那裡。這是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這可是南京新政府的高官那,而且是比張少帥還大的官那,怎麼可能成為我家的親戚。
姥姥推了一把李慶嗔道:」這什麼這!外甥也就罷了,頭一次同外甥媳婦見面,怎麼也得有見面禮呀。還不快去把媽的那副玉鐲子拿來!」」哎!」李慶這才回過神來,答應一聲忙不迭地跑了出去。
不一會兒,李慶拿了一個紅木方盒回來,畢恭畢敬地遞給了姥姥。姥姥打開紅木盒,又一層層打開裡面的絲綢,露出了一副晶瑩剔透,細膩如脂的上等和田玉鐲,上面還用金絲鑲嵌出精美的圖案。
姥姥拿出玉鐲遞給陳艷紅笑著說道:」頭一次見到外孫媳婦,這荒村野店的也沒啥好東西,這是我媽留給我的首飾,孫媳婦不要見笑才是。」陳艷紅接過手鐲,興奮得兩眼放光,女人們對首飾都十分在行,這副做工精美的手鐲,對於陳艷紅這樣的美女來說,這就是最珍貴的禮物了。
她也學著劉劍鋒,起身跪在炕上,一邊對姥姥行禮一邊說道:」謝謝姥姥!謝謝姥姥!晚輩也給您帶了幾樣禮物,一會兒讓人從車上拿來。」姥姥和李慶舅舅一聽,都在暗暗地心思:」帶了禮物?這是有備而來呀,不是偶然地認親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冬天的天氣短,早早地就黑了。這個時代的東北農村還未通電,屋子裡點上了只有過年才點的」汽燈」,雖然比起電燈的光線要暗些,但是比起日常點的煤油燈,可就是太陽與月亮的關係了。
院子裡也破例掛了幾盞馬燈,在黑暗寒冷的鄉村之夜,如果趕上沒有月光的時候,可以說是伸手不見五指,絕對算得上是燈火通明瞭。
鄉村特色的晚宴上,基本都是殺豬菜。什麼汆白肉、片肘花、焦溜肉段、扣肉、灌血腸、豬血糕等等。再輔以蒸燜子、炸丸子、白菜莢、燉豆腐、雞蛋炒蒜苗、小雞燉蘑菇等等,等等,主食是在另一個時空中少見的粳米飯。反正把當時東北農村的好吃的,一股腦地都拿了出來,就是過大年的飯菜,也沒有今天這樣豐盛。
最難得的是每桌還有一條紅燒大鯉魚,一條淡水魚放到現在不算什麼,在任何一個地方無冬歷夏都能吃到。但是在那個時代條件下,冬天能吃到新鮮活魚實屬不易。這是劉劍鋒的舅舅李慶,幾天前帶著人到大凌河的一個深水灣裡,砸開上面的冰層以後,扔下幾包礦山用的炸藥。震昏震死的魚收了幾大筐,特地選出幾條大魚用活水養著,正好劉劍鋒等人有口福趕上了。劉劍鋒一行人也把自帶的火腿香腸、麵包、果醬、燒雞、鹵蛋啥的拿出來,都是農村根本見不到的東西,使超大的炕桌上擺得滿滿的,土洋結合,中西合璧的晚宴,顯得格外富有特色。
燒得滾熱的大炕上,鋪著嶄新的炕席,上面鋪著潔淨的藍色印花土布褥子,擺著三張特製超大的炕桌。東北冬天氣候寒冷,火炕是最主要的取暖設施,無論是接人待客聊天,還是請客吃飯都是在炕上進行,這種超大的炕桌只有大戶人家才有。東北農村的習慣是,來人請戚吃飯時不許女人上桌,都是大老爺們作陪。但是,應劉劍鋒等人的執意邀請,姥姥全家第一次上桌陪外人吃飯,而且把劉劍鋒和陳艷紅同他們安排在一桌。不過,劉劍鋒不承認自己是外人,挺大個老爺們,嘴裡卻姥姥、大舅、二姨地甜甜地叫著,其樂融融真的就是一家人一般。
劉劍鋒給姥姥和舅舅李慶,還有他的舅媽,就是一進大門時看到的,那位碾米的青年婦女,斟了一盅從瀋陽帶來的」老龍口」白酒。大姨和二姨(劉劍鋒的少年母親)都尚未成年,大碗裡斟的是劉劍鋒帶來的,用來自未來的技術生產的,超時代的飲料橙汁,黃色粘稠的液體,散發出陣陣誘人的甜香。大姨和二姨哪裡喝過這個,尤其是隆冬臘月缺少水果的季節,眼睛透漏出十二分地渴望,只是礙於大人的威嚴和禮貌,否則早就一品為快了。兩人還不時地附耳慼慼喳喳,偷偷地打量他們這位高大威猛的外甥,和那位美得有點令人窒息的外甥媳婦。
劉劍鋒端起酒杯高興地說道:」姥姥,我今天太高興了,在這裡找到了我的家人,從今往後我再也不孤單了。您老要是不怕叨擾,我每年都來看您老一回,還有大舅、舅媽、大姨、二姨」說到這裡,劉劍鋒的聲音嗚咽了。
他看到姥姥正在用無比慈祥的目光看著他,就是大舅李慶和舅媽,大姨、二姨的目光中都充滿親情。不禁精神有些恍惚,彷彿真的又回到了姥姥和母親身邊,激動的熱淚盈眶。就是舅舅和舅媽,在另一個時空中對劉劍鋒也很好,無論當時的生活多困難,只要是劉劍鋒去了,總是拿出最好的東西給劉劍鋒吃,劉劍鋒對母親這邊的親屬感情很深。這不,聽到官方要來人,這裡的山區不產細糧,把自己在窪地種的,本來是準備過年吃的,僅有的一點粳米拿出來招待客人,李家為人厚道實在,在本地也是出名的。
姥姥也被劉劍鋒真摯的感情打動了,知道這位首長是真心實意地認親,把酒盅舉起來笑著說道:」小劉啊,不瞞你說,一見到你,我就覺得面晃的,好像是熟人一般,但是又想不起在哪裡見過。看來我們娘倆有緣哪。你看,你同你舅長的相親哥倆似的!來吧,把這盅認親酒乾了!」說完一仰脖便幹了一盅酒,劉劍鋒和陳艷紅也乾了杯中酒。
陳艷紅抹了抹嘴,笑瞇瞇地接過來說道:」姥姥,保不準您上輩子真的是劉劍鋒的親姥姥。要不,他咋同舅舅長的那麼像啊,是不是姥姥丟過親閨女啊?」姥姥呵呵笑著說道:」這孩子,淨瞎說!姥姥統共才有三個閨女,大前年害破傷風死了一個,這不現在還剩下兩個。你說的這話對,還真保不準前世我同小劉有親戚。」劉劍鋒看到他的二姨,也是他另一個時空中的母親,同一張舊照片裡一樣,是又黑又瘦的小姑娘。但是仍然可以看出母親的輪廓,心裡充滿了複雜的情感,這種是親人又非親人,想認親又不能認情感的折磨痛苦,沒有人能夠體會得到。因為從來沒有喝過這麼好喝的飲料,一大碗橙汁幾口就喝光了,劉劍鋒大姨的碗裡也是空空如也。
長篇寫作很枯燥,很孤獨,很費神,只有您的鮮花、打賞才是最後完本的動力。如果您認為寫得還算入眼,請慷慨給予作者鼓勵。